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理財、股票理財,這都是我們較為熟悉的理財模式,即使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它們的本質依舊沒有改變,只是使用、操作模式產生了變化。但有一種理財模式,卻是緊跟時代發(fā)展而出現的,那就是P2P。無數理財專家,都在不斷分析著這種新型理財模式,更有一批人宣稱:劃時代的理財模式正在到來!
然而,看似紛擾的P2P,真的能夠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開啟全新理財模式嗎?
P2P理財,真的能給我們帶來財富嗎
所謂P2P理財,是指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借貸,但不是個人之間直接借貸,而是通過相關中介公司辦理借貸事宜,把借貸雙方對接起來實現各自的借貸需求。借款方需要通過高額的回饋,來滿足債權方借款的收益。
而手機P2P理財,正是通過手機進行P2P方面的事宜。
為什么在智能手機蓬勃發(fā)展的時代,P2P能夠迅速崛起?這是因為隨著移動互聯網的不斷發(fā)展,便捷度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中介公司可以通過網絡將信息傳播至全國,而不是如過去一樣需要將業(yè)務僅僅局限于某個小地方,只能依靠業(yè)務員的兩條腿去跑。而借貸雙方也可以根據中介平臺的信息,合理選擇自己的借貸方向,即使彼此身在中國的最遠兩端,也可以借助手機互聯網完成。此外,我們的借款資金,還可以分割投資。比如有一筆十萬元的資金,你可以投資到好幾個理財產品中。
正是因為信息呈現出爆炸式增長,P2P才能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飛速發(fā)展。不設門檻的小額投資,高利率、多渠道投資的特點,讓P2P理財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時,迅速取得了市場的關注。打開百度搜索,搜索“手機P2P”,會發(fā)現相關新聞達到9220000個之多,如圖6-11所示。
圖6-11 P2P相關網站百度搜索結果
據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中國的手機P2P理財軟件已達上千個,這些公司借助著不同的項目,給客戶帶來源源不斷的業(yè)務??傮w而言,P2P理財主要針對小額資金,重點服務于工薪階層、小微企業(yè)主等。這些群體因為從銀行貸款較難,自然就選擇更加便捷的借貸模式。而各家平臺會對借款人進行信用審核和風險控制,然后收取相應中介費盈利。
信息量大、投資簡潔,是手機P2P理財飛速發(fā)展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遠高于銀行存款的收益率。目前,銀監(jiān)會規(guī)定貸款利率不能超過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4倍,所以絕大多數公司的理財產品都會將15天理財年化收益率控制在7%之內,90天理財年化收益率在9%之內。
一段話總結手機P2P理財,就是:從中介方獲得理財產品信息,然后將資金投入其中,在合約到期時贏得收益。中介平臺負責信息核對、風險控制、收益發(fā)放。而這一切,只需在手機上簡單點擊操作即可。
為什么手機P2P理財飽受爭議
從本質上來看,P2P是一種信貸理財,與銀行存款完全不同。我們所了解的各種P2P信貸平臺并非銀行,而是一種專業(yè)的金融機構。作為一種在海外已經完全成熟的理財模式,中國的P2P理財發(fā)展尚在初期,雖然也借鑒了一套關于信用、審核、跟進、回款管理的服務流程,但是由于相關政策還未完全到位,因此也出現了不少問題。并且,這些問題都不是出在借貸雙方上,而是出在中介——P2P信貸平臺。跑路、停業(yè)、提現困難等問題,是懸在手機P2P之上的一把利劍。
相關的新聞早已層出不窮:
2015年3月3日,《楚天金報》報道:網貸之家統(tǒng)計顯示:運營接近5年的老平臺暢貸網,在更換新系統(tǒng)后,有用戶表示無法查詢到賬戶信息,而且出現逾期,提現困難;上線四年多的老平臺盛融在線也陷入了提現危機,在線待還款金額超過9.2億元,涉及將近2萬投資者,其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平臺資金涉嫌自融;中恒盛業(yè)借助注冊資金1億和高收益假標,詐騙5000多萬元,涉及4000多投資人,現在該網站已經無法打開。
《都市報道》2015年報道:2014年年底,寧波P2P網貸平臺出現倒閉風潮,前后至少有8家公司出現問題,有的倒閉跑路,有的提現困難,上千投資人受損。
其中一家名為“融豐創(chuàng)投”的投資平臺,2014年9月成立,兩個月后倒閉,公司法人代表應某也消失不見了,跑路前他還在公司網站掛出最后一句話:“手機24小時不關機。”
鳳凰網也曾報道,2015年前兩個月我國出現跑路、停業(yè)、提現困難等問題的平臺數量已達到115家,同比增長6倍多。在出現問題的平臺名單中,注冊資本超過千萬元的不在少數,甚至出現了幾家注冊資本達到1億元的平臺。這是一個多么可怕的數字!
正是因為這些現象,手機P2P理財飽受爭議。
為什么P2P理財會頻繁出現問題?首先,是P2P理財在國內發(fā)展速度過快,從而出現了畸形。很多P2P創(chuàng)始人將平臺作為短期謀利工具,初建階段即以高達15%以上的年投資收益率來吸引投資者,迅速做大貸款規(guī)模。但是,平臺的借款人多為小微企業(yè)和個人,自身實力和抗風險能力都較弱,很容易出現問題。一旦借款方無法還貸,立刻引發(fā)平臺爆炸。而為了獲取高額的中介費,P2P平臺早已將實力考察、風險評估拋之腦后。
同時,由于目前我國的信用體系建設尚未完善,所以一些平臺引入的第三方擔保事實上并無相關能力,并且平臺運作本身也不透明,自然會出現跑路、詐騙等事件。
這些問題,都導致了手機P2P飽受爭議。
穩(wěn)妥為上:手機P2P理財的四字箴言
盡管目前手機P2P理財飽受爭議,但這并不等于,這種理財模式不能參與。事實上,作為一種新興的理財模式,P2P在國外早已成熟,也有很多人因此獲得了不錯的收益,由此可見它并非毒蛇猛獸。
P2P理財,遵循的一個原則就是穩(wěn)妥。那么,我們該怎么做呢?
1.產品的風險控制
無論P2P理財產品說得如何天花亂墜,我們首先要關注的,就是平臺是否規(guī)范,是否有完善的風險控制技術,是否有抵押,是否有還款風險金,是否能提供每一筆債券的詳細流水,是否每個月都會在固定的時間給客戶郵寄賬單和債權列表等等。不要被單純高額的收益率迷惑,如果平臺沒有這些細節(jié)的解釋,就不要進行投資。
2.合同規(guī)范性
雖然P2P理財可以完全通過手機操作,但是正規(guī)的P2P平臺即使當你使用手機客戶端進行了購買確認,依舊會發(fā)送紙質合同進行確認。所以,我們在認購產品時,必須把合同的每一個條款都認真閱讀。如果馬虎簽署,那么產生的風險也只能由自己承擔。
最佳的處理方式,是將這份合同拿給專業(yè)經濟律師審閱,然后根據律師的建議進行確認或否定。
3.別被高收益的數字所迷惑
“收益高,未必安全”,這是P2P行業(yè)一句不成文的潛規(guī)則??v觀P2P平臺跑路事件,絕大多數都是因為承諾過高,結果無法兌現造成的。
P2P相關專家表示,一款成熟的P2P產品,或者一家正規(guī)的P2P平臺,通常給用戶承諾的收益率在10%左右,這是較為合理的,但就目前來看,不少P2P平臺為了吸引客戶,早已突破了極限。某第三方財務公司在2014年8月對各大P2P平臺進行了調查,結果發(fā)現:101家網貸平臺中,所發(fā)行產品平均利率超過10%的網貸平臺占95%,超過15%的占75%,超過20%的占27%。20%收益率以上的這些平臺,都屬于風險非常大的P2P平臺。
所以,在面對林林總總的P2P產品和P2P平臺時,我們一定要冷靜思考,而不是單純地被數字所鼓動。尤其對于那種動輒承諾收益非常高,遠遠超出了國家規(guī)定基準的P2P平臺,例如承諾達到20%、30%甚至更高的,我們應該敬而遠之?!柏澏啾厥А保袊@句老話,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不過時。
4.多關注行業(yè)信息
P2P正在發(fā)展初期,所以多關注行業(yè)信息,也可以幫助我們識別哪些是假冒的、有風險的P2P平臺。例如,P2P理財項目將會納入銀監(jiān)會監(jiān)管系統(tǒng),所以,多關注銀監(jiān)會的新聞發(fā)布,必要時進行電話咨詢,這樣也可以避免上當受騙。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