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能被做“實”嗎
看到這個題目,不知大家有何感受?無論大會小會,還是外出交流,都能頻繁地聽到“黏性”這個詞,那為什么還要再說呢?
因為在一些文章中,都是通過案例,大談特談這“黏性”有多好,對業(yè)績有多么的重要。然而,當你拋開各種修飾會發(fā)現(xiàn),他們強調(diào)的核心無非就兩點:一是要增強服務意識,親切周到,讓你心情好。心情一好,你自然就不會走了。二是要增加產(chǎn)品的配置,當然這是好聽的說法,其實就是讓你各品種一樣來一些。配得多了,多到連你自己都搞不清楚到底配了些什么的時候,你也就懶得走了。
怎么樣?有道理吧!可是在這里,我要提出一個徹底不同的看法:我們其實根本無法提高客戶的“黏性”。可能看到這兒,你已經(jīng)要拍案而起地罵道:這是什么歪理邪說!和傳統(tǒng)共識完全不一樣。請不要急,且聽我往下說。
大家還記得我在前文中提到的那個沙堆實驗嗎?很多年前,在我們父母那個年代,進入一個單位可能就會干上一輩子,沒有那么多公司可供選擇。每個人都小心翼翼,一團和氣。大家心里想的是先做好技工,然后爭取做小組長,再往后做主任,做廠長。到了一定年齡,在這家單位內(nèi)的發(fā)展格局逐漸定型時,能為他帶來滿足感的,就是“老婆孩子熱炕頭”。那時的人們,就像是含水的泥土,彼此之間是有黏性的,你挖一個地方,周圍的土也能被帶起來。
可如今,80、90后根本沒這個概念,今天工作不爽,明天就可以拍拍屁股走人。他們的網(wǎng)友多著呢,在QQ群里對著小伙伴們喊一聲,還愁找不到工作?他們已經(jīng)不再是泥土,而是干燥的沙。沙的特點在于沙粒與沙粒間根本沒有黏性,有的只是彼此的擠壓,這種作用隨時有改變整個沙堆結(jié)構(gòu)的風險。因此,對于他們不可預期的行為,我們將束手無策。什么原因呢?首先是“脫離黏性”的成本降低。
還記得在2013年初,雅虎通過官網(wǎng)發(fā)布公告:將于8月份停止原有的郵箱服務,所有用戶在到期日前,可將郵箱服務連同所有存量郵件,整體轉(zhuǎn)移至阿里云郵箱。這是什么概念,據(jù)官方數(shù)據(jù),將涉及全國郵箱服務2%以上的用戶,不是筆小數(shù)。我爸正好是他們的客戶,所以犯起了愁,這用得好好的,怎么說停就停了呢?于是找我?guī)兔?。我說那你就轉(zhuǎn)個郵箱唄,可他說出了心里的顧慮:這轉(zhuǎn)來轉(zhuǎn)去不是麻煩嘛。你看,多忠誠的客戶!雅虎聽了肯定特別感動。他說的麻煩,不正是“黏性”起作用了嗎?以至于新郵箱是否好用已經(jīng)變得根本不重要了,這幾乎是多數(shù)人的本能反應。
但你能想到的事,人家阿里云難道會想不到嗎?他們早就把相關(guān)的轉(zhuǎn)移支持工作準備就緒,無論是簡單的圖片說明,還是跳動的Flash介紹。更絕的是,人家干脆開發(fā)了一個“一鍵轉(zhuǎn)移”功能,并大大地顯示在了最醒目的位置。就是再懶的人,只要你還點得了鼠標,就一下,這個后臺需要處理許久的轉(zhuǎn)移,就好像什么都沒發(fā)生一樣地結(jié)束了。
此時,你有什么感覺?科技的進步,已經(jīng)可以從底層“一鍋端”,直接撬動我們的客戶,并將客戶再選擇的成本幾乎降為零。
這就好像你有一輛車,開了一段時間,可換可不換。當想起要換時,又覺得要跑4S店,還要重新辦牌照買保險太麻煩,干脆再等等。于是,你的保養(yǎng)等花銷,繼續(xù)付給你目前的這家車行。有一天,遠處蹦蹦跳跳地跑來了一只“機器貓”。它掏出一臺iPhone10s,向你展示了幾款你一直關(guān)注的車,全是市場最低折扣。并且承諾,你只需做一個動作,就是搖頭或者點頭。如果搖頭,它立刻消失;一旦點頭,后續(xù)所有的流程,甚至包括把你的舊車賣個好價錢這些事,都由它搞定。幾分鐘后,你就可以把新車直接開走了。捫心自問,你覺得你會拒絕嗎?哪怕一時出現(xiàn)“選擇困難癥”,可過不了兩天,想必你也會情不自禁地想起這只神奇的機器貓吧!
這個天方夜譚的童話,可能過不了幾年,就會像其他那些曾經(jīng)我們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一樣,成為現(xiàn)實。到那時,你說你能靠多讓你客戶買點配件,多贈送些相關(guān)的增值服務,多打幾個節(jié)日問候電話就能留住他?你還是省省吧。
另一個原因是隨著信息傳播渠道的拓展,信息不對稱的影響將逐步減弱。傳統(tǒng)社會中,賣家的成功銷售往往是因為你信息的封閉所致。比如過去我們家里要裝修,會就近找一個裝修隊,原材料價格雖然可以貨比三家,可人工到底值多少錢,缺少比較。包工頭報個價,大體上談個折扣,也就差不多了。但現(xiàn)在,太容易了,網(wǎng)上都可以競標,也難怪都說生意越來越難做。
再比如,過去我們買理財產(chǎn)品,到比較熟悉的一家銀行一問,他們一定說自己收益最高。雖然你可能將信將疑,但也不會挨家去問,于是買了。而今天,比較價格的工作已經(jīng)有人幫你做了,你只要下載個APP,所有銀行理財收益都幫你從高到低排好了,并且隨時更新,你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調(diào)閱。
在這種海量數(shù)據(jù)均勻籠罩的世界里,你能保證你的產(chǎn)品競爭力始終最強嗎?更無奈的是,客戶可以隨時知道:你哪里弱下去了。所以,“黏性”的光芒已成為過去,我們將迎來一個沒有“黏性”卻充滿活力的新時代。
在這樣一個客戶忠誠度注定流失的趨勢下,我們就用這一小節(jié),來試著找找應對的方法。
首先你應該了解的是:在不久的未來,“滿意度”這個詞可能會逐步淡出我們的視野,因為它將變得越來越不重要。我們常常看見,許多公司的高管,上完MBA回來,就對客戶當下的“滿意度”這件事特別在乎,內(nèi)部隔三差五地檢查還覺得不夠,便請外來的“和尚”苦思冥想地羅列出一堆可以檢查的細節(jié),搞出一套所謂的“神秘訪客”制度。我也曾參與過,但心里一直不太認同。
先說說這形式。檢查通常都有特定時間,就像執(zhí)法車輛一樣,警察未到,警鈴先鳴,折騰幾遍,分支機構(gòu)早就摸清你的行動規(guī)律了。曾有同事和我笑稱:這都是走形式,只需看上一眼,就能區(qū)分出這些假裝辦業(yè)務、實際來找茬的人。退一步講,就算你每次都演得很真,再帶個針孔攝像機什么的,看似把情況都記錄下來了,你就一定能打出客觀的分數(shù)了嗎?不是你不想打準,而是根本沒法打準。去看看評分條目就知道了,僅舉常見一例:工作人員是否微笑服務,按微笑與否評出1~5分。
那么請問:什么叫微笑服務?每個人的定義可能都不同。有人覺得笑不露齒就夠了,有人覺得一定要露出幾顆牙齒才算有誠意,還有人覺得光露牙還不夠,萬一是冷笑、奸笑、皮笑肉不笑呢。要笑由心生,否則也不能接受。你看,給自己找麻煩。這種評分項本身的模糊定義,不僅扭曲地理解了客戶的實際感受,還誤導了員工對于“滿意度”的看法:以為分數(shù)高,就代表客戶滿意,客戶滿意就代表忠誠度高。我可以負責地告訴你:根本沒有這回事兒!
哪怕客戶那一刻心情確實不錯,那又怎么樣?還記得蘋果在剛推出iPhone3時,那叫一個壟斷,整個互聯(lián)網(wǎng)手機的半壁江山都基本被其收入囊中。客戶當初愛它,當然基于“滿意”,但更多是好奇。一看這玩意兒,不用費勁地按按鈕,手指滑滑就行了,有點意思!可后來呢,三星Galaxy崛起了,你蘋果覺得3.5寸屏最好是吧,沒關(guān)系,我就給你整個5寸的。結(jié)果怎么樣?你去寫字樓看看就知道了。人手一臺大屏幕,更有“星粉”嘲笑“果粉”已經(jīng)落伍了。什么原因?你以為是三星有更快的內(nèi)核速度或更好的客服?這些根本沒人介意。你以為是“星粉”對iPhone哪里不滿意?錯!他們大體上也是滿意的,但替代就這樣發(fā)生了。
然而,這個故事遠還沒完。幾天前,我無意間發(fā)現(xiàn)坐在我邊上,一個家境殷實的同事正擺弄著手機,但好像既不是蘋果,也不是三星。我湊過去問道:“這是什么神器?”他有點得意地說:“這你都不知道,魅族??!”我詫異地看著他問:“你不是一直用三星的嘛,啥時候換成山寨機了?”沒想到他的回答,幾乎可以解釋上述所有問題。他說:“你沒看到我的Home鍵和你們的不一樣嗎?沒按鈕了,直接簡化成了一個觸控小光圈,酷吧!”
我第一反應是:這有啥了不起,小兒科的技術(shù)。但仔細一想,卻覺得他隨口一說的這種消費者心態(tài),其實大有道理。在這個物質(zhì)豐盈的時代,觸動人們的已不再是那些如面包般可以果腹充饑的“滿意感”,而是如這個“小光圈”般的“體驗感”。對于魅族而言,這可能是他面對市場不確定性的一次試錯,但卻真實地打動了這位同事。后來上網(wǎng)一搜才知道,這個對于手機巨頭而言并不起眼的小學生,一年也能搶到超過300萬的客戶。
好奇妙!可問題來了,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體驗感”,到底應該怎樣創(chuàng)造呢?在這里,提出三種方法,供大家體會和嘗試。
一是趣味化。每個人心里,其實都藏有一份童趣,這也是為什么成年人與小孩在一起,通常都有自己也變年輕了的快樂感。過去人們見面聊天氣,現(xiàn)在碰上都說“你打飛機的分數(shù)好像比我高啊”。一個小小的可排名的娛樂程序,因為從增加“體驗”的角度著力,輕松占領了上班族的間隙空暇,并順便提升了“微信”客戶的活躍度。
講到這兒,要提一本書——《娛樂至死》。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媒體文化研究者尼爾·波茲曼。在書中,他不無憂慮地寫道:“印刷術(shù)時代已開始步入沒落,政治、教育和其他諸多公共事務領域的內(nèi)容,都不可避免地被電視的表達方式所重新定義,而這種表達方式的本質(zhì)就是娛樂?!?/span>全書從歷史的角度,客觀地梳理了文化傳播方式的變遷,并無奈地預言,在到處都是娛樂的新世界里,人們感到痛苦的將不是他們用笑聲代替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笑以及為什么不思考。
其實早在尼爾的早期作品《童年的消逝》的結(jié)尾處,就曾為電腦做了一個有趣的定義:“電腦可能是一種延續(xù)童年的傳播技術(shù)?!边@就讓我想起了一位科學家曾提出的,有關(guān)人類是怎樣滅絕的猜想:一個哥們兒正啃著面包,全神貫注地玩著網(wǎng)游。忽然,屏幕上出現(xiàn)一排文字,大意是:世界上最后一位女性剛于前一秒鐘去世,由于你忘了繁育后代,人類滅亡,Game Over。尼爾可能還沒猜到,今天的互聯(lián)網(wǎng),影響力與傳播力已遠遠超越了此前的電視。地鐵上,因埋頭玩互聯(lián)網(wǎng)游戲而坐過站的,大有人在。那么誰又能確定,在不知多少年后,那位科學家看似無厘頭的預言,不會成為現(xiàn)實呢?只是如果因為對娛樂這種本能的愛,而如此悲催地消失在這個星球上,讓外星人看到,的確有些丟人。
二是產(chǎn)品生活化。若干年前,我們可能會去相館拍個寫真。后來,家家都買了“單反”或“微單”,連手機的像素也早已超過800萬。除了婚紗照或證件照,你聽說誰還沒事總往照相館跑?于是,各種工作室日漸凋敝,靠攝影吃飯的人也倍感壓力。按理說,拍人像這一行都不能說是“紅?!?,算是“死?!绷税伞H欢?,總有聰明的人跑出來“逆天”。
有一個既喜歡小孩又酷愛攝影的人,萌生了一個想法:一般拍小孩,都千篇一律,擺一個背景,讓小孩做一個Pose,然后就按下快門了,沒勁!能不能不走這種套路,第一張照片從孩子清晨一睜開眼那一刻開始呢?然后跟隨并深入他們一天的生活,抓拍各種沒有準備的瞬間。這種拍攝法,有點像拍美國總統(tǒng)的白宮攝影記者。我看過一個數(shù)據(jù),奧巴馬的貼身“照相官”,每周大約拍攝8000張照片,記錄總統(tǒng)的各種表情與姿態(tài)。那些經(jīng)典的瞬間,都是這樣被記錄和篩選下來的。果然,這個接近生活,給孩子總統(tǒng)般“體驗”的想法,為他賺下了大量的財富。據(jù)說,他現(xiàn)在跟拍一天的收入,就接近1萬元。
三是內(nèi)容簡單化。早就聽過“做減法比做加法難”,直到一次聽“天下互聯(lián)”的張向?qū)幯葜v,才有了更深的體會。他有一句名言:“我們的用戶不需要去想,他們就只用閉上眼睛點下一步就可以了。如果客戶花時間研究這個網(wǎng)站怎么玩,這本身就說明我們做的有問題?!?/p>
天下互聯(lián)很早就發(fā)現(xiàn),有不少網(wǎng)絡廣告,飛來飛去惹人反感,同時互動性還很差。有時被某條信息吸引后,卻驚奇地發(fā)現(xiàn)找不到購買的方法。好不容易找到一個電話,打過去還占線。于是,他們從簡化整個流程入手,開發(fā)了一個“回呼”功能,客戶只要點一下購買鍵(注冊時已留了手機號),就能等廣告主打電話過來。此外,他們的留言功能也很簡便實用:你留個言,系統(tǒng)會通過短信將內(nèi)容直接發(fā)到廣告主的手機上。這樣,在非工作時間,廣告主也可以及時找到你了。這些思想,現(xiàn)在正被廣大企業(yè)所使用,并發(fā)展出如“阿里旺旺”這樣便捷的小應用,其關(guān)鍵基因,就是“便捷”二字。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