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理論教育 ?腸易激綜合征

        腸易激綜合征

        時間:2023-03-22 理論教育 版權反饋
        【摘要】:腸易激綜合征屬于胃腸功能紊亂性疾病,是一組包括腹痛、腹脹、排便習慣改變、大便性狀異常等變化的癥候群。腸易激綜合征臨床大致分為腹瀉型、便秘型、腹瀉便秘交替型和腹痛型。治療結腸炎或功能性結腸病時可用保留灌腸法。腸易激綜合征屬中醫(yī)“泄瀉”、“腹痛”、“便秘”等范疇。痛瀉要方灌腸療效明顯。臨床實踐表明,中藥枳術二黃湯保留灌腸是治療腸易激綜合征(便秘型)簡便而有效的方法之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腸易激綜合征屬于胃腸功能紊亂性疾病,是一組包括腹痛、腹脹、排便習慣改變、大便性狀異常等變化的癥候群。臨床較多見,多見于中青年人,女性約為男性的2倍。此病呈良性發(fā)展,但由于其發(fā)病率高,且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工作,因而受到重視。腸易激綜合征臨床大致分為腹瀉型、便秘型、腹瀉便秘交替型和腹痛型。本病屬于中醫(yī)“腹痛”、“泄瀉”、“便秘”等范疇。

        1.吲哚美辛灌腸治療黏液型腸易激綜合征

        【藥物組成】 吲哚美辛。

        【治療方法】 吲哚美辛25mg研粉加溫水至100ml,保留灌腸,每晚睡前1次,連續(xù)10次。

        【臨床應用】 治療18例,痊愈15例,顯效2例,減輕1例。明顯優(yōu)于慶大霉素組(慶大霉素16萬U+氫化可的松50mg+溫鹽水至100ml)和氫化可的松組[氫化可的松50mg+0.5%普魯卡因5ml(皮試陰性)+溫鹽水至10ml]。

        【經(jīng)驗體會】 前列腺素(尤其是前列腺素E2)是促進腸平滑肌收縮和杯狀細胞分泌的肽類物質,有致炎作用。吲哚美辛(消炎痛)為前列腺素抑制劑,用于灌腸治療黏液型腸易激綜合征安全有效。

        2.思密達灌腸治療腸易激綜合征

        【藥物組成】 十六角蒙脫石(思密達)。

        【治療方法】 思密達6g加生理鹽水50ml保留灌腸,1/d,共治療3周。

        【臨床應用】 治療68例,有效率1周94.1%,2周97.1%,3周98.5%。

        【經(jīng)驗體會】 思密達保留灌腸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療效顯著、耐受性好、無任何毒副作用。思密達是由雙四面體氧化硅單八面體氧化鋁組成的多層結構,具有層網(wǎng)狀結構及非均勻性電荷分布,其特殊結構具有相當大的表面積(約100m2/g),因此有極高的定位能力,對消化道內的病毒、細菌及其產(chǎn)生的毒素等攻擊因子有較強的選擇性固定、抑制作用,使其失去致病能力。并對消化道黏膜有很強的覆蓋能力,并通過與黏液糖蛋白相互結合,修復、提高黏膜的屏障能力,保護損傷的腸黏膜,減少黏膜溶解和黏膜破壞,增強腸道黏膜對攻擊因子的防御能力。思密達不能被腸道吸收,口服6h左右與其所固定的攻擊因子隨腸道自身蠕動連同糞便排出體外。適用于治療食管炎、胃炎、結腸炎、急慢性腹瀉,對兒童的急性腹瀉效果尤佳。治療結腸炎或功能性結腸病時可用保留灌腸法。

        3.痛瀉要方灌腸治療腸易激綜合征

        【藥物組成】 痛瀉要方:白芍、白術各15g,防風、陳皮各10g。

        【治療方法】 痛瀉要方每日1劑,煎取100ml,高位保留灌腸0.5~1h,1/d,14d為1個療程。對照組予西沙必利片口服,每次5mg,3/d,14d為1個療程。

        【臨床應用】 痛瀉要方治療85例,顯效45例,有效30例,無效10例,有效率88.2%。對照組41例中,總有效率為58.5%。兩組總有效率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經(jīng)驗體會】 腸易激綜合征(IBS)是一種具有特殊生理病理基礎的腸功能紊亂性疾病,是結腸運動、分泌障礙的功能性疾病。西沙必利是新型全胃腸動力藥,增加乙酰膽堿的釋放,增強食管、胃、小腸和結腸的運動,故對IBS有一定的療效,也是目前西醫(yī)治療IBS的常規(guī)用藥,但往往有腹痛、腹瀉等不良反應。腸易激綜合征屬中醫(yī)“泄瀉”、“腹痛”、“便秘”等范疇。“痛瀉要方”主治肝旺脾虛,脾受肝制,升降失常。疏調肝氣有調整中樞神經(jīng)和自主神經(jīng)功能,對腸道運動功能有雙向調節(jié)作用。痛瀉要方灌腸療效明顯。

        4.平激散灌腸治療腸易激綜合征

        【藥物組成】 平激散:谷維素100mg,硫酸鋅50mg,多塞平25mg,硝苯地平10mg。

        【治療方法】 平激散研粉,加溫開水50ml保留灌腸,每晚1次,30d為1個療程。同時注意加強心理療法、飲食調理,避免攝入生冷不潔及刺激性不易消化的食物。

        【臨床應用】 治療76例,顯效51例,無效7例,有效率為90.8%。

        【經(jīng)驗體會】 平激散中多塞平具有:①明顯抗抑郁、抗焦慮及鎮(zhèn)靜安神作用。②中度抗膽堿作用,使腸黏膜腺體分泌減少,并緩解平滑肌痙攣。③較強的抗組胺作用,消除組胺對胃腸黏膜的不良刺激,減輕腸道的無菌性炎癥。硝苯地平松弛腸道平滑肌,使腹痛、腹瀉緩解與消失。谷維素調節(jié)間腦與自主神經(jīng)功能,使胃腸道運動及分泌功能得以調整。硫酸鋅補充適量鋅離子可糾正腹瀉與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上述藥物聯(lián)合有協(xié)同作用,未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

        5.抗過敏方灌腸治療結腸過敏

        【藥物組成】 抗過敏方:秦艽15g,地龍干15g,黃芩15g,蟬蛻15g,烏梅15g,訶子15g,夜交藤6g。

        【治療方法】 以上中藥煎取50ml,每晚1次保留灌腸,直至病情緩解。

        【臨床應用】 治療50例,治愈28例,好轉20例,無效2例,有效率96%。

        【經(jīng)驗體會】 結腸過敏(腸易激綜合征)屬中醫(yī)“泄瀉”范疇。抗過敏方清熱祛風、收斂澀腸,又具抗過敏作用。

        6.潰結露灌腸治療腸易激綜合征

        【藥物組成】 潰結露:白頭翁、苦參各12g,丹參、赤白芍(炒)各10g。

        【治療方法】 上方煎取200ml,于每晚睡前排空大便,每晚1次保留灌腸,10次為1個療程。

        【臨床療效】 治療35例,顯效26例,好轉7例,無效2例,有效率94.30%。

        【經(jīng)驗體會】 現(xiàn)代藥理研究,本方具有:①調整免疫功能異常及神經(jīng)、代謝功能紊亂。②調節(jié)血管舒縮功能,改善微循環(huán),減輕淋巴管阻塞,促進組織的修復再生和肉芽的形成。③抗菌消炎,止血止瀉等綜合治療作用,還具有鎮(zhèn)靜、安定、解痙、鎮(zhèn)痛、抑制胃腸興奮性的作用。

        7.枳術二黃湯灌腸治療腸易激綜合征

        【藥物組成】 枳術二黃湯:大黃30g,黃芩15g,枳實15g,白術15g,白花蛇舌草60g。

        【治療方法】 上藥煎取200ml,每晚1次保留灌腸,14d為1個療程,病情重者間隔5d后行第2個療程治療。

        【臨床應用】 治療36例,治愈28例,好轉6例,未愈2例,有效率94.4%。

        【經(jīng)驗體會】 中醫(yī)認為腸易激綜合征乃因氣滯濕阻,熱結津虧,大腸傳輸無力所致。治宜除濕清熱,順氣潤腸。枳術二黃湯中大黃含有蒽醌衍生物,如大黃酸、大黃酚、蘆薈大黃素及鞣質等成分,具有抑菌、活血化瘀、調節(jié)腸管收縮運動,清除腸道有毒物質等多種作用;黃芩含有黃芩苷、黃芩素和鞣酸,有抑菌、解痙和止痛等作用;枳實對胃腸道有興奮作用,能使胃腸蠕動增加而有節(jié)律;白術可使胃腸分泌旺盛;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熱解毒、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等作用。諸藥合用,能調節(jié)腸道運動和分泌功能,促使排便通暢。采用保留灌腸法,使藥液直達病所,既提高了療效,又避免了長期服藥對肝和胃的不良影響。臨床實踐表明,中藥枳術二黃湯保留灌腸是治療腸易激綜合征(便秘型)簡便而有效的方法之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8.燥濕祛風湯灌腸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

        【藥物組成】 燥濕祛風湯:麻黃15~30g,薄荷15g,香附10g,秦皮、苦參各20g,蒼術、土茯苓、獨活、防風、白芍各30g。

        【治療方法】 燥濕祛風湯煎取200~300ml,保留灌腸,每晚1劑。用藥7~23劑,平均16劑。

        【臨床應用】 治療44例,治愈38例,有效6例,有效率100%。

        【經(jīng)驗體會】 “泄,脈弦腸鳴,濕兼風也”《類證治裁》。以燥濕祛風為治療大法。方中秦皮、苦參燥濕,蒼術化濕,土茯苓利濕,麻黃辛溫利水,獨活、防風祛風除濕,薄荷祛風,香附、白芍疏利氣機、緩急止痛。祛風藥為風能勝濕,祛濕止瀉?!坝秩绲厣夏诐?,風之即干”《醫(yī)宗必讀》。麻黃含麻黃堿等,可抑制腸道分泌;秦皮含秦皮乙素,使結腸平滑肌收縮幅度變小;蒼術抑制腸道平滑肌;薄荷含薄荷酮、薄荷醇,獨活含白芷素、東莨菪堿素,香附含香附烯Ⅰ、Ⅱ及香附酮,苦參含苦參堿,白芍含芍藥苷,上述成分均顯著抑制腸道平滑肌痙攣和腸管運動。

        9.中藥抗敏寧腸液灌腸治療腸易激綜合征

        【藥物組成】 抗敏寧腸液:補骨脂30g,煨肉蔻10g,炮姜6g,白術、白芍各15g,烏梅10g,丹參18g,蒲黃、防風、甘草各6g。

        【治療方法】 抗敏寧腸液中藥煎取150ml,加入地塞米松5mg,緩慢滴入保留灌腸40min以上。1/d,5次為1個療程。治療期間停服其他中西藥物。

        【臨床應用】 治療66例,顯效37例,有效25例,無效4例,有效率93.93%。

        【經(jīng)驗體會】 方中補骨脂、炮姜、白術溫腎健脾;白芍、烏梅、煨肉蔻抑肝澀腸并緩急止痛;加小量激素協(xié)防風、甘草抗過敏,減少結腸黏液分泌;丹參、蒲黃意在防治腸道淤滯。全方辨證、辨病相結合,中西藥配伍,通過灌腸更好更快地發(fā)揮藥效。

        10.中藥氣霧彌散灌腸治療腸易激綜合征

        【藥物組成】 白術、白芍各15g,木香、訶子、烏梅、黃柏、茯苓各10g,制附片、肉桂、甘草各5g。

        【治療方法】 上藥煎取200ml,置入電腦灌腸治療儀,設定壓力9~10kPa,時間20s,將藥液緩慢注入患者直腸內,患者先取左側臥位,然后仰臥,再右側臥各15min。藥液保留時間盡量至6h以上,1/d,1個月為1個療程。

        【臨床應用】 治療59例,治愈36例,好轉21例,未愈2例,有效率96.6%。

        【經(jīng)驗體會】 方中以烏梅、訶子收斂固腸止瀉;肉桂、附片溫陽益腎;黃柏清虛熱;白芍柔陰止痛;木香、茯苓、白術疏肝行氣健脾;甘草調和諸藥為使。共奏益腎健脾、固腸止瀉之功。使用全自動電腦治療儀灌腸,壓力恒定,自動控制,安全且無不良反應。

        11.疏運止瀉湯內服與灌腸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

        【藥物組成】 疏運止瀉湯:柴胡,炒枳殼,廣木香各10g,炒白芍,白術各15g,酒大黃炭2g,甘草6g。加減:噯氣、惡心明顯加旋覆花(布包)10g,代赭石20g;腹脹明顯加厚樸、陳皮各10g;腹痛明顯加延胡索10g,川楝子6g;里急后重明顯加薤白10g,黃連6g;屢犯不愈加烏梅10g,木瓜15g。

        【治療方法】 疏運止瀉湯,每日1劑,煎取600ml,每日早、晚各口服250ml,臨睡時向結腸內灌注100ml。5d為1個療程,間隔2d后可行下1個療程,連用3個療程。

        【臨床應用】 治療41例,治愈35例,好轉5例,無效1例,有效率97.6%。

        【經(jīng)驗體會】 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合中醫(yī)脾虛氣滯型泄瀉。故方選疏運止瀉方。該方止痛止瀉、助消化以及調節(jié)胃腸神經(jīng)。其中妙在酒大黃炭,欲止先行,邪去乃安,蓋久瀉脾傷,多夾濕滯故用之;且大黃經(jīng)酒制成炭,其苦寒之性已去,服用小量,變消導為收斂,導滯不破,瀉中有補,是一味調理脾胃、治療久瀉的雙向藥物?,F(xiàn)代藥理,大黃酒泡后成炭,其瀉下成分蒽醌苷被破壞,失去了瀉下作用,但其收斂成分鞣質得以保留,從而發(fā)揮收斂止瀉作用,大黃酒泡對自主神經(jīng)功能有一定的調整作用。灌腸與口服用藥相配合,可縮短療程,療效更佳。

        12.銀花芍藥湯灌腸結合電腦大腸灌洗儀治療腸易激綜合征

        【藥物組成】 銀花芍藥湯:金銀花、椿根皮、紅藤、敗醬草各20g,赤石脂、薏苡仁各30g,白芍、三棱、莪術各15g,木香、甘草各10g。

        【治療方法】 患者排空大便,電腦大腸灌洗儀,先用4 000ml純水導入患者腸內灌洗,再將過濾、減壓后的銀花芍藥湯300ml導入進行灌腸治療。每2周1次,每次25min。

        【臨床應用】 治療32例,痊愈19例,有效10例,無效3例,有效率90.62%。

        【經(jīng)驗體會】 銀花芍藥湯清利與收斂并用,疏肝與柔肝相兼。諸藥合用解痙、鎮(zhèn)驚、止痛。電腦大腸灌洗儀可擴大灌腸液與結腸黏膜接觸面,有利藥物發(fā)揮作用,加之機械沖洗帶出積留大便、細菌毒素,可緩解腸痙攣,清潔結腸黏膜。本法對大便干結型療效欠佳。

        13.灌腸散灌腸治療腸易激綜合征

        【藥物組成】 灌腸散Ⅰ號方:干漆炭、馬錢子、玄明粉各2g,郁金4g,炒枳殼、白及粉各12g,酒大黃3g,青黛6g。灌腸散Ⅱ號方:金銀花24g,馬尾連、黃柏各18g,秦皮、炒肉豆蔻各15g,陳皮9g,防風6~9g,白芍18~30g,當歸、甘草各9~12g,小薊12g。加減:腹脹加木香10g;寒瀉不止加赤石脂30g;熱瀉不止加五倍子3~6g,或明礬3~6g;氣虛加白術18g。

        【治療方法】 灌腸散Ⅰ號方各藥共研細末,每次用5g,加入生理鹽水100ml中用。灌腸散Ⅱ號方每劑煎成100ml備用。兩組均于每日睡前排便后保留灌腸,14~20次為1個療程,停3d后進行第2個療程。

        【臨床療效】 治療共52例,顯效39例,好轉10例,無效3例。

        【經(jīng)驗體會】 灌腸Ⅰ號方中干漆炭、馬錢子、郁金、枳殼、大黃、玄明粉祛瘀散結;白及止血止痛;青黛清熱解毒,共奏活血化瘀、瀉熱通便之效,適用于以腹瀉與便秘為主要癥狀者。灌腸散Ⅱ號方中金銀花、馬尾連、黃柏、秦皮清熱解毒燥濕;炒肉豆蔻、陳皮理氣溫中止痛;當歸、白芍、小薊調血行血涼血;白芍、甘草解痙止痛;白芍配防風、陳皮、白術又有痛瀉藥方之意,諸藥合用,功能健脾利濕、解痛止瀉,適用于以腹痛、腹瀉或腹瀉與便秘交替為主要癥狀者。兩方辨證,均主治腸易激綜合征。臨床應用灌腸散Ⅰ號方時應注意嚴格把握干漆炭、馬錢子的用量,以免中毒。

        注:①馬錢子內服入丸、散0.3~0.6g(一日量)。在此折合,每日灌腸用量僅為0.24g。但孕婦、體弱者勿用。

        ②干漆炭入丸散用每次服0.06~0.1g,不宜入煎,孕婦忌用,畏蠏。

        14.苦參合劑灌腸為主治療結腸過敏

        【藥物組成】 苦參合劑:苦參、火炭母各30g,豆蔻8g,木香10g;2%普魯卡因(皮試陰性后),地塞米松。附桂理中丸。

        【治療方法】 苦參合劑煎取150ml,加入2%普魯卡因6ml,地塞米松5mg,緩緩滴入灌腸,每晚1次。并服用附桂理中丸,每次1丸,3/d。14d為1個療程,重者可連用2個療程。

        【臨床應用】 治療42例,顯效24例,有效15例,無效3例,有效率92.9%。

        【經(jīng)驗體會】 結腸過敏,又稱腸易激綜合征。中醫(yī)辨證多屬脾腎陽虛??鄥⒑蟿┯辛己玫臐c止瀉,理氣通腑之功效。配用地塞米松抗炎、抗過敏;2%普魯卡因消除腸管激惹。配合附桂理中丸(補脾益腸丸、四神丸亦可)口服可溫補脾腎。中西藥配合,口服灌腸兼用,則各取所長,療效顯著。火炭母來源為蓼科蓼屬植物火炭母的干燥全草,性味酸、甘,寒,歸肝、脾經(jīng),功能: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用于濕熱泄瀉、痢疾、黃疸、咽喉腫痛。附桂理中丸溫中散寒,適用于中寒腹痛,嘔吐泄瀉,手足厥冷。

        15.理氣通便藥灌腸加灸治療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

        【藥物組成】 理氣通便藥:大黃10g,枳實15g,木香10g,檳榔15g,烏藥20g,白芍20g。腹痛明顯者加延胡索12g。

        【治療方法】 ①理氣通便藥水煎取汁,每晚睡前50~100ml保留灌腸。②灸法取穴:足三里、三陰交、上巨虛。腹痛者配合谷、行間;焦慮失眠者配內關、太沖。手持艾條在上述穴位施灸,溫度以患者能耐受舒適為度。每穴5~10min,另使用自制灸盒放在患者腹部,使灸盒能覆蓋關元、神厥、天樞、中脘穴為宜,內置5~8枚艾炷,點燃艾條灸20~30min,1/d。對照組:福松10g,兌水沖服,2/d;谷維素30mg,3/d。失眠、焦慮者加地西泮2.5mg,每晚1次。2組均以30d為1個療程。

        【臨床應用】 治療組34例,治愈25例,有效7例,無效2例,有效率94.1%;對照組34例,有效率85.3%。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中藥保留灌腸加灸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經(jīng)驗體會】 中醫(yī)認為腸易激綜合征多責之于心、肝、脾三臟功能失調,尤其是肝與脾之間功能失調,使氣機壅滯。灌腸本身對便秘癥狀的改善就有幫助,中藥灌腸方劑以六磨湯化裁,順氣導滯,具理氣通便之功效。灸法選穴以足太陰脾經(jīng)、足陽明胃經(jīng)、足厥陰肝經(jīng)為主,輔以任、督兩脈,皆在調理脾胃、疏調氣機、平衡陰陽。本病多與情緒有關,故除以上治療以外,一定的心理調適也是十分重要的。福松通用名為聚乙二醇4 000散劑。通過氫鍵固定水分子,使水分保留在結腸內,增加糞便含水量并軟化糞便,恢復糞便體積和重量至正常,促進排便的最終完成,從而改善便秘癥狀。

        16.溫針灸合中藥直腸滴注治療腸易激綜合征

        【藥物組成】 大黃、黃柏、黃芩、半枝蓮、黨參、茯苓各20g,生甘草10g。

        【治療方法】 治療組:①取天樞、足三里,針刺行氣后,針柄上套長約1.5cm清艾炷點燃溫針灸,每次每穴溫灸3炷,1/d。②上述中藥煎取100ml,直腸滴注,滴速每分鐘40滴,每晚睡前滴注1次。對照組:呋喃唑酮0.1g,3/d,復方苯乙哌啶2片,2/d。2組治療均以15d為1個療程,間隔5d后可重復第2療程。

        【臨床應用】 治療組32例,對照組33例。治療組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1。

        【經(jīng)驗體會】 溫針足三里具有調整脾虛患者胃腸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力,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減輕血管周圍滲出,減少黏液分泌及消除炎癥的作用。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jīng)合穴,是調理胃腸功能之主穴;天樞是大腸經(jīng)募穴,能理氣健脾止瀉通便。兩穴相伍一腸一胃疏調腸胃,解痙止痛,化濕健脾止瀉,施以溫針灸可溫通經(jīng)絡,行氣活血,調理胃腸氣機,扶正祛邪,使陰陽氣血調和,胃腸傳化通暢。中藥有清熱燥濕、解毒消炎、活血化瘀、健脾益氣等作用,溫針合中藥協(xié)同作用,正切本病病因病機,同時直腸滴注給藥,直接進入病灶,本法治療可取得良好療效。

        腸易激綜合征治則為個體化原則和生活調節(jié)、藥物治療、心理調整的綜合治療。藥物灌腸治療,單劑西藥吲哚美辛、思密達及復方制劑平激散,臨床應用簡捷有效;中藥方劑辨證施藥,以疏肝健脾,調理氣機為主要治則。條達肝木、醒脾和中、養(yǎng)血舒肝、升陽止瀉。采用灌腸給藥方法,在于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調理腸道局部環(huán)境,從而獲得顯效。由于切中病機,痛瀉得除。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