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純爺們的冒險主張
風頭蓋過韋爾奇的領袖、美國商業(yè)偶像第一人李·艾柯卡說過:“如果你永遠滿足于做一個體力勞動者,那么,下班的鈴聲一響,你就可以徹底放松。但是,如果你還要繼續(xù)努力,開創(chuàng)一番事業(yè),下班的鈴聲只是你開始思考的信號。”
人們都喜歡用他們認為保險的方式處世,有人號稱和冒險絕緣,害怕和冒險攀上關系,所以他們生活得很安穩(wěn),從不覺得自己是在冒險。而另外一種群體則和他們不同,這一群體的人最喜歡玩冒險者的游戲,在他們的定義里,冒險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他們也從不規(guī)避“冒險”這個詞語,和前一群體的人想法一樣,他們也不覺得自己是在冒險。這兩個群體的人都有著自己的冒險主張,前者由于是大多數,司空見慣,而后者,那些所謂的純爺們、達人們的冒險主張則頗值得玩味。
馬云,這個經常在公眾場合口出狂言的世界級風云人物,小時候是一個喜歡打架斗毆、經常被老師罰站的“問題少年”,被周圍所有人認為是沒前途的孩子,就是他,一手締造了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神話。
馬云出身貧寒,沒有一流大學教育背景,據說他初中考高中考了兩次,高中考大學復讀了3年,才僥幸地通過補差招生降分錄取考中了三本,更有傳聞說他第一次高考中數學只考了1分。
就是這樣的一個窮小子,卻心懷著建立一個冒險帝國的宏偉計劃。他的第一次創(chuàng)業(yè)是在20世紀的90年代初期,和別人合伙創(chuàng)辦了一個翻譯社。結果第一個月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被周圍人當做笑料。馬云執(zhí)著于自己設定的目標,不惜一個人背著大麻袋到沿海城市去進貨,通過銷售禮品、鮮花,使翻譯社得以生存。偶然的一次機會,馬云去了美國,首次接觸到互聯網這個概念,便立即萌發(fā)了創(chuàng)辦企業(yè)網站的想法。為此在家人的強烈反對下,他毅然放棄了“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師”的名譽和穩(wěn)定的教師職業(yè),投身到冒險王國的懷抱。
20世紀90年代中期,馬云靠東拼西湊的2萬塊錢創(chuàng)辦了專門給企業(yè)做主頁的“中國黃頁”網站,此項冒險一舉開創(chuàng)了中國互聯網公司之先河。這項冒險計劃不到3年時間為馬云贏得了500萬元的利潤,并且迅速占領了國內相關市場。此后,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下,馬云又將此網站升級為國家級站點。
禧喜年前夕,馬云決定再冒一次險,抓大放小,“放棄那15%大企業(yè),只做85%中小企業(yè)的生意”,從此步入電子商務領域。馬云為更多的中小企業(yè)打開了通往財富的大門,其業(yè)務量不斷上漲,生意也越做越大。
誠如馬云所言,“其實最大的決心并不是我對互聯網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覺得做一件事,無論失敗與成功,經歷就是一種成功,你去闖一闖,不行你還可以掉頭;但是你如果不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一樣的道理?!备矣诜艞夎F飯碗之溫柔鄉(xiāng),走出穩(wěn)定工作的心理固執(zhí),從容踏上冒險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是走向成功的不二法寶。
馬云屬于典型的認知冒險型企業(yè)家,他的冒險精神是在后天實踐中培養(yǎng)起來的,從白手起家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到開拓創(chuàng)新的企業(yè)經營,他經歷了一些失敗和挫折,終于在自己的人生哲學中他堅定地認為,企業(yè)在市場中航行,懼怕風險、不敢冒險才是最大的風險。
摩爾利說,“人生只有一事算得是成功的——能夠依照你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毕鄬τ诮處熉殬I(yè),馬云選擇了冒險,選擇了按自己的方式活著,也選擇了成功。其實,為了工作安穩(wěn)而打工,你可能將勞苦終生,而且年齡越大,主動權越小。如果是在一般的小私營企業(yè)里上班,到一定年齡還不能進入公司管理層或核心層的話,那么遇到被動跳槽、需要重新就業(yè)的情況時就會面臨更大的風險。相比創(chuàng)業(yè)而言,打工開始的時候幾乎沒什么壓力,也不用冒什么風險。但風險會越來越大。如果為了擁有自己的公司而工作,或許在起步階段會艱難一些,也會有一些風險,但是以后的工作時間會越來越少,而且可能比前者多賺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錢。
不少的工薪階層都是省錢的高手,他們會非常關注超高的優(yōu)惠活動,買特價商品他們是專家,他們喜歡超市散發(fā)的宣傳單,一旦得知什么商品又打折了,就會大量的采購。他們買別的商品時也會首先考慮價格,總是能占到一些便宜,沒有一點風險,對他們而言,冰箱就是專門存放特價商品的。他們認為,節(jié)約、儲蓄是高明的,而投資則是冒險的、得不償失的,所以他們把辛苦掙得的血汗錢省下錢來儲蓄。
馬 云
聰明人會選擇投資房地產、債券,或者其他合適的投資機會,他的錢就是要錢生錢。不富裕的人認為,投資是一種冒險,眼睛里所看到的都是那些已經或即將賠錢的例子,他們把這樣的例子無限量放大,來支持自己的心理結論。這樣的思維使他們看不到能夠賺錢的事項,他們認為,他們所看到的就是事情的全部,所以風險是絕對的、不可逆轉的。因此,他們會找到那些工作穩(wěn)定的例子和為建立自己的事業(yè)而冒險的例子,這些例子都是他們?yōu)樽C明自己現實的證據。有人一生的夢想就是擁有一套大房子,他們覺得用自己的錢為大房子還貸是一種沒有風險而正當的行為,為此愿意承擔更大的壓力,工作更辛苦也在所不惜,而有人則投資小型公寓。前者只是為了自己住,所以談不上升值,錢只能填進去而產生不了效益;后者是冒險性的投資,由此而背上的債務是良性的,是會生錢的。
丘吉爾說:“你若想嘗試一下勇者的滋味,一定要像個真正的勇者一樣,豁出全部的力量去行動,這時你的恐懼心理將會為勇猛果敢所取代?!逼鋵?,富人的資本很多并非都是自己的,很大部分是銀行貸款,而銀行的錢又是從哪里來的?很多都是窮人自己存進去的,富人實際上是利用無數窮人的錢來進行自己的投資,獲得自己的收益,窮人一直在給富人輸血。老百姓認為,把錢存進銀行,早晚都是自己的錢,這是他們生活的保障。他們覺得存款越多,就越有安全感。所以,這邊有人存進去,那邊有人取出來,有人喜歡坐收利息,有人喜歡像勇者一樣通過投資獲取更大收益。
阿梁和唐玉是兩個關系不錯的朋友,在上個世紀80年代,基本上沒什么背景和后臺的他們非常幸運地被分配到了某機關單位任職,這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啊,他們在別人的羨慕眼光中走進了單位的大門。
僅僅是工作了一年,阿梁和唐玉又雙雙得到了提拔,兩人的人脈關系也漸漸打開,可謂是前途無量。大家也認為他們都會在鐵飯碗的道路上走得更高更遠。
但阿梁不想就這樣走下去,他想撂挑子,想下海創(chuàng)業(yè)。他的想法一提出令很多匪夷所思,不說是在當時,就是在現在,數萬人爭一個鐵飯碗的形勢下,想不干而去從事風險叢生的生意,也是令人不能理解的。唐玉勸他不要離開那個單位,出來之后想再進去就難了,畢竟很多雙眼睛正盯著那里的職位呢。阿梁的家人更是苦口婆心地阻攔他,為這事兒,阿梁的母親還曾經氣病過。阿梁的領導和同事都勸他還是留下來,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提到正科級。阿梁走在路上,背后就有人指指點點地說他的腦子壞掉了。不過阿梁此時心已決,不再更改。
阿梁果然就下海了,他下海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創(chuàng)辦一份雜志,萌生中產階級意識的人群為目標讀者,在當時來說這還是市場空白,正切中了人們的潛意識精神需求。經歷了兩年的發(fā)展,該雜志居然成了當地唯一的“小資讀物”,深受新興中產階級的喜歡。阿梁也從中嘗到了甜頭,當時他一個月的收入比他在機關單位上班一年的收入還要多。
正當雜志做得如火如荼的時候,阿梁又將雜志的所有權出售給了別人,自己又開始從事房地產策劃工作,這在當時可是絕對的冷門,從業(yè)者寥寥,可謂冒天下之大不韙。但阿梁堅定地作了選擇,盡管家人朋友都說他是在鋼絲上玩一百米跨欄,他還是著手開始房地產策劃代理的工作。后來全國房地產市場一時間風生水起,阿梁此時已是行業(yè)老大,開發(fā)商看他資格老、經驗豐富,對房地產需要市場把握的精準,紛紛找上門來。阿梁和他的團隊給當地策劃了不少面積適中、性價比高的房地產產品,消費者感到很高興,阿梁的收入也隨之水漲船高。
房地產策劃行業(yè)很快進入飽和期,行業(yè)透明度越來越高,但阿梁已經做好了轉型至商業(yè)地產的準備。他已經做了不少商業(yè)地產的案子,收益比住宅要高得多,因為懂商業(yè)的人不多,所有的主動權都在他那兒。
阿梁目前已經擁有了多處房產,身價過億,他和老婆一人一輛高檔汽車,而且他老婆也自己創(chuàng)辦了廣告公司,兩人的事業(yè)一唱一和,都處在產業(yè)鏈的上游。而唐玉在單位里還是個正科級干部,本來他的上升空間很大,但命運不濟,他的老領導調走之后,他的仕途一直停滯不前。和阿梁相比,唐玉有一套原先單位分的房子,一個月有三五千塊錢的穩(wěn)定收入,其余就是天天按部就班地往返于家庭和單位之間。
在阿梁眼里有錢人并不是先天就有錢的,有錢人和沒錢人的最大區(qū)別就是對金錢的看法不同,大多數不富有的人都希望自己有一個穩(wěn)定的工作,希望自己和家人擁有一套很大的房子,他們還喜歡把每個月的收入存入銀行。而富有的人則熱衷于創(chuàng)辦自己的實業(yè),他們有自己的大房子,但絕對不拘守于大房子,他們銀行里有一些存款,但大多數的獎金都不是用于儲蓄,而是用于投資。
阿梁屬于冒險型創(chuàng)業(yè)者,其冒險精神多出于天性,這種強烈的冒險天性與生俱來,日常生活和工作事業(yè)均表現出一致性的冒險性格。這類人認為,有冒險才有機會,機會總是伴隨著風險,沒有風險的機會就沒有追逐的價值,冒險是一種樂趣。這樣的冒險者往往隨著經驗教訓的不斷積累和其他品質的完善,屹立在市場潮頭。
誠如歌德所說:“你失去了財富,你只失去了一點點;你失去了名譽,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氣,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創(chuàng)業(yè)是一項冒險的行為,而且有時候是讓人膽戰(zhàn)心驚的冒險,但是一生只追求穩(wěn)定的工作比創(chuàng)業(yè)所冒的險還要大,而且大的多。創(chuàng)業(yè)只是一種短期的冒險,而把一生的希望寄托在打工上則是一種終生的冒險。打工也好,找鐵飯碗也好,其實都是把希望寄托在自己所不能左右的對象上,而且確實是終生的。創(chuàng)業(yè)雖說一開始難度大,但起碼自己能夠找回自己的勇氣,能夠更加主動地駕馭自己的命運。
二十世紀最卓越、最偉大的靈性導師克里希那穆提如是說:“順應社會、聽從父母與老師告訴你的事情,是安全而簡單的存活方式,但這不叫生活。要生活,你就得自己去發(fā)現什么是真實?!痹S多人都看重工作的穩(wěn)定、良好的福利,等著退休后享受固定的退休金。但是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鐵飯碗已經變得遙不可及,穩(wěn)定的好工作越來越成為一個傳說。這樣一看,尋求穩(wěn)定的工作反而是冒險的行為,我們大家都在玩這場無聲的冒險者游戲,其實都忽略了什么才是真實。
正如我們前面所說,一般老百姓對加薪、加班費很關注,他們認為,這些問題搞不清楚就是冒險行為,是對自己不負責的。而富有的人則不這樣認為,他們恰恰覺得,把關注重點放在薪水上是一種巨大的冒險。常規(guī)的看法是工作經驗越豐富、工作時間越長,薪水就應該越多,所以他們甘愿忍受一切來成全自己的工作資歷,以期獲得加薪和更多的勞動報酬。后者則不太關注薪水,他們常常注意提升自己的能力,并且希望自己付出更多,用越來越少的代價去完成越來越多的工作,并且為越來越多的對象提供服務。
愛因斯坦說過:“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多少,而不應看他取得多少?!卑⒘壕褪沁@樣做的,他用自己的能力策劃出了更多、更合適的房子,讓更多的客戶擁有了自己心儀的房子,也讓更多的投資客戶因為他而獲得了更多的收益,他日思夜想的是如何給更多的人帶來利益,他不認為這是冒險的。工作經驗豐富的人必須是能夠創(chuàng)造更多價值的人,否則只憑借自己的資歷而獲得更多的報酬是需要承擔更大的風險的,因為任何人都會重復勞動,對于做好程序化的工作,一個新手只要鍛煉一段時間都會掌握。
富人比普通人聰明嗎?也不盡然,學識比一般人多嗎?那些先富起來的人大多沒有多高的學歷。這些財富達人之所以能成功,而很多智商、學識遠遠高過他們的人卻一生碌碌無為,就是因為他們懂得冒險,他們有著冒險的膽識與習慣。他們的超?;貓?,實際上是對敢于搶先、敢于孤注一擲、敢于超常冒險的一種獎勵。在“與狼共舞”的時代,要想獲得成功,你就不要把自己當成一只羊。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