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痛,其痛點始于臀部,沿股后側、腘窩、小腿后外側面而放射至足背,屬中醫(yī)學“痹證”范疇,是臨床常見多發(fā)病。該病多為慢性,病程纏綿,根治頗費時日。
【病因】 多因風寒濕邪侵襲、阻滯經絡所致?;驗樽甸g盤突出,坐骨神經附近各組織的病變如髖關節(jié)、骶髂關節(jié)疾病,脊椎炎、肌炎,子宮及前列腺癌,腰骶脊髓及其神經根的腫瘤等均能引起該病的發(fā)生。前者多屬痹證范疇,后者多為繼發(fā)于其他疾病中。
【癥狀】 腰和下肢疼痛,多限于一側,痛先從臀部開始,并向大腿的外側后面,小腿的外側后面,外踝、足背等的一部或全部放射,痛為間歇性或持續(xù)性,在走路、運動、咳嗽及用力大便時則痛劇,癥狀夜間比白天嚴重。
【足部按摩】
配方一 腎、輸尿管、膀胱、腹腔神經叢、坐骨神經、髖關節(jié)、膝。治法:先以中度手法刺激腎、輸尿管、膀胱、腹腔神經叢反射區(qū)各3分鐘;用重度手法刺激坐骨神經、髖關節(jié)、膝反射區(qū)各3~5分鐘。按摩時患者以有得氣感為度。每日按摩1次,每次按摩30分鐘,10次為1個療程。主治:坐骨神經痛。附記:此法對該病有較好的療效。原發(fā)性坐骨神經痛治療效果更佳。繼發(fā)性坐骨神經痛應查明病因對癥治療,可提高療效。按摩后患者應以熱水浸足,并喝溫開水。同時注意保暖、避風寒。急性期要臥床休息,臥硬板床,配合患肢的局部按摩效果更佳。
配方二 ①腎上腺、腎、輸尿管、膀胱、尿道及陰道;②前列腺或子宮、生殖腺(睪丸或卵巢)、脾、胸部淋巴結、上身淋巴結、下身淋巴結、甲狀腺、甲狀旁腺;③腰椎、骶骨、尾骨內側、尾骨外側、腹股溝、下腹部、坐骨神經。治法:用輕度手法刺激①組反射區(qū)各5次,約10分鐘;用中、重度手法刺激②組反射區(qū)各5~10次,約25分鐘;用重度手法刺激③組反射區(qū)各10次,約30分鐘。按摩時患者有疼痛感。每日按摩1次,每次按摩65分鐘,10次為1個療程。主治:坐骨神經痛。附記:此法對該病有較好的療效。按摩完畢后患者應以熱水浸足,并喝溫開水。平時注意營養(yǎng),增強體質,注意保暖,避免潮濕受寒。
【足部藥療】
馬錢子膏 組成:制馬錢子30克,乳香、沒藥、麻黃、肉桂、全蝎、木瓜、千年健各20克。用法:上藥共研細末,貯瓶備用。用時取藥末20克,以生姜汁、白酒各半調和成糊狀,外敷足底涌泉穴(健側)和阿是穴(最痛處)上。上蓋敷料,膠布固定。每日或隔日換藥1次,10次為1個療程。主治:坐骨神經痛。附記:多年使用,止痛效果頗佳。藥層干了,可加灑白酒濕潤藥層,以利發(fā)揮藥效。
麻黃二藤湯 組成:麻黃、桂枝、透骨草、海風藤、絡石藤各30克。用法:上藥加清水1500毫升,煎沸5~10分鐘后,將藥液倒入腳盆內,待溫浸泡雙足30分鐘。若在按摩后浸泡更好。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主治:坐骨神經痛。附記:屢用效佳。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