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時時刻刻是在處理各種信息。我們的大腦也像計算機的CPU一樣,從各種輸入的信息來源,分析理解,給出結(jié)論,形成處理方式,然后再處理隊列里的下一個信息。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面對信息和處理信息。從小到大的學習,都是在輸入信息、分析消化、吸收內(nèi)化成自己的武器。同時,我們也經(jīng)常有信息的需要,有些是主動輸入,比如查找信息、檢索搜索;有些就是強迫性輸入,或者被動輸入,比如無聊的時候刷手機、看新聞、獵奇,等等。
移動終端興起的時代,給了我們更多、更方便的機會,主動或者被動地獲取信息。而當周圍的信息已經(jīng)變得海量,如果人們處理信息的方式仍然沒有大的升級改變,就很容易產(chǎn)生信息焦慮。
信息焦慮的一個表現(xiàn)就是,當自己的訂閱或者推送看不完的時候,會感到不安,或者有一種沖動,每一次要把推送里的所有信息看完。比如刷微博,每天早上起來要刷到昨天晚上看過的微博才停手。但是我相信這個問題會隨著信息內(nèi)容的膨脹而強制治愈,因為信息越來越多,人的精力有限,再加上一鍵已讀的功能,所以很多時候,強迫癥們只要把小紅點抹掉就可以安心了。
一般對于占有欲驅(qū)使下的人們來說,經(jīng)常是加法容易做,減法下不了手。很多時候在社交網(wǎng)絡上關注的人越來越多,人們陷入了信息恐慌,但是卻來不及意識到其實是你的關注給你帶來的信息,這些信息給了你恐慌。同時,也沒有合理的手段做篩選,讓自己的時間線看上去更優(yōu)雅一些。
這就是一個海量信息下的壓力測試,我們一直以來都是在小數(shù)據(jù),小信息,小行動量上生產(chǎn)、生活、工作、成長,但是我們一旦面對加壓,逃走往往是第一反應。但是你往哪兒逃呢?信息里有你想要的價值,黃金是夾雜在沙礫中的,我們?nèi)绻驗樯车[放棄了黃金,那不是也有點遺憾?當然我相信一大片的沙礫已經(jīng)在第一步一鍵已讀的對象中篩選出去了,剩下的就是那些你認為有用的。但仍有很多的信息源。
那怎么辦?其實這就是世界的原貌吧。就像我們愛這個世界就必然會有傷痛;就像我們要連接網(wǎng)絡就會有安全問題。
對此也不是沒有辦法。會使用工具是人類的技能,采取適當?shù)暮Y選,做一些減法,充分開發(fā)你所使用的工具的功能,是一條值得探索的路。
比如拿QQ群來說,信息多你可以采用半屏蔽,即收到信息但是不提醒,或者定時提醒,那樣大體上你不會一直被干擾而無法工作;同時,你可以重點關注一些關鍵詞或者一些人,當關鍵詞在群消息中出現(xiàn)的時候,或者特定的人說話的時候,就可以得到一些提示。其實這些功能在群里都已經(jīng)有了,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充分地利用好,而不是單純地在海量信息的壓力下,關閉所有的通道。否則就像安全領域里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你為了保證網(wǎng)絡安全,把網(wǎng)線拔了,那你說要上網(wǎng)還有什么意義呢?
這就是如何在信息時代下構建學習系統(tǒng)的問題了。這是一門深奧的藝術,多來源于當下的信息,如果利用得好,可以增加智慧;但是它們接踵而至的時候,我們應該能在海量信息下,扛住壓力。
(本文文章編號343,首發(fā)于2014年12月10日,修訂于2017年2月22日)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