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退要適當
進退要適當
在日常交際中,要切記“兩虎相爭,必有一傷”的古訓,切勿火上澆油,釀成“燒了大屋”的悲劇。人際關(guān)系中暫時的忍讓吃虧,可以獲得長遠的利益。關(guān)鍵是要不露聲色地迎合對方需要,即以對方的利益為重,又為自己的利益開道。求人幫忙,要求可先提得很高,結(jié)果適得其中,對方會因為沒幫上你大忙而內(nèi)疚,進而較易答應(yīng)你較小的要求;或者循序漸進,從讓他做小事開始過渡到幫大事。先高后低,可造成你大步退讓的假象;由小到大,讓對方無法察覺你“先得寸后進尺”的真正意圖。因為他已對你有好感和依賴,養(yǎng)成了對你說是的習慣。讓人一步不為低,如果你占理又能相讓,眾人不但會承認你是對的,更會稱道你的寬宏大量,令你達到眾望所歸的完美地步。
一、有時,退一步也是成功的一步
以退的姿態(tài)開始,以勝利的歡呼而告終,這是人情關(guān)系學中最為難得的一條錦囊妙計。你只要稍微表現(xiàn)出自己贊同他人的利益,而實際上卻要為自己的利益開辟道路。在做有風險的事情時,冷靜沉著地讓一步,以欲擒故縱的姿態(tài)往往會受到更好的效果。
能夠從別人的觀點和利益的保證考慮,這是我們欲求他人合作的最有力的法寶。當然能夠正確使用這個法寶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是因為他們常常忘記了,如果我們過分強調(diào)自己的需要,那別人對此即便本來是有興趣的,也會立刻改變自己的想法。
有名的美國礦冶工程師赫蒙,畢業(yè)于耶魯大學,后來又拿到了佛萊堡大學碩士學位。可是當赫蒙帶著響當當?shù)奈膽{去找美國西部大礦主赫斯特時,卻遇到了麻煩。赫斯特是個脾氣古怪又很固執(zhí)的人,因為赫斯特自己沒有文憑,所以他心里也不相信那些有文憑的人,更不喜歡那些文質(zhì)彬彬又專愛講理論的工程師。當赫蒙前去應(yīng)聘遞上文憑時,滿以為老板會樂不可支,結(jié)果他卻受到了赫斯特很不禮貌地對待:“我之所以不想用你就是因為你曾經(jīng)是德國佛萊堡大學的碩士,你的腦子里裝滿了一大堆沒有用的理論,我可不需要什么文縐縐的工程師?!甭斆鞯暮彰陕犃瞬坏珱]有生氣,相反心平氣和地回答說:“假如你答應(yīng)不告訴我父親的話,我要告訴你一個秘密。”赫斯特表示同意,于是赫蒙對赫斯特小聲說:“其實我在德國的佛萊堡并沒有學到什么,那三年就好像是稀里糊涂地混過來一樣?!毕氩坏胶账固芈犃诵ξ卣f:“好,那明天你就來上班吧?!本瓦@樣,赫蒙運用了一些對“自己不利”的策略卻說服了一個非常頑固的人。
估計很多人都不會像那樣做,但是,面對這樣的問題,這樣的溝通策略豈不是更有戲嗎?
著名政治家帕金斯30歲時就當上了芝加哥大學校長,當時很多人都懷疑他的能力,于是他在一次合適的時候這樣說:“一個30歲的人所知道的是那么少,需要依賴他的助手兼代理校長的地方是那么得多?!焙喍痰囊痪湓挘瑓s讓這些人安穩(wěn)地認真對待他了?!白灾t則人必服,自夸則人必疑”就是這個道理。當人們遇到了類似的情況時,往往盡力表現(xiàn)自己比別人都優(yōu)秀,然而一個真正有能力的領(lǐng)袖是不會自吹自擂的。
二、智慧在于“新瓶子裝舊酒”
聰明的退讓則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表面上讓步,實際上卻暗中往前進了一步。所謂“換湯不換藥,還是老一套”。換了瓶子向?qū)Ψ酵瞬?,可酒還是老酒,酒力反而更大,因為對方肯定猝不及防地毫無還手之力了。
智慧在于“新瓶子裝舊酒”,需要銘記兩點:
1.自己要干什么
例如,論辯技法是為論辯目的服務(wù)的。運用“舊酒新瓶”法,其意圖是在論辯局勢不利的情況下靈活機動地換一個角度來進一步堅持自己的立場觀點。如果背離了論辯的主旨,就會變?yōu)榧兗记尚缘臇|西,流于語言游戲,那么就失去了價值與意義了。
2.有酒,有瓶,如何裝
“舊酒”裝在“新瓶”里,其“裝”的方法有很多,關(guān)鍵在于自己如何選擇“法”。你是選擇用引棒引流,是直接倒入,是用特制的漏斗,還是……
三、重在技法,用于適當
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小孩,在跨高高的門檻時,如何抬步,如何落步都決定了他能否跨過去或不被絆倒。
小孩子大概都有種不服大人意見的心情,比如要讓貪玩的孩子每天回家只看一小時電視,家長這個時候不妨說只允許他看半小時,他再三要求下你只好答應(yīng)了一小時的要求,他便不會再鬧了,因為家長已經(jīng)讓過步了。
魯迅在雜文里批評中國人的惰性時曾做過這樣的比喻:如果有人提議在房子墻壁開一個窗口的話,這個人肯定會遭到眾人的反對。如果他提議要把房頂扒掉,眾人則會退讓,同意開個窗口。也許很多人都會笑這樣的事情,但是,在我們的周圍卻經(jīng)常發(fā)生著。其實,人們的心理早就習慣如此:不管你真的讓步與否,你得讓他感到你已經(jīng)讓了很大的步。
在社會交往中,大多人都有堅持自己意見的頑固性,因此,不同意調(diào)和的結(jié)果,往往造成“取法其上,適得其中”。為了“適得其中”,就需要提出一個更高的目標,而后作出妥協(xié)。退讓的姿態(tài),在對方自尊得到滿足的同時,你的目的也就達到了。這樣完美的策略為什么就沒有那么多人崇拜而運用呢,有點疑問,但是,我想本書可以給你帶來更好的改變。
四、讓人一步不為低
美國總統(tǒng)馬辛利曾經(jīng)因為人事問題,而遭到強烈反對。一次,有位議員當面粗野地譏罵他。他極力忍耐,沒有發(fā)作。等對方罵完了,他才用溫和的口吻道:“你現(xiàn)在怒氣應(yīng)該平和了吧,照理你是沒有權(quán)利這樣責問我的,但現(xiàn)在我仍然愿詳細解釋給你聽……”他的這種讓人姿態(tài),使那位議員漲紅了臉,矛盾立即緩和下來。試想,如果馬辛利得理不讓人,利用自己的職位和得理的優(yōu)勢,咄咄逼人進行反擊的話,那對方?jīng)Q不會服氣的。由此可見,當雙方處于尖銳對抗狀態(tài)時,得理者的忍讓態(tài)度,能使對立情緒“降溫”。
下面介紹一些實用的退讓方法:
首先,給別人臺階下,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生活中常有一些人特別固執(zhí)己見,十分容易為些小事情同別人爭論,而且火藥味濃烈。這時候,得理的一方應(yīng)當有饒人的雅量,他可以一面解釋一面折中調(diào)和,最好使用不帶刺激性的“各打五十大板”或者“你好我好”的語言形式,以避免沖突的擴大。
有一位先生,一次上岳父家吃飯,進餐時翁婿兩人聊起了一條高速公路的修建問題。那先生強調(diào):公路的進度一再推遲,是有關(guān)方面的一個嚴重錯誤;而岳父則不同意,認為公路本來就不該興建。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爭論漸趨激烈。后來那位泰山大人把問題扯到“年輕人自私心重,沒有環(huán)保意識”上面,顯然是在批評那先生。那先生怕再爭論下去傷和氣,便開始緩和下來,他婉轉(zhuǎn)地說:“可能我們的看法永遠也不會合轍,可是,那沒有什么,也許我們都是對的,也許我們都是錯的,這也是未可知的事?!蹦窍壬囊幌挘粌H給自己搭了臺階,也給爭論雙方打了圓場。避免了雙方爭論不休,矛盾擴大,影響感情。試想,如果那先生意氣用事地與岳父爭論下去,結(jié)果會如何呢?很可能惹火老岳父,被臭罵一頓。
其次,冷靜,用智慧的語言停止爭吵。
人與人之間出現(xiàn)了摩擦大都因為彼此互相不了解,沒有進行有效的溝通造成的。這時候得理的一方切不可因?qū)Ψ降腻e怪而以怒制怒。最好的方式是多加解釋,想法溝通或者道歉、勸慰,與對方達成諒解或共識。
首先,我們看一個例子:一位丈夫徹夜未歸,次日才幽靈般地回到家中,妻子埋怨了幾句,兩人便你一言我一語地吵起架來。忽然,妻子說:“算了,沒什么了不起,男人晚上不回家都成時髦了——我唯一要提醒你的是:熟悉的地方還是有風景的!”那妻子雖然占理,卻沒有去“痛打落水狗”,只是調(diào)侃了幾句,便使一場沖突體面地結(jié)束了。
夫妻之間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冷戰(zhàn)的局面,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如果一個是操持家務(wù)的人,一個是外面跑的人,這種情況還好些。就大多數(shù)夫妻而言,雙方是誰也不愿在冷戰(zhàn)中打持久戰(zhàn)的,關(guān)鍵的問題是雙方誰先主動來打破冷戰(zhàn)的僵局,一般說來,大都是男方先來點高姿態(tài),也有女方主動示弱告軟的。不管哪一方,只要你不想讓夫妻冷戰(zhàn)威脅這個家庭,只要你有心想迅速結(jié)束冷戰(zhàn)狀態(tài),那么你就應(yīng)該把下面幾條建議給記住了:
1.說話要有度,不要把話說得太絕了。
2.找個合適的場合向?qū)Ψ酱钤挕?/p>
3.熱臉迎向冷屁股,向?qū)Ψ酱螳I“殷勤”。
4.求對方幫個小忙,打破堅冰。
5.佯裝生病或不舒服,讓對方來關(guān)心。
總而言之,固執(zhí)的心情不是想來就來,我們要給別人一些生活的空間。不管你是占理的一方還是不占理的一方,寬宏大量才是人與人之間達到最好溝通的效果。以得饒人處且饒人的人才是大家最愿意交往的人。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