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做聽眾的人最受歡迎
善做聽眾的人最受歡迎
只愿說而不愿聽,是貪婪的一種形式。
——德謨克利特
傾聽是拉近兩個人關系的彈簧,彈簧的拉力越好,那么兩個人溝通的伸縮距離越得當。一個謙虛冷靜的傾聽者,不但到處受人歡迎,且會逐漸知道許多事情,結(jié)識許多人。而一個喋喋不休者,像一只漏水的船,每一個船客都想趕快逃離它。
在談話的過程中,如果能耐心地傾聽對方談話,這就等于向?qū)Ψ奖硎玖四愕呐d趣,等于說是告訴對方“你說的東西很有價值”,或“你很值得我結(jié)交”,無形中,你讓說者的自尊得到了滿足,使他感覺到了自己說話的價值。反過來,說者對聽者的感情就會發(fā)生一個飛躍,“他能理解我”,“他真是我的知己啊”,于是,二人心靈的距離縮短了,交流使兩個人成為了朋友。
聽別人講話實在是一門藝術(shù)。怎樣具備聆聽的能力,做受人歡迎的聽眾呢?以下是幾點建議:
1.全心全意聆聽,獲得對方尊重
人總是希望有人傾聽,被人了解、被人關心。多留意別人的需要,在適當?shù)臅r間獻出你的關愛,伸出你的援助之手。當對方需要借助你的耳朵時,你所表現(xiàn)出的全心全意的態(tài)度,必然能獲得對方的尊重,同樣還會增進你們之間的感情。
2.不要將“說”進行到底
一位外交官的太太曾細述她丈夫初入外交界帶她出去應酬時,她在那些場合多么受罪。她說:“我是個小地方的人,而滿屋子都是口才奇佳、曾周游世界各地的人。我拼命找尋屬于自己的話題,不想只聽別人說話?!币惶禳S昏,她終于向一位不大講話但深受歡迎的資深外交家吐露自己的問題。他告訴她說:“每個人說話都要有人聽,相信我,善于聆聽的人在宴會中同樣受歡迎,而且難能可貴,就好像撒哈拉沙漠中的甘泉一樣。”
外交官太太以為話說得越多,交際圈會越廣,反而忽視了傾聽所占有的一席之地。
3.用心聽,但不急于判斷,注意“欲速則不達”
我們總是通過制定是非的標準,判斷誰是誰非。只判斷而不用心聽,便會切斷許多心靈溝通的途徑。
加州大學精神病學家謝佩利醫(yī)生說,向你所關心的人表示你可能不贊成他們的行為,但欣賞他們的為人,這是非常重要的。仔細聆聽能幫助你做到這一點。假如十來歲的孩子深夜三時回家,心急的父母不易記住聆聽的重要性,孩子剛要解釋,做父母的便劈口喝道:“我不要聽,出了什么事???”這種反應破壞了雙方的溝通,更有甚者,令孩子的自尊心無形之中受到打擊。如果他父母對他說:“我們又擔心又害怕?!比缓笞屗f明一切,那么溝通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4.要積極做出反饋,適當提問
你千萬不要以為做一個好的聽眾,就是靜靜地坐著,像古埃及的人面獅身像,等著路人猜謎。這種打啞謎的交談方式是最無聊的,溝通的效率也是最低的。
聆聽并不是絕對禁止你表達自己的意見,而應該是互相交換觀點,適當提問,各項感官混合運用,用心地聽,誠心地溝通。人類就有使用這種言語的天賦,來分享彼此的經(jīng)驗和意見。你必須細心觀察,在相處時選擇恰當?shù)臅r機回應對方。
5.身臨其境的傾聽
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期待于表達自己,卻把傾聽拋到了九霄云外。一般人聆聽的目的是為了做出恰當?shù)姆磻?,根本不是想了解對方。因為我們常以為天下人都跟自己一樣,以己之心即可度人之腹?/p>
“噢,我完全了解你的感受,我也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是這樣的……”這類反應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日常交談中,人們總是依據(jù)自身的經(jīng)驗來解釋別人的行為,卻又怪罪他人“不了解我”。
有位父親曾抱怨:“真搞不懂我那寶貝兒子,他從來不肯聽我說話。”聆聽專家問:“你是說,因為孩子不肯聽你說話,所以你不了解他?”“對啊?!瘪雎爩<以俅螐娬{(diào),他依然不覺得自己有何不對。于是,專家只好明說:“難道要了解一個人,不是你聽他說,而是他聽你說?”他愣了一下,好一會兒才恍然大悟:“噢,沒錯!可是,我是過來人,很了解他的狀況。唯一叫人想不透的,就是他為什么不聽老爸的話?”
這位父親確實完全不明白兒子的心事,他只用自己的觀點去揣度旁人的世界,卻忽視了身臨其境傾聽的重要性,無怪乎進入不了別人的內(nèi)心。
中國文化很講究陰陽平衡,關系和諧。這就要求我們以“靜”促“動”,以“無為”帶動“有為”。應銘記于心的是,傾聽是交流的一半,是善意的表示,是真誠的象征,是建立同感、溝通心靈的基礎。善于傾聽的人,永遠都是深得人心、受人歡迎的人。每個人的成長與發(fā)展都要依賴于這種有效的接受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所以耐心地傾聽,容易拉近彼此的距離,可以越過溝通的障礙。
人際學堂:
1.認真而仔細地傾聽對方談話,是尊重對方的前提,有了前提才會有真誠的交流。
2.能靜坐聆聽他人意見的人,必定是一個富于思想和具有謙虛柔和性格的人。
3.多言取厭,虛言取薄,唯有適當?shù)乇3志}默,才是最明智之舉。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