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醫(yī)得效方》第二十卷的總標題為“孫真人養(yǎng)生書”,基本上是原文引用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有關養(yǎng)生的論述。有“養(yǎng)性序”、“道林養(yǎng)性”、“居處法”、“按摩法”、“調氣法”、“服食法”、“黃帝雜忌法”、“房中補益法”八篇,其中“養(yǎng)性序”一篇文字與孫思邈原文有出入。危氏摘引孫思邈關于養(yǎng)生的論述,借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孫思邈認為養(yǎng)生中最重要的是“養(yǎng)性”,即“善”。
危氏在“養(yǎng)性序”中說:“性既自善,內(nèi)外百病自然不生,禍亂災害亦無由作,此養(yǎng)性之大經(jīng)也”,提出“養(yǎng)性者,不但餌藥餐霞,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備,雖絕藥餌,足以遐年,德行不充,雖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文中還分別引用“老子”、“嵇康”、“岐伯”、“仲長統(tǒng)”、“抱樸子”、“皇甫隆令”這些名人關于養(yǎng)生的論述,并附以作者的理解。
危氏引用孫思邈“道林養(yǎng)性”一篇論述養(yǎng)性的具體內(nèi)容,認為“養(yǎng)性之道,莫久行、久立、久坐、久臥、久視、久聽。蓋以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立傷骨,久坐傷肉,久行傷筋也。勿汲汲于所欲,勿悁悁(悁悁:憂悶貌)于懷忿恨,皆折壽命”。并提出養(yǎng)生“十二少”:“常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行。此十二少者,養(yǎng)性之都契(都契:要義,要領)也。多思則神殆,多念則神散,多欲則志昏,多事則形勞,多語則氣乏,多笑則臟傷,多愁則心懾,多樂則意溢,多喜則忘錯昏亂,多怒則百脈不定,多好則專迷不理,多惡則憔悴無歡”。上述觀點正好符合老子“過猶不及”的觀點,做任何事情都應該適可而止,這是養(yǎng)生的基本原則。篇中概括為以下八個方面的問題。
其一,飲水問題?!胺灿錾剿畨]中出泉者,不可久居,常食作癭病。又深陰地冷,水不可飲,必作痎瘧”。認為應當注意飲水衛(wèi)生。
其二,飲食方面。特別提出飲酒問題,“又飲酒不欲使多,多則速吐之為佳,勿令至醉,即終身百病皆除。久飲酒者,腑臟積毒致令蒸筋,傷神損壽。醉不可以當風臥,不可令人扇涼,皆即得病也。醉不可露臥濕地,當風取涼。凡人醉不可強食,或發(fā)癰疽,或發(fā)喑,或生瘡。醉飽不可以走車馬及跳躑。醉不可接房,醉飽交接,小者面憔咳嗽,大者傷絕臟脈損命”。認為飲酒不可過量,飲酒之后要注意一些禁忌?!坝质成喜坏谜Z,語而食者常患胸背痛。亦不用寢臥多言笑,寢不得語言者,言五臟如鐘磬,不懸則不可發(fā)聲……食欲數(shù)而少,不欲頓而多,則難消也。常欲令如飽中饑,饑中飽耳。凡飽則傷肺,饑則傷氣,咸則傷筋,酸則傷骨。故后學淡食,但當熟嚼,使米脂入腹,勿使酒脂入腸。人之當食,須去煩惱(暴數(shù)為煩,侵觸為惱),如食五味,必不得暴嗔,多令人神驚,夜夢邪怪。每食不用重(重:多)肉,喜(喜:易)生百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及少菹菜,并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陳臭物,勿飲濁酒,食面使塞氣孔。勿食生肉,傷胃。一切肉惟須煮爛,停冷食之,食畢當漱口數(shù)過,令人牙齒不敗,口香。熱食訖,令冷酢漿漱口者,令人口氣常臭,作齒病。又諸熱食咸物后,不得食冷酢漿水,喜失聲成尸咽。風熱食汗出,勿當風,發(fā)痙疼痛,令人目澀多睡。每食訖,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食畢當行步躊躇,計使中數(shù)里來,行畢使人以粉摩腹上數(shù)百遍,則食易消,大益人,令人能飲食,無百病,然后所修為真快也。飽食即臥,乃生百病,不消或積聚。飽食仰臥,成氣痞,作頭昏。寒熱來者,寒未解,食熱食,成刺風。人不得夜食。又云:夜勿過醉飽,食勿精思,為勞苦事,有損余。虛損人,常須忌……每十日一食葵,葵滑所以通五臟壅氣。又是菜之主,不用合心食之”。這些論述正好與現(xiàn)代少食多餐、葷素搭配、營養(yǎng)均衡等觀點相契合。
其三,穿著方面。“凡人旦起著衣,反者便著之吉,衣光者三振之曰,殃去,吉。濕衣、汗衣皆不可久著,令人發(fā)瘡及風瘙。大汗能易衣佳,不易者急洗之,不爾令人小便不利。凡大汗勿遍脫衣,喜得偏風半身不遂。春天不可薄衣,令人傷寒霍亂,食不消,頭痛。脫著既時,須調處”。強調夏天要保持衣著的干爽,冬天應注意衣著的保暖。
其四,睡眠方面?!胺踩伺P,春夏向東,秋冬向西,頭勿北臥,及墻北亦勿安床。凡欲眠,勿歌詠,不祥。睡起下床,先須左足。臥勿當舍脊下。臥訖勿留燈,令魂魄六神不安,多愁怨。人頭邊勿安火爐,日久引火氣,頭重目赤及鼻干。夜臥當耳勿有孔,吹入即耳聾。夏不欲露面,致令人面皮厚,喜成癬,或作面風。冬夜勿覆頭,得長壽。凡人眠勿以腳上懸高處,久成腎水及損尻。足冷人每見十步直墻,勿順墻面,風利吹人發(fā)癲。及體重人汗勿跂床懸腳,久成血痹,兩足背腰疼,又不得晝眠,令人失氣。臥勿大語,損人氣力。暮臥常習閉口,口開,即失氣,且邪惡從口入,久而成消渴及失血色。屈膝側臥,益人氣力,勝正偃仰,按孔子不尸臥,故曰睡不厭踧(踧:音dí,平坦貌),覺不厭舒。凡人尸睡則有鬼痛魔邪。凡眠,先臥心后臥眼?!币胗泻玫乃哔|量,一方面要注意創(chuàng)造宜人的臥室環(huán)境,一方面還要在睡前做好相應的心理調適。
其五,大小便問題。“凡人饑,欲坐小便,若飽則立小便,慎之無病。又忍尿不便,膝冷成痹。忍大便不出,成氣痔。小便勿努,令兩足及膝冷。大便不用呼氣及強努,令人腰瘠自澀,宜任之佳”。認為應該保持大小便的通暢,強忍住大小便不出對于養(yǎng)生是極為不利的。
其六,情緒要保持穩(wěn)定?!俺m氝\心于物平等,如覺偏頗,尋(尋:隨即)改正之”。無論貧富,都要心情平靜,勿以貧富易志改性?!白R達道理,似不能言。有大功德,勿自矜伐。美樂勿離手,善言勿離口,亂想勿經(jīng)(經(jīng):過)心。常以深心至誠恭敬于物,慎勿詐善以悅于人。終身為善,人所嫌勿得起恨……至于居處,不得綺靡華麗,令人貪婪無厭,乃患害之源。但令雅素凈潔,無風雨暑濕為佳。衣服器械,勿用珍玉金寶,增長過失,使人煩惱根深。廚膳勿用脯肉(脯肉:干肉),常令儉約為佳,然后行作鵝王步,語作含鐘聲,眠作獅子臥。每日自詠歌云:美食須熟嚼,生食不粗吞。問我居止處,大宅總(總:皆,都)林村。胎息守五臟,氣至骨成仙?!边@些正好與前面的養(yǎng)生“十二少”相對應。
其七,氣功導引法?!叭杂诿康┏跗穑嫦蛭?,展兩手于膝上,心眼觀氣上入頂,下達涌泉,旦旦如此,名曰迎氣。常以鼻引氣,口吐氣,小微吐之,不得開口,復欲得氣少出入氣多。每欲食送氣入腹,每欲食氣為主人也”。這些氣功導引方法可以作為養(yǎng)生保健的參考。
其八,最后強調順應自然?!肮噬茢z生者,無犯日月之忌,無失歲時之和。須知一日之忌,暮無飲食;一月之忌,晦無大醉;一歲之忌,暮無遠行;終身之忌,暮無燃燭行房,暮常護氣也。凡氣冬至起于涌泉,十一月至膝,十二月至股,正月至腰,名三陽成。二月至膊,三月至項,四月至頂,純陽用事之月也。每冬至日,于北壁下厚堆草而臥,云受元氣。每八月一日以后,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無生意,常欲使氣在下,不欲泄于上。春凍未泮(泮:解),衣欲下厚上薄。養(yǎng)陽收陰,繼世長生;養(yǎng)陰收陽,禍則滅門。故云,冬時天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作勞出汗,發(fā)泄陽氣,有損于人也。又云,冬日凍腦,春秋腦足俱凍,此圣人之常法也。春欲晏(晏:晚)臥早起,夏及秋欲侵(侵:接近)夜乃臥早起,冬欲早臥而晏起,皆益人。雖云早起,莫在雞鳴前,晏起莫在日出后,凡冬月忽有大熱之時,夏日忽有大涼之時,皆勿受之。人有患天行時氣者,皆由犯此也,即須調氣息使寒熱平和,即免患也”。對“天人合一”的追求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色,以上論述正反映了人們在養(yǎng)生保健方面對順應自然、順應天地的追求。這與《內(nèi)經(jīng)》所說的“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是一致的。
“居處法”一篇中的內(nèi)容涉及家中起居、沐浴、常備藥、自我保健等。如日常起居,“凡人居止之室,心須周密,勿令有細隙,致有風氣得入。小覺有風,勿強忍,久坐必須急急避之,久居不覺,使人中風……是以大須周密,無得輕之,慎焉慎焉”。“凡居家不必數(shù)沐浴,若沐浴必須密室,不得大熱,亦不得大冷……勿當風,勿濕縈髻,勿濕頭臥……饑忌浴,飽忌沐……新汗解,勿冷水洗浴,損心包不能復”。居家備藥,“凡人居家及遠行,隨身常有熱艾一升,備急丸、辟鬼丸藥、生肌藥、甘濕藥、疔腫藥、水銀、大黃、芒硝、甘草、干姜、桂心、蜀椒,不能更蓄馀藥,此等常不可缺及。一兩卷備急藥方,并帶辟毒蛇、蜂、蝎等藥隨身”。居家保健,“凡人自覺十日以上康健,即須灸三數(shù)穴,以泄風氣。每用必須調氣補瀉,按摩導引為佳。勿以康健便為常然,須常安不忘危,預防諸病也。灸法常須避人神。凡畜手力細累,春秋皆須與轉瀉藥一度,則不中天行時氣也”?!胺簿蛹页=浼s內(nèi)外長幼,不快即須早道,勿使隱忍以為無苦,過時不知,便為重病,遂成不救。小有不好,即按摩挼擦,令百節(jié)通利,泄其邪氣。凡人無問有事無事,常須日別蹋脊背四肢一度,頭項苦令熱蹋,即風氣時行不能著人。此大要妙不可具論”。
“按摩法”詳細論述了“天竺國按摩”和“老子按摩法”,二法均可達到活動全身的目的,舒筋活絡,促進全身氣血的運行。其中說道:“天竺國按摩,此是婆羅門法”,當時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通,從中可見一斑。
“調氣法”中主要講述氣功導引之法:“心無煩,形勿極,而兼之以導引行氣不已,亦可得長年,千歲不死。凡人不可無思,當以漸遣除之。彭祖曰:和神導氣之道,當?shù)妹苁议]戶,安床暖席,枕高二寸半,正身偃臥,瞑目閉氣于胸膈中,以鴻毛著鼻上而不動,經(jīng)三百息,耳無所聞,目無所見,心無所思,如此寒暑不能侵,蜂蠆不能毒,壽三百六十歲,此鄰于真人也……常出入天地日月、山川河海、人畜草木,一切萬物體中代謝往來無一時休息,一進一退,如晝夜之更迭,如海水之潮汐,是天地消息之道也。面向午,展兩手于腳膝上,徐徐按擦肢節(jié),口吐濁氣,鼻引清氣(凡吐者出故氣,亦名死氣。吞者取新氣,亦名生氣。故老子經(jīng)云:玄牝之門,天地之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言口鼻天地之門,可以出納陰陽死生之氣也)”。
調氣的注意事項:“凡調氣之法,夜半后日中前,氣生得調,日中后夜半前,氣死不得調,調氣之時則仰臥,床鋪厚軟,枕高下共身平,舒手展腳,兩手握大拇指節(jié),去身四五寸,兩腳相去四五寸,數(shù)數(shù)叩齒,飲玉漿。引氣從鼻入腹,足則停止。有力更取,久住氣悶,從口細細吐出盡遠。鼻細細引入,出氣一準前法。閉口以心中數(shù)數(shù),令耳不聞,恐有誤亂,兼以手下籌,能至千則去仙不遠矣。若天陰霧,惡風猛寒,勿取氣也,但閉之”。
另外,調氣不僅可以防病,還可以治病。“若患寒熱及患癰疽,不問日中,疾患未發(fā)前一食間即調,如其不得好瘥,明日依式更調之”;“若患心冷病氣即呼出,若熱病即吹出,若肺病則噓出,若肝病則呵出,若脾病則唏出,若腎病則呬出,夜半后八十一,雞鳴七十二,平旦六十一,日出五十四,辰時四十五,巳時三十六。欲作此法,先左右導引三百六十遍”;“病有四種,一冷痹,二氣疾,三邪風,四熱毒。若有患者,安心調氣,此法無有不瘥也”。
在“服食法”一篇中,認為應順應自然,提倡四時養(yǎng)生,服食應遵循一定的次序。“論曰:凡人春服小續(xù)命湯五劑,及諸補散各一劑。夏大熱,則服腎瀝湯三劑。秋服黃芪等丸一兩劑。冬服藥酒兩三劑。立春日則止。此法終身常爾,則百病不生矣。俗人見淺,但知鉤吻之殺人,不信黃精之益壽;但識五谷之療饑,不知百藥之濟命;但解施泄以生育,不知固秘以頤養(yǎng),故有服餌方焉。郗愔曰:夫欲服食,當尋性理所宜,審冷暖之適,不可見彼得力,我便服之。初御藥,皆先草木,次石,是為將藥(將藥:服藥)之大較(大較:大要)也。所謂精粗相代,階粗以至精者也。夫人從少至長,體習五谷,卒不可一朝頓遺之。凡服藥物,為益遲微,即無充饑之驗。然積年不已,方能骨髓填實,五谷居然而自斷。今人多望朝夕之效,求目下之應,腑臟未充,便欲絕粒,谷氣如除,藥未有用,又將御女,形神與俗無別,以此致弊,胡不怪哉?服餌大體皆有次第,不知其術者,非止交有所損,卒亦不得其力。故服餌大法,必先去三蟲,三蟲既去,次服草藥,好得藥力,次服木藥,好得力訖,次服石藥,依此次第乃得遂其藥性,庶可安穩(wěn),可以延齡矣”。文中還分列方藥以及一些藥物的種植、采摘等,所列方藥多為保健強身或治病之良方,且多附有詳細的炮制與服用方法。
“房中補益法”是有關性保健的內(nèi)容。文中強調過性生活時應當注意的事項:“凡人氣力自有盛而過人者,亦不可抑忍久而不泄,致生癰疽”;“人有所怒,血氣未定,因以交合,令人發(fā)癰疽。又不可忍小便交合,使人淋莖中痛,面失血色,及遠行疲乏來入房,為五勞虛損,少子。婦人月事未絕而與交合,令人成病得白駁(白駁:指膚色駁雜)也”;“交會者當避丙丁日,及弦望晦朔,大風、大雨、大霧、大寒、大暑、大雷電、大霹靂,天地晦冥,日月薄蝕,虹霓地動,則損人神,不吉。損男有倍,令女得病,有子必癲癡頑愚、喑啞聾聵、攣跛盲眇,多病短壽,不孝不仁。又避日月星辰,火光之下,神廟佛寺之中,井欄圊廁之側,冢墓尸柩之旁,皆所不可。夫交合如法,則有積德,大智善人降托胎中,仍令性行調順,所作和合,家道日隆,祥瑞競集。若不如法,則有薄福愚癡惡人來托胎中,仍令父母性行兇險,所作不成,家道日否(否:音pǐ,壞,惡),殃咎屢至,雖生成長,家國滅亡”?!八陨茢z生者,凡覺陽事輒盛,必謹而抑之,不可縱心竭意以自賊也。若一度制得,則一度火滅,一度增油。若不能制,縱情施瀉,即是膏火將滅,更去其油,可不深自防。所患人少年時不知道,知道亦不能信行之,至老乃知道便以晚矣,病難養(yǎng)也”。因此,適當?shù)男陨钍怯幸嬗陴B(yǎng)生的?!盎蛟唬耗晡戳?,當閉精守一為可爾否?曰:不然。男子不可無女,女不可無男。無女則意動,意動則神勞,神勞則損壽,若念真正無可思者,則大佳長生也。然而萬無一有,強抑郁閉之,難持易失,使人漏精尿濁,以致鬼交之病,損一而當百也”。60歲以后,如果身體狀況和條件允許,還可以有適量的性生活,但應注意降低頻率。
總之,卷第二十“孫真人養(yǎng)生書”中涉及人類生活中飲食起居的方方面面,但歸根結底是“養(yǎng)性”,使人類的生活順應自然、順應天地,達到“天人合一”的和諧境界。人的壽命自然會得到延長,生活質量也自然會得到提高,人類也自然會得到延續(xù),這才是養(yǎng)生的真正目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