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一步,能使你站得更高、看得更遠;退一步,能使你更清醒地認識自己;退一步,能使你找回已失去的信心。
偉大的文學家雨果說過,世界上最寬闊的東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具有寬闊胸懷的人是懂得退讓的,常言說得好:退一步海闊天空。如果能在是非中退讓三分,將會收到怎樣的自在遼闊,是平日里緊張競爭狀態(tài)下的人們不曾思考過的。人生的舞臺很大,如果我們一味拼命地向前沖,會錯失生命中很多美好的東西。若能退下來平心靜氣思考一番,于人于事退讓一步,再起步便會發(fā)現路更寬廣。
只有退一步,你才能夠看得更全面。我們照相的時候,都喜歡用廣角鏡頭。如果要拍一幢尖頂的房子,你站在離房子半米的地方,只會拍到它的一扇窗;如果后退半米,可能就能拍到整座房子;如果你再退后一些,就會連房子的屋頂、藍天白云、草地花朵盡收其中。換作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呢?退步其實是另一種進步,這種退步讓我們看清自己的軌跡,了解自己的進程,調整方向,選擇速度。能夠以退為進是不爭,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逼淞x是,因為不與人相爭,所以天下沒人能與他相爭。
遇到矛盾時,不愿意吃虧,步步緊逼,認為忍讓就是沒了面子失了尊嚴,最終只能使得矛盾不斷升級、不斷激化。其實忍讓并不是不要尊嚴,而是成熟、冷靜、理智、心胸豁達的表現,一時退讓可以換來別人的感激和尊重,避免矛盾的加深,豈不是皆大歡喜?社會就像一張網,錯綜復雜,我們難免與別人有誤會或摩擦,學會尊重你不喜歡的人,在自己的仇恨袋里裝滿寬容,那樣才會少一份怨恨,多一份快樂,才會贏得更多的尊重。
明白了退一步海闊天空這個道理,如果我們遇事給自己五分鐘,冷靜地思考,一定可以擁有更開闊的心境,可以做出更加睿智的決擇。如果我們能承認差異的客觀存在,便會對彼此的差異有了更多的包容,你有你的思維方式,我有我的人生見地,若能互相學習,彼此寬容,就能一團和氣。轉換思維,用你的博大胸懷去包容萬物,退一步你會體驗到最美的風景。
清朝的宰相張廷玉與一位姓葉的侍郎都是安徽人。兩家比鄰而居,都要起房造屋,為爭地發(fā)生了爭執(zhí)。張老夫人便修書北京,要張宰相出面干預。這位宰相看罷來信,立即做詩勸導老夫人:千里家書只為墻,再讓三尺有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老夫人見書明理,立即主動退讓三尺,葉家見此情景,深感慚愧,也馬上把墻讓后三尺。就這樣,張葉兩家的院墻之間,形成了六尺寬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張廷玉失去的是祖?zhèn)鞯膸追终?,換來的卻是鄰里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
凡事均有陰有陽、有圓有缺、有利有弊,更何況是千變萬化的人生?在處理爭端與矛盾之時,處世讓一步為高。那些鄰里紛爭、親友反目,靜下心來仔細想想,會覺得有點可笑甚至荒謬。難道你愿意成為旁觀者蜚短流長的主角?那么,各退一步,化干戈為玉帛,又何樂而不為呢?聰明的人,并不會一味地爭強好勝,在必要的時候,他們寧愿后退一步,避其鋒芒。這不僅能贏得旁觀者的尊重,更能贏得對手的尊重。
我們的世界五彩繽紛,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任何人都不能將自己的思想、行為強加于人,而我們又必須在同一片天際下生活,人類要和諧共處就必須要學會寬容,如一尊袒腹而坐的大佛,展開胸襟,綻開笑臉,接納萬事萬物,這時,心靈便會比大地更厚重,比天空更廣闊。
退一步,能使你站得更高、看得更遠;退一步,能使你更清醒地認識自己;退一步,能使你找回已失去的信心;退一步,能使你拋棄許多不必要的煩惱;退一步,能使你伺機而動,獲取更大的進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