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屬中醫(yī)的“惡心嘔吐”范圍。無論男女老幼皆可發(fā)生,是臨床常見多發(fā)病。
【病因】 主要是因胃失和降、胃氣上逆所致。然致胃氣上逆可因外邪犯胃或飲食自傷、肝氣犯胃或脾胃虛弱所致。
【癥狀】 以嘔吐為主要癥狀。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證有寒熱虛實之辨,治當詳察。
【治療】
方一 涌泉(左側)、板門穴(拇指下手掌橈側大魚際處)。治法:術者依順時針方向點揉左側涌泉穴。病程短、體質好者,可用強刺激。必要時可使用點穴器(木制、金屬制均可),以局部疼痛能忍受為度;病程長、體質差者,用中等度刺激。兒童用拇指指腹重按。術者再用拇指指腹、順時針方向點揉患者板門穴。又自拇指腹小橫紋起向板門穴按推100次。手法剛柔結合。以上3步各做100次(兒童做60次)為1遍,頻率為30次/分鐘,每日做1遍。附記:引自《百病中醫(yī)民間療法》。適用于嘔吐。用本法治療27例,經(jīng)施術1次后,顯效(8小時后嘔吐停止)20例、有效(8小時嘔吐1次)3例、無效(8小時嘔吐2次以上)4例,總有效率為85%。本組病例有單純性嘔吐或繼發(fā)其他疾病中,男女老幼皆有。
方二 ①中府、云門、肩井、腹外側、背肋;②胸骨、上腹、內(nèi)關、外關、背部;③上腹、側胸腹、季肋下、股內(nèi)側;④上腹、腹肌、脊背、臍周。
外感型取①組穴,點按中府、云門、肩井各34次;推腹外側2分鐘;梳摩背肋2分鐘。
食滯型?、诮M穴,點按胸骨、上腹、內(nèi)關、外關各34次;按摩上腹2分鐘;拳揉背部2分鐘。
肝逆型?、劢M穴,按推上腹2分鐘;點按側胸腹34次;按摩季肋下2分鐘;重壓股內(nèi)側1~2分鐘。
胃虛型取④組穴,橫摩、斜摩上腹34次,提拿腹肌、脊背各34次,團摩臍周2分鐘。
每日1次,每次按摩15~30分鐘。
附記:引自《按摩絕招》。適用于各種嘔吐。
方三 中脘、巨闕、內(nèi)關、足三里。治法:揉、按中脘、巨闕各1.5~3分鐘;點按足三里20~30下(強刺激);掐、壓內(nèi)關(雙)各10~15下。每日1次,每次按摩15~30分鐘。附記:筆者經(jīng)驗方。適用于各類嘔吐。同時對呃逆、急性胃痛,效果亦佳。必要時,應配合藥物內(nèi)治。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