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必三省,言必再思。
動必三省,言必再思。
——(唐)白居易《策林一》
【注解】
(1)動:行動。
(2)三?。憾啻嗡伎?,三在古漢語中表示“多”的概念。
(3)言:說話。
(4)再:第二次。
【翻譯】
行動時一定要多次思考,說話時也要兩次思量。
【鏈接】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曾以詩仙、詩魔自比,另有“廣大教化主”的稱號,生于河南新鄭(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文學家。
白居易早年積極從事政治改革,關(guān)懷民生,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詩歌創(chuàng)作不能離開現(xiàn)實,應取材于現(xiàn)實事件,反映時代狀況,是繼杜甫之后實際派文學的重要領(lǐng)袖人物之一。白居易晚年雖不改關(guān)懷民生之心,但因政治上的不得志,而放意于詩酒,作《醉吟先生傳》以自況。白居易與元稹齊名,人稱“元白”,兩人是文學革新運動的伙伴。晚年白居易又與劉禹錫唱和甚多,人稱“劉白”。
白居易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他一生作詩很多,以諷喻詩最為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能解”。白居易善于寫長篇敘事詩,《琵琶行》、《長恨歌》、《賣炭翁》等極為有名。其中《琵琶行》中的“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為傳世名句。白居易的作品,在作者在世時就已廣為流傳于社會各地各階層,在新羅、日本等地也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白居易的主要作品有《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賦得古原草送別》、《錢塘湖春行》、《暮江吟》、《憶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憶元九》、《直中書省》、《長相思》、《題岳陽樓》、《觀刈麥》、《宮詞》、《問劉十九》、《買花》《自河南經(jīng)亂關(guān)內(nèi)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與元九書》等。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