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葉治痛風
枇杷葉為薔薇科植物枇杷的葉。又名巴葉、蘆桔葉(《中藥材手冊》),原植物枇杷又名盧橘(廣東)。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栽培,分布于中南及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全年均可采收,曬干,刷去毛,切絲生用或蜜炙用。枇杷葉是常用止咳化痰藥,具有清肺化痰、止咳、降逆止嘔的作用。
枇杷葉治療痛風的經(jīng)驗,出自中醫(yī)師鄧敏的經(jīng)驗,鄧敏用枇杷葉酒治療痛風,獲得較好的效果。枇杷葉酒的制作方法:用干凈廣口玻璃瓶1個,采集約40枚枇杷葉(最好是選用深綠色的枇杷葉),清酒2升(酒精度在30%左右)。把枇杷葉徹底洗凈,刷掉葉子背面的細毛。枇杷葉晾干后,剪成或切成長為1~2厘米的長方形或正方形;將剪好或切好的枇杷葉放入寬口的玻璃瓶內(nèi),灌入清酒,密封放置在陰涼處1個月左右。用干凈的紗布過濾后,放入玻璃瓶內(nèi),放入冰箱內(nèi)保存待用。
使用方法如下。①無癥狀的高尿酸血癥期的患者,早、晚餐時各喝1小杯 (約30毫升)枇杷葉酒,隔天再喝。也可用冷開水稀釋2~4倍后服用,可加入蜂蜜。1個月為1個療程。② 急性關(guān)節(jié)炎期的患者,一天兩次,早、晚餐時各喝1小杯(約30毫升)枇杷葉酒。也可用冷開水稀釋2~4倍后服用,可加入蜂蜜;同時用冷開水稀釋2~3倍,倒在紗布上后直接涂抹于患部,每天3~4次;嚴重者用浸有稀釋液的紗布敷于患部,再用薄膜將其包扎起來,然后入睡即可。1周后,早、晚餐時各喝一小杯(約30毫升)枇杷葉酒,隔天再喝1個月為1個療程。③慢性痛風期的患者,一天一次,晚餐時喝一小杯(約30毫升)枇杷葉酒。也可用冷開水稀釋2~4倍后服用,可加入蜂蜜。同時用冷開水稀釋2~3倍,倒在紗布上后直接涂抹于患部,每天2~3次。1個月為1個療程。
隨著高嘌呤食物攝入增多,近年來痛風發(fā)病與日俱增,現(xiàn)已成為常見病和多發(fā)病。明·張景岳《景岳全書·腳氣》中認為“外是陰寒水濕,濕邪侵入皮肉筋脈;內(nèi)由平素肥甘過度,濕壅下焦;寒與濕邪相結(jié)郁而化熱,停留肌膚……病變部位紅、腫、潮熱,久則骨蝕”?!吨嗅t(yī)寶典》曰:“氣行則血行,血行風自滅?!币虼?,治療痛風,應以行氣、活血及固腎為主,氣血通暢,則尿酸不會積聚。所用的枇杷葉酒能夠改善血液循環(huán),外敷能消除發(fā)炎部位癥狀,更可以止痛。枇杷葉性味甘酸、涼,入脾、肺、胃經(jīng),內(nèi)含豐富的維生素B、檸檬酸和鈣、鐵、磷等;白酒性味甘苦、辛、溫,入心、肝、肺、胃經(jīng),主能通血脈,御寒氣,行藥勢,治風寒痹痛,筋脈攣急,心腹冷痛。二者合用,有效成分溶于溶液中,因此,內(nèi)服、外敷均具有很好的行氣活血功效。臨床通過28例患者的治療,有效率96.43%,不僅血尿酸有所下降,而且疼痛癥狀得到明顯改善。
盡管對于痛風的患者不主張飲酒,但對于已成癮的“酒鬼”,而又患有痛風者,枇杷葉酒不失為一個好的單方,但是藥酒是用來治病的,若貪杯則得不償失。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