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食兩用類天然中草藥
第2章 天然中草藥療法
自然界中存在著一些純天然藥物,它們有的藥食同用;有的既能抗衰老,增強體質(zhì),又能抗氧化、抗動脈粥樣硬化,保護心臟;有的既有良好的降血脂、改善血液流變學等作用,又能擴張冠狀動脈,保護心肌,在冠心病的防治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應當引起冠心病患者的高度重視。本章將詳細向讀者闡述上述防治冠心病的純天然中草藥物。
第一節(jié) 藥食兩用類天然中草藥
1.桑椹 屬于藥食兩用食物。桑椹又稱桑果、烏椹等,為??坡淙~喬木桑樹的成熟果穗。作為一味補陰類中藥,它味甘,寒。歸心、腎、肝經(jīng)。有滋陰補血,滋補肝腎,生津潤腸等功效??捎糜谥委熜募率?,頭暈目眩,耳鳴,便秘盜汗,消渴,須發(fā)早白等病癥。
作為一種味道鮮美,酸甜可口的水果,桑椹中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據(jù)科學測定,每100克桑椹中含水分81.8克,蛋白質(zhì)1.8克,脂肪0.3克,纖維素4.9克,糖類10克,胡蘿卜素30微克,維生素B10.02毫克,維生素B20.06毫克,維生素E6.95毫克,鉀33毫克,鋅0.27毫克,銅0.08毫克,硒4.8微克。還含有鞣酸、蘋果酸、維生素C、亞油酸、油酸、軟脂酸、硬脂酸、亞麻酸等。具有防止血管硬化,防癌抗癌,烏發(fā)美容,健脾胃,助消化,補充營養(yǎng),強壯身體等食療作用。
科學研究表明,桑椹中含有的脂肪酸,主要由亞油酸、油酸及硬脂酸組成,具有分解脂肪,降低血脂,防止血管硬化等作用,對于防治高脂血癥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具有重要作用。桑椹的食用方法可以將鮮桑椹洗凈后直接食用,也可以制成桑椹汁直接飲用或者制成桑椹酒飲用。值得注意的是桑椹性寒,脾胃虛寒腹瀉者忌食。
2.金櫻子 又稱刺梨子、山石榴、黃刺果等。為薔薇科植物金櫻子的成熟果實。屬于藥食兩用食物。
作為一味常用中藥,金櫻子屬于收澀類中藥。它性味酸、澀、平。歸腎、膀胱、大腸經(jīng)。有固精、縮尿、澀腸止瀉等功效。用于治療遺精滑精,遺尿尿頻,白帶過多,久瀉久痢、脫肛、子宮下垂、崩漏等證。
作為一種水果,金櫻子營養(yǎng)豐富,包括蛋白質(zhì)、脂肪、纖維素、糖類、維生素、鈣、磷、鐵、檸檬酸、多種氨基酸、蘋果酸、枸櫞酸、鞣質(zhì)、皂苷等。具有降低血脂、防癌抗癌,抗菌消炎,止咳平喘,縮尿止遺,固精止帶等食療功效。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金櫻子中含有脂肪酸、β-谷甾醇、鞣質(zhì)及皂苷等,能夠降低血脂,減少脂肪在血管內(nèi)的沉積,可用于治療動脈粥樣硬化及冠心病。
金櫻子可以與黨參、白術、山藥等藥同用于益氣健脾;與芡實同用制成金櫻子丸食用,也可以與豬肚一起煮熟后吃肉喝湯,還可以將新鮮金櫻子熬制成膏,每日1次,每次服50毫升。但應當注意的是,屬實火、邪熱者及中寒有痞者忌服;泄瀉因火熱暴注者,因為陰虛火熾而致小便不禁及精氣滑脫者不宜食用。
3.山楂 屬于藥食兩用食物。山楂又稱紅果、山里紅、大山楂。為薔薇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物野山楂的成熟果實。主要產(chǎn)于我國的河南、江蘇、安徽、湖北等省。秋末冬初采收,曬干,生用或炒用。
作為一味常用中藥,山楂屬于消食類中藥。性味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jīng)。有消食化積,活血散瘀之功效。臨床上常用生山楂配合其他中藥治療高脂血癥、冠心病、高血壓?,F(xiàn)代中藥藥理研究證明,山楂具有抗衰老、強心、降壓、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增加冠脈血流量、抗心肌缺血及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山楂無毒性,可以長期食用,一般用量為10~15克,大劑量可用至30克。
作為一種水果,山楂具有豐富的營養(yǎng),據(jù)科學測定,每100克生山楂中含水分74.1克,蛋白質(zhì)0.7克,脂肪0.2克,糖類22.1克,熱量0.3克,粗纖維2.0克,鈣68毫克,磷20毫克,鐵2.1毫克,胡蘿卜素0.82毫克,維生素B10.02毫克,維生素B20.05毫克,煙酸0.4毫克,維生素C89毫克,鉀289毫克,鈉1.7毫克,鎂25.5毫克。另外,山楂具有廣泛地食療作用,科學研究已經(jīng)證明,山楂具有降血脂、降血壓、強心,增加心排血量,殺菌抗炎,防癌抗癌,祛痰平喘,促進消化,健脾胃,消食積等食療作用。
科學研究表明,山楂總黃酮能增加冠脈血流量,山楂中的黃酮類,三萜類成分能擴張外周血管,具有緩慢而又持久的降血壓作用。山楂還可以顯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降低過氧化脂質(zhì),消除冠狀動脈的脂質(zhì)沉積,防止血栓形成等。因此,常食山楂對于防治高脂血癥,冠心病有重要意義。
山楂的食用方法有多種,可以生吃山楂果,也可以將山楂做成山楂糕、山楂餅、山楂蓮子湯等食用。值得注意的是,山楂味酸,一次不宜多食,也不宜空腹食用。脾胃虛弱者慎服;也不宜與人參一起食用,以防破氣。
4.大棗 是一味藥食兩用食物。大棗又稱紅棗、干棗。為鼠李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物棗樹的成熟果實。主要產(chǎn)于我國的河南、山東、河北、陜西等省。初秋果熟時采摘,曬干生用。
作為一味常用中藥,大棗屬于補氣類中藥。它性味甘、溫,歸脾、胃經(jīng)。有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緩和藥性之功效。用于治療中氣不足,脾胃虛弱,體倦乏力,食少便溏,血虛萎黃、婦女臟躁等。一般用量為每次10~30克。
作為一種鮮果,大棗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包括蛋白質(zhì)、脂肪、糖類、粗纖維、鈣、磷、鐵、胡蘿卜素、維生素、鉀、鈉、鎂、氯等。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力,保護肝臟、抗過敏,鎮(zhèn)靜安神,保護心肌,抗癌、抗突變等食療作用。
醫(yī)學研究表明,大棗中含有的環(huán)磷腺苷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可改善心肌的營養(yǎng)狀況,增強心肌收縮力,有利于心臟的正?;顒樱休^強的補養(yǎng)作用。對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是非常有益的。
5.蜂蜜 是一種藥食兩用食物。蜂蜜為蜜蜂科中華蜜蜂或意大利蜂在蜂窠中釀成的糖類物質(zhì)。它既是一味補虛補氣類中藥,又是一種具有抗衰老、強身健體的滋補佳品。
作為一味補氣類中藥,蜂蜜性味甘、平。歸脾、肺、大腸經(jīng)。有補中緩急,潤肺止咳,潤腸通便之功效。中醫(yī)常用蜂蜜配合其他中藥治療體虛津枯之便秘;肺虛久咳和肺燥干咳以及脾胃虛弱,倦怠食少、脘腹作痛等。
作為一種滋補食物,蜂蜜具有豐富的營養(yǎng)。據(jù)科學測定,蜂蜜中含有生物體生長發(fā)育所需要的多種營養(yǎng)物質(zhì),主要含有糖類(如葡萄糖、黑糖、蔗糖等)、酶類、有機酸類、蛋白質(zhì)、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乙酰膽堿、色素等。由于蜂蜜中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兒童服用有促進生長發(fā)育的作用;中、老年人服用有增強體質(zhì)、提高抗病能力和延緩衰老的作用;蜂蜜可以營養(yǎng)心肌和改善心肌代謝過程,并且能擴張冠狀動脈,對心臟病患者有益。蜂蜜還能夠增強免疫功能,提高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水平;蜂蜜還能夠增加肝細胞的再生能力,對肝細胞具有較好的保護作用。最新研究表明,蜂蜜還能夠營養(yǎng)心肌,降低血壓和延緩血管硬化,促進新陳代謝。所以,蜂蜜是治療心臟病的一種良藥,提倡冠心病患者食用。
6.核桃仁 又稱胡桃肉,羌桃,萬歲子。為胡桃科落葉喬木植物胡桃果實的核仁。主要產(chǎn)于我國的華北、西北、東北地區(qū)。一般在每年的9~10月份果熟時采收,取出種仁生用或炒用。是一種藥食兩用食物。
作為一味常用中藥,胡桃肉屬于補陽藥。它性味甘,溫。歸腎、肺、大腸經(jīng)。有補腎、溫肺、潤腸之功效。有良好的補腎助陽,強腰膝的功效??梢杂糜谥委熖摵?,腸燥便秘,腰痛等病癥。一般用量為10~30克。但應注意,陰虛火旺,痰熱咳嗽及便溏者不宜服用。
作為一種干果類食物,胡桃仁具有豐富的營養(yǎng),包括蛋白質(zhì)、脂肪、糖類、粗纖維、鈣、胡蘿卜素、維生素、鉀及豐富的氨基酸等營養(yǎng)物質(zhì)。具有補虛強身,殺菌消炎,防癌抗癌,健腦防衰,凈化血液等食療作用。
最新醫(yī)學研究顯示,核桃仁能減少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并且可以溶解血膽固醇,清除血管壁內(nèi)的“污垢雜質(zhì)”,使血液凈化,從而為人體提供更好的新鮮血液。所以,核桃仁具有防治動脈粥樣硬化,降低血液膽固醇的作用。因此,常食核桃仁對防治冠心病有益。
另外,核桃還具有健腦、止咳平喘、化石、防癌抗癌、延緩衰老、治療便秘、防治高血壓、高脂血癥、美容美發(fā)等多種藥理作用。多吃核桃仁不僅能夠降低膽固醇、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保護心血管,而且還能健身、健腦、美容、長壽,所以,提倡冠心病患者多吃核桃。
7.茵陳蒿 又稱婆婆蒿、青蒿、絨蒿。為菊科植物茵陳早春采集的嫩莖葉。是一種藥食兩用食物。
作為一味中藥,茵陳屬于利水滲濕藥。它性味苦,微寒。歸肝、膽、脾、胃經(jīng)。有清利濕熱,消退黃疸之功效。適用于治療黃疸。一般用量為10~30克。
作為一種野菜,茵陳蒿具有利膽退黃、抗菌消炎,解熱平喘等食療功效。最新研究結(jié)果表明,茵陳蒿中所含有的香豆精和對羥基苯乙酮能使血壓降低,還可以使血清膽固醇和β-脂蛋白降低,防止血管壁的脂肪沉積,適用于防治冠心病和高脂血癥患者。
茵陳蒿的食用方法有多種,例如涼拌茵陳蒿,茵陳蒿荷葉粥,茵陳蒿炒雞蛋,茵陳蒿炒肉絲等。但應注意,茵陳蒿應該采集春季幼苗食用,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
8.馬齒莧 又稱長命菜、長壽菜、五行草等。為馬齒莧科植物馬齒莧的幼嫩莖葉。是一種藥食兩用食物。
作為一味中藥,馬齒莧是一種清熱解毒類中藥。它性寒,味甘酸;歸心、肝、脾、大腸經(jīng)。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適用于治療赤白帶下,毒瘡癰癤等病癥。
作為一種野菜,馬齒莧具有豐富的營養(yǎng),據(jù)科學測定,每100克馬齒莧鮮嫩莖葉中含蛋白質(zhì)2.3克,脂肪0.5克,糖類3克,粗纖維0.7克,鈣85毫克,磷56毫克,鐵1.5毫克,胡蘿卜素2.23毫克,維生素B10.03毫克,維生素B20.11毫克,維生素PP0.7毫克,維生素C23毫克,此外,還含有大量的鉀鹽、豐富的檸檬酸、蘋果酸、氨基酸等。具有降低血壓防治心臟病、殺菌消炎等食療功效。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馬齒莧中含有一種豐富的ω-3脂肪酸,它能夠抑制人體內(nèi)血清膽固醇和三酰甘油的生成,幫助血管內(nèi)皮細胞合成前列腺素,抑制血小板形成血栓素A2,使血液黏稠度降低,血管擴張,可以預防血小板聚集,冠狀動脈痙攣和血栓形成,起到防治冠心病的作用。另外,馬齒莧中含有大量的鉀鹽,有良好的利水消腫作用,鉀離子還直接作用于血管壁上,使血管壁擴張,從而降低血壓。所以,馬齒莧特別適合冠心病合并高血壓病的患者食用。
馬齒莧的食用方法有多種,可以涼拌馬齒莧食用,也可以制成馬齒莧粥食用,也可以用馬齒莧炒雞絲食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馬齒莧為寒涼之品,脾胃虛弱,大便泄瀉者及孕婦忌食;另外,馬齒莧忌與胡椒、鱉甲一起食用。
9.枸杞子 為茄科落葉灌木植物寧夏枸杞的成熟果實。以產(chǎn)于寧夏、河北、甘肅、青海等地的質(zhì)量最好。
枸杞子是一種藥食兩用食物,它具有藥品和食品兩種屬性。作為一味補陰類中藥,枸杞子性甘味平,歸肝、腎、肺經(jīng),具有滋補肝腎,明目潤肺之功效。主治肝腎陰虛、頭暈目眩、視力減退,遺精消渴、腰膝酸軟等癥。
現(xiàn)代中藥藥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枸杞子具有促進機體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具有降血糖、降血脂、保肝及延緩衰老、抗腫瘤、提高視力等多種藥理作用??捎糜谥委煾咧Y、肥胖癥、慢性肝炎、肝硬化、原發(fā)性肝癌、妊娠嘔吐、男性不育癥等。
作為一種食物,枸杞子營養(yǎng)豐富。以寧夏枸杞子為例,據(jù)科學分析,它一般含有如下成分。①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8種為人體必需氨基酸,占游離氨基酸總量的50%以上。②糖類占39.5%~46.5%,另外,還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等。③含有較多的維生素C、維生素B2,每100克枸杞子中胡蘿卜素含量為19.6毫克,幾乎是所有食品中含量最高者。④含有錳、鋅、銅、鈷、鉻、鎘、鎳、鈉、鈣、鎂、鍶、鉀等無機鹽和微量元素。⑤含有蘆丁、甜菜素、亞油酸及酚類物質(zhì)。
由于枸杞子有強壯身體,降低血膽固醇、擴張血管,降低血壓,防治動脈粥樣硬化、保肝護肝、降低血糖,防癌抗癌等作用,因此,常用于防治高脂血癥和冠心病,入煎劑或入藥膳,一般劑量為15~30克。
10.銀耳 又稱白木耳、雪耳,為銀耳科真菌銀耳的子實體。銀耳為藥食兩用之佳品,既是滋補健身之佳品,又是扶正固本之良藥。
作為一味中藥,銀耳性平,味甘淡,無毒;入脾、胃、腎三經(jīng)。具有滋陰清熱,潤肺止渴、養(yǎng)胃生津、益氣和血,補腎強心,健腦提神,解除疲勞等功效。主治口干、便秘、咯血、陰虛津虧、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病癥。
現(xiàn)代中藥藥理學研究表明,銀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糖類、脂肪、粗纖維、多種無機鹽及維生素。銀耳的藥理有效成分是銀耳多糖。銀耳具有抗衰老作用,能夠延長壽命,減少機體內(nèi)衰老物質(zhì)脂褐素的沉積,抑制機體的過氧化,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促進體內(nèi)核酸及蛋白質(zhì)的合成等。銀耳多糖能夠明顯的增強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并且具有一定的抑制腫瘤細胞的作用。
銀耳復方制劑具有擴張冠狀動脈,降低冠脈阻力,改善冠狀動脈微循環(huán),增加心肌營養(yǎng)性血流量等作用。另外,銀耳還具有降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和減少血栓形成等作用。因此,適合冠心病患者食用。
作為一種常用的食用菌類食物,銀耳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據(jù)科學測定,每100克干品銀耳中含粗蛋白質(zhì)6.1~7.6克,總氨基酸5.42~7.54克,粗脂肪0.6~1.2克,粗纖維1.1~1.3克,無機鹽5.9~7.2克,以及維生素、糖類等。另外,100克干品銀耳中含鉀248毫克,磷254毫克,鐵30.4毫克,鈣380毫克,另外,還含有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及17種氨基酸等。具有防癌抗癌、促進骨髓造血功能、提高人體免疫力等食療作用。
現(xiàn)代醫(yī)學常用銀耳配合其他中藥來治療心悸、失眠、高血壓、血管硬化、慢性腎炎等。
用銀耳10克,黑木耳10克,冰糖少許,加水適量蒸1小時后食用,具有滋陰降壓、軟化血管等功效,用于治療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高血壓患者。
11.荸薺 又稱馬蹄、烏芋、尾梨、地粟、黑山棱。為莎草科植物荸薺的球莖。是一種藥食兩用佳品,善于化痰散結(jié)。
作為一味中藥,荸薺性寒,味甘,入肺、脾、胃經(jīng)。有清熱化痰,化積利腸,生津止渴、消癰解毒之功效;主治熱病消渴,黃疸、目赤、咽喉腫痛等病癥。
作為一種食物,荸薺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據(jù)科學測定,每100克荸薺中含有蛋白質(zhì)1.5克,脂肪0.1克,鈣5毫克,磷68毫克,鐵0.5毫克,維生素C3毫克。具有清熱化痰,生津止渴,抗菌、抗病毒等食療作用。
食療方:荸薺燒香菇治療痰瘀阻絡型冠心病患者有顯著療效。其制作方法為:將荸薺250克去皮,切片;與水發(fā)香菇120克一起翻炒,并加入適量鹽、糖、味精等調(diào)料,炒至菜熟,當菜佐餐,隨意食用,有化痰降脂之功效。
12.菊花 又稱甘菊、真菊、家菊,為菊科植物菊的頭狀花序。菊花屬于藥食兩用食物。
作為一味中藥,菊花屬于辛涼解表類中藥,它性微寒,味甘苦;歸肝、肺經(jīng)。具有疏風清熱,解毒明目之功效。主治頭痛、眩暈、目赤、心胸煩熱等病癥。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發(fā)現(xiàn),菊花能鎮(zhèn)靜、降低血壓、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對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有較好的食療保健作用。
作為一種食物,菊花具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據(jù)科學測定,每100克菊花中含水分27.4克,蛋白質(zhì)3.2克,脂肪3.2克,糖類44.4克,維生素B10.04毫克,維生素B20.23毫克,維生素E 13.92毫克,鉀79毫克,鈉6.2毫克,鈣78毫克,鐵2.9毫克,磷50毫克,具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平肝潛陽,防治心血管病,延緩衰老等食療作用。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發(fā)現(xiàn),菊花能鎮(zhèn)靜、降壓、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對于冠心病、高血壓病及動脈粥樣硬化有較好的食療作用。
菊花粥具有清肝健脾、降壓養(yǎng)神之功效,適用于冠心病、動脈硬化、高血壓患者食用。其制作方法為干菊花2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將菊花去蒂烘干或陰干,研粉備用;將粳米淘洗干凈,加水煮粥,待粥將成時調(diào)入菊花粉末和白糖,再煮1~2分鐘即可食用。此粥清香可口,適宜冠心病患者經(jīng)常食用。
13.薤白 又稱野蒜,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或薤的鱗莖。為藥食兩用食物。
作為一味中藥,薤白味苦、辛,無毒,入肺、大腸經(jīng)。有溫中散結(jié)、寬胸通陽,祛濕止痢等功效,主治胃痛脘痞、胸痹心痛,赤白痢疾等病癥。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認為,薤白具有活血化瘀、寬胸理氣的功能,是治療冠心病及胸部疼痛的常用藥物。它能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凝狀態(tài),預防血栓形成,達到預防和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目的。
作為一種食物,薤白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據(jù)科學測定,每100克薤白可食部分中含蛋白質(zhì)4.4克,脂肪0.2克,糖類23.6克,粗纖維0.7克,鈣5毫克,磷44毫克,鐵0.4毫克,維生素C3毫克,煙酸0.9毫克,維生素B10.24毫克,維生素B20.03毫克。具有寬胸、散結(jié)、健胃等食療作用。
薤白粥具有寬胸通陽、行氣止痛之功效,適宜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其制作方法為薤白25克,粳米100克,將薤白、粳米洗干凈后,入鍋煮粥,煮熟后調(diào)味食用。
14.龍眼肉 為無患子科常綠喬木龍眼(又稱桂圓)的干燥假種皮。龍眼肉的鮮品多稱桂圓。久服強魂聰明,輕身不老。龍眼肉為藥食兩用之品,有較好的滋補作用,被稱為“果中神品,老弱宜之”。
中醫(yī)認為,龍眼肉味甘性溫,歸心,脾經(jīng),有補心脾、益氣血之功效,適用于治療心脾兩虛證及氣血兩虛證的患者。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實,龍眼肉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糖類、有機酸、粗纖維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等。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抑制腫瘤細胞,降低血脂,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等藥理作用。
參芪龍眼鴨心粥具有益氣養(yǎng)陰之功效,主治氣陰兩虛型冠心病患者。原料:白參12克,龍眼肉30克,生黃芪25克,鴨心8個,粳米100克,精鹽適量。制作方法為:將白參、黃芪洗凈,切片,置沙鍋中,加適量清水煎煮取汁備用。再將龍眼肉與鴨心分別用清水洗凈,鴨心切碎,粳米用清水淘凈,然后與藥汁一起入鍋,加適量清水,先用旺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燉至粥熟,加少許精鹽調(diào)味即可,早、晚餐分別食用。
15.麥冬 為百合科植物麥冬的塊根。為藥食兩用補品。
作為一味補陰類中藥,中藥學認為,麥冬味甘,微苦,性微寒,歸心、肺、胃經(jīng)。有潤肺養(yǎng)陰,益胃生津,清心除煩之功效,主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便秘,咽干口燥,消渴,虛癆煩熱等病癥。
現(xiàn)代中藥藥理學研究證實,麥冬能明顯提高心肌抗缺氧能力,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能量供應,促進心肌損傷愈合,限制并且縮小心肌梗死范圍及壞死區(qū)域,保護正常心肌細胞。麥冬能增加心臟冠狀動脈血流量,顯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心肌收縮力,保護心肌缺血時的心泵功能,改善心臟血流動力學效應。臨床實踐表明,麥冬煎劑治療冠心病的臨床有效率可達80%左右。
作為一種食物,麥冬可以與大米同煮成粥食用,也可以泡酒飲用。
16.山藥 為薯蕷科植物薯蕷的根莖,是一種藥食兩用佳品。它既能補氣,又能滋補強身。我國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稱其有“補中益氣,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輕身延年”的功效。
作為一味補氣類中藥,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胃、肺、腎經(jīng)。有健脾和胃,益肺養(yǎng)陰,補腎澀精之功效;主治脾胃虛弱,體倦形瘦,肺虛久咳,腰酸膝軟等。
現(xiàn)代中藥藥理學研究證實,山藥含有皂苷、糖類、蛋白質(zhì)、醇類物質(zhì)、膽堿、淀粉酶、多酚氧化酶、多巴胺、生物堿、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山藥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和抗腫瘤作用等,還能夠促進胃腸蠕動,消除蛋白尿和促進腎功能的恢復等。
最新研究結(jié)果表明,山藥有調(diào)節(jié)內(nèi)分泌,補氣通脈的作用,能夠改善冠狀動脈及微循環(huán)的血液循環(huán),從而有效地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病人。山藥是一味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良藥。
作為一種食品,山藥是一種人們常食的根莖類蔬菜。山藥具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據(jù)科學測定,每100克山藥中含蛋白質(zhì)1.5克,糖類14.4克,鈣14毫克,磷42毫克,鐵0.3毫克,胡蘿卜素0.02毫克,維生素B10.08毫克,維生素B20.02毫克,煙酸0.3毫克,維生素C4毫克,另外,還含有皂苷、黏液蛋白、膽堿、氨基酸等營養(yǎng)成分。具有延年益壽、降低血糖、益肺止咳、滋腎益精、健脾益胃等食療作用。
山藥中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能夠有效地阻止血脂在血管壁上的沉淀,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安神益志,延年益壽之功效。
山藥粥有補益脾胃的作用。適宜老年冠心病患者食用。原料:山藥250克,粳米120克。制作方法為:將鮮山藥去皮洗凈,切成小塊與粳米同煮成粥,待粥熬成時加生姜調(diào)味食用。
17.葛根 為豆科植物野葛的塊根。葛根既是一種根莖類蔬菜,又是一味辛涼解表類中藥。是一種藥食兩用食物。
作為一味中藥,葛根性涼,味甘;入脾、胃經(jīng)。有解肌發(fā)表,辛涼透疹,退熱生津,止渴止瀉,升舉陽氣之功效。主治風熱外感,頭項強痛,溫病、消渴病、泄瀉,高血壓病、冠心病等。
作為一種蔬菜,葛根主要含有糖類、植物蛋白、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還含有大豆素、大豆苷、葛根素、異黃酮苷等黃酮類物質(zhì)。具有降脂降糖,解肌發(fā)表,營養(yǎng)心肌,擴張血管,生津止渴等食療作用。
用葛根粉200克加上小米350克同煮成粥,適用于防治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及心腦血管病等患者,有肯定療效。食用時應該注意,葛根粉易回潮,需密封保存,若有霉變則不宜食用。
18.槐花 為豆科落葉喬木槐樹的花蕾。為一種藥食兩用食物。
作為一味中藥,槐花性寒涼,味甘平;入肝、大腸經(jīng)。有涼血止血,清肝降火之功效??捎糜谥委煾哐獕翰?、冠心病,預防腦卒中等。
作為一種食物,槐花可以直接食用,并且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據(jù)科學測定,每100克新鮮槐花中含有蛋白質(zhì)3.1克,脂肪0.7克,糖類15克,鈣8.3毫克,磷69毫克,鐵3.6毫克,維生素C 66毫克,煙酸6.6毫克,維生素B10.04毫克,維生素B20.18毫克,胡蘿卜素0.04毫克。還含有蕓香苷、槐花素等物質(zhì)。
將槐花、菊花、綠茶各3克,泡茶飲,對防治冠心病合并高血壓的患者有良效。
19.大蒜 為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鱗莖。全國各地均有出產(chǎn),5月份葉枯時采挖,晾干入藥。
大蒜是一種藥食兩用食物。作為一味中藥,大蒜性溫,味辛平;入脾、胃、肺經(jīng)。有消腫、解毒、殺蟲等功效。用于治療癰癤腫毒,癬瘡,痢疾、泄瀉等病癥。
作為一種常用調(diào)味品,大蒜具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據(jù)科學家測定,每100克大蒜中含蛋白質(zhì)4.4克,脂肪0.2克,糖類23.6克,鈣5毫克,磷44毫克,維生素C3毫克,鐵0.4毫克,還含有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大蒜素以及硒和鍺等微量元素。
大蒜具有消炎殺菌、預防腫瘤、抗癌、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等食療作用。經(jīng)常食用大蒜對于防治高脂血癥,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高血壓病大有益處。
20.仙人掌 是一種藥食兩用的綠色保健食品。作為一種食物,食用仙人掌,掌片綠色,脆嫩,微酸;果實口感清甜。仙人掌全身都是寶,嫩莖,果實,汁液都可以利用。仙人掌營養(yǎng)成分豐富而又十分齊全。據(jù)科學測定,每100克仙人掌鮮莖中含礦物質(zhì)0.9克,蛋白質(zhì)1.3克,纖維素6~7克,鈣20.4毫克,磷17毫克,鐵2.6克,維生素C15.9毫克,維生素B10.03毫克,維生素B20.04毫克,維生素A220微克。仙人掌不僅營養(yǎng)成分品種齊全,含量高,而且可以幫助消化,促進新陳代謝。補充人體所需要的纖維素、維生素等多種營養(yǎng)物質(zhì)。所含有的纖維素能夠抑制膽固醇和脂肪的吸收,可以防治高脂血癥、動脈硬化和冠心病。據(jù)說,每天吃一片仙人掌(鮮品大約80克),可以滿足人體對多種礦物質(zhì)、植物蛋白和氨基酸的需求。對高脂血癥、冠心病、肥胖癥、高血壓有一定療效。
21.黑木耳 又稱云耳,是一種生長在朽木上的實用真菌,也是一種藥食兩用食物。
作為一味中藥,中醫(yī)學認為黑木耳性平味甘,入胃腸經(jīng)。久服能益氣不饑,輕身強志,潤腸補腦?,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認為,黑木耳中含有一種抗凝血作用的物質(zhì),對防治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有益。另外,黑木耳具有通便排毒,抗血小板凝集,降血脂、增強免疫功能,抗癌等作用。黑木耳有“天然抗凝劑”之美稱,定期食用黑木耳,對于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有益。
作為一種食用真菌,黑木耳加工食用時肉質(zhì)細膩,滑脆爽口,營養(yǎng)成分豐富,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黑木耳中含有植物膠質(zhì)體,是一種對人體有益的天然滋補品,定期食用黑木耳,有利于吸附停留在人體消化道和呼吸道里的灰塵及雜物,起到排毒養(yǎng)顏的作用。是從事礦山,冶金、化工、毛紡、養(yǎng)路、教學等工作的人員不可缺少的保健食品。
22.海帶 又稱昆布、江白菜、海帶菜,為大葉藻科植物大葉藻的葉狀體,為藥食兩用食物。
作為一種食物,海帶具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據(jù)科學測定,每100克海帶中含有蛋白質(zhì)8.2克,脂肪0.1克,糖類56.2克,鐵150毫克,磷216毫克,鈣1177毫克,碘300~700毫克,胡蘿卜素0.57毫克,維生素B10.09毫克,維生素B20.36毫克,煙酸1.6毫克,還含有氯化鉀、甘露醇、脯氨酸、藻膠酸等物質(zhì)。常食海帶對于預防缺碘性甲狀腺腫大和維持甲狀腺正常功能大有益處。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還證明,海帶具有利尿消腫、抑癌、抗腫瘤,理氣潤腸,祛病延年等食療作用。海帶中所含有的昆布素具有清除血脂的作用,能使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顯著降低。常食海帶對預防血管硬化、心臟病、肝硬化起一定作用,所以,海帶又被譽為“長壽食品”。
作為一味化痰類中藥,中醫(yī)認為海帶性味咸、寒,既可軟堅散結(jié),又能行水化濕,主治癭瘤、水腫等病。
海帶非常適合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或者冠心病合并水腫或甲狀腺腫大的患者食用。
23.海藻 又稱大葉藻、大蒿子、海草、海根菜。為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大葉海藻)的全草。屬于藥食兩用食物。
作為一味中藥,海藻屬于化痰類中藥,它性咸,味寒,歸肝、腎、胃經(jīng)。有消痰軟堅、利水退腫之功效。一般用量為10~15克,不宜與甘草同用。常與貝母、青皮、昆布等配伍食用,治療瘰疬。
作為一種海洋菌藻類食物,海藻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具有降血壓、降血脂、抗病毒,防癌抗癌、預防白血病、抗甲狀腺功能亢進等食療作用。食用海藻能夠刺激腸壁,促進腸道蠕動,吸附腸道內(nèi)的有毒物質(zhì),一起排出體外,對于便秘、痔瘡、腸癌也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另外,經(jīng)常吃些海藻還有助于保持體液的酸堿平衡,預防和緩解酸性體質(zhì)容易出現(xiàn)的神經(jīng)過敏和心血管疾病。海藻中還含有二十六碳六烯酸(簡稱為DHA),這種高度不飽和脂肪酸能改善大腦功能,增強記憶力。
總之,海藻是一種保健食品,特別適合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合并高脂血癥、高血壓、肥胖癥、甲狀腺功能亢進的患者食用。
第二節(jié) 抗衰老和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的天然中草藥
中老年冠心病患者,隨著病情的進展,常伴有人體衰老的癥狀和體征。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服用一些既具有抗衰老,又具有防治冠心病作用的中草藥,對于增強體質(zhì),防止病情進展及惡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節(jié)向讀者介紹下列既有抗衰老又有防治冠心病作用的中草藥,請讀者在日常生活中選用。
1.女貞子 為木樨科常綠喬木植物女貞的干燥成熟果實。在冬季果實成熟時采收,蒸熟,曬干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女貞子:“主補中,安五臟,養(yǎng)精神,除百病,久服肥健,輕身不老”。是一味傳統(tǒng)的具有延年益壽作用的滋陰類中草藥。
中醫(yī)認為,女貞子味甘苦,性涼,歸肝、腎經(jīng)。有補益肝腎,清熱明目之功效。治療肝腎陰虛所引起的眩暈耳鳴,腰膝酸軟等諸癥有較好的療效。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實,女貞子含有機酸類、苷類、萜類、甾類、糖類、磷脂類、揮發(fā)油類及多種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女貞子能夠明顯增強免疫功能,能升高血液中白細胞的數(shù)量,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女貞子有抗衰老作用,能夠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和三酰甘油的水平,具有預防和消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降低血糖的作用。女貞子具有明顯的保肝作用,可減輕肝臟損傷,減少肝細胞壞死,促進肝細胞的再生。女貞子特別適合治療老年高脂血癥、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患者。
2.人參 又稱紅參、白參、別直參、野山參、人參等。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參的根。它味甘,微苦,微溫。歸脾、肺、心經(jīng)。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之功效。
人參是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抗衰老中草藥。在我國應用至少有2000年的歷史。我國首部中藥學經(jīng)典著作《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記載,人參具有“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之功效。人參具有獨特的補氣和滋補強身作用。
現(xiàn)代中藥藥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人參所含有的主要有效成分為人參皂苷、人參多糖、多肽、黃酮、生物堿、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等。藥理學研究證實,人參具有多方面的藥理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延緩衰老:人參能提高人體細胞的生長和增殖能力,并能延長細胞的壽命。人參能改善衰老動物的機體狀態(tài),減少其臟器的衰老性病理變化。
(2)抗氧化、抗腫瘤、增強免疫功能。人參可以抑制多種臟器的脂質(zhì)過氧化,清除對人體有害的氧自由基,并且能提高人體抗氧化酶的活性,減少氧自由基對機體組織的損傷。人參具有調(diào)節(jié)免疫系統(tǒng)的作用,能夠增強免疫細胞的功能,提高機體抵抗疾病的能力。人參中所含多種皂苷、人參多糖等成分具有抗腫瘤作用,其作用機制主要與增強免疫功能有關。
(3)促進血液生成:人參能夠促進骨髓的造血功能,增加血液中紅細胞、白細胞及其他有核細胞的數(shù)量。
(4)降血脂和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人參有降低血液中總膽固醇和三酰甘油含量的作用。人參降低血膽固醇的作用與其抑制胃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及清除血漿中膽固醇的速度有關。人參降低血脂的作用還可以有效地防治脂肪肝和動脈粥樣硬化。
(5)強心作用:人參具有強心作用,能夠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輸出量和冠脈血流量,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性損傷和保護心肌。人參還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和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等作用。
(6)對內(nèi)分泌系統(tǒng)和物質(zhì)代謝的影響:人參能夠調(diào)節(jié)人體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內(nèi)分泌系統(tǒng),能夠延緩衰老引起的內(nèi)分泌功能的減退和物質(zhì)代謝的降低,增強機體的活力。
參芪大棗粥有補心益氣功效,主治心陽不足型冠心病患者。原料:黨參30克,黃芪30克,大棗10枚,粳米100克。制作方法:把黨參、黃芪、大棗放入沙鍋內(nèi),加水煎煮30分鐘,再去掉黨參、黃芪,將粳米淘洗干凈,入藥汁中煮粥。早、晚餐分別食用。
3.刺五加 又稱五加,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的干燥根皮及莖皮。性味辛、溫。入肝、腎、心經(jīng),有調(diào)補五臟、延緩衰老、安神益智、益氣健脾之功效。刺五加主要含有多種刺五加苷、刺五加多糖及多種微量元素。刺五加能夠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提高人體對外界環(huán)境刺激的適應能力,并且能增加心腦血管的供血量,改善心腦的缺血癥狀。有益氣、安神、活血3方面的功能。能夠抗輻射、抗腫瘤、抑制血小板聚集、調(diào)整心血管系統(tǒ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和血壓,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對老年冠心病、高血壓患者有較好療效。
4.冬蟲夏草 簡稱蟲草,屬于補陽類中藥。為麥角菌科冬蟲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蟲幼蟲上的子座及幼蟲尸體的復合體,是與人參、鹿茸并列的三大名貴抗衰老補品。
冬蟲夏草的正品為蟲草蝠蛾幼蟲與冬蟲夏草菌子實體的復合體。冬蟲夏草由蟲體、子座及子實體組成。
冬蟲夏草味甘性溫,有補肺益腎、止血化痰的功效。適用于中老年虛損、久咳虛喘、腰膝酸痛,陽痿遺精等病癥。
現(xiàn)代中藥藥理學研究證實,冬蟲夏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和氨基酸以及甾醇類、核苷類、肽類、單糖和多糖類、有機酸類、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冬蟲夏草能夠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強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抗腫瘤、抗衰老、抗心律失常,增加冠脈血流量和心輸出血量。廣泛用于治療心血管疾病、腫瘤、腎臟、肺臟、肝臟、血液疾病等。
有臨床報道,用冬蟲夏草1~3克治療中老年高脂血癥、冠心病及心律失常患者,每日早、中、晚服用,能夠降低血脂、改善胸悶癥狀,恢復正常心律,并能改善機體的虛弱癥狀。
5.鹿茸 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的雄性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鹿茸屬于補陽類中藥,為名貴中藥材之一,具有較好的補腎壯陽作用。《本草綱目》稱鹿茸能“生精補髓,養(yǎng)血益陽,強筋健骨。治一切虛損、耳聾、眩暈”等。
鹿茸味甘咸溫,歸腎、肝經(jīng),有“補腎陽,益精血、強筋健骨、調(diào)沖任、托瘡毒”之功效。特別適合治療中老年人的腎陽不足、精血虛損病證。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實,鹿茸含有氨基酸、卵磷脂、脂肪酸、前列腺素、酶類、脂蛋白、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zhì)等。鹿茸具有改善微循環(huán),增強心臟功能,保護缺血的心肌細胞,提高學習記憶水平等作用。另外,鹿茸還有明顯的增強性功能、抗腫瘤,提高免疫力等作用。
有報道,中老年冠心病及心律失?;颊呙咳辗寐谷追?.5~1克,30天為1個療程,能夠改善胸悶、心悸及心律失常癥狀,并且能改善睡眠、增加食欲。
6.黨參 為桔??贫嗄晟荼局参稂h參及同屬多種植物的根。屬于補氣類中藥,它性甘、味平,歸脾、肺經(jīng)。有補中益氣,生津養(yǎng)血之功效。用于治療中氣不足、肺氣虧虛、血虛萎黃、氣短口渴等病證。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黨參含有10種甾醇、21種糖苷、5種生物堿、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黨參有補氣抗衰老作用。黨參能明顯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并且有治療貧血的作用。
對于心血管系統(tǒng),黨參能夠改善氣虛血瘀型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功能和心肌的能量代謝,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對冠心病有較好的治療作用。黨參還具有降低血壓,改善心腦血管缺血的作用。
7.黃芪 是常用的補氣類中藥之一,為豆科植物黃芪或內(nèi)蒙黃芪的干燥根。黃芪味甘微溫,歸脾、肺二經(jīng),有補氣升陽,益衛(wèi)固表,利水退腫,托瘡生肌的功效。主治食欲缺乏、消化不良、倦怠乏力、大便溏瀉等病癥。
現(xiàn)代中藥學研究證實,黃芪主要含有三萜皂苷類衍生物,黃酮類化合物、膽堿類、多糖類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藥理作用主要有明顯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抗衰老和強壯身體作用;保肝作用,改善腎功能、利尿退腫作用。黃芪對心血管系統(tǒng)有廣泛的影響,黃芪能夠增強心臟的收縮功能,對衰竭的心臟具有明顯的強心作用及保護心臟器官的作用。另外,黃芪具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及心肌營養(yǎng)性血流量,抗心肌缺血及保護心肌的作用。
有報道記載,氣虛型冠心病患者,有胸悶氣短,心悸失眠、神疲乏力等癥狀者,用生黃芪10克,黨參5克,有益氣強心的功效??诜椒椋簩晌吨兴幖逯?次,代茶飲,每日1劑,15天為1個療程。
8.何首烏 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何首烏的干燥塊根。何首烏是一味傳統(tǒng)的補血類中藥,也是一味名貴傳統(tǒng)的抗衰老中草藥。
何首烏性味苦、甘,澀,微溫。歸肝腎經(jīng)。有補益精血,解毒,潤腸通便之功效。適用于治療血虛萎黃證、精血虧虛證等。制何首烏味甘兼澀,善補肝腎、益精血,兼能收斂精氣,而且有微溫而不燥熱,補虛而不滋膩的特點,實為滋補之良藥。
現(xiàn)代中藥學研究證實,何首烏的主要成分為蒽醌類化合物、卵磷脂、粗脂肪、糖類及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zhì)等。何首烏提取物具有延緩衰老的作用,能夠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血液中過氧化脂質(zhì)的含量。何首烏有調(diào)節(jié)血脂和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降低對人體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對人體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減少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減輕動脈粥樣硬化程度。何首烏還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促進T淋巴細胞增殖,擴張冠狀動脈血流量和改善心肌缺血等作用。適應于治療高脂血癥、冠心病、高血壓患者。
9.生地黃與熟地黃 地黃為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黃的新鮮或干燥塊根。中藥材分為鮮地黃、生地黃及熟地黃3種,雖然來源于同一植物,但因加工方法不同而使三者的性味及功效主治各不相同。
現(xiàn)代中藥學將地黃分為兩大類,鮮地黃與生地黃歸屬于清熱涼血類中藥,而熟地黃歸屬于補血類中藥。
地黃自古以來被認為是抗衰老佳品?!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將地黃列為上品藥,稱其“久服輕身不老”?!侗静菥V目》稱地黃能“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內(nèi)傷不足,通血脈,利耳目,黑須發(fā)”。地黃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栽培,但主產(chǎn)于河南、河北、內(nèi)蒙、山西等省,其中以河南懷慶地區(qū)的地黃質(zhì)量最佳,是河南著名的“四大懷藥”之一,為道地藥材。生地黃味甘重于苦,養(yǎng)陰,清虛熱作用較好,兼有滋補陰液的功效。生地黃加黃酒蒸制后曬干稱為“熟地黃”,簡稱熟地。
熟地黃味甘性微溫,歸肝、腎經(jīng),有養(yǎng)血滋陰,補精益髓的功效,適用于治療血虛證,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肝腎陰虛證,消渴證,精血虧虛證等。熟地黃為滋補肝腎的重要藥物,不僅能夠滋陰養(yǎng)血,而且能夠填髓生精,有抗衰老的作用。中醫(yī)認為,精血是人體內(nèi)最根本的物質(zhì)基礎,精血充足則肝腎功能正常,機體表現(xiàn)出強健功能狀態(tài)。反之,則未老先衰,性功能減退等。
現(xiàn)代中藥學研究表明,熟地黃中含有谷甾醇、甘露醇、梓醇、地黃素、糖類、苷類及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zhì)等。熟地黃的藥理作用主要有抑制脂質(zhì)過氧化,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血壓、降血脂、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心肌缺血等。地黃還具有抗腫瘤作用,并能誘導體內(nèi)的免疫細胞增殖,增強其對腫瘤細胞的殺傷能力。地黃還具有調(diào)節(jié)激素代謝,降血糖、抗衰老、利尿、鎮(zhèn)靜等作用。
10.淫羊藿 又稱仙靈脾,為小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淫羊藿的干燥地上部分。
淫羊藿屬于助陽補腎類中藥,也是一味常用的抗衰老中草藥。淫羊藿味辛甘性溫,歸肝、腎經(jīng),有補腎壯陽、祛風除濕的功效。中醫(yī)主要應用淫羊藿來治療腎虛陽痿不育、腰膝酸軟無力等癥。淫羊藿辛溫,對于補腎壯陽,強壯筋骨,有較好療效。
現(xiàn)代中藥學研究表明,淫羊藿含有黃酮類、木酯素類、生物堿類、多糖類及脂類等。淫羊藿能夠降低腦血管的阻力,增加腦血流量,并且能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降低血壓,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改善異常的血液流變學指標,有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淫羊藿還能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抗衰老,增強性功能,降血糖,降血脂,鎮(zhèn)咳平喘,抗骨質(zhì)疏松,改善腎功能等。特別適宜治療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的患者。用淫羊藿10克,山楂10克,川芎5克,水煎每日1劑,代茶飲,有補腎活血,降低血脂的功效,治療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的中老年患者效果良好。
11.三七 又稱三七參、田七、人參三七,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的干燥根。三七味甘,微苦,性溫,歸肝、胃經(jīng),有散瘀止血,消腫定痛之功效。屬于止血活血藥。它止血而不留淤,散淤而不傷血,并能消腫止痛,內(nèi)治各種出血證。近年來的研究表明,三七與人參、西洋參等同屬于五加科植物,主要有效成分均為人參皂苷,故有明顯的補益作用和抗衰老作用。
三七含有皂苷類、黃酮類、生物堿類、多肽類、多糖類及揮發(fā)性成分等。三七有抗衰老和抗氧化作用,能夠消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質(zhì)過氧化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的作用。三七總皂苷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興奮和抑制雙重作用。三七對心腦缺血均有明顯的保護作用,能夠增加心腦的供血量,抗心律失常等,三七還有降血糖、降血脂、促進核酸與蛋白質(zhì)代謝、提高免疫功能及保肝、抗炎、鎮(zhèn)痛等作用。
三七治療用量為3~10克,養(yǎng)生保健用量為1~3克,三七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藥用便方有如下幾種。①三七粉1~2克,溫水或黃酒沖服,每日3次,適用于治療輕度冠心病患者。②三七粉1克,川芎粉1克,丹參粉1克,每日1劑,溫水沖服,適用于治療淤血阻滯型冠心病患者。③三七10克,豬心1只,調(diào)料少許,將三七與豬心同煮1小時后,食肉喝湯,每日1次,有益氣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治療冠心病有較好療效。④三七1克,紅參1克,每日1劑,水煎服,適用于治療氣虛血淤型冠心病患者。⑤三七粉1克,紅參粉1克,元胡粉1克,每日1劑,分3次,用溫水沖服,適用于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患者。
12.絞股藍 為葫蘆科絞股藍屬植物的全草。現(xiàn)代中藥學研究證實,絞股藍粗提取物及其皂苷與人參的生理活性非常相似,具有延緩衰老、降血脂、降血糖、抗癌,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抗心肌缺血、抗腦缺血、抗血栓形成、保肝等作用。用于防治高脂血癥、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惡性腫瘤、白細胞減少癥等疾病。
13.黃精 為百合科植物黃精及其同屬植物囊絲黃精的干燥根莖。它性平,味甘,歸脾、肺、腎經(jīng)。有滋陰潤肺,補脾益氣之功效。為補陰類中藥。
黃精具有抗衰老作用?!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黃精能“輕身延年?!薄睹t(yī)別錄》記載:黃精能“補中益氣,除風濕,安五臟,久服輕身延年不饑”。黃精具有寬中益氣,益腎填精,滋陰潤肺,強筋壯骨,調(diào)和五臟,烏黑須發(fā),輕身延年之作用。中醫(yī)用黃精治療肺結(jié)核、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癥、慢性肝炎、白細胞減少癥、免疫功能低下癥等。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實,黃精含有黃精多糖、黏液質(zhì)、淀粉及多種氨基酸。黃精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夠增加冠脈血流量,具有降低血壓、降低血脂、減輕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程度等作用。
有臨床報道,用黃精、赤芍治療冠心病,用藥后癥狀減輕、心電圖改善。用黃精、丹參、何首烏、葛根,治療冠心病也有明顯效果。還有人用黃精、黃芪、黨參、丹參、赤芍、郁金治療心肌梗死,也有一定療效。
14.玉竹 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根莖。屬于補陰類中藥,它味甘,性平,歸肺、胃經(jīng)。有滋陰潤肺、生津養(yǎng)胃之功效。適用于治療高脂血癥、冠心病、高血壓、心力衰竭、糖尿病等。一般水煎服用,每次用量為10~15克。
現(xiàn)代中藥藥理學研究證實,玉竹有強心作用,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降低血脂、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并且能夠降低血壓、血糖,延緩衰老,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抑制癌細胞生長??捎糜诜乐卫夏耆顺R姷墓谛牟?、糖尿病、心力衰竭、動脈粥樣硬化等病癥。
有報道,用玉竹12克,水煎服,治療冠心病有顯著療效。
15.天麻 為蘭科植物天麻的塊莖。它味甘、辛,性平,歸肝經(jīng)。有息風止痙,平抑肝陽,祛風通絡之功效。主治肢體麻木,語言不利,風寒濕痹等病癥。
現(xiàn)代中藥藥理學研究認為,天麻主要的化學成分是天麻素,此外還含有檸檬酸、天麻多糖及多種微量元素等。藥理作用主要有抗氧化及抗衰老作用;降低血壓;增加血管的順應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減慢心率,保護缺血的心??;增強體液免疫等作用。適合治療中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或腦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一般用量為每次3~10克,入藥膳或水煎服。
16.西洋參 又稱洋參、花旗參。為五加科植物西洋參的根。主要產(chǎn)于美國、加拿大及法國。屬于補氣類中藥,有抗衰老作用。它味甘、性涼,歸心、肺、腎經(jīng)。有補氣養(yǎng)陰,清火生津之功效。用于治療消渴、神倦、虛煩、口干舌燥等病癥。
現(xiàn)代中藥研究證實,西洋參的化學成分主要含人參總皂苷6.4%~7.3%,主要是人參二醇、人參三醇、齊墩果酸等,還含有精氨酸、谷氨酸、天門冬氨酸等18種氨基酸。藥理作用主要有調(diào)節(jié)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作用,益智作用,降低血脂和抗衰老作用,增強免疫功能和抗腫瘤作用。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有:西洋參可明顯增加心肌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減少心肌梗死范圍,降低心肌耗氧量、糾正心律失常等作用。
有報道,每日服用西洋參3克,三七粉1克,有益氣補虛、活血化瘀之功效,治療老年氣虛血瘀型冠心病患者,對減輕胸悶、心前區(qū)悶痛、心悸氣短、神疲乏力癥狀有明顯效果。
17.靈芝 又稱靈芝草、長壽草、神仙草等。為多孔菌科植物靈芝或紫芝的子實體。主要產(chǎn)于浙江、江西、廣西、福建等地。靈芝含糖類、多種氨基酸、生物堿、維生素及酶等成分。
中醫(yī)認為,靈芝性平味甘。有補氣益陰,養(yǎng)心安神,固本健身等功效。現(xiàn)在常用靈芝來治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肝炎、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靈芝有抗衰老作用,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增強巨噬細胞的蠶噬功能,有保肝、降酶、強心、降血壓、降血糖、降低血膽固醇、增加冠脈血流量等作用。非常適合老年冠心病患者食用。
18.茯苓 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它性平味甘、淡。歸心、脾、腎經(jīng)。有利水滲濕,健脾安神之功效。用于治療心悸、失眠、脾虛證、小便不利、水腫及停飲等水濕證。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茯苓有抗衰老作用。對冠心病患者伴有心悸、失眠癥狀者,用茯苓粥治療效果良好。
第三節(jié) 防治冠心病的其他天然中草藥
在防治冠心病的天然中草藥中,除了藥食兩用中草藥和具有抗衰老作用的中草藥之外,還有下列一些天然中草藥具有活血化瘀,益氣健脾之功效,能夠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抑制血小板聚集或者保護血管內(nèi)皮細胞,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等。在防治冠心病的食療藥膳和中藥湯劑中有著廣泛地應用,在防治冠心病的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現(xiàn)分別闡述如下。
1.赤芍 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毛果赤芍或卵葉芍藥的干燥根。味甘,性微寒,歸肝經(jīng)。有清熱涼血、散瘀止痛之功效。為著名的清熱涼血類中藥,也是防治冠心病的常用中草藥。
現(xiàn)代中藥藥理學研究認為,赤芍的主要活性成分為芍藥苷、芍藥堿、芍藥醇、β-谷甾醇等,有鎮(zhèn)靜、鎮(zhèn)痛、抗炎、護肝、抗?jié)兊人幚碜饔?。赤芍有確切地活血化瘀作用。赤芍及其有效成分赤芍精和赤芍801等對冠心病及腦血管病的臨床應用表明,有改善臨床癥狀,改善血小板功能和花生四烯酸代謝的作用。動物實驗證明,赤芍能改善微循環(huán),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擴張冠脈血管,增加冠脈血流量,還能使主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面積減少,具有肯定的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用赤芍防治冠心病療效確切,入煎劑,常用劑量為6~12克。
用赤芍、降香、丹參、川芎、紅花、檀香組方,每日1劑,合3次煎汁服用,連續(xù)用4周,治冠心病心絞痛有顯著療效。但應注意,赤芍不宜與藜蘆同用,血虛無瘀之證及癰疽已潰者慎用。
2.紅花 為菊科植物紅花的簡狀花冠。味辛,性溫,歸心、肝經(jīng)。有活血通經(jīng),祛瘀止痛之功效。主治經(jīng)閉、痛經(jīng)、胸痹心痛,產(chǎn)后瘀阻腹痛,腦卒中(偏癱)等。
現(xiàn)代中藥藥理研究表明,紅花有降壓作用,能降低冠脈阻力,增加冠脈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強纖維蛋白溶解作用。紅花特別適用于治療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或者合并偏癱的患者。水煎服或入藥膳,每次用量為3~10克。
3.川芎 為傘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莖。味辛,性溫。歸肝、膽、心包經(jīng)。有活血祛瘀,行氣開郁,祛風止痛之功效。主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痛經(jīng),頭痛眩暈,胸脅疼痛等病癥。內(nèi)服,入煎劑,一般常用劑量為3~10克。
現(xiàn)代中藥藥理學研究表明,川芎的主要成分是川芎嗪、阿魏酸、大黃酚、川芎內(nèi)酯、葉酸、甾醇、維生素A等。川芎水提物及生物堿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心肌缺氧狀態(tài),對血小板聚集有顯著抑制作用。川芎的主要有效成分川芎嗪能通過調(diào)節(jié)脂質(zhì)代謝,改善和保護血管內(nèi)皮細胞功能,實現(xiàn)其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有臨床觀察表明,用川芎嗪注射液1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250毫升中靜滴,每日1劑,治療冠心病心絞痛30例,顯效率為62.9%,總有效率為92.5%,心電圖好轉(zhuǎn)率為40%。
4.當歸 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當歸的干燥根,是一味補血的良藥,它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jīng)。有補血和血,調(diào)經(jīng)止痛,潤腸通便之功效。主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腹痛,眩暈、血虛頭痛等病癥。當歸的最大特點是既能補血養(yǎng)血,又能活血通經(jīng),特別適合治療婦女的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血虛閉經(jīng)等病癥,有“婦科專藥”之稱。另外,當歸還對中老年人的冠心病心絞痛,便秘,皮膚瘙癢癥等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實,當歸的主要化學成分是阿魏酸、生物堿、有機酸類、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主要藥理作用有:當歸具有清除體內(nèi)氧自由基和抗脂質(zhì)過氧化的作用,能夠增加心臟冠狀動脈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保護心肌細胞和抗心律失常。當歸具有降低血脂和抑制動脈粥樣硬化,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腦缺血癥狀,保護腦組織等作用。當歸還能夠增強機體的造血功能,增加血液中的紅細胞數(shù)量和血紅蛋白。當歸還能保護肝細胞,抗輻射,具有提高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水平,促進巨噬細胞的蠶噬能力和抗腫瘤作用。
當歸對冠心病所致的室性期前收縮有較好療效,對房顫、病態(tài)竇房結(jié)綜合征也有一定效果。適用于治療冠心病,一般用量為每次5~15克。
5.丹參 為唇形科植物丹參的干燥根及根莖。丹參屬于活血祛瘀類中藥,它味甘、微寒,歸心、肝、心包經(jīng)。有活血祛瘀,養(yǎng)血安神,涼血消癰之功效。適用于治療各種淤血病證。善于活血行血,對冠心病心絞痛、腦血管疾病、高血壓、血栓性疾病、月經(jīng)不調(diào)及各種淤血阻滯病證有較好療效。
現(xiàn)代中藥學研究表明,丹參所含的化學成分主要分為脂溶性和水溶性兩大類。丹參的脂溶性成分包括丹參酮類、丹參酯類、丹參醌類;水溶性成分包括丹參有機酸類、丹參醛類及維生素等。丹參的藥理作用主要有:①丹參具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及對心肌缺血有明顯的保護作用,有益于防治冠心病心絞痛。②丹參具有抗脂質(zhì)過氧化和清除體內(nèi)氧自由基的作用,并且具有降血脂和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③丹參能夠改善機體的微循環(huán),降低血液的黏度,減少血小板聚集,對心腦血管疾病有良好地防治作用。
對于冠心病患者可采用下列中藥便方進行治療:①丹參10克,紅參5克,三七3克,水煎代茶飲,適用于治療冠心病氣虛血瘀型患者。②丹參10克,山楂10克,川芎5克,水煎,代茶飲,適用于治療高脂血癥合并冠心病的患者。③丹參10克,川芎5克,元胡5克,水煎,代茶飲,每日1劑,適用于治療輕度冠心病心絞痛患者。
6.益母草 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全草。它屬于活血調(diào)經(jīng)類中藥。它味辛、苦,性微寒,歸心、肝、膀胱經(jīng)。有活血祛瘀,利尿消腫,清熱解毒之功效。主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小便不利、水腫等病癥。
現(xiàn)代中藥學研究認為,益母草含益母草堿、亞麻酸及延胡索酸等。藥理作用主要有:強心、增加冠脈血流量和心肌營養(yǎng)血流量的作用,能夠減慢心率、縮小心肌梗死范圍,對血管壁有直接擴張作用,對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紅細胞的聚集性有抑制作用。益母草還能改善心功能。
益母草可用于治療冠心病、高血壓、高黏血癥、肺心病、肝硬化腹水、前列腺肥大等。有臨床報道,用益母草注射液2支(每支含生藥4克)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靜脈滴注,每日1次,2周為1個療程,治療冠心病心肌缺血,療效顯著。
7.銀杏葉 為銀杏科植物銀杏的葉。它性溫,味微苦。具有活血、止咳、擴張冠狀動脈、增加腦血流量,降低血膽固醇等功效。適用于治療冠心病、腦血栓、高脂血癥等病癥。每天用量為4~9克。
8.蒲黃 又稱生蒲黃,為香蒲科植物狹葉香蒲或香蒲屬其他植物的花粉。它味甘,性平,歸心、肝經(jīng)。有止血、散瘀、利尿之功效。主治便血、崩漏、外傷出血、痛經(jīng)、經(jīng)閉、產(chǎn)后腹痛等病癥。內(nèi)服,水煎服,一般用量為6~10克。
現(xiàn)代中藥藥理學研究認為,蒲黃含有多種黃酮類化合物,有柚皮素、槲皮素、異槲皮素、香蒲新苷等,還含有揮發(fā)油、多糖及甾醇等。藥理作用主要有: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增加冠脈血流量,抗缺氧、抗炎、抗?jié)B出和抑菌作用。
有臨床報道,用單味蒲黃內(nèi)服,治療冠心病患者2個月,能緩解心絞痛,改善心電圖,降低血壓,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
9.桑寄生 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的帶葉莖枝。屬于祛風濕類中藥,它味苦,甘,性平,歸肝、腎經(jīng)。有祛風濕,補肝腎之功效。主治腰痛、痹證、眩暈、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
現(xiàn)代中藥學研究認為,桑寄生含齊墩果酸,黃酮類化合物等,具有擴張血管和降血壓作用,還有降低血清膽固醇及利尿作用。
臨床上常用桑寄生來治療冠心病、高血壓、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病癥,一般入水煎劑或者入藥膳,常用劑量為9~15克。
10.姜黃 為姜科植物姜黃的根莖。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jīng)。有活血行氣,通經(jīng)止痛之功效。主治血瘀氣滯諸證,是一味活血祛瘀類中藥。
現(xiàn)代中藥藥理學研究證實,姜黃有抗炎、抗凝、抗氧化、降血脂及抗動脈粥樣硬化、增加心肌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利膽、增加膽汁的生成和分泌、抗腫瘤等作用。治療老年冠心病等血淤病癥,水煎服,每次3~10克。
11.荷葉 性平,味苦澀,有清熱解暑,清利頭目,降脂減肥等功效。荷葉中含有黃酮苷,對心臟具有保護作用。適合治療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或肥胖癥的患者。
12.決明子 又稱草決明,為豆科植物決明的干燥成熟種子。味甘、苦、咸,性微寒。歸肝、大腸經(jīng)。有清熱明目、潤腸通便之功效。有顯著的降血壓、降血脂作用。適用于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或高血壓的患者使用。一般用法為入湯劑或入藥膳,每次9~15克。
13.降香 為豆科常綠小喬木降香檀的根部心材。它性味辛,溫,歸心、肝經(jīng)。有活血散瘀,止血定痛之功效。近年來,中醫(yī)常用降香與丹參配伍,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有一定療效。降香氣香辛散,溫通行滯,有散瘀止血,活血止痛之功。一般用法用量為每次1~2克,研末吞服。外用適量,研末外敷患處。凡陰虛火盛,血熱妄行而無瘀滯者不宜用。
14.肉桂 為樟科常綠喬木植物肉桂的樹皮。性熱,味甘辛,具有溫中散寒,健脾暖胃,通利血脈之功效。適用于治療中醫(yī)辨證為陽氣虛衰型或陰寒凝滯型冠心病患者。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肉桂有抗心肌缺血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對防治冠心病有益。每次用量為1.5~4.5克。
15.酸棗仁 為鼠李科植物酸棗的種子。性平,味甘,酸,具有養(yǎng)心安神,斂汗益陰之功效。適用于治療心悸健忘,體虛多汗等癥。冠心病患者伴有心悸、失眠者可服本品。每天用量為9~15克。
16.瓜蔞 為葫蘆科多年生草質(zhì)藤本植物栝樓的成熟果實。在中藥學中瓜蔞屬于化痰類中藥。它性寒,味甘,歸肺、胃、大腸經(jīng)。瓜蔞皮具有清肺化痰,利氣寬胸之功效,瓜蔞仁能夠潤肺化痰,滑腸通便;全瓜蔞具有以上兩種功效。近年來,中醫(yī)用瓜蔞配合薤白、半夏、陳皮等治療中醫(yī)辨證為痰濁壅塞型冠心病患者,取得一定成效。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