(一)主動脈瓣狹窄
1.超聲心動圖和彩色多普勒檢查的強適應證
(1)診斷和評估主動脈瓣狹窄的嚴重程度。
(2)評估主動脈瓣狹窄患者左心室大小、室壁厚度和功能。
(3)重新評估癥狀或體征發(fā)生變化的主動脈瓣狹窄患者的情況。
(4)評估主動脈瓣狹窄患者妊娠期間血流動力學異常的嚴重程度和左心室功能。
(5)復查評估無癥狀患者:輕度主動脈瓣狹窄每3~5年1次;中度主動脈瓣狹窄每1~2年1次;嚴重主動脈瓣狹窄每年1次。
2.心導管檢查的強適應證
(1)有冠狀動脈疾病危險的主動脈瓣狹窄患者和擬行主動脈瓣置換術的患者術前行冠狀動脈造影術。
(2)有癥狀患者無創(chuàng)性檢查結果不肯定或無創(chuàng)性檢查與臨床結果判斷主動脈瓣狹窄嚴重程度不符時,采用心導管檢查測量血流動力學,評估主動脈瓣狹窄的嚴重程度。
(3)主動脈瓣狹窄患者考慮做肺動脈自體移植手術,且無創(chuàng)性檢查不能發(fā)現(xiàn)冠狀動脈起源時,術前行冠狀動脈造影術。
3.評估低血流/低壓差主動脈瓣狹窄的相對適應證
(1)低血流/低壓差主動脈瓣狹窄和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可行多巴酚丁胺負荷超聲心動圖檢查進行評估。
(2)心導管檢查時滴注多巴酚丁胺測量血流動力學,有助于評估低血流/低壓差主動脈瓣狹窄和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
4.主動脈瓣置換術的強適應證
(1)癥狀嚴重的主動脈瓣狹窄患者。
(2)嚴重主動脈瓣狹窄患者同時擬行冠狀動脈搭橋術時。
(3)嚴重主動脈瓣狹窄患者行主動脈瓣等瓣葉外科手術時。
(4)嚴重主動脈瓣狹窄患者左心室收縮功能不全(射血分數(shù)<0.5)時。
5.主動脈瓣球囊瓣膜成形術的相對適應證
(1)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的成年人主動脈瓣狹窄患者主動脈瓣置換術高危時,可以先施行主動脈球囊瓣膜成形術以保證外科手術的安全。
(2)成人主動脈瓣狹窄患者因嚴重并發(fā)疾病不能耐受主動脈瓣置換術時,可以行主動脈球囊瓣膜成形術。
(二)主動脈瓣反流
1.超聲心動圖等檢查及評估的強適應證
(1)證實有無急性或慢性主動脈瓣反流及其嚴重程度。
(2)證實慢性主動脈瓣反流(包括瓣膜形態(tài)和主動脈根部大小及形態(tài))的原因,評估左心室肥厚、大小和收縮功能。
(3)主動脈根部擴大的患者,評估反流和主動脈擴大的嚴重程度。
(4)無癥狀的嚴重主動脈瓣反流患者定期復查評估左心室大小和功能。
(5)新發(fā)癥狀或癥狀變化的患者復查評估不同程度主動脈瓣反流。
(6)核素心血管顯像或磁共振成像用于主動脈瓣反流患者初次和序列評估靜息狀態(tài)下左心室容積和功能以及超聲心動圖檢查異常者。
2.藥物治療的強適應證 嚴重主動脈瓣反流患者伴有癥狀或左心室功能不全,由于心臟或非心臟因素不主張施行外科手術治療時,有指征長期應用血管擴張藥治療。
3.心導管檢查的強適應證
(1)無創(chuàng)性檢查不能定論或與臨床表現(xiàn)不符時,應行主動脈根部血管造影和左心室壓力測量等心導管檢查,評估反流程度、左心室功能和主動脈根部大小。
(2)有冠狀動脈疾病危險的患者,在主動脈瓣置換術前應行冠狀動脈造影術。
4.主動脈瓣置換術或主動脈修復的強適應證
(1)無論左心室收縮功能如何,癥狀嚴重的主動脈瓣反流患者。
(2)慢性嚴重主動脈瓣反流,靜息左心室收縮功能不全(射血分數(shù)≤0.50)的無癥狀患者。
(3)慢性嚴重主動脈瓣反流患者做冠狀動脈搭橋術或主動脈等心臟手術時。
(三)主動脈瓣、二瓣畸形伴升主動脈擴張的強適應證
1.做超聲心動圖檢查,確定主動脈根部和升主動脈的直徑。
2.超聲心動圖檢查不能確定主動脈根部或升主動脈形態(tài),行心臟磁共振成像或心臟計算機體層攝影。
3.伴主動脈根部或升主動脈擴大(直徑>4cm),每年行一次超聲心動圖,心臟磁共振成像或計算機體層攝影,評估主動脈根部和(或)升主動脈的大小和形態(tài)。
4.主動脈根部或升主動脈直徑>5cm或直徑增加速度≥0.5cm/年,行外科修復主動脈根部或置換升主動脈手術。
5.當出現(xiàn)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或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如主動脈根部或升主動脈直徑>4.5cm,行主動脈根部修復或置換升主動脈手術。
(四)二尖瓣狹窄
1.超聲心動圖檢查的強適應證
(1)評估其血流動力學異常的嚴重程度(壓力階差、二尖瓣面積和肺動脈壓力)、伴發(fā)的瓣膜損害和瓣膜形態(tài)。
(2)有癥狀和體征的已知二尖瓣狹窄患者,定期復查。
(3)當靜息多普勒超聲心動圖證據(jù)、臨床證據(jù)、癥狀和體征不一致時,行運動負荷超聲心動圖檢查,評估平均壓力階差和肺動脈壓力。
(4)行經(jīng)食管超聲心動圖檢查,確定是否存在左心房血栓,對考慮行經(jīng)皮二尖瓣球囊擴張術的患者,進一步評估二尖瓣反流的嚴重程度。
(5)經(jīng)胸超聲心動圖檢查不確定時,應行經(jīng)食管超聲心動圖檢查,評估二尖瓣形態(tài)和血流動力學情況。
2.抗凝治療
(1)伴心房顫動(陣發(fā)性、持續(xù)性或永久性)的二尖瓣狹窄患者。
(2)以前有過栓塞事件的二尖瓣狹窄患者,即使是竇性心律。
(3)伴有左心房血栓的二尖瓣狹窄患者。
3.有創(chuàng)血流動力學評估的適應證
(1)無創(chuàng)檢查結果未得出結論或與臨床檢查不符時,行心導管檢查評估血流動力學和二尖瓣狹窄的嚴重程度。
(2)多普勒平均壓力階差和瓣膜面積測定結果不一致,行心導管血流動力學檢查和左心室造影術(評估二尖瓣反流的嚴重程度)。
4.經(jīng)皮二尖瓣球囊瓣膜成形術的強適應證
(1)有癥狀(NYHA心功能分級Ⅱ、Ⅲ或Ⅳ級)的中、重度二尖瓣狹窄和瓣膜形態(tài)適合經(jīng)皮二尖瓣球囊成形術,無左心房血栓或中、重度二尖瓣反流的患者。
(2)無癥狀的中、重度二尖瓣狹窄和二尖瓣形態(tài)適合經(jīng)皮二尖瓣球囊成形術、肺動脈高壓(靜息肺動脈收縮壓>50mmHg或運動時>60mmHg)、無左心房血栓或中、重度二尖瓣反流的患者。
5.外科手術的強適應證
(1)有癥狀(NYHA心功能分級Ⅲ~Ⅳ級)的中度、重度二尖瓣狹窄患者,出現(xiàn)下述情況:①無施行經(jīng)皮二尖瓣球囊成形術的條件;②有左心房血栓,或伴中、重度二尖瓣反流,禁忌施行經(jīng)皮二尖瓣球囊成形術;③有一定手術風險,瓣膜形態(tài)不適合經(jīng)皮二尖瓣球囊成形術時,應該盡可能施行瓣膜修復術。
(2)有癥狀的中、重度二尖瓣狹窄患者伴中、重度二尖瓣反流,行二尖瓣置換手術,除非進行外科手術時可以施行瓣膜修復術。
(五)二尖瓣脫垂
1.無癥狀有體征的患者,行超聲心動圖檢查,評估二尖瓣反流、瓣葉形態(tài)和左心室狀況。
2.有癥狀的患者
(1)有短暫腦缺血發(fā)作,建議阿司匹林治療(75~325mg/d)。
(2)伴心房顫動,建議華法林治療,特別是年齡>65歲、高血壓、二尖瓣反流雜音或有心力衰竭病史的患者。
(3)伴心房顫動、年齡<65歲、沒有二尖瓣反流或心力衰竭病史的患者,建議阿司匹林治療(75~325mg/d)。
(4)伴有缺血性卒中病史,有二尖瓣反流、心房顫動或左心房血栓的患者,建議華法林治療。
(六)二尖瓣反流
1.超聲心動圖檢查的適應證
(1)評估左心室大小和功能、右心室和左心房面積、肺動脈壓和二尖瓣反流的嚴重程度。
(2)了解二尖瓣反流的具體狀況。
(3)沒有癥狀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每半年1次或每年1次檢查,監(jiān)測左心室功能(射血分數(shù)和舒張末期內(nèi)徑)的情況。
(4)患者癥狀或體征改變時,評估二尖瓣瓣環(huán)情況和左心室功能。
(5)二尖瓣置換術后或二尖瓣修復術后,評估左心室大小和功能、二尖瓣血流動力學狀況。
2.經(jīng)食管超聲心動圖檢查的適應證
(1)評估瓣膜修復術的可行性,并為手術患者建立一個評估嚴重二尖瓣狹窄的解剖基礎。
(2)當經(jīng)胸超聲心動圖不能提供二尖瓣反流嚴重程度、基本情況和左心室功能狀態(tài)的信息時。
3.心導管檢查的適應證
(1)無創(chuàng)檢查不能確定二尖瓣反流的嚴重程度、左心室功能或判斷是否需要外科治療時,行左心室造影和血流動力學測定。
(2)無創(chuàng)檢查示肺動脈高壓與嚴重二尖瓣反流程度不成比例時,行有創(chuàng)血流動力學檢查。
(3)判定嚴重二尖瓣反流程度的臨床表現(xiàn)與無創(chuàng)檢查結果不符時,行左心室造影和血流動力學測定。
(4)冠狀動脈疾病高?;颊?,施行二尖瓣修復術或二尖瓣置換術前,行冠狀動脈造影術。
4.二尖瓣手術的強適應證
(1)有癥狀的急性嚴重二尖瓣反流患者。
(2)慢性嚴重二尖瓣反流,有心力衰竭癥狀但無嚴重左心室功能不全的患者(嚴重左心室功能不全定義為射血分數(shù)<0.30)和(或)左心室收縮末期內(nèi)徑>55mm的患者。
(3)沒有癥狀的慢性嚴重二尖瓣反流,輕、中度左心室功能不全(射血分數(shù)0.30~0.60)和(或)左心室收縮末期內(nèi)徑≥40mm的患者。
(4)建議大多數(shù)患者進行二尖瓣修復術而非二尖瓣置換術。
(七)三尖瓣疾病
合并嚴重三尖瓣反流,需要二尖瓣外科手術的二尖瓣疾病患者適合行三尖瓣瓣膜修復術。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