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 適時制造系統(tǒng)下制造周期的控制及評價
時間是企業(yè)競爭的重要因素,一個企業(yè)如果能以短于同行的時間研發(fā)生產出市場需求的產品,并以最快的速度交付客戶,那么這個企業(yè)將會領先于其他同行,擁有最大的生存空間。在適時制造系統(tǒng)下為消除或減少非增值時間的浪費,企業(yè)采取前述的作業(yè)管理和作業(yè)成本計算,進行作業(yè)和成本分析以達到消除作業(yè)、減少作業(yè)或促進作業(yè)共享,從而減少作業(yè),縮短時間,降低成本。在時間的控制和分析中,通常進行新產品的研發(fā)周期分析和經營周期分析。經營周期分析著重于產品生產周期和銷售期的分析,比較增值時間和非增值時間對生產或銷售供貨周期的影響。
一、資源約束與業(yè)績的持續(xù)改善
在企業(yè)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往往由于某些資源的約束影響企業(yè)整體效率的發(fā)揮,如人工不足限制企業(yè)生產量,或某加工能力不足延長交貨時間。資源約束現象是企業(yè)經營活動中的常見現象,運用約束理論是企業(yè)識別和消除瓶頸,提升業(yè)績的重要措施。資源約束管理通常包括以下步驟:
1.設立評價作業(yè)鏈上增值程序的合理指標,如某程序加工時間;
2.識別作業(yè)鏈上的瓶頸;
3.分析約束產生原因,針對瓶頸產生根源采取措施改進約束資源的使用,使之得到最佳使用;
4.其他決策支持(步驟2)上述確定的瓶頸改進措施;
5.實施決策改進瓶頸(約束)的工作效率;
6.如果瓶頸被解決,再從步驟1開始,分析找出新的作業(yè)鏈上的瓶頸。
縮短生產周期、快速回應市場是資源約束理論應用常見的例子。產品生產周期也稱提前期(Leading Time),是指材料進入生產過程直至產品完工等待向客戶發(fā)運的全部時間,既包括制造過程中的等待時間也包括直接加工時間。對于每一加工步驟來說,制造周期等于加工時間。整個制造周期取決于加工步驟的制造周期,假設一條生產線有車、刨、銑和焊4個加工步驟,各步驟的加工時間如下:
加工時間
步驟1 18分鐘
步驟2 24分鐘
步驟3 40分鐘
步驟4 20分鐘
其中加工步驟3加工一件產品需要40分鐘,其余加工步驟都少于25分鐘,但是生產線上每件產品的制造周期取決于最慢的加工步驟3,需要40分鐘,即兩件產品從生產線上下線的間隔時間是40分鐘。每班實際開工8小時,可以生產產品12件。一個加工步驟制造周期越短,單位時間加工的產品數量(Throughput,Velocity)越多。
每班工作時間=8×60分鐘=480分鐘
每班加工產品數量=480/40=12件
如果加工步驟3縮短加工時間,產品的制造周期就會縮短,步驟3制約了生產線上產品產出的速度,形成整個生產線的瓶頸。由于瓶頸的存在,其前面的加工步驟可能產生大量等待加工的存貨,而其后續(xù)加工步驟的設備和人員可能閑置。消除這些等待和閑置狀況,消除瓶頸解除約束,必須通過持續(xù)不斷對作業(yè)的改進。
加入對于上述的瓶頸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共同分析尋求改進措施,解除瓶頸可能的措施有:
1.原來設備調整是采取在線調整,可以考慮采取下線調整縮短在線時間;
2.可考慮增加設備縮短加工周期;
3.可以購置效率更高的新設備替換舊設備。
假定通過分析論證后認為購置新設備比較可行,采用新設備后步驟3的加工周期可以縮短到22分鐘。采用新設備后新舊系統(tǒng)比較如下:
由于購置新設備提高了步驟3的效率,加工周期縮短為22分鐘,原來的瓶頸解除了,新的制造周取決于步驟2為24分鐘,每小時產出2.5件,每班可以生產產品20件。但其余步驟都受制于步驟2,新的瓶頸又出現了。
事實上企業(yè)的約束永遠不會消除,舊的約束消除新約束又會顯現,通過這種不斷的消除瓶頸解除約束,使工作業(yè)績得以持續(xù)不斷的改善。
二、非財務指標計量評價
為了評價企業(yè)不斷改進的工作業(yè)績,企業(yè)除了采用傳統(tǒng)的財務指標外,還采用大量的非財務指標對業(yè)績進行計量和評價,如在時間的利用效率上分析交貨周期或制造周期的構成,評價交貨周期或制造周期效率。交貨周期也稱為回應客戶時間,是指從接受定單到商品交付客戶的時間,包括接受訂貨時間、制造時間和交貨時間。制造周期效率是指增值的加工時間占全部時間的比重,增值時間比重越大說明時間效率越高,不僅降低成本而且對市場的反應也快。制造周期效率或交貨周期效率計算公式如下:
制造周期效率=增值時間÷制造周期=加工時間÷制造周期
交貨周期效率=增值時間÷供貨周期=加工時間÷供貨周期
假定上述企業(yè)在改進前銷售批量為320件的商品,從取得訂單到商品交付客戶需要40天,其中接受訂單時間為10天,下達生產指令到產品產出時間為22天,包裝發(fā)運到交貨需要8天。而制造過程中每件產品從原材料投入到產品下生產線的提前期為6小時,提前期構成如下:
等待時間 258分鐘
加工時間(18+24+20+40) 102分鐘
等待時間包括材料整理和在各加工步驟等待時間。那么該企業(yè)制造周期效率計算如下:
制造周期效率=加工時間÷制造周期=102÷360=28.33%
購置新設備后,加工步驟3縮短為24分鐘,減少了等待時間使得提前期縮短為4小時,新提前期構成如下:
等待時間 156分鐘
加工時間(18+24+20+22) 84分鐘
制造周期效率為:
制造周期效率=加工時間÷制造周期=84/240=35.33%
由于制造周期的縮短,使得產品制造時間縮短為16天,整個交貨周期縮短為34天。采用同樣的方法分析接受訂貨時間和交貨時間,找出瓶頸采取措施解除約束,縮短接受訂貨時間和交貨時間就會使交貨周期大大縮短,提高服務質量和客戶滿意度。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