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研究與疾病預防
病因研究的目的在于對疾病采取有效的防治,控制或減少疾病的發(fā)生。對于已了解病因的疾病,可針對病因預防,即進行一級預防,對于病因不明的疾病可在研究過程中采取預防措施,這樣既不影響病因的進一步研究,又可為研究提供啟發(fā)和根據(jù)。因此病因研究與疾病預防存在以下關系。
1.病因明確是疾病防治的必要條件 一種疾病要得到有效控制,必須具備的條件如下。
(1)病因明確;
(2)具有有效的防治措施;
(3)有實施有效防治措施的社會與自然條件。在我國天花的消滅,白喉、麻疹等疾病的有效控制,吸煙人群戒煙后肺癌的發(fā)生率顯著下降,均有力地說明病因明確對疾病控制的意義。
2.病因研究過程中可對疾病進行預防 對疾病預防,并非要等到病因十分明確的情況下才進行。在病因研究過程中,只要能夠減少發(fā)生、控制流行,就可根據(jù)已獲得的有意義的初步信息,采取相應的疾病預防措施。這方面,有許多很有價值的實例。如1854年秋,倫敦寬街霍亂流行,當時盛行“瘴氣”說,John Snow初步觀察分析認為與飲水污染有關。當時雖未發(fā)現(xiàn)霍亂病原體,但通過采用未污染的水作水源后達到了對霍亂控制的目的。20世紀初歐洲梅毒流行中,注射新胂凡納明者多發(fā)生黃疸,后來知道是因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所引起的。消毒注射器后對預防黃疸十分有效。當時并不知道引起黃疸的原因是乙型肝炎病毒引起??梢娫诰唧w的病因研究結論得出前,根據(jù)已掌握的信息及時采取預防措施,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3.疾病防治是驗證病因的有效手段 病因的確立要通過多途徑、多方面的論證。疾病預防措施的實施效果,可以為病因推斷提供有力的證據(jù),成為驗證病因假設的有效手段。如1915年Goldberger關于糙皮病的研究。糙皮病于1735年在西班牙首先發(fā)現(xiàn),之后在意大利、法國、美國等國相繼發(fā)生。最初一些學者認為是一種傳染病,也有人認為是遺傳病。Goldberger認為不可能是傳染病。他在發(fā)病多的孤兒院內做了細致的現(xiàn)場調查后發(fā)現(xiàn)6~12歲組兒童發(fā)病率最高,而該組兒童每日主食以玉米為主,一周只吃一次肉,故認為該病的發(fā)生可能是由于缺乏肉類、蛋、奶等動物食品所致。于是選擇了部分孤兒,給其食譜中增加肉、蛋、牛奶等新鮮動物性食品。結果施加預防措施的孤兒無糙皮病發(fā)生。這既說明了預防措施有效,也證實了該病的病因。
預防措施有效是驗證病因的有力證據(jù),但并不能輕易地認為病因問題已解決,注意排除虛假聯(lián)系。例如,霍亂流行原因如按“瘴氣說”,認為居住于低處的空氣污濁故霍亂多發(fā),將居民移居山上可有效地減少疾病發(fā)生,但這并不能成為瘴氣是霍亂病因的證據(jù),事實上居住山上霍亂少發(fā)是由于離開了低凹處污染的水源。
4.病因研究推動疾病防治措施的探討 病因研究不僅可使我們認識疾病發(fā)生的內在規(guī)律,對疾病采取一級預防措施,而且可為疾病防治措施的探討提供思路與方向,推動有效防治措施探討的成功。例如,正是由于霍亂、結核、麻疹等傳染病病原體的發(fā)現(xiàn)才誕生了免疫制劑——抗生素。早在18世紀已知道海員中壞血病的發(fā)生是由于其缺乏新鮮蔬菜和水果所致,正是這一線索最終證實壞血病是由于維生素C缺乏所致,開始了維生素C治療壞血病的應用。
病因與疾病防治,兩者間處于互相推動、互相促進、互相校正的關系。因此病因的研究要靠多學科的協(xié)作,相互補充、各取所長,多方位、多角度探討。
二、流行病學研究病因的特點
1.流行病學是從宏觀,即從群體出發(fā),用分布的觀點來研究疾病。所以它最接近人群的現(xiàn)實生活和實際環(huán)境。
2.它用定量的方法,運用概率論的觀點和方法進行研究。這是群體研究所必需的,也反映了流行病學研究方法的優(yōu)越性。
3.流行病學從疾病的多因性綜合探討疾病與環(huán)境因素及機體自身因素間的關系。特別是現(xiàn)代多因素統(tǒng)計分析方法的應用,使得各種因素與一種或幾種疾病之間的關系可以同時進行綜合分析。不僅可以分析某一種因素單獨對疾病發(fā)生的影響程度,而且可以分析因素間的相互作用。
4.流行病學對于疾病病因的研究,有其極為廣泛的適應性。無論是對暴露的生物性因子、化學性因子或物理性因子,還是關于人群的某種特征或生活方式、習慣等病因作用的研究,它都適用。此外,它既適用于潛伏期短也適用于潛伏期長的疾病的病因研究。
流行病學病因研究在醫(yī)學科學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雖然病因的研究要靠多種學科的協(xié)作,但流行病學病因研究已成為病因探討必需的、不可替代的手段,其成功的例子很多,如霍亂、黑熱病、察布查爾病、壞血病、糙皮病等病因的探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