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有個名叫馮諼的人,家境貧寒,難以維持自己的生活,托人請求孟嘗君,說愿意寄食門下。
一天,孟嘗君拿出一本賬簿,問門下的食客:“請問哪一位通曉賬務,能為我到薛地去收債呢?”
馮諼說:“我能。”
孟嘗君為他備好了車馬和盤纏,臨行前,馮諼問:“收完債后,我該買些什么東西回來呢?”
孟嘗君說:“看我家缺少什么東西就買什么吧?!?/p>
馮諼為孟嘗君買“仁義”
馮諼到了薛后,把欠債的人都召集過來,把債券都核對了一遍,確定無誤后,便詐稱孟嘗君決定要把大家的債務免除,說罷就把所有的債券燒了,欠債的人見狀,齊聲歡呼萬歲。
馮諼很快地趕車回到齊國。
孟嘗君覺得很奇怪,穿好正式服裝出來接見他,說:“債都收完了嗎?”
馮諼說:“收完了?!?/p>
孟嘗君問:“你買了什么回來?”
馮諼回答道:“在我臨行前,您說讓我買些家里所缺的東西,但金銀珠寶等物品主君家應有盡有,唯一缺少的就是仁義,所以我為您買了仁義?!?/p>
孟嘗君說:“仁義怎么買到呀?”
馮諼說:“目前您只有薛那么小小的一塊地方,卻不懂得愛護百姓,還以賺錢為目的向他們放債,所以我詐稱您下令免除他們債務,因而燒了那些債券,人民都歡呼‘萬歲’,這就是我為你買的仁義?!?/p>
孟嘗君很不高興,無奈地說:“你去休息吧!”
一年以后,齊王懷疑孟嘗君有貳心,命他回自己的封邑,離薛還有一百多里,薛民就扶老攜幼,爭著在路旁迎接孟嘗君。
這時,孟嘗君激動地對馮諼說:“先生為我買的仁義,時至今日我才看到。真的是太感謝了?!?/p>
【運用經(jīng)典】
鬼谷子云:“守義者,謂守以人義。探心在內以合也。探心深得其主也。從外制內,事有系由而隨也。故小人比人則左道,而用之至能敗家辱國。非賢智,不能守家以義,不能守國以道,圣人所貴道微妙者,誠以其可以轉危為安,救亡使存也?!?/p>
所謂的守義,是指堅守人的仁義之道,并探求內心活動以符合道義。探求別人的內心活動,就要了解對方的真實意圖。小人對待他人,用的是旁門左道,常常會家破國亡。而圣賢之人推崇微妙的道,正是因為“道”確實可以使國家轉危為安,挽救敗亡使之生存。通過馮諼和孟嘗君之間的故事,顯示了孟嘗君睿智大度、禮賢下士的領袖風度,更顯示了馮諼高瞻遠矚、深謀遠慮的氣魄。馮諼用自己獨特的戰(zhàn)略性眼光和深刻的洞察力,以損失眼前的小利而換來了長遠的大利,用“仁義”為孟嘗君積累了巨大的無形資產,從而使孟嘗君擺脫了困境,解除了后顧之憂,大大地鞏固了孟嘗君的地位。
【職場之術】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