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動的數字
數字并不只限于計數,而是承載著許多的文化信息。數字的虛指存在于眾多的英漢習語中,其中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數字文化現(xiàn)象。英漢數字習語中虛指“多” 、“少”或“程度的高、低”等,往往借助于夸張或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述、渲染、鋪飾客觀事物,表達深刻感受,給人以較深的印象或引起讀者豐富的聯(lián)想。在數詞虛指上,漢語和英語相似甚至重合的地方較多。如:
三只手—— five fingers .
五五開—— fifty fifty .
三三兩兩—— in twos and threes .
接二連三—— one after another .
亂七八糟—— at sixes and sevens .
百里挑一—— one in a thousand .
一箭雙雕——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
成百上千,成千上萬——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
十之八九—— nine-tenths ,nine times out of ten .
半斤八兩—— 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 ;six and two threes .
the eleventh hour ——最后時刻。
a thousand miles away ——千里之遙。
a thousand and one miles ways ——千百萬計。
once bit , twice shy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in for one penny , in for a pound ——一不做,二不休。
但由于英漢民族文化的差異,英漢習語中所喜用的具體數字并不完全相同,且英語習語中數詞這種虛指的情況要比漢語的少。漢語習語中的數字雖虛指卻內容豐富。如:用“九回腸”表示心中的愁悶、痛苦到了極點;用“三令五申”指再三告誡;用“十步芳草”比喻處處都有人才;用“五分鐘熱度”來比喻因一時沖動而產生的短暫熱情;類似的虛指還有成語“七上八下” 、 “七零八落” 、 “十拿九穩(wěn)” 、 “七嘴八舌” 、 “百發(fā)百中” 、“百里挑一” 、“千絲萬縷” 、“萬水千山” 、“五光十色” 、 “九牛一毛”等;歇后語“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略知一二” 、“不管三七二十一” 、 “說不出個一二三來” ;詩句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自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 “八九不離十”等。
英語中的數字虛指則多借助于較大數目的數字,如“hundred”等所構成的數字短語或將其用作復數, “hundreds of”等。例如“a hundred and one”(許許多多、數以百計、大批大批地)、 “not hundred miles away”(不遠、近在咫尺、就在附近,本習語常用于說話人不愿說出準確位置)、 “not in a hundred years”(決不、永不、從來沒有)、“a thousand to one”(千對一、幾乎絕對的)、 “a chance in a million”(沒什么機會、非常僥幸)、“a million to one” (百萬分之一的機會、可能性極小的)等。
思考題
1.你認為數字的中西方文化差異會影響中西方交流嗎?
2.試分析造成英漢數字文化差異的原因。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