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理論教育 ?胸椎上對應(yīng)督脈的穴位

        胸椎上對應(yīng)督脈的穴位

        時(shí)間:2023-03-19 理論教育 版權(quán)反饋
        【摘要】:簡單取穴:俯臥,下肢伸直,足跗繃直,腓腸肌出現(xiàn)人字紋,“人”字尖端即是。

        1.攢竹
        定位:眉頭凹陷中,眶上切跡處。
        簡單取穴:正坐仰靠或仰臥,眉頭邊緣,入眉毛約0.1寸。
        作用:祛風(fēng)明目。
        主治:頭痛,流淚,目赤腫痛,角膜翳,視神經(jīng)萎縮,視網(wǎng)膜炎,青光眼,眼瞼痙攣,面神經(jīng)炎。

        2.大杼(八會穴—骨會)
        定位: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簡單取穴:俯臥,第1胸椎棘突下,陶道穴旁開1.5寸。
        作用:祛風(fēng)解表,疏調(diào)筋骨。
        主治:頭痛,項(xiàng)強(qiáng),鼻塞,發(fā)熱,咽喉腫痛,頸項(xiàng)強(qiáng)痛,肩背痛。

        3. 風(fēng)門
        定位: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簡單取穴:俯臥,第2胸椎棘突下間,旁開1.5寸。
        作用:祛風(fēng)解表,清熱宣肺。
        主治:頭痛項(xiàng)強(qiáng),感冒,咳嗽,哮喘,胸背疼痛,蕁麻疹。
        3.風(fēng)門

        4.肺俞(肺的背俞穴)
        定位:當(dāng)?shù)?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簡單取穴:俯臥,第3胸椎棘突下間,身柱穴旁開1.5寸。
        作用:清熱宣肺,止咳平喘。
        主治: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炎,肺結(jié)核,胸膜炎,感冒,蕁麻疹,肩背痛。

        5.心俞(心的背俞穴)
        定位: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簡單取穴:俯臥,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寧心安神,寬胸降氣。
        主治:心痛,心悸,心律不齊,神經(jīng)衰弱,癔癥,癲,精神病,咳嗽,哮喘,胸背痛。

        6.膈俞(八會穴—血會)
        定位: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簡單取穴:俯臥,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和胃降逆,寬胸理血。
        主治: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瘀血,貧血,食欲不振,胃脘脹痛,呃逆,嘔吐,咳嗽,哮喘,潮熱,盜汗。

        7.肝俞(肝的背俞穴)
        定位: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簡單取穴:俯臥,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清泄肝膽,養(yǎng)血明目。
        主治:肝膽疾病,胃病,眼病,神經(jīng)衰弱,肋間神經(jīng)痛。

        8.膽俞(膽的背俞穴)
        定位:第10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簡單取穴:俯臥,第10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清泄肝膽,理氣解郁。
        主治:肝膽疾病,胃痛,嘔吐,胸脅痛。

        9.脾俞(脾的背俞穴)
        定位: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簡單取穴:俯臥,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健脾利濕,益氣統(tǒng)血。
        主治:胃炎,消化不良,胃十二指腸潰瘍,肝炎,腸炎,痢疾,慢性出血性疾病,功能性子宮出血,水腫,蕁麻疹。

        10.胃俞(胃的背俞穴)
        定位: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簡單取穴:俯臥,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滋養(yǎng)胃陰,健脾助運(yùn)。
        主治:胃痛,腹脹,嘔吐,消化不良,胃下垂,胸脅痛。

        11.腎俞(腎的背俞穴)
        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簡單取穴:俯臥,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補(bǔ)腎壯腰。
        主治:遺精,陽痿,早泄,遺尿,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慢性盆腔炎,腎炎水腫,腰膝酸軟,頭昏目眩,耳鳴,耳聾,諸虛百損。

        12.大腸俞(大腸的背俞穴)
        定位: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簡單取穴:俯臥,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調(diào)理大腸,通絡(luò)止痛。
        主治:腹脹,腸鳴,腹痛,腹瀉,便秘,痢疾,腰痛,下肢痿痹。

        13.上髎
        定位:當(dāng)髂后上棘內(nèi)上方,適對第1骶后孔。簡單取穴:俯臥,第1骶后孔中,約當(dāng)髂后上棘與督脈最短連線的中點(diǎn)。
        作用:壯腰補(bǔ)腎,清熱利濕。
        主治:遺精,陽痿,月經(jīng)不調(diào),附件炎,子宮脫垂,陰癢,下腰痛,坐骨神經(jīng)痛,痔瘡。

        14.次髎
        定位:當(dāng)髂后上棘內(nèi)上方,適對第2骶后孔。
        簡單取穴:俯臥,第2骶后孔中,約當(dāng)髂后上棘與督脈最短連線的中點(diǎn)。
        作用:理氣調(diào)經(jīng)。
        主治:遺精,陽痿,月經(jīng)不調(diào),附件炎,子宮脫垂,陰癢,下腰痛,坐骨神經(jīng)痛,痔瘡。

        15.委中(合穴 下合穴)
        定位:腘橫紋中央。
        簡單取穴:俯臥,腘窩橫紋中點(diǎn)。
        作用:壯腰強(qiáng)膝,舒筋清熱。
        主治:腰背痛,坐骨神經(jīng)痛,膝關(guān)節(jié)腫痛,腹痛,吐瀉。

        16.膏肓
        定位: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簡單取穴:俯臥,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作用:清肺養(yǎng)陰,益氣補(bǔ)虛。
        主治:肺結(jié)核,胸膜炎,咳嗽,哮喘,噎膈,神經(jīng)衰弱,久病體虛,頑癥痼疾。

        17.志室
        定位:在腰部,當(dāng)?shù)?腰椎棘突下,旁開3寸。簡單取穴:俯臥,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3寸。
        作用:補(bǔ)腎益精,清利下焦。
        主治:陽痿,遺精,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癥,小便不利,水腫,腰背痛。

        18.秩邊
        定位: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開3寸。簡單取穴:俯臥,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開3寸。
        作用:清利下焦,通經(jīng)活絡(luò)。
        主治:腰骶痛,二便不利,坐骨神經(jīng)痛,下肢麻木,癱瘓,痔瘡。

        19.承山
        定位:小腿后面正中,委中與昆侖之間,當(dāng)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shí)腓腸肌肌腹下出現(xiàn)尖角凹陷處。
        簡單取穴:俯臥,下肢伸直,足跗繃直,腓腸肌出現(xiàn)人字紋,“人”字尖端即是。
        作用:和腸療痔,舒經(jīng)活絡(luò)。
        主治:腰背痛,小腿痛,腓腸肌痙攣,下肢麻木、癱瘓,脫肛,痔瘡。

        20.昆侖(經(jīng)穴)
        定位:外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
        簡單取穴:正坐垂足或俯臥,外踝尖與跟腱水平連線的中點(diǎn)。
        作用:疏風(fēng)通絡(luò),安神止痛。
        主治:頭痛,眩暈,項(xiàng)強(qiáng),腰背痛,坐骨神經(jīng)痛,足跟痛,下肢癱瘓,鼻衄,癲,瘧疾,難產(chǎn)。

        21.申脈(八脈交會穴—通陽蹺)
        定位: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簡單取穴:正坐垂足或仰臥,外踝直下0.5寸,前后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軟骨,其穴居中。
        作用:舒筋活絡(luò),安神定志。
        主治:頭痛,眩暈,癔癥,癲,精神病,腰腿痛,踝關(guān)節(jié)痛。

        22.至陰(井穴)
        定位:在足小趾末節(jié)外側(cè),距趾甲角0.1寸。簡單取穴:正坐垂足或仰臥,足小趾外側(cè)趾甲角旁約0.1寸。
        作用:通鼻明目,補(bǔ)腎轉(zhuǎn)胎。
        主治:胎位不正,難產(chǎn),胎衣不下,頭痛,眩暈,目痛,鼻塞,遺精,尿閉。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