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農用地數(shù)量結構與空間布局分析
1)農用地內部結構與空間布局
農用地指直接用于農業(yè)生產的土地,包括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農用地。江蘇省農用地總面積為6 742 547.63hm2,占土地總面積的63.20%,是所占比例最高的一級地類。其中耕地4 768 735.55hm2、園地319 042.65hm2、林地325 066.63hm2、牧草地1 083.58hm2、其他農用地1 328 619.23hm2。詳細情況如表1.4所示。
表1.4 2006年江蘇省各省轄市農用地面積一覽表 ?。╤m2)
從圖1.3、圖1.4可以看出在全省農用地中以耕地所占比例最大,占農用地總面積的大半,其次是其他農用地、林地和園地,牧草地只有少量分布,所占比例不足0.03%。從全省范圍來看,農用地在徐州、宿遷、連云港、淮安、鹽城等蘇北地區(qū)分布較廣,揚州、泰州、南通等蘇中地區(qū)次之,蘇州、無錫、常州、南京、鎮(zhèn)江等蘇南的分布相對較少。蘇南地區(qū)的城市化、工業(yè)化進程速度快,必然引起農用地的比例相對偏低;蘇中次之;蘇北相對較慢??梢?,農用地的空間分布,與經濟發(fā)展布局、土地資源基礎、地形地貌等有著密切關系。
圖1.3 2006年江蘇省農用地結構圖
圖1.4 2006年江蘇省農用地地區(qū)分布
(1)耕地
2005年全省各類耕地面積在各市的分布詳見表1.5。
表1.5 2005年江蘇省各省轄市耕地面積表 ?。╤m2)
除北部及西南邊緣為丘陵山地、地勢較高外,江蘇省自北而南為黃淮平原、江淮平原、濱海平原和長江三角洲所共同組成的坦蕩大平原,大致以淮河———灌溉總渠一線為界,以南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以北屬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故而各類型的耕地分布稍有差異。從圖1.5、圖1.6可以看出,耕地中灌溉水田的面積為2 902 160.78hm2,占耕地面積的60.45%,是主要的耕地類型,在全省各省轄市均有分布,且分布較為均勻,其中無錫市分布面積最少,為108 249.53hm2,占灌溉水田面積的3.73%;鹽城市分布最廣,為433 232.27hm2,占灌溉水田面積的14.93%。望天田的面積為671.17hm2,在江蘇僅有零星分布,不足耕地面積的0.01%,主要分布于南京、常州、連云港、宿遷等市的丘陵地區(qū),占望天田面積的90%以上,無錫、淮安、鹽城、泰州有少量分布,其他省轄市沒有分布。水澆地的面積為660 890.43hm2,占耕地面積的13.77%,分布面積僅次于灌溉水田和旱地,主要分布在徐州、連云港、鹽城、宿遷等淮北地區(qū)以及南通沿海地區(qū),占水澆地面積的97.60%,常州和鎮(zhèn)江沒有分布,其他各市皆為零星分布。旱地的面積為1 160 433.36hm2,占耕地面積的24.17%,是重要的耕地類型,在全省各省轄市都有分布,又以淮北地區(qū)為主。菜地的面積為77 067.44hm2,占耕地面積的1.61%,主要分布于各城鎮(zhèn)周邊地區(qū)。
圖1.5 2005年江蘇省耕地結構圖
圖1.6 2005年江蘇省耕地地區(qū)分布
綜上所述,全省耕地結構的組合類型齊全。從整體上看,水田(灌溉水田和望天田)占60.46%,旱地(水澆地、旱地和菜地)占39.54%,水旱并重,結構合理,有利于種植業(yè)的合理布局。其中灌溉水田在耕地面積中的比例最大,全省平均為60.45%,在全省范圍內廣泛分布;旱地、水澆地是重要的耕地類型,在耕地面積中占有相當?shù)谋壤?,但在全省的分布差異較大,主要集中在淮河———灌溉總渠以北地區(qū);菜地所占耕地比例雖小,但分布相對集中,主要分布于各城鎮(zhèn)周邊地區(qū),是菜籃子工程的保障,是不可缺少的耕地類型;望天田面積最小,皆為零星分布,部分省轄市沒有分布。
(2)園地
2006年全省園地面積為319 042.65hm2,占全省農用地總面積的4.70%,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3.00%。2005年全省省轄市各類園地分布情況見表1.6。
表1.6 2005年江蘇省各省轄市園地面積表 ?。╤m2)
(續(xù)表1.6)
從圖1.7、圖1.8可以看出,園地在全省的分布差異較大,不同地區(qū)根據(jù)當?shù)氐臍夂?、地貌、土壤等自然條件因地制宜種植不同的樹種。其中果園121 692.23hm2,占園地面積的38.31%,72.10%分布在蘇北地區(qū),以蘋果、梨、油桃等喜溫作物為主,5.00%分布于蘇中地區(qū),主要種植銀杏、枇杷等,22.90%分布于蘇南地區(qū),主要種植水蜜桃、葡萄、楊梅、板栗等樹種;桑園141 452.61hm2,占園地面積的44.53%,在全省各省轄市均有分布,尤以南通、淮安、鹽城等桑蠶供應基地為主;茶園22 291.82hm2,占園地面積的7.02%,主要分布于位于寧鎮(zhèn)丘陵和宜溧山地的南京、無錫、常州、鎮(zhèn)江等市,其他各市除泰州外均有零星分布;其他園地32 217.86hm2,占園地面積的10.14%,主要分布在無錫、徐州、常州、蘇州、鎮(zhèn)江等地,以各類花卉、藥材種植為主。
圖1.7 2005年江蘇省園地結構圖
圖1.8 2005年江蘇省園地地區(qū)分布
(3)林地
林地指生長喬木、竹類、灌木、沿海紅樹林的土地,不包括居民點綠地以及鐵路、公路、河流、溝渠的護路、護岸林。2006年全省林地面積為325 066.63hm2,占農用地總面積的4.80%,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3.00%。由于尚未獲得各省轄市各類林地面積資料,表1.7為2005年各省轄市林地面積情況,該年度全省林地面積占農用地總面積的4.90%,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3.10%。
表1.7 2005年江蘇省各省轄市林地面積分布表 (hm2)
從圖1.9、圖1.10可以看出,林地在全省的分布差異較大。從地域分布來看,主要分布在位于寧鎮(zhèn)山脈、老山山脈、茅山山脈、宜溧山地的南京、無錫、鎮(zhèn)江、淮安、常州等市(占林地的51.30%)以及沂沭丘陵地帶的徐州、連云港、宿遷等市(占林地的24.70%),此外淮安市盱眙丘陵地區(qū)、鹽城市沿海地區(qū)分布也較廣(占林地的16.00%),蘇州、南通、揚州、泰州僅有少量分布。從類型分布來看,有林地256 131.59hm2,占林地的78.13%,灌木林地24 634.79hm2,占林地的7.51%,疏林地13 487.93hm2,占林地的4.11%,未成林造林地16 283.19hm2,占林地的4.97%,跡地344.79hm2,占林地的0.11%,苗圃16 963.19hm2,占林地的5.02%。全省林地組合類型齊全,有林地占絕對優(yōu)勢,苗圃和未成林造林地占一定比例,結構基本符合自然地理以及林業(yè)生產特征。
圖1.9 2005年江蘇省林地結構圖
圖1.10 2005年江蘇省林地地區(qū)分布
(4)牧草地
牧草地指生長草本植物為主、用于畜牧業(yè)的土地。2006年全省牧草地面積為1 083.58hm2,占全省農用地面積的4.80%,占江蘇省土地總面積的0.01%。
(5)其他農用地
其他農用地指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以外的農用地。2006年全省其他農用地面積為1 328 619.23hm2,占農用地總面積的19.70%,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2.4%。
江蘇省涵蓋了其他農用地的全部三級類,即畜禽飼養(yǎng)地、設施農業(yè)用地、農村道路、坑塘水面、養(yǎng)殖水面、農田水利用地、田坎和曬谷場用地八個三級類,且在各省轄市均有分布。
其他農用地中農田水利用地和農村道路占較大比例,這與江蘇省農用地以耕地為主,而耕地以灌溉水田為主的農用地結構相協(xié)調;坑塘水面和養(yǎng)殖水面占相當比例,體現(xiàn)了江蘇水鄉(xiāng)的特點;畜禽飼養(yǎng)地、設施農業(yè)用地、田坎、曬谷場等用地分布較少。
2)2006年年度耕地數(shù)量結構及變化
隨著江蘇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力度增大,城鎮(zhèn)化建設不斷加快,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不斷改善,規(guī)劃期內不可避免地占用了一定數(shù)量的耕地。
(1)耕地減少及其去向
2006年全年耕地減少54 666.70hm2,其中,建設占用耕地28 133.30hm2,農業(yè)結構調整減少耕地24 800.00hm2,災毀減少耕地600.00hm2,其他減少耕地800.00hm2。
①建設占用耕地情況
全年建設占用耕地面積為28 133.30hm2。本年度建設占用耕地為14 333.30hm2,其中本年度前批準本年度建設占用耕地面積為6 533.30hm2,本年度批準本年度建設占用耕地面積為8 400.00hm2。往年建設占用耕地面積為13 800.00hm2。
②農業(yè)結構調整減少耕地情況
2006年農業(yè)結構調整中耕地減少24 800.00hm2,其中:變更為園地6 066.70hm2,林地533.30hm2(其中:苗圃200.00hm2),變更為其他農用地18 200.00hm2(其中:變更為農村道路3 933.30hm2,水域為1 866.70hm2)。
③災毀及其他原因減少耕地情況
2006年,全省耕地變?yōu)槲蠢玫?33.30hm2,主要是徐州地區(qū)的煤礦塌陷、東臺市海堤決堤造成的海水倒灌600.00hm2,以及常州等地區(qū)運河改造成耕地減少333.30hm2。
(2)耕地增加情況
①土地開發(fā)復墾,土地整理增加耕地情況
根據(jù)我省2006年度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成果,全年通過土地開發(fā)復墾整理增加耕地16 466.70hm2:其中土地復墾7 600.00hm2、土地整理2 333.30hm2、土地開發(fā)6 533.30hm2。
②其他農用地變?yōu)楦厍闆r
園地、林地、牧草地以及其他農用地變更為耕地11 800.00hm2,其中:園地變更為耕地4 200.00hm2,林地變更為耕地1 066.70hm2,其他農用地變更為耕地6 533.30hm2。
(3)耕地占補平衡情況
2006年年初耕地面積為4 801 200.00hm2,年內增加22 200.00hm2,年內減少54 664.45hm2,年末耕地4 768 735.55hm2。
全省新增建設用地20 333.30hm2,其中占用耕地14 333.30hm2,土地開發(fā)復墾整理補充耕地16 466.70hm2,建設占用耕地實現(xiàn)了占補平衡。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