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涌泉Yǒngquán
[定位] 在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shù)?、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后2/3交點上。
[主治] 頭頂痛,頭暈,眼花,咽喉痛,舌干,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難,小兒驚風,足心熱,癲,霍亂轉(zhuǎn)筋,昏厥。
[配伍] 配然谷治喉痹;配陰陵泉治熱病挾臍急痛、胸脅滿;配水溝、照海治癲;配太沖、百會治頭項痛。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2.太溪Tàixī
[定位] 在足內(nèi)側(cè),內(nèi)踝后方,當內(nèi)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 頭痛目眩,咽喉腫痛,牙痛,耳聾,耳鳴,咳嗽,氣喘,胸痛咯血,消渴,月經(jīng)不調(diào),失眠,健忘,遺精,陽痿,小便頻數(shù),腰脊痛,下肢厥冷,內(nèi)踝腫痛。
[配伍] 配然谷主治熱病煩心、多汗;配腎俞治腎脹;配支溝、然谷治心痛如錐刺。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3.大鐘Dàzhōng
[定位] 在足內(nèi)側(cè),內(nèi)踝下方,當跟腱附著部的內(nèi)側(cè)前方凹陷處。
[主治] 咯血,氣喘,腰脊強痛,癡呆,嗜臥,足跟痛,二便不利,月經(jīng)不調(diào)。
[配伍] 配太溪、神門治心腎不交之心悸、失眠;配行間治虛火上炎之易驚善怒;配魚際治虛火上炎之咽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4.照海Zhàohǎi
[定位] 在足內(nèi)側(cè),內(nèi)踝尖下方凹陷處。
[主治] 咽喉干燥,疒間病,失眠,嗜臥,驚恐不寧,目赤腫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赤白帶下,陰挺,陰癢,疝氣,小便頻數(shù),不寐,腳氣。
[配伍] 配列缺、天突、太沖、廉泉治咽喉病癥;配神門、風池、三陰交治陰虛火旺之失眠癥。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5.復溜Fùliū
[定位] 在小腿內(nèi)側(cè),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主治] 泄瀉,腸鳴,水腫,腹脹,腿腫,足痿,盜汗,脈微細時無,身熱無汗,腰脊強痛。
[配伍] 配后溪、陰郄治盜汗不止;配中極、陰谷治癃閉。
[刺灸法] 直刺0.8~1.0寸;可灸。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