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凡事都要講節(jié)約 浪費不起呀
毛澤東的農民出身可以說影響了他整個一生。盡管他在人生漫漫旅程中,曾經過由農民到知識分子,由知識分子到政治家的重大轉變,但他與生俱來的許多農民性格、農民習慣卻從未曾改掉。因此,生活中的毛澤東有許多令常人看來不可理喻的奇怪習性。如他終生不用牙膏,只用牙粉,而且只使用普通廉價的牙粉。他去世后,這種灰白的牙粉還剩余不少。另外,毛澤東一生也不曾使用過香皂,洗臉洗腳都用清水,洗衣肥皂也很節(jié)約用。他的煙癮很大,但聽人說哪里有價廉味純的好香煙,就會叫人捎上一些,有時一根香煙截斷分兩次抽。他不用打火機,就是火柴盒,只要磷片還可以使用,絕不丟掉空盒,而是買回火柴棒,繼續(xù)使用到再也擦不燃火柴為止。
毛澤東有時節(jié)儉驚人。他總是輕輕一說,我習慣了。其實,他并不是難以“習慣”“高級品”,而是認為大可不必。凡事都要講究節(jié)約,浪費不起,這才是其中的道理。
今天,在韶山毛澤東故居廚房的墻壁上,仍然懸掛著一個用楠竹節(jié)制作而成的竹筒。據了解,這個竹筒是毛家用來盛牙粉的。依據毛家的尚儉美德,我們可以想象得到,當時毛澤東一家很有可能沒有用上當時極為時髦的牙粉,極有可能只是使用草木灰燼作的“牙粉”。
青少年時代艱苦的生活經歷,養(yǎng)成了毛澤東節(jié)約的可貴品性。離開韶山后,無論在長沙,還是北京、上海,作為一介貧困書生,毛澤東一直只用十分普通廉價的牙粉。到了延安,即使偶爾遇上了高級牙粉,他也從不使用。據說,當時的江青很不習慣與毛澤東共用一種牙粉。作為演員出身,無論是在山東、濟南,還是上海十里洋場,江青都能用上較高級牙粉。毛澤東因此對江青這方面的生活小節(jié)時有指責,多次批評她的“小資產階級情調”。
解放以后,社會主義經濟發(fā)展,各方面物質條件均有所改善。特別是進入60年代后,牙粉漸漸被牙膏取代了,市面上極少有牙粉出售了。但毛澤東還在用牙粉。于是,工作人員不得不每次為他多貯存一些。同時,他們也希望毛澤東能夠改用牙膏。
有一次,毛澤東在衛(wèi)生間洗漱完畢后,李銀橋對他說:“主席,現(xiàn)在已很少有人使用牙粉了,您以后也用牙膏吧?”
毛澤東說:“我不反對你們用牙膏,用高級牙膏。生產出來就是為了用的么,都不用生產還能發(fā)展嗎?不過,牙粉也可以用嘛。我在延安就是用的牙粉,已經習慣了。”
隨著工業(yè)產品的不斷更新?lián)Q代,牙膏已相當普及化,而牙粉則大有被淘汰之勢。工作人員私下議論:“如果沒有工廠再生產牙粉了,主席是否會使用牙膏呢?”他們帶著這個疑問與毛澤東討論。
毛澤東笑著說:“牙粉還是會生產的,因為還有人使用么。至于我么,今后如果每一個中國人都能用上牙膏了,我就會不再用牙粉了。”
當然,直到毛澤東逝世,牙粉也沒從中國大地上絕跡,而毛澤東也未能用上牙膏。
如果說用牙粉是習慣了,那么毛澤東使用牙刷則近乎“吝嗇”。一個牙刷能一用多年,直到變成“不毛之地”,毛澤東才最終放棄。工作人員去請示他換個新的。因為不經他本人同意,他的任何東西是不許隨便動的。他總是說:“我看還能用呢,不要急于換嘛!”所以牙刷一直到禿頭禿腦時,毛澤東才會同意換把新的。
毛澤東不曾使用過香皂。他的肥皂盒既不美觀,也不高雅,淺棕色塑料制品。有時,新來的工作人員感到不理解,勸他用香皂洗洗手,洗洗腳,他總說不習慣。他說:“我用清水洗了一輩子,效果蠻好,為什么非得用香皂呢?”
毛澤東不僅不用香皂,而且連普通肥皂也很少使用。只有當飯后手上沾了油污或寫字后染上墨汁才使用肥皂。他解放后還經常研墨,他的手有時被墨汁弄臟了,有時還會弄臟了衣服,只有這個時候,他才用肥皂洗洗手。
不僅自己少用肥皂,毛澤東還要求工作人員不要一洗衣服就用肥皂,注意節(jié)約,反對浪費。他自己用肥皂洗手時從不大把大把地擦,而是輕輕沾上少許。一塊肥皂洗了很久,只剩下一小塊了,他也不允許換上一塊新的,而是直到徹底用完后才同意更換。洗衣方面,他告訴工作人員,比較干凈的衣服用清水洗一洗就可以了。沒有必要用肥皂。戰(zhàn)爭年代,他常給工作人員講節(jié)約支前的道理。他說:“我們后方同志要時時處處注意節(jié)約,一個人節(jié)約一塊肥皂、一條毛巾微不足道,但一千個人、一萬個人都來節(jié)約,就可以造出許多槍炮子彈?!?/p>
毛澤東的煙齡長,煙癮大,常常手持一柱,不絕于縷。戰(zhàn)爭年代,國民黨軍隊是紅軍中無數(shù)煙民的“供給部長”,毛澤東也常抽這種“進貢”煙。解放了,抽煙抽自己的,他有時也感到吸煙花的錢太多,但上了癮,一時是戒不了的。有一次,他聽一位武漢同志講湖北生產一種“珞咖山”牌香煙,煙味好,又便宜,便托人弄上幾條,抽過后還覺得名副其實,于是有一段時間他就抽起了“珞咖山”。
毛澤東抽了一輩子煙,可從未用過打火機。因為吸煙量大,所用的火柴也特多。使用火柴他是很注意節(jié)約的。他吸煙都是自己點火,他擦劃火柴有個小技巧,可以節(jié)省火柴盒的使用。一般人用火柴點火時大都在火柴盒兩側磷片上隨意擦劃,而毛澤東有意從磷片兩端擦起。這樣,一盒火柴棒擦完后,磷片中間部分可能還完好如新。
有一次,一位新到的工作人員在收拾毛澤東的物什時,不知毛澤東有保留火柴盒的習慣,便隨手將一個空火柴盒扔進了垃圾桶。毛澤東發(fā)現(xiàn)后叫他將盒子撿回來。這位工作人員不解地問:“主席,空盒子還要嗎?”
毛澤東說:“凡是可以用的,都不能丟掉!”
事后,這位工作人員閑聊時說起丟火柴盒的事:“一盒火柴一分錢,空盒子留下來干什么?扔了就扔了唄?!眲偤眠@話被毛澤東聽到了,他很生氣,叫來這位工作人員談話,他說:“你這么說是錯誤的。我們國家還很窮,凡事都要講節(jié)約,浪費不起呀?;鸩窈写_實不值錢,但它是用木材做的,丟掉它不就是丟掉木材么?!?/p>
這下,工作人員都能理解了,他們十分細心地將毛澤東用完的空火柴盒保留下來,然后買回大量火柴棒,重新裝上再使用。一只空火柴盒往往反復使用多次,直到完全不能使用時才扔掉。
人們在清理毛澤東遺物時發(fā)現(xiàn)有用剩的牙粉、空火柴盒以及未動過的香、肥皂,心中百感交集。一個位尊權重的國家主席,可一生還真正從來沒有享受過。這些留下的日用小商品,成為一代偉人清貧節(jié)儉生活和精神風貌的歷史見證。
當今社會,日常生活用品可謂琳瑯滿目,應有盡有。其中也不乏高檔、名優(yōu)品牌,廣大市民都可享受生活。但對于單位,對于公務消費,就應當注意點影響和形象問題了。有的地方的領導干部,打腫臉充胖子,攀比之風盛行,實施什么“政績工程”,盡管財政收入少得可憐,甚至連干部、教師的工資都不能按時足額發(fā)放,但門面裝潢得漂漂亮亮,辦公樓越蓋越氣派,賓館愈建愈高檔,公務用車越坐越豪華。一句話,艱苦奮斗的精神拋到了九霄云外,群眾反映強烈,嚴重影響了黨和政府的形象。
我們黨是靠艱苦奮斗起家的,也是靠艱苦奮斗發(fā)展壯大、成就偉業(yè)的。今天,我們正在克勤克儉、努力地建設現(xiàn)代化,仍然需要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即使將來我們的國家發(fā)達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艱苦奮斗的精神也不能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