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越來越引起社會的廣泛重視,它幾乎被引進每一個有獨生子女的家庭。但是,也有的人對此有些擔心:他們害怕早期教育會損害兒童的健康,影響兒童的壽命。果真如此嗎?答案是否定的。
這是因為,首先,人的大腦的生化科學研究表明:人腦的很大一部分潛力尚未被利用,對兒童早期智力開發(fā)來說,現(xiàn)在是挖掘潛力不夠,而不是過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研究證明:人腦能容納巨大的知識量,形象地說,人的大腦一生中所儲藏的各種知識,可以相當于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書的50倍,即5億本書的知識。所以,即使從幼年開始學習起,學習一生,所學知識也遠遠不會超過人腦能容許的知識的容納量。
其次,人體的心理發(fā)展和生理發(fā)展一樣,遵循“用進廢退”的原則。不斷地用腦,只會促進大腦的發(fā)達和推遲大腦的衰老。有統(tǒng)計數(shù)字表明,知識淵博、善動腦筋的天才人物,其壽命比一般人壽命更長。有人統(tǒng)計了16世紀以來的歐美偉大人物400名,其中有65人(占16%)活到80歲以上,發(fā)明家的平均壽命達79歲,詩人的平均壽命最短,也達58歲。又有人對500位天才人物進行調查,其結果是平均壽命65歲,而當時一般人的平均壽命只有5l歲。
其三,“感覺剝奪”研究表明:放在完全無刺激的寂靜環(huán)境中的動物,比放在正常環(huán)境中的動物,更容易損害健康、造成死亡。如果將一個成年人安置在一個絕對黑暗和寂靜的屋子里,4天后放出來,他的動作變得不協(xié)調、不準確,各種能力受到損害。這些都表明,豐富的環(huán)境和教育是刺激動物和人類生存、發(fā)展的必要條件。
可見,正確的早期教育只會促進兒童智力發(fā)展,不會損害兒童身體健康。
但是,應該警惕的是:由于幼兒的大腦比較嫩弱,環(huán)境和學習的“刺激”,必須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幼兒的實際出發(fā)。同時應該明確,同樣年齡的孩子由于遺傳素質、家庭環(huán)境、健康狀況等情況不同,智力也是有差異的。因此,在幼兒早期教育中,如果忽視孩子的主要活動應是游戲這一特點,忽視孩子智力上的差別,而單憑主觀愿望;或仿效其他家長的做法,每天非得讓孩子識多少字、做多少算術題不可,甚至采用強迫手段,逼著孩子“完成任務”,那就不但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而且將嚴重影響孩子以后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的興趣。因為你逼著孩子學,就會給幼兒造成沉重的精神負擔,不但收效不大,而且會使之吃飯不香,睡覺不甜,貽害無窮。
因此,早期寓教于樂、玩中有學地讓孩子學一些知識是必要的,不會影響健康。但是應適可而止,否則就會因小失大、抓了眼前而丟了長遠。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