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基礎篇
1.農村籍大學生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答:農村籍大學生從農村來到城市,面臨著多種挑戰(zhàn),如身份的轉變、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學習方式的改變、風俗習慣的適應等。他們遠離家鄉(xiāng)、父母,面對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亟需在大學這個大家庭中,建立起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網。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幫助農村籍大學生更快更好地適應新環(huán)境、新生活,從而為四年的大學生活乃至今后的人生打下良好基礎。在大學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的方法很多,同學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第一,主動去交往。大家來自五湖四海,誰能主動與人交往,誰就能盡早地贏得更多的友誼。交往有助于逐步加深相互了解,消除猜疑與誤會,不斷提高人際關系水平。很多同學之所以缺乏成功的交往,是因為他們在人際交往中總是采取消極、被動的退縮方式,總是期待友誼和愛情從天而降。這些人,只做交往的響應者,不做交往的始動者。根據人際交往的交互性原則,別人是沒有理由無緣無故對自己感興趣的,所以,你若想有更多朋友,建立良好人際關系,你必須主動出擊。
第二,給人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在人際交往中非常重要,人們會在初次交往的短短幾分鐘內形成對交往對象的一個總體印象,如果這個第一印象是良好的,那么人際吸引的強度就大;如果第一印象不是很好,則人際吸引的強度就小。如何給別人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方法很多,你可以真誠地對別人表示感興趣、可以多微笑、多提別人的名字、耐心地聽別人說話、鼓勵別人談他自己、談符合別人興趣的話題等。
第三,把注意力從自己身上移開,多關注別人。與別人交往時只關心自己的人,很少能建立良好而持久的人際關系。當你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到別人身上時,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比如少說“我”,多說“您”或“你”;說話要調動別人的興趣,把注意力集中在對方的興趣所在,如果你們有共同興趣,當然好,若他的興趣是你所不懂的東西,你正好可以以此為話題,虛心請教,深入交流。
第四,真誠關心別人。無論你有什么本領、特長,受教育程度有多高,都不如真心實意的關心更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你的關心能讓別人感受到重視與尊重,溫暖與體貼。
第五,認真了解別人。當別人對你介紹自己或跟你講述自己經歷的事時,你沒有認真聽、認真記,這是人際交往中非常糟糕的事。你不僅要認真聽,更需要去主動地問,去認真地了解別人,這是你關心別人的明證。
第六,不要低估任何人的價值。把每個人都當做重要人物看待,這樣你就絕對不會低估任何人了。你對誰都是平等的,對誰都會是謙虛的,你就會得到別人的同等對待。
第七,多為他人著想。每一名同學都要學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用別人的眼睛來看這個世界,用別人的心來理解這個世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積極地參與他人的思想感情,意識到“我也會有這樣的時候”,“我遇到這樣的事情會怎么樣”,這樣才能實現(xiàn)與別人的情感交流。這種積極地參與別人思想情感的能力可以把自己和他人拉得很近,并能化解很多矛盾和沖突。
第八,使對方感到自己重要。稱贊和尊重別人,使他們覺得自己受重視,這并不花錢,但卻能起意想不到的作用。另外,這樣做對你也有好處,可以幫助你建立起與這個人的良好關系。
第九,善于傾聽別人意見。善于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人,有個共同特點,就是他們能認真傾聽別人談話。你聽說過有人不喜歡跟善于傾聽別人意見的人在一塊的嗎?
第十,優(yōu)化性格。很多人際交往中的心理障礙是個人性格的不夠完善造成的,因此,培養(yǎng)良好的性格是建立和發(fā)展良好的人際關系的重要方面。通常,具有良好的性格特征的大學生,如熱情、開朗等,往往具有相當大的魅力,易于使人產生可親可愛之感,因而他們會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成為人際交往的成功者。
2.農村籍大學生如何維護良好的人際關系?
答:對于一個農村籍大學生來說,學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還不夠,還要知道如何維護所建立起的人際關系。維護良好的人際關系,可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互相尊重,求同存異,避免爭論
青年大學生知識層次高,年輕氣盛,經常喜歡爭論,但是爭論的結果,往往都是以雙方面紅耳赤和不愉快結束的。事實證明,無論誰輸了,都會很不舒服,更何況爭論往往會演化成直接的人身攻擊,這對于人際關系是非常有害的。因此,解決觀點上的不一致的最好途徑是討論、協(xié)商,而不是爭論。因成長環(huán)境、生活習慣的不同,同學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個性差異,彼此相處應當互相尊重。因此求同存異,寬容地對待同學是增進同學友誼之道。首先,同學交往要嚴以律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重內?。黄浯?,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同學,多從積極方面看待同學;第三,要尊重同學的個性和習慣,不因彼此的個性差異而冷淡同學,挫傷同學。
(2)不要直接批評、責怪和抱怨別人
“要比別人聰明,卻不要告訴別人你比他聰明”。任何自作聰明的批評都會招致別人的厭煩,而缺乏理解的責怪和抱怨則更是有損于人際關系的發(fā)展。同學們要學會用提醒別人的方式,使別人感到自己并不認為他不聰明或無知,絕不要傷及別人的自我價值感。
(3)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
雖然承認自己的錯誤是一種自我否定,但承認錯誤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輕松感。明知錯了而不承認,會使自己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使自己在別人面前始終不能自如地昂起頭。另一方面,承認自己的錯誤,等于變相地承認別人,會使對方顯示出超乎尋常的容忍性,從而達到維持人際關系的穩(wěn)定的效果。
(4)互相幫助,取長補短
大學同學不同的成長經歷、不同的生活背景決定了他們有不同的思想、知識、經驗和優(yōu)勢。在同學交往中,一方面要善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斷豐富自己;另一方面更要揚己之長給同學以幫助。當然,幫助同學時要注意分寸,不能刻意炫耀、賣弄、表現(xiàn)自己;幫助同學還必須堅持原則,不能為了友誼或為了情面而不負責任地“瞎幫忙”。大學生中講哥們義氣,考試協(xié)同作弊甚至考試代考等現(xiàn)象還時常發(fā)生,結果害了同學也害了自己,嚴重損害了現(xiàn)代大學生的良好形象。
(5)學會批評
人與人之間相處絕對不會沒有矛盾,有了意見怎么辦?大吵大鬧翻臉不認人不足取,埋在心里不屑一顧也不足取。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有力的武器,批評時應當學會原則問題決不妥協(xié),方式上應和風細雨,從團結的愿望出發(fā),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來解決問題。不到不得已時,決不要自作聰明地批評別人。但是,有時善意的批評是對別人行為的很有必要的一種反饋方式。因此,學會批評還是很有必要的。教你幾招不會招致別人厭煩的批評方式:①批評從稱贊和誠摯感謝入手;②批評前先提到自己的錯誤;③用暗示的方式提醒他人注意自己的錯誤;④給別人留面子。
3.農村籍大學生若要進行成功的人際交往,需把握哪些原則?
答:
(1)平等交往
平等主要指交往雙方態(tài)度上的平等,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做人的尊嚴和法律上的權利與義務,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關系。農村籍大學生雖然來自農村,有的甚至來自貧困家庭,但在交往中,也要知道自己與城市里的同學、家境好的同學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任何居高臨下、盛氣凌人、發(fā)號施令、頤指氣使,或因同學之間在出身、家庭、經歷、長相等方面的客觀差異而對人“另眼相看”的人,都很快就會遭到孤立。堅持平等的交往原則,就要正確評價自己,不要因為看見自己的優(yōu)點就盛氣凌人,也不要只見自身弱點而盲目自卑,更不要因為自己出身農村或出身貧困家庭而自卑。
(2)尊重他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嚴,并期望在各種場合中得到尊重。尊重能夠引發(fā)人的信任、坦誠等情感,縮短交往的心理距離。一般來說,大學生的自尊心都較強,因此,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尤其要注意互相尊重的原則,不損傷他人的名譽和人格,承認或肯定他人的能力與成績。否則,易導致人際關系的緊張和沖突。堅持尊重的原則,必須注意在態(tài)度上和人格上尊重同學、平等待人,講究語言文明、禮貌待人,不開惡作劇式的玩笑,不亂給同學取綽號,尊重同學的生活習慣。
(3)真誠待人
真誠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只有以誠相待,才能使交往雙方建立信任感,并結成深厚的友誼。堅持真誠的原則,必須做到熱情關心、真心幫助他人而不求回報,對朋友的不足和缺陷能誠懇批評。對人對事實事求是,對不同的觀點能直陳己見而不是口是心非,既不當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誹謗人,做到肝膽相照、赤誠待人、襟懷坦蕩。
(4)互助互利
人際關系以能否滿足交往雙方的需要為基礎。只有交往雙方的心理需要都能獲得滿足,其關系才會繼續(xù)發(fā)展。因此,交往雙方要本著互助互利原則?;ブ?,就是當一方需要幫助時,另一方要力所能及地給對方提供幫助。這種幫助可以是物質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可以是腦力的,也可以是體力的。堅持互助互利原則,就要破除極端個人主義,與人為善,樂于幫助別人。同時,又要善于求助別人。別人幫助你克服了困難,他也會感到愉快,這也可以進一步增進雙方的情感交流。
(5)講究信用
信用是成功的伙伴,是無形的資本,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tǒng)。信用原則要求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要說真話,“言必信,行必果”。答應做到的事情不管有多難,也要千方百計、不遺余力地辦到;如果經再三努力而沒有實現(xiàn),則應誠懇說明原因,不能有“湊合”“對付”的思想。守信用者能交真朋友、好朋友;不守信用者只能交一時的朋友或終將被拋棄。堅持信用原則,要做到有約按時到,借物按時還,不亂猜疑,不輕易許諾、信口開河,讓人家空歡喜。
(6)寬容大度
人際交往中往往會產生誤解和矛盾。大學生個性較強,相互接觸密切時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矛盾。這就要求大學生在交往中不要斤斤計較,而要謙讓大度、克制忍讓,不計較對方的態(tài)度和言辭,并勇于承擔自己的行為責任,做到“宰相肚里能撐船”。他吵,你不吵;他兇,你不兇;他罵,你不罵。只要我們胸懷寬廣,發(fā)火的人一定也會自覺無趣。寬容克制并不是軟弱、怯懦的表現(xiàn);相反,它是有度量的表現(xiàn),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潤滑劑,能“化干戈為玉帛”,贏得更多的朋友。
4.造成農村籍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的主要因素
有哪些?
答:農村籍大學生是高校中的一個特殊群體,由于其從小生長的環(huán)境與城市有著較大的區(qū)別,進入高校之后,在學習、生活、工作等方面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不適應,特別是在人際交往上的障礙更為突出。農村籍大學生產生人際交往障礙的主要表現(xiàn)有以下幾個方面。
(1)自卑
自卑是農村籍大學生比較突出的心理問題。農村籍大學生往往對自己有著較低、甚至是過低的評價,主要表現(xiàn)為在智力、能力、性格、氣質等方面否定自己,甚至看不起自己,從而消極地對待人生。有自卑心理的學生比較敏感,缺乏自信,非常在意他人的評價,自尊心極易受到傷害。這種內心的孤獨和脆弱會導致封閉、自卑等消極的心理,與周圍的人形成一道無形的高墻。這種情況又會使別人對其形成不良的看法,更為遠離和回避,從而進一步加深了其自卑心理。所以,自卑心理的存在嚴重地影響了農村籍大學生跟老師、同學之間正常的人際交往。
(2)恐懼
社交恐懼心理的表現(xiàn)是在社交場合拘謹、退縮,不敢拋頭露面,生怕當眾出丑。人際交往中的恐懼癥是以緊張、擔心、焦慮為主要特征的綜合心理障礙,在面對不太熟悉的人或被他人注視時,出現(xiàn)顯著的、持續(xù)存在的擔憂或恐懼,擔心自己將面臨窘境或恥辱。這種情況在課堂討論或被提問時表現(xiàn)得非常明顯。交往是人內心的一種自然需要,當交往的欲望由于恐懼而得不到滿足,便會產生焦慮、孤獨的心理,從而不敢面對挫折,選擇退縮、逃避。
(3)害羞
農村籍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經常表現(xiàn)出羞澀、靦腆,是典型的害羞心理障礙。所謂害羞心理是指一個人過多地束縛自己的言行而不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意見和感情,從而阻礙正常人際交往的心理品質。具有害羞心理的人擔心自己的言行不當會引起對方笑話,也會由于自己的害羞在交往中表現(xiàn)得語無倫次、不知所措,在人際交往中容易怯場,對交往采取回避的態(tài)度,不敢表露自己的言行。這樣也會造成對方的不理解甚至隔膜,從而極大地影響人際交往。
(4)孤僻
好多農村籍大學生在校時獨來獨往,很少有關系較近的朋友,不愿參與學校的集體活動。人際交往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它必須建立在相互接觸、相互感知、相互了解、相互影響的基礎之上。性格孤僻的人通常認為人是自私的,是不能信賴的,因而現(xiàn)實中性格孤僻的人總是與他人保持一定距離。由于不相信別人,也不了解自己,所以這部分大學生缺乏、甚至是沒有與人交往的熱情,不愿主動參與或很少參與群體活動。
(5)多疑
多疑心理是一種由主觀上的無端推測或者錯誤判斷而產生的不信任的情感體驗。存在多疑心理的人有困惑時,只是自己思考,阻隔了外界信息的輸入和正常的人際交往,久而久之從懷疑他人到懷疑自己,失去信心,變得自卑、怯懦、消極和被動,甚至容易產生偏激行為,使人際交往陷入僵局。多疑心理過重,不但易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隔閡、矛盾和沖突,甚至會引起嚴重的逆反心理和報復心理。如馬加爵制造的惡性案件所暴露的交往障礙就是由嚴重的多疑心理造成的。
5.農村籍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如何看待“面子”
問題?
答:“面子”是影響大學生乃至國人所思所想甚至言談舉止的重要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的交往行為,對農村籍大學生的影響則更為強烈。為了掙“面子”,大學生們不斷調整著自己的態(tài)度和行為,但很多學生并不能正確理解“面子”的含義,也不能正確地去掙“面子”或保全“面子”,因此會為“面子”而做“面子”,以虛榮、傲慢、裝腔作勢、弄虛作假等方式去獲取一些所謂的“面子”,以下是幾種常見的情形。
第一,有些人主動接近、討好經濟條件好、家庭社會地位高的同學,用自己所結交的朋友圈子來表明自己的社會地位,展示自己的“面子”。
第二,有些人認為在大學階段不談戀愛是很沒有“面子”的事,這證明了自己沒有魅力,自己很失敗。而為了“面子”去談戀愛,難免會產生只注重戀愛過程,忽略戀愛結果,對感情不負責任的結果。
第三,有些人對自己的相貌、能力、言行等非常敏感,一旦自己覺得不滿意,則會產生羞愧感,害怕交往受挫而丟掉“面子”,這些學生在與人交往時總是以一個“裝在套子里的人”的角色出現(xiàn)。喜歡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掩蓋起來,害怕暴露自己的缺陷和不足,讓自己沒“面子”。
第四,當發(fā)生人際沖突時,一些大學生往往不愿意主動道歉或者主動尋求最恰當的方式化解矛盾。他們認為主動讓步是懦弱的表現(xiàn),而懦弱又是丟“面子”的事情。因此,雙方都在用不恰當的方式去支撐自己的面子,維系自己的“自尊”。這樣,矛盾因小事慢慢積壓,最終可能造成更大的誤會和心結。
第五,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思想被認為是讓人佩服的,有尊嚴和“面子”的。因此,大學生尤其是男生,往往哥們兒觀念重,在人際交往方面過于沖動,不計后果,往往因為小事而釀成大禍。
第六,有些農村籍大學生也是獨生子女,和城市獨生子女大學生一樣,也存在著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與行為方式。他們更多地關心自己的需求的滿足,以別人對自己付出的多少作為人際交往中的評判標準。得到他人恩惠,則自己顯得有“面子”;反之則沒“面子”。他們在交往過程中,往往不顧他人的感受和得失,一切以自身利益為出發(fā)點,把與他人交往當做滿足自己欲望的手段,從而影響了合理的人際交往。
第七,有的大學生為獲得別人的好感而一味地增添自己的光環(huán)。表現(xiàn)在與人交往時常常自吹自擂,對別人吹毛求疵,指手畫腳,甚至故意貶低別人以抬高自己,從而影響人際交往。
第八,也有的大學生礙于“面子”,在人際交往中盲目地攀比,從而使人際交往大多處于吃喝玩樂的消費層面。尤其是有些農村籍大學生,家庭經濟條件并不是很好,但卻在學校生活中滋長了攀比的不良習氣,不僅給家庭造成更沉重的負擔,而且對于自我成長也非常不利。
大學生,包括農村籍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如何為自己掙得“面子”呢?
首先,應該正確認識“面子”?!懊孀印奔茨樏?,是社會交往中的體面或者光彩,是指個人在社會上有所成就而獲得的社會地位或聲望?!懊孀印睆哪撤N程度上說對大學生是有積極的激勵作用的。例如,為了爭取別人的認可和好評,為了樹立自己的“面子”,而付出積極的行動,努力維護自己的尊嚴。但如果不能正確認識“面子”,把“面子”理解為上述種種,便會產生一些不合理的觀念和行為。某些時候丟“面子”并不等于丟尊嚴,要區(qū)分“面子”與虛榮心、“面子”與虛偽,更不要把“面子”極端化。
其次,完善人格,為自己掙“面子”。大學生應樹立較高的人格目標,通過不斷的自我反省、自我學習以及虛心向他人學習,來不斷地充實和完善自己,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讓自己更有“面子”。不僅要樹立高尚的品格修養(yǎng),如誠實守信、誠懇謙遜、樂于助人、為人坦蕩等,還要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品質,如幽默風趣、開朗豁達、意志堅定、自信樂觀。那些靠擺架子、裝門面、往臉上貼金,炫耀自己的身份、地位、財富,夸大自己的優(yōu)勢,故意損毀別人的“面子”來凸顯自己的“面子”的人,終究不能為自己換得長久的“面子”。
再次,農村籍大學生更要秉承淳樸、節(jié)儉的美德,體貼父母的艱辛,盡可能不給家庭增加無謂的負擔,萬不可為了“面子”而“打腫臉充胖子”,滋生攀比之心。“面子”強大不算強大,內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最后,待人有禮,給他人“面子”。在人際交往中要盡量給足他人“面子”,例如,合理地贊美他人、感謝他人、欣賞他人等,交往對象會因為被尊重被幫助而感到有“面子”。讓別人有“面子”,別人也自然愿意多給你“面子”。即使是需要去批評他人時,也要學會用一些迂回的表達方式,從而更好地顧及對方的“面子”,只有這樣才能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6.風度在人際交往中有何作用?
答:風度是一個人的各種心理素質和修養(yǎng)的外部表現(xiàn),是內在品質的自然流露,它通過人的衣著、神態(tài)(走姿、坐姿、站姿)、談吐等表現(xiàn)出來。一個人的長相是天生的,不可改變的,但良好的風度可以彌補個人長相的不足。一個人的風度可以通過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以更完美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如果一個人有個好相貌,再加上良好的風度,那在人際交往中會更具吸引力,但如果空有一副好長相,而沒有良好的風度,甚至逐漸表現(xiàn)出一些惡習,雖然最初會給人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但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就會令人敬而遠之,甚至使人反感。
如有一位女大學生,長得很漂亮,學習成績也總是名列前茅,父母給的錢,大部分花在買化妝品和時裝上,打扮得時髦出眾,花枝招展,看起來像個酒吧女郎。人前愛賣弄小聰明,講起話來手舞足蹈,高興時嘻嘻哈哈,不高興時大吵大鬧,同學都會敬而遠之,甚至心生厭煩。
又如有位男生,去一家外企應聘公關人員,英俊帥氣,身材修長,衣著得體,正當他要進入面試辦公室時,女友來電話了,該男生接起電話大聲吼道:“有病啊你,這個時候你打什么電話?”當他掛掉電話來到主考官面前時,主考官說:“對不起,你的面試結束了,請下一位!”
同樣是應聘,一個外貌并不出眾的人卻成功地被錄用了。因為,這個人進門前,先蹭掉了腳下帶的土,進門后隨手輕輕地關上了門,又將掉在地上的一本書撿起來放到桌子上,雖然相貌一般,但衣著整潔,頭發(fā)整齊,指甲修得干干凈凈,有禮貌,有教養(yǎng),所以他成功了。這說明,一個人的風度可以彌補其他方面的不足。所以,風度對于一個人來說非常重要,特別是大學生,應該從平時的一點一滴做起,培養(yǎng)自己的良好風度。
7.性格在人際交往中有何作用?
答:性格是人的個性心理特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個人對現(xiàn)實的態(tài)度和在習慣了的行為方式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比較穩(wěn)定的、獨特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社會生活條件和教育的影響下,以及在自身實踐的鍛煉中,長期塑造而成的。它是一種一旦形成就比較固定的態(tài)度傾向和行為方式,這種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會貫穿在人的全部行為活動中。
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發(fā)現(xiàn)性格對人際交往的影響非常大。具有如真誠、友善、幽默、開朗、樂于助人等品質的人,往往惹人喜愛,受人仰慕,人們愿意和他接近,渴望與他交往,他也具有良好的人際關系。相反,具有性格孤僻、沉悶、待人虛偽、不尊重他人、忌妒心強、報復心強、自私自利等這些性格的人,人們是不愿意和他接近的。因為,他總會和周圍的人產生尖銳的矛盾,形成對立的人際關系。
當然,性格不是一成不變的,因它是在環(huán)境、教育、實踐等因素影響下逐漸形成的,所以,隨著這些因素的改變,性格也是可以改變的。每一位大學生都要努力去培養(yǎng)與形成一種健康的性格,從而使之成為我們人際交往的巨大吸引力。
8.農村籍大學生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優(yōu)勢何在?
答:
(1)農村籍大學生個人學習能力強
農村貧困大學生作為有知識有文化的青年,在年齡、身體、學習等方面相對其他群體有著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農村貧困大學生比較容易學習和接受新事物,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能取長補短,不斷調整,逐漸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與此同時,農村貧困大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會讓他們積極主動參與校園活動或社會活動,并在此過程中形成自己的人際交往圈子,使人際關系逐漸穩(wěn)定。
(2)家庭教育環(huán)境優(yōu)良
農村貧困大學生都來自農村,家庭教育往往比較傳統(tǒng),使得他們沒有沾染一些家庭富裕學生所具有的惡習,心理和身體相對比較健康,反映到人際交往上表現(xiàn)為交往人群類型化,交往圈子比較純潔。同時,從小所處的家庭環(huán)境讓他們意識到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擺脫現(xiàn)在的困境,因此農村貧困大學生都有較強的進取心,人際關系意識較強。
(3)來自學校的關懷
高校內一般設有心理咨詢機構,也會開設心理教育課程和各類心理講座,有利于農村貧困大學生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和情緒釋放,調節(jié)心理壓力,更積極地面對人際關系。另外,其他同學對貧困生也給予一定的幫助和關懷,有意識地同他們交往,使農村貧困大學生擁有良好的同學關系,這也是人際關系的一大重要方面。
9.影響大學宿舍中人際關系的因素有哪些?
答:寢室作為大學生一天中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不僅是大學生生活和休息的場所,也成為他們學習的園地、信息獲取的窗口、思想交流的渠道和娛樂的天地。學生寢室是一個由大學生構建的“小社會”,是現(xiàn)實社會的縮影。如何在這個“小社會”中“生存”,如何處理好這個“小社會”中的人際關系,不僅是大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為以后步入現(xiàn)實社會做好鋪墊。
大學宿舍里的矛盾是看不到的,雖然不至于形同陌路,但疙疙瘩瘩實在不少。男生和女生處理宿舍關系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女生有問題喜歡憋在心里,采用冷戰(zhàn)的方式,而男生惹火了,就一頓拳腳。之所以大學生中會出現(xiàn)一些人際交往障礙,主要原因如下。
(1)無法適應新環(huán)境
隨著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進入大學,對人際關系處理的“無能”更明顯地表現(xiàn)出來。獨生子女從小就缺乏同伴交往的經驗,全家也都圍著他(她)轉,因此什么事情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墒沁M入大學后,要跟同學一起生活,必須要考慮到身邊別人的感受,很多人就不適應了。
(2)背景不同,沒辦法融入其他人
生活習慣和成長背景的不同應該是造成宿舍矛盾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有個農村籍女學生說:“我們宿舍住四個人,有三個是廣東學生,只有我一個人是外地來的。不是她們對我不好,只是我覺得確實沒有什么共同語言,也沒辦法融入她們的生活,她們在一起都是講廣東話,我一句也聽不懂。就算是遷就我講普通話,可是他們講的很多城市里的事情我都沒有經歷過也沒有聽說過,插不上話。由于無法融入室友的圈子,我只能選擇獨來獨往,跟室友的關系就越來越冷淡?!?/p>
成長背景的不同導致的宿舍關系問題相當常見,語言、生活習慣的不同都成為學生之間的鴻溝。比如:吸煙污染寢室內空氣;在寢室里上網聽音樂打擾到別人;臟衣服、襪子長時間不洗;留宿異性等。
(3)貧富差距,使相處變得小心翼翼
經濟上的貧富差距使宿舍里的人際關系變得敏感。一名農村籍貧困生說他平時不愿意回到宿舍的主要原因就是不想“隨時被提醒自己是個‘窮人’”。他說,那些家里條件好的同學經常在一起聚餐、出去買東西、對品牌和時尚有共同的理解,對待學業(yè)和情感比較隨便。他自己沒有這種經濟條件,只能躲在自習室啃書本,而室友們見他整天拼命學習也難免冷嘲熱諷更讓他難以承受,這樣會越來越壓抑,爆發(fā)出來的時候會嚇人一跳。他說有一次,就因為一件很小的事情,跟一個室友大吵了一架,結果大家的關系更加緊張了。
事實上,并不是只有農村學生覺得關系難以處理,有不少家庭經濟條件優(yōu)越的學生同樣感到困惑:“宿舍里有農村貧困生,我都會很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炫耀不張揚??墒窃叫⌒囊硪碓接X得相互之間距離越來越遠?!?/p>
10.談話中,善用哪些詞語才可以使自己顯得既有修養(yǎng)又謙恭有禮呢?
答:常遇到這種情況:有的同學說了不該說的話,自己還不知道,還在繼續(xù)說,而聽者早就快忍不住了;有的同學說話用詞不當,引起誤會;有的同學說話沒有禮貌,讓人瞧不起;有的同學說話驕傲,讓人敬而遠之……那么,和別人談話的過程中,如何說話才能顯得自己既有修養(yǎng)又謙恭有禮呢?建議多用敬語、謙語、雅語,不用粗言濫語。
常用的敬詞有:
請——用于希望對方做某事
請問——請求對方解答問題
賜教——請人給予指教
高見——高明的見解
高壽——用于問老年人的年齡
拜訪——訪問
拜望——探望
拜托——托人辦事
敬請——恭敬地請
恭候——恭敬地等候
光臨——請客人到來
自己的舉動涉及對方時用奉字:
奉陪——陪伴
奉送——贈送
奉還——歸還
奉告——告訴
奉勸——勸告
奉養(yǎng)——侍奉和贍養(yǎng)(尊親)
恭喜——祝賀人的喜事
雅正——把自己的詩文和書畫作品贈人時用,此時表示請人指教
常用的客氣話有:
恕——請求別人不要計較
有勞——用于拜托或答謝某人幫助
難為——感謝某人幫助做事
久仰——敬仰思慕已久
久違——良久未見
勞駕——用于請某人做某事
借光——請人給予方便
包涵——請人寬容或原諒
指教——請人對自己的工作或作品提出批評,指出錯誤
多謝——很感謝
失敬——向對方致歉
失陪——表示因故不能陪伴別人
上述這些用語雖能表謙恭、禮貌的態(tài)度,但內心如沒有謙恭、禮貌、誠懇的觀念與心態(tài),雖口里說著敬語,語氣語調也會透露出勉強與敷衍,說話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所以,心里謙虛、坦誠、寬容、富于愛心對于大學生人際交往來說更加重要。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