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明朝那些事兒》的通俗歷史讀物,讓中國人知道了當年明月。對歷史的喜愛和把歷史寫得更好看的夢想,讓他從一個普普通通的公務員躋身于中國頂級暢銷書作家的行列。
5歲那年,他和爸爸一起逛書店,一本《上下五千年》的書吸引住了他。爸爸問他是不是喜歡歷史?他茫然地回答:“什么是歷史???”那本書定價5.6元,而當時爸爸的月薪是30元,但爸爸還是給他買了這本書。
在隨后的7年時間里,他把這本書看了12遍。由此發(fā)端,閱讀歷史書成為他的業(yè)余愛好,這讓當時癡迷電子游戲和香港錄像片的同齡人感到十分詫異。上中學的時候,他就讀完了《二十四史》和《資治通鑒》。這些用文言文寫的史書連大學歷史系的學生閱讀起來都感到費勁,但他覺得,要想寫出生動的文章,就必須讀懂那些枯燥的書。
雖然他癡迷于歷史,但他的歷史成績并不好,原因很簡單,他的看法和教科書上的不一樣。而且他覺得,歷史應該是有趣的,不是教科書式的簡單的年代、人物、事件、意義的羅列,更不是各種不平等條約的累積。因此,寫出讓人們喜歡閱讀的真正的歷史書,便成為他的夢想。只不過,這個夢想在強大的高考面前,只能是夢想而已。
他是家中的獨子,所以,為了父母殷切的期望,他痛苦地參加了高考。最后,他如愿地考上了大學,但學的并不是自己喜歡的歷史專業(yè),而是法律專業(yè)。大學四年,他完全是自學,不談女朋友,也不去網(wǎng)吧,總是一個人待在教室里看書,看自己喜歡看的歷史書。有時候到深夜了,他抬頭一看,空蕩蕩的教室里只有自己一個人,再看外面,寂靜的校園里早已是人跡全無。
畢業(yè)后,他參加了公務員考試,并且順利通過。參加工作6年后,他仍然保持著大學時的習慣:不抽煙,不喝酒,不交際,下班后就回家看書。終于有一天,他決定要自己的夢想付諸實踐——重寫明史!每天晚上,他要寫4~6個小時。為了保持清醒的頭腦,他一天要洗幾次涼水澡,洗得皮膚都過敏了。但他仍然堅持著,為了夢想而堅持著。
很快,他發(fā)在天涯論壇上的帖子受到了追捧。他的帖子不僅吸引了眾多網(wǎng)友參與評論,而且擁護者和反對者之間發(fā)生了激烈的對抗,導致三位版主離職。他轉而在新浪網(wǎng)和搜狐網(wǎng)開設博客,在沒有任何宣傳的情況下,他的博客點擊次數(shù)居然很快就突破了300萬。他那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的文章,吸引了小到7歲的兒童、大到70歲的歷史學家在內(nèi)的眾多“明礬”。如今,他寫的《明朝那些事兒》通俗歷史讀物早已在960萬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持續(xù)暢銷,他也通過奮斗從蝸居狀態(tài)中走了出來。
朗達·拜恩在《秘密》一書中說:“只要迫切地希望夢想實現(xiàn),那夢想就會成真?!庇械娜苏J為這句話有點唯心主義,但事實并非如此。因為如果一個人真的迫切地希望達成某一夢想,他不僅會全身心地投入,而且會發(fā)揮出自己最大的潛能,從而克服各種困難和障礙,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