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理論教育 ?常用的標準健康教育計劃

        常用的標準健康教育計劃

        時間:2023-05-20 理論教育 版權反饋
        【摘要】:舒喘靈藥效可維持12 h以上,對夜間發(fā)作較適用。出現(xiàn)上述癥狀時,應立即通知醫(yī)護人員。另外應隨身攜帶氣霧劑,一旦出現(xiàn)哮喘發(fā)作先兆時,立即吸入,以迅速控制癥狀。成人腦積水常因外傷、炎癥和出血而引起。顱腦損傷多為意外發(fā)生,病情急、傷勢嚴重、威脅生命,患者或其家屬易產(chǎn)生恐懼心理,以致影響搶救和治療。由于心肌梗死發(fā)病突然并伴有疼痛、胸悶等不適,常使患者產(chǎn)生瀕死感。

        附2 常用的標準健康教育計劃

        支氣管哮喘標準健康教育計劃

        【疾病知識】

        支氣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T淋巴細胞等多種炎性細胞參與的一種以氣道變應性炎癥和氣道高反應性為特征的疾病,典型的臨床表現(xiàn)是反復發(fā)作的呼氣性呼吸困難伴哮鳴音。常見誘發(fā)或加重哮喘的刺激因素有過敏源,如吸入花粉、塵螨,攝入魚、蝦、蛋類食品,接觸染料、油漆、某些藥物,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呼吸道病毒感染,寒冷空氣、運動、焦慮緊張等。

        【心理指導】

        當情緒激動、緊張、恐懼時,自主神經(jīng)功能失調(diào),肺內(nèi)迷走神經(jīng)興奮使支氣管平滑肌收縮,管腔變窄而引起哮喘或重癥哮喘,因此,要避免情緒激動、緊張、恐懼,保持愉快的心情,以免誘發(fā)和加重病情,告知患者通過治療,哮喘是可以控制的,應樹立信心。

        【飲食指導】

        進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營養(yǎng)的食物,多飲水,飲水量每日在2 500~3 000 mL以上,勿食冷、硬、油炸食物及易導致過敏的食物,如魚類、蛋類、蝦、牛奶等。

        【用藥指導】

        1.應根據(jù)醫(yī)囑選擇藥物及用藥方法。

        2.應用平喘藥物如舒喘靈、博利康尼、喘樂寧等。主要是舒張支氣管平滑肌,興奮纖毛運動,作用強,起效快,久用可產(chǎn)生耐藥性,停藥后1~2周可恢復敏感性。舒喘靈藥效可維持12 h以上,對夜間發(fā)作較適用。主要副作用有心悸、手指震顫、頭痛、頭暈等,停藥或堅持一段時間后癥狀可消失。

        3.在發(fā)作或緩解期,禁用心得安、心得寧等藥物,因此類藥物為β-受體阻滯劑,可引起支氣管平滑肌收縮而誘發(fā)或加重哮喘。

        4.茶堿類藥物是中效支氣管擴張劑,其主要副作用有焦慮、惡心、嘔吐,腹瀉、多尿、心律失常和癲癇樣發(fā)作等。出現(xiàn)上述癥狀時,應立即通知醫(yī)護人員。服用茶堿控釋片時,必須整片吞服。

        5.使用氣霧劑時應先用支氣管擴張劑,如舒喘寧、喘樂寧,后用抗炎氣霧劑如必可酮,關鍵步驟是吸藥前應先輕輕地呼氣,直至不再有空氣可以從肺內(nèi)呼出,然后立即將噴口放入口內(nèi),雙唇含住噴口,經(jīng)口緩慢吸氣。在深吸氣過程中按壓驅(qū)動裝置,繼續(xù)吸氣,然后屏住氣5~10 s,使較小的霧粒在更遠的外周氣道沉降,然后再緩慢呼氣。如果需要再次吸入,應等至少1 min后再按照上述方法吸入藥液。間隔一定的時間,是為了第一“噴”吸入的藥物擴張狹窄的氣道后,再次吸入的藥物更容易達到遠端受累的支氣管,一般3~5 min吸入2噴為宜。另外應隨身攜帶氣霧劑,一旦出現(xiàn)哮喘發(fā)作先兆時,立即吸入,以迅速控制癥狀。

        6.慎用或禁用鎮(zhèn)靜劑。

        【重癥哮喘急救指導】

        1.保持安靜。

        2.吸入支氣管舒張氣霧劑,有效吸氧。

        3.應用激素治療。

        4.及時補液,糾正失水,以防止痰液黏稠阻塞小支氣管。

        5.糾正酸、堿平衡失調(diào)。

        【出院指導】

        1.應用“哮喘長期管理的階梯式治療方案”的患者,不得隨意增減吸入的藥量,應按時隨診。

        2.消除病因:盡量避免去公共場所,避免與已知過敏源接觸,如花粉、煙塵、異味氣體的吸入,保持室內(nèi)空氣清新,注意氣候變化,防止受寒、著涼。

        3.合理安排生活起居,保證充足睡眠,避免勞累,戒煙、酒。

        4.痰多者應盡量將痰液咯出,積極防治呼吸道感染。

        5.參加必要的體育鍛煉,如散步、打太極拳等,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提高御寒能力,但應避免劇烈運動。

        6.注意情緒穩(wěn)定,心情愉快。

        7.當感到胸悶、喉頭發(fā)緊時,應全身放松、安靜休息,可有效地防止發(fā)作。

        【效果評價】

        1.患者掌握疾病知識。

        2.接受教育后的行為發(fā)生改變。

        腦積水標準健康教育計劃

        【疾病介紹】

        1.腦積水是由于腦脊液的產(chǎn)生和吸收之間失去平衡所致的腦室系統(tǒng)和(或)蛛網(wǎng)膜下隙擴大而積聚大量腦脊液,多見于2歲以內(nèi)的嬰幼兒。成人腦積水常因外傷、炎癥和出血而引起。

        2.腦積水的臨床表現(xiàn)是頭大臉小,頭皮靜脈怒張,眼球下移呈落日狀,下肢運動減少,繼而視力減退,雙下肢痙攣性癱瘓,晚期出現(xiàn)腦萎縮、癱瘓及癡呆。

        3.急性腦積水最快者可在數(shù)小時內(nèi)出現(xiàn)顱內(nèi)壓增高的癥狀,如雙側(cè)額部疼痛、惡心、嘔吐等。較易出現(xiàn)意識障礙。

        4.CT檢查可立即確診,還可知道阻塞部位及阻塞原因、腦室擴大的程度及皮質(zhì)厚度。

        5.利尿、脫水治療只能緩解癥狀。主要行腦室-腹腔分流術。手術方法是將設有活瓣分流裝置的腦室管插入側(cè)腦室枕角或額角,帶有活瓣的腹腔管的插入借助于隧道套管探針,經(jīng)頭皮切口皮下由頭、頸、胸,最后到達腹部的皮下隧道,將導管末端置于腹腔的直腸膀胱陷凹內(nèi)。

        【心理指導】

        1.雖然對于腦積水的防治尚無良策,但是作為患兒的家長首先要正視現(xiàn)實,明確孩子有先天缺陷并非家長的責任,因此不必自責。

        2.反復勸告家長,和其他孩子一樣,患兒需要疼愛和關懷,需要管教以及有意地給他們嘗試新事物的學習機會。

        【飲食指導】

        1.加強營養(yǎng),進食易消化的飲食如豆制品、雞蛋、牛奶等,多食水果、蔬菜。

        2.宜少量多餐,勿暴飲暴食。

        3.禁食煙酒、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4.禁飲濃茶、咖啡等興奮大腦的飲料。

        【出院指導】

        1.腦積水的患兒必須隨時注意頭部的良好支持,以防頸部扭傷。

        2.分流術后早期應注意分流泵張力的大小以估計分流管的流量是否適度。

        3.經(jīng)常按壓耳后的壓力泵,防止引流管堵塞。

        4.一旦出現(xiàn)管道堵塞和感染的征兆,如頭痛加劇、嘔吐、體溫升高、局部皮膚紅、腫、熱、痛等請及時就診。

        5.請及時進行飲食調(diào)整并訓練患兒定時排便以控制大小便失禁。

        6.請按時進行各種康復訓練,以防肌肉萎縮。

        外科護理——顱腦損傷標準健康教育計劃

        【疾病知識】

        顱腦損傷是指頭皮、顱骨及腦膜、腦組織、腦血管及腦神經(jīng)的損傷,通常在暴力作用下顱骨變形,顱腔內(nèi)容物扭曲、擠壓、延伸乃至撕裂。

        【心理指導】

        顱腦損傷多為意外發(fā)生,病情急、傷勢嚴重、威脅生命,患者或其家屬易產(chǎn)生恐懼心理,以致影響搶救和治療。因此,應向家屬講明穩(wěn)定情緒、爭取時間、配合治療的重要性,以取得支持。病情穩(wěn)定后,須長時間進行精心的護理和康復鍛煉,此時患者及其家屬易產(chǎn)生焦慮、煩躁情緒,應指導家屬務必讓患者時刻感到被關懷、理解和支持,增強患者的自信心。

        【術前指導】

        1.體位:臥床休息,抬高床頭15°~30°,保持頭部與軀干的中樞處于同一直線上,以利于靜脈回流,防止腦水腫。

        2.飲食指導:傷后清醒無手術指征者,進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食物;有消化道出血者暫禁食;全麻手術者,術前10~12 h禁食,6~8 h禁水,以防術中誤吸。

        3.防止墜床,加床檔及留專人看護。

        4.腰椎穿刺是確診外傷性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的重要方法,應取得家屬的支持。

        5.病情發(fā)生變化,出現(xiàn)意識障礙加重、噴射狀嘔吐、呼吸困難等癥狀時,為顱內(nèi)壓增高的表現(xiàn),應向家屬解釋。

        6.出現(xiàn)腦脊液鼻漏、耳漏時,說明有顱底骨折,神志清醒者給予半坐臥位,昏迷者抬高床頭15°~30°,患側(cè)臥位。以借助重力作用使腦組織移向顱底硬腦膜裂縫處,有助于局部粘連而封閉漏口。

        7.嚴禁做鼻、耳道沖洗、滴藥和填塞,保持引流通暢,防止感染,囑患者勿挖耳、摳鼻,勿用力屏氣排便、咳嗽、擤鼻涕或打噴嚏,以免鼻竇或乳突氣房內(nèi)的空氣被壓入或吸入顱內(nèi),導致氣顱或感染。

        8.向其家屬介紹大致手術過程及時間,取得配合。

        【術后指導】

        1.體位:全麻清醒前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cè),防止嘔吐物誤吸;全麻清醒、血壓平穩(wěn)后,抬高床頭15°~30°,以利于靜脈回流;幕上開顱手術應臥向健側(cè),以免切口受壓;幕下開顱手術,須側(cè)臥或取俯臥位;吞咽功能障礙者應側(cè)臥,以免口咽分泌物引起誤吸,應使頭部與脊柱的中樞在同一直線上,避免影響呼吸及頸靜脈回流。

        2.飲食:全麻清醒后6 h,無吞咽困難者可進少量流食,逐漸改為軟食,術后48 h持續(xù)昏迷,吞咽功能障礙者給予鼻飼飲食,術后早期胃腸功能未完全恢復時,避免攝入牛奶、糖類食物以免引起腸脹氣,有消化道出血者暫禁食,出血停止后方可試驗進食。

        3.各種引流管護理方法:

        (1)引流管的開口須高出側(cè)腦室平面10~15 cm,以維持正常的顱內(nèi)壓。

        (2)控制腦脊液引流量,每日引流量不超過500 mL。

        (3)引流袋內(nèi)口低于引流管出口位置,以免逆行感染。

        (4)防止引流管扭曲、脫出,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狀及量。

        4.預防肺部并發(fā)癥,鼓勵患者咳嗽、咯痰,并及時吸出呼吸道痰液;嚴格無菌操作。

        5.臥床時保持肢體功能位,術后早期進行肢體被動功能鍛煉、按摩等,恢復期鼓勵患者坐起主動鍛煉,當患者能站起時,指導患者離床活動,并給予協(xié)助,逐漸恢復自理能力。

        6.進行語言訓練,從單字、單詞教起或借助圖畫訓練,不可操之過急。

        【出院指導】

        1.加強營養(yǎng),增強機體抵抗力。

        2.有意識障礙及偏癱者應注意安全。床上翻身活動、行走時須有人陪伴,防止發(fā)生意外。

        3.向患者講解語言及肢體功能鍛煉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應持之以恒,通過再學習可最大限度地恢復生活和勞動能力。

        4.有繼發(fā)癲癇者,須堅持服藥。

        5.隨診。

        【效果評價】

        1.患者家屬了解顱腦損傷后機體各種反應的發(fā)生原因。

        2.患者及家屬能配合各種護理計劃的實施。

        3.無護理并發(fā)癥發(fā)生。

        急性心肌梗死標準健康教育計劃

        【疾病知識】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發(fā)生冠狀動脈血液急劇減少或中斷,相應的心肌因嚴重或持久的缺血而發(fā)生壞死。

        主要表現(xiàn)有胸骨或心前區(qū)劇烈疼痛,伴有惡心、嘔吐、大汗、煩躁不安等,含服硝酸甘油無效。

        該病的常見誘發(fā)因素有:精神緊張、情緒激動、過度疲勞酗酒、飽餐及血液黏稠度增加、高血壓、心律失常、糖尿病、感冒、吸煙、寒冷、藥物影響等。

        【心理指導】

        由于心肌梗死發(fā)病突然并伴有疼痛、胸悶等不適,常使患者產(chǎn)生瀕死感。此外監(jiān)護、搶救等也可使患者緊張不安,當交感神經(jīng)興奮時可引起血壓升高、脈搏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肌缺血和壞死。應根據(jù)患者的職業(yè)、文化、經(jīng)濟條件、家庭情況及本次發(fā)病的誘因給予有目的的安慰和鼓勵,使患者消除緊張、恐懼心理,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在疾病恢復期要防止過度興奮,保持情緒穩(wěn)定,防止病情反復。

        【飲食指導】

        入量不少于10~20 g。如合并高血壓或心力衰竭,須限鈉鹽,每日低于5 g。急性期過后可給予冠心病飲食,即低脂、高糖、高纖維素飲食。脂肪占總熱量的20%~25%以下,蛋白質(zhì)和糖類分別占攝入量的12%和60%。

        【用藥指導】

        1.硝酸甘油是擴張血管、緩解心絞痛的首選藥,心絞痛發(fā)作時可用1~2片舌下含化,通過唾液溶解吸收,1~2 min即開始起作用,約30 min作用消失,如藥物不易溶解,可輕輕嚼碎或繼續(xù)含化。

        2.硝酸酯類藥物可擴張血管,出現(xiàn)頭暈、頭部脹痛、頭部血管搏動感,面紅心悸,通常于繼續(xù)用藥數(shù)日后自行消失。為避免發(fā)生因體位性低血壓而引起暈厥,患者服藥后應平臥片刻,必要時吸氧。

        3.長期服用β受體阻滯劑如氨酰心安、倍他樂克時,應囑患者不能突然停藥或隨意漏服,否則會引起心絞痛加劇或心肌梗死發(fā)生,為防止此類藥物延緩吸收,應在飯前服,用藥過程中注意監(jiān)測心率、血壓等。

        4.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療,在用藥過程中及用藥后若有出血傾向,如皮膚黏膜出血等,應及時報告醫(yī)生。

        【出院指導】

        1.避免過度勞累,冬天避免寒冷的刺激。

        2.肥胖者需要限制飲食熱量及適當體力活動以減輕體重。

        3.防止各種能加重病情的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貧血、甲亢等,特別要控制高血壓,使之維持在正常水平。

        4.心絞痛患者應隨身攜帶硝酸甘油片以備急用。藥物應儲存在棕褐色的密閉玻璃瓶中避光保存,防止受熱、受潮。使用時注意有效期,如含服藥物時無舌尖麻刺灼燒感,說明藥物已失效,不宜再使用。服用后注意不要站立過久,避免引起血壓急劇下降導致的眩暈或暈厥。

        5.如出現(xiàn)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增加,持續(xù)時間延長,疼痛程度加重,含服硝酸甘油無效時,應立即到醫(yī)院就醫(yī)。

        感染性疾病科標準健康教育計劃

        【實驗室檢查宣教】

        1.血常規(guī)、血生化檢查:患者于晚上12時開始禁食水,次晨6~7時由護士抽取靜脈血送檢。

        2.尿常規(guī):患者于晨起第一次排尿,留取中段尿(女性患者在月經(jīng)期內(nèi)暫不做尿常規(guī),以免影響檢查結果)。

        3.糞便常規(guī):患者晨起排便后,將大便放入便器盒,放到科室指定地點,由化驗室統(tǒng)一收集送檢。

        4.影像學檢查:由外勤護士陪送患者做檢查。肝膽B(tài)超須禁食水8 h。

        猩紅熱標準健康教育計劃

        一、入院宣教

        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值班醫(yī)生、值班護士,介紹看病流程,介紹呼吸道傳染病防護措施和感染性疾病科的住院制度,介紹作息時間,進行個人和財產(chǎn)安全教育。

        二、住院宣教

        【疾病知識】

        猩紅熱是由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熱、咽炎、全身彌散性鮮紅色皮疹,恢復期成片狀脫屑;少數(shù)患者病后可出現(xiàn)變態(tài)反應及心、腎、關節(jié)并發(fā)癥。

        【各項檢查宣教】

        目的:明確診斷,確診病情的輕重程度。

        血常規(guī):白細胞總數(shù)增加,中性粒細胞增多。

        咽拭子涂片:可發(fā)現(xiàn)乙型溶血性鏈球菌。

        咽分泌物培養(yǎng):可有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生長。咽拭子涂片或培養(yǎng),是從咽部及扁桃體采集分泌物做免疫熒光檢測或細菌培養(yǎng)。

        【飲食宣教】

        高熱時給予高熱量、易消化的飲食,多飲水、多食水果,避免進食海產(chǎn)品等易導致過敏的食物,以免加重皮疹。

        【用藥指導】

        對癥治療:高熱者可酌情給予退熱藥,如肌內(nèi)注射安痛定。

        抗菌治療:A族溶血性鏈球菌對青霉素較敏感,常首選青霉素治療,療程7~10 d,有過敏史者可用其他藥物。

        【隔離和預防知識指導】

        1.一旦發(fā)現(xiàn)猩紅熱患者或可疑者應立即隔離,應用青霉素治療7~10 d或經(jīng)咽拭子培養(yǎng)3次陰性時,方可解除隔離。

        2.本病經(jīng)呼吸道傳染,患兒發(fā)病前24 h至發(fā)病高峰期傳染性最強,故接觸患兒時要戴口罩。

        3.隔離期間避免與兒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接觸。

        4.本病流行期間,應盡量避免兒童聚會或到公共場所。

        5.必要時家庭可用食醋熏蒸,進行空氣消毒。

        6.出現(xiàn)皮疹瘙癢時,囑其不要抓撓,以免皮膚破損,引起感染。每日可用溫水擦浴,以減輕皮膚瘙癢,要穿純棉內(nèi)衣,并保持清潔,以減少對皮膚的刺激。

        【出院指導】

        鼓勵患兒增加戶外活動,加強身體鍛煉,以增強機體抵抗力。

        流行性腮腺炎標準健康教育計劃

        一、入院宣教

        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值班醫(yī)生、值班護士,介紹看病流程,介紹呼吸道傳染病的防護措施和感染性疾病科的住院制度,介紹作息時間,進行個人和財產(chǎn)安全教育。

        二、住院宣教

        【疾病知識】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多見于兒童,病毒通過患者的唾液、鼻咽分泌物等傳播。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熱、頭痛、腮腺腫脹等,兒童易并發(fā)腦膜腦炎,成人易并發(fā)睪丸炎等。

        【各項檢查宣教】

        目的:明確診斷,確診病情的輕重程度。

        血常規(guī)和尿常規(guī)檢查一般正常,有睪丸炎者白細胞可增高,90%患者血清和尿淀粉酶增高。

        【飲食指導】

        發(fā)熱時給予高熱量、易消化、高維生素的飲食,多食水果、多飲水。腮腺腫脹、張口困難時,可進半流質(zhì)和軟食,避免進食酸性、粗糙、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刺激腮腺分泌,加重腮腺腫脹。嚴禁暴飲暴食,以免引起腮腺炎發(fā)生。

        【用藥指導】

        對癥治療:頭痛或腮腺腫痛明顯者可予口服鎮(zhèn)痛片,高熱者可予安痛定肌內(nèi)注射。

        抗病毒治療:常用抗病毒利巴韋林,可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副作用為偶爾有血清膽紅素升高及致畸作用,孕婦忌用。

        【隔離知識指導】

        1.隔離期限為自發(fā)病之日起至第10天,如果癥狀未消失,隔離時間應適當延長。

        2.患者用過的毛巾、餐具等,可用開水煮沸消毒,被褥和其他不能煮沸的物品可在陽光下曝曬。

        3.學校和托兒所如有接觸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兒童,應進行檢疫,檢疫期為3周。

        4.患過流行性腮腺炎或受過隱性感染的人,可以獲得終生免疫。

        【出院指導】

        加強戶外活動,增強機體抵抗力。

        霍亂的標準健康教育計劃

        一、入院宣教

        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值班醫(yī)生、值班護士,介紹看病流程,介紹消化道疾病、傳染病的防護措施和感染性疾病科的住院制度,介紹作息時間,進行個人和財產(chǎn)安全教育。

        二、住院宣教

        【疾病知識】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烈性腸道傳染病。以夏秋季多見,患者和帶菌者為主要傳染源,通過污染的水和食物傳播,人群普遍易感,主要病因為霍亂弧菌寄生于小腸,產(chǎn)生大量毒素致病。臨床表現(xiàn)為劇烈吐瀉大量米泔樣排泄物、脫水、肌肉痙攣,嚴重者導致周圍循環(huán)衰竭和急性腎功能衰竭。屬甲類傳染病,它可以引起流行、暴發(fā),危害極大,故對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必須上報防疫管理部門。

        【各項檢查宣教】

        目的:明確診斷,確診病情的輕重程度。

        血常規(guī)及生化檢查:紅細胞計數(shù)和白細胞計數(shù)均升高,尿素氮、肌酐升高,而碳酸氫根離子下降。

        尿常規(guī):可有少量蛋白,鏡檢有少許紅細胞、白細胞和管型。糞便常規(guī):可見黏液和少許紅白細胞。

        血清學檢查:抗凝集素抗體雙份血清滴度4倍以上升高有診斷意義。

        【飲食指導】

        有劇烈吐瀉者應禁食。輕度吐瀉者可給流食,但不宜食用豆類、奶類等不易消化,易致腹脹的食物?;謴推诮o半流質(zhì)飲食,須少量多餐,逐漸過渡到普通飲食。

        【藥療指導】

        1.補液療法:

        (1)靜脈補液:輸液的量和速度,視病情輕重、脫水程度、血壓脈搏、尿量及血漿比重等來決定。成人開始以生理鹽水做快速靜脈滴注,待血壓回升后可改用541液(每升含氯化鈉5g、碳酸氫鈉4 g、氯化鉀1 g,另加50%葡萄糖20 mL)或3∶2∶1液(葡萄糖3份,生理鹽水2份,等滲溶液1份)。24 h補液量依輕、中、重型分別為3 000~4 000 mL、 4 000~8 000 mL、8 000~12 000 mL。兒童入院后24 h的總補液量依輕、中、重型分別按每千克體重100~150 mL、150~200 mL、200~250 mL計算。在脫水糾正且有排尿時,可給予氯化鉀注射液加入上述溶液中滴注,劑量按每千克體重0.1~0.3 g計算,濃度不超過0.3%。大劑量輸液時,應給予保暖。

        (2)口服補液:對輕、中型患者可給予口服補液,重癥患者經(jīng)過靜脈補液情況改善、血壓回升、嘔吐停止后,也可改用口服補液??诜a液配方為每升水中含葡萄糖20 g、氯化鈉3.5 g、碳酸氫鈉2.5 g、氯化鉀1.5 g。目的:保證液體及電解質(zhì)的攝入。

        2.常用抗菌藥物氧氟沙星、環(huán)丙沙星等,可任選其中一種,以防止合并其他腸道細菌感染。其不良反應胃腸道反應較為常見,靜脈輸液對血管有刺激性。

        【隔離和預防保健知識指導】

        1.隔離治療至癥狀消失,大便培養(yǎng)隔天1次,連續(xù)3次陰性。

        2.注意個人衛(wèi)生,飯前便后要洗手,飲水食物要消毒。

        3.接觸霍亂患者的人應檢疫5 d。

        4.管理水源,加強飲食消毒及滅蠅工作。

        【出院指導】

        出院后要加強營養(yǎng),食量要逐漸增加,勿暴飲、暴食,使胃腸功能逐漸恢復。

        流行性感冒的標準健康教育計劃

        一、入院宣教

        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值班醫(yī)生、值班護士,介紹看病流程,介紹呼吸道疾傳染病的防護措施和感染性疾病科的住院制度,介紹作息時間,進行個人和財產(chǎn)安全教育。

        二、住院宣教

        【疾病知識】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一種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高度傳染性,傳播速度快,可在人群中引起流行,主要通過飛沫傳播。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急性高熱、明顯頭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癥狀,而呼吸道癥狀輕微。嬰兒、老年人和一些慢性病患者易引起較嚴重的并發(fā)癥。可分為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甲型極易變異,可引起反復流行或大流行。

        【各項檢查宣教】

        目的:明確診斷,確診病情的輕重程度。

        血象:白細胞計數(shù)正常或減少,少數(shù)可增多,但中性粒細胞不增多。病毒分離、血清學檢驗、免疫熒光法檢測抗原多不做常規(guī)檢查。

        胸部X射線檢查:肺炎型兩肺可見散在的絮狀或結節(jié)狀陰影,由肺門向四周擴散。

        【藥療指導】

        1.對癥治療:高熱者、頭痛者給予阿司匹林,咳痰甚少或無痰者可予咳必清,痰多者給予必嗽平。

        2.抗病毒治療:可給予利巴韋林或奧司他韋。

        【飲食指導】

        1.患者宜臥床休息,多飲水,并注意口腔衛(wèi)生。

        2.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忌生冷,如粥、面條、蛋羹等。

        【預防保健知識指導】

        1.流行期間應加強個人防護,少在流行區(qū)或公共場所逗留,必要時戴口罩。

        2.室內(nèi)應經(jīng)常通風透光,必要時空氣消毒,乳酸或食醋3~4 mL/m3熏蒸消毒。

        3.藥物預防:流行期間可酌情服用抗病毒藥或中藥預防。

        4.免疫預防:接種流感疫苗。

        【出院指導】

        1.加強營養(yǎng),鍛煉身體,增強機體抵抗力。

        2.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應遮住口鼻。

        水痘的標準健康教育計劃

        一、入院宣教

        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值班醫(yī)生、值班護士,介紹看病流程,介紹呼吸道和接觸性傳染病的防護措施和感染性疾病科的住院制度,介紹作息時間,進行個人和財產(chǎn)安全教育。

        二、住院宣教

        【疾病知識】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臨床以發(fā)熱及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痂疹為特征,該病全年散發(fā),冬春較多,患者及帶毒者是傳染源。病毒存在于患者的鼻咽部分泌物、血液和皰疹液中,通過飛沫與皮膚損傷處直接接觸傳播。人群普遍易感,以嬰幼兒及學齡前兒童多見,病后免疫力持久,第二次感染發(fā)病者極少見,但以后可發(fā)生帶狀皰疹。

        【各項檢查宣教】

        目的:明確診斷,確診病情的輕重程度。

        血常規(guī):白細胞總數(shù)正?;蛏栽龈摺?/p>

        皰疹刮片:刮去新鮮皰疹液送檢。

        【飲食指導】

        食營養(yǎng)、富含維生素、易消化飲食,出疹期間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藥療指導】

        對癥治療:避免搔抓皰疹處以免繼發(fā)感染,皮膚瘙癢者可用爐甘石洗劑涂擦,皰疹破裂后可涂甲紫或抗生素軟膏。

        抗病毒治療:早期應用阿昔洛韋有一定療效,如出疹24 h內(nèi)應用,能控制皮疹發(fā)展,加速病情恢復。

        【護理與預防】

        1.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搔抓。

        2.呼吸道隔離治療至全部皰疹結痂。

        3.物品和用具可用煮沸或日曬等消毒。

        4.減少疫源接觸,提倡疫苗接種。

        【出院指導】

        增加營養(yǎng),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免疫力。

        細菌性痢疾的標準健康教育計劃

        一、入院宣教

        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值班醫(yī)生、值班護士,介紹看病流程,介紹腸道疾傳染病的防護措施和感染性疾病科的住院制度,介紹作息時間,進行個人和財產(chǎn)安全教育。

        二、住院宣教

        【疾病知識】

        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是由志賀氏菌屬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該病全年均可發(fā)生,但以夏秋兩季多見?;颊吆蛶Ь邽閭魅驹矗Mㄟ^污染的手、生活接觸、污染食物或水源,或借蒼蠅傳播等方式,經(jīng)口感染。人群普遍易感,病后無持久免疫。志賀氏菌主要侵犯結腸,黏膜化膿性潰瘍性炎癥為其基本病變。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熱、腹痛、腹瀉、里急后重、黏液膿血便。

        【各項檢查宣教】

        目的:明確診斷,確診病情的輕重程度。

        血常規(guī):急性菌痢白細胞總數(shù)可輕至中度增多,以中性粒細胞為主,慢性患者可有貧血表現(xiàn)。

        大便常規(guī):鏡檢可見白細胞、成堆膿細胞、紅細胞。

        大便培養(yǎng):糞便培養(yǎng)出痢疾桿菌可以確診。

        注意事項:注意采集新鮮標本取膿血部分送檢。

        【飲食指導】

        急性期給予低脂流食,如果汁、藕粉、脫脂奶等,少量多餐。嘔吐不能進食者,可靜脈補液。病情好轉(zhuǎn)后改半流質(zhì)飲食,如米粥、面條等,輔以少量青菜。糞便正常后,逐漸恢復正常飲食,禁食生冷、辛辣、油膩食物。便后清洗臀部,保持局部清潔干燥,大便頻繁者,肛周涂以凡士林,防止糜爛。

        【藥療指導】

        1.對癥治療:電解質(zhì)丟失者口服補液鹽溶液,失水嚴重者靜脈補液,以糾正電解質(zhì)紊亂及酸堿失衡。發(fā)熱患者酌情用退熱劑,如肌內(nèi)注射安痛定。腹痛者可給予顛茄片。

        2.抗菌治療:口服黃連素或氟哌酸,也可靜脈滴注喹諾酮類藥,如環(huán)丙沙星等,易刺激血管,須緩慢靜滴。還可遵醫(yī)囑使用其他類抗生素。

        【預防保健知識指導】

        1.消化道隔離治療。

        2.切斷傳播途徑,加強環(huán)境衛(wèi)生、飲食衛(wèi)生的管理,消滅蒼蠅。

        3.注意個人衛(wèi)生,飯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變質(zhì)食物。

        【出院指導】

        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加強營養(yǎng)。

        病毒性肝炎的標準健康教育計劃

        一、入院宣教

        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值班醫(yī)生、值班護士,介紹看病流程,介紹消化道和接觸性傳染病的防護措施和感染性疾病科的住院制度,介紹作息時間,進行個人和財產(chǎn)安全教育。

        二、住院宣教

        【疾病知識】

        病毒性肝炎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是以肝臟損害為主的一組全身性傳染病。目前按病原學明確分類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種肝炎病毒。各型肝炎病毒臨床表現(xiàn)相似,以疲乏、食欲減退、厭油、肝功能異常為主,部分病例出現(xiàn)黃疸。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現(xiàn)為急性感染,經(jīng)糞-口途徑傳播;乙型、丙型、丁型多呈現(xiàn)慢性感染,少數(shù)病例可發(fā)展為肝硬化或肝細胞癌,主要經(jīng)血液、體液等胃腸外途徑傳播。

        【各項檢查宣教】

        目的:明確診斷,確診病情的輕重程度。

        血常規(guī):急性肝炎初期白細胞總數(shù)正?;蚵栽龈?,黃疸期白細胞總數(shù)正常或稍低,淋巴細胞相對增多,偶可見異型淋巴細胞。重型肝炎時白細胞可升高,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可下降。肝硬化伴脾功能亢進者可有血小板、紅細胞、白細胞減少的“三少”現(xiàn)象。肝功能檢查。

        尿常規(guī):尿膽紅素和尿膽原的檢測有助于黃疸的鑒別診斷。

        甲胎蛋白(AFP):檢測AFP含量是早期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常規(guī)方法。

        影像學檢查:彩超有助于鑒別阻塞性黃疸、脂肪肝及肝內(nèi)占位性病變。做彩超前須禁飲水8 h。

        【藥療指導】

        護肝藥:維生素C,維生素B,肝泰樂。

        免疫調(diào)節(jié)類:胸腺素或轉(zhuǎn)移因子等,通常會出現(xiàn)發(fā)熱反應,屬正常反應,不做處理,體溫過高時可通知醫(yī)生對癥處理。

        抗病毒治療:干擾素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治療前、治療中應檢查生化指標、血常規(guī)、病毒學標志等。

        【飲食指導】

        合理營養(yǎng):進高蛋白、低脂肪、適量糖類和熱量的飲食。

        (1)肥胖者根據(jù)具體情況適當限制熱能,控制飲食。

        (2)血氨增高、有肝性腦病傾向或癥狀時,給予低蛋白飲食,嚴重肝性腦病時嚴格限制蛋白攝入。

        (3)要多給予易消化吸收的脂肪,如全奶、奶油、黃油及各種植物油等。黃疸期給予低脂肪食物,少量多餐。

        (4)多食新鮮蔬菜、水果等纖維含量豐富的食物,食物越雜越好,注意選擇富含氨基酸的食物。多吃魚、蝦、牛奶、黃豆、玉米、小紅棗等支鏈氨基酸含量豐富的食物,少吃豬肉、羊肉、牛肉等含芳香族氨基酸多的食物,多吃菜花、圓白菜等可以補充體內(nèi)維生素K。

        【預防保健知識指導】

        1.注意個人隔離。

        2.甲型和戊型肝炎注意搞好個人和環(huán)境衛(wèi)生,加強糞便、水源管理,做好食品衛(wèi)生、餐具消毒等工作。乙、丙、丁型肝炎: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加強血制品管理,HBV標志陽性者不宜從事飲食業(yè)及服務業(yè)。

        3.提倡疫苗接種。

        【出院指導】

        1、注意休息,避免過勞,加強營養(yǎng)。

        2、避免損害肝臟的藥物和食物,戒煙酒。

        麻疹的標準健康教育計劃

        一、入院宣教

        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值班醫(yī)生、值班護士,介紹看病流程,介紹呼吸道傳染病的防護措施和感染性疾病科的住院制度,介紹作息時間,進行個人和財產(chǎn)安全教育。

        二、住院宣教

        【疾病知識】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四季均可發(fā)病,以冬春季為最多。患者是唯一的傳染源,其鼻、咽和眼分泌物均含有病毒,并隨飛沫排出體外,在潛伏期末及1~3 d傳染性最強,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染。人對麻疹病毒普遍易感,以兒童多發(fā)。病后有持久免疫力。臨床表現(xiàn)有發(fā)熱、咳嗽、流涕、眼結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及皮膚斑丘疹。

        【各項檢查宣教】

        目的:明確診斷,確診病情的輕重程度。

        血常規(guī):白細胞計數(shù)減少,淋巴細胞相對增多。血清學檢查、病原學檢查一般不作常規(guī)檢查。

        【藥療指導】

        對癥治療:高熱可酌情用小劑量解熱藥物如苯巴比妥肌內(nèi)注射??人钥捎杩缺厍逯箍?,皮疹癢者可予爐甘石洗劑涂擦。

        【飲食指導】

        多飲白開水,給予易消化、富有營養(yǎng)的流食或半流食,不宜過食油膩及燥熱食品。

        【護理和預防保健知識指導】

        1.隔離治療至出疹前后各5 d,有并發(fā)癥者隔離至出疹后10 d。

        2.病室要溫暖,空氣流通,但避免冷風直吹。

        3.注意皮膚、口腔、鼻、眼、耳的清潔。

        4.流行期間避免疫區(qū)接觸。

        5.提倡疫苗接種。

        【出院指導】

        增強營養(yǎng),加強身體鍛煉,增強機體抵抗力。

        手足口病的標準健康教育計劃

        一、入院宣教

        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值班醫(yī)生、值班護士,介紹看病流程,介紹腸道傳染病的防護措施和感染性疾病科的住院制度,介紹作息時間,介紹便民措施,進行個人和財產(chǎn)安全教育。

        二、住院宣教

        【疾病知識】

        手足口病主要是柯薩奇A16感染所致的傳染性很強的疾病,當患兒的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時,病原體侵入機體導致該病而出現(xiàn)癥狀。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包括腸道病毒71型(EV71)、A組柯薩奇病毒(CoxA)、艾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癥病例的比例較大,腸道病毒傳染性強,易引起暴發(fā)或流行。手足口病無明顯地域性。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病,以夏秋季多見。該病流行期間,可發(fā)生幼兒園和托兒所集體感染和家庭聚集發(fā)病現(xiàn)象。腸道病毒傳染性強,隱性感染比例大,傳播途徑復雜,傳播速度快,在短時間內(nèi)可造成大范圍流行,疫情控制難度大。重癥病例出現(xiàn)腦膜炎、腦炎、腦脊髓膜炎、腦水腫、循環(huán)障礙等并發(fā)癥。

        【檢查宣教】

        目的:明確診斷,確診病情的輕重程度。

        血常規(guī):白細胞總數(shù)一般不高或降低。

        影像學檢查:胸部X射線片或CT有肺炎征象,心肌酶水平可有增高。護士向家屬講解檢查的重要性,使患兒積極配合醫(yī)務人員進行檢查。

        【心理指導】

        由于手、足、口皰疹的疼痛刺激,使患兒產(chǎn)生緊張恐懼心理,常表現(xiàn)為哭鬧不安,不能安靜地接受治療。因此醫(yī)護人員態(tài)度要親切、熱情、和藹,要以自己的言行取得患兒的信任,減輕緊張心理。做治療時采取鼓勵表揚法,使患兒保持情緒穩(wěn)定,避免哭鬧,保證患兒充足的休息與睡眠。

        【飲食指導】

        使患兒保持情緒穩(wěn)定,宜進營養(yǎng)豐富、刺激性小、易消化的流質(zhì)或半流質(zhì)飲食,如牛奶、雞蛋湯、菜粥等。要保持營養(yǎng)均衡,食物宜溫涼、清淡、可口,少吃零食,忌食肥甘、油膩、冰冷、辛辣、過咸等刺激性食物。因口腔疼痛,咀嚼吞咽困難,唾液經(jīng)常流出,引起消化液流失,要囑患兒咽下唾液。

        【隔離知識指導】

        隔離室內(nèi)應經(jīng)常通風,保持空氣新鮮,溫度適宜。每日紫外線照射1~2 h,患兒的糞便、剩余食品、玩具等應徹底消毒,一般常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浸泡2 h后處置;衣服、被褥暴曬6 h;接觸過患兒的醫(yī)護人員,手用肥皂清洗后再用“84”消毒液泡。隔離時間為癥狀消失后約2周。

        【用藥指導】

        普通病例

        1.對癥治療:發(fā)熱患者可用退熱藥,如布洛芬每次10~15 mg/kg,一日3次,或尼美舒利每日5 mg/kg,分2次口服。

        2.抗病毒藥:利巴韋林每日10~15 mg/kg,分3次口服;較常見的不良反應有貧血、乏力等,停藥后即消失。也可選用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成藥如蒲地藍消炎口服液、雙黃連口服液等。

        【護理方法指導】

        1.皮膚 衣著應寬大、柔軟、經(jīng)常更換,床單、被褥要清潔,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剪短患兒指甲,防止抓破皮膚;臀部有皮疹的嬰兒,應隨時清理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干燥。皰疹破裂者,局部可涂擦1%甲紫或抗菌藥軟膏。

        2.發(fā)熱 小兒手足口病一般為低熱或中等度熱,無須特殊處理,對于體溫在37.5~38.5℃的患兒,可給予多喝溫水,如體溫超過38.5℃,可行物理降溫或服用小兒退熱藥。

        【預防保健知識指導】

        1.衣物置陽光下暴曬,室內(nèi)保持通風換氣。

        2.暴發(fā)流行時,做好環(huán)境、食品衛(wèi)生和個人衛(wèi)生。

        3.飯前便后要洗手,預防病從口入。

        4.家長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

        5.注意嬰幼兒的營養(yǎng)、休息,避免日光暴曬,防止過度疲勞。

        【出院指導】

        進食易消化飲食,多吃水果蔬菜,多喝白開水,注意個人衛(wèi)生。

        (曹心芳)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