捋手勾拳 斜肘撞肋
捋手勾拳
“捋手”指用五指捆拉或拍拉對手前臂臂腕的手法,在詠春手法中應用的頻率較多。
“勾拳”又稱“勾撞拳”或“抽撞拳”,一般由膀手手法變化而來,是自下而上弧線擊出的拳法。在目前市面上普遍傳播的尋橋拳譜中,“抽撞拳”表述較多,本節(jié)特將其用法簡單加以展示。
“捋手”配合“勾拳”使用,應用之時一手捆拉對方前臂臂腕,牽引對方重心;另一手自下而上沖拳擊打對方肋骨要害,屬于中路進攻的拳法。
捋手勾拳基本的動作示范(下圖由王師傅與配手演示具體動作)
(1)對手以右側身格斗式站立,雙手握拳作勢欲攻王師傅;王師傅右腿在前,以二字鉗羊馬正身前進馬姿勢站立,問手迎敵(圖176)。
(2)對手突然上步,以右手直拳直線進攻王師傅面門,王師傅以靜制動,問手橫向向右移動幾寸,以橫勁化直勁,將對手拳勁卸離自身中線(圖177)。
(3)動作不停,王師傅右手問手變捋手,向右后方回帶對手右臂,牽引對方重心前移,同時左手變拳以勾拳拳法自下而上擊中對手右側肋骨(圖178)。
圖176
圖177
圖178
斜肘撞肋
目前市面上傳播的詠春尋橋拳譜中,是以雙手攔手的動作,隨轉馬的方向左右橫向平移來展示詠春肘擊技術的,此種肘擊法又稱為“批肘”。本節(jié)中“轉馬斜肘”的動作屬秘傳練法,是以45°角向斜上方打出的肘法(圖179)。這與目前世傳的平轉練法不同之處在于,斜肘打出后,肩肘與胯、膝、足形成三角發(fā)力的穩(wěn)定支撐,即便遇到對手自上而下的卸力還擊,我方之重心仍不動搖分毫。習練者須經(jīng)久練習,方能體會“圓中求直、三角發(fā)力”的奧妙。
圖179
斜肘有兩種攻擊形態(tài):第一種如同尋橋拳譜中練習時雙肘相疊同時發(fā)力的動作;第二種則是單臂發(fā)力的動作,用于近身破解對手鎖喉、鎖頸的攻擊。“斜肘破鎖頸”的攻擊動作示范如下(下圖由王師傅與配手演示具體動作):
一、雙斜肘破鎖頸
(1)王師傅自然行走時,突然一歹徒從后面沖來,右臂環(huán)扣王師傅脖頸,左手抱右臂狠狠勒緊,欲置王師傅于死地(圖180)。
(2)王師傅背對敵人,瞬間右轉馬,雙臂相疊,以45°角向后上方擊出,擊中敵人右側肋骨要害,一擊即破解對手致命攻擊(圖181)。
圖180
圖181
二、單斜肘破鎖頸
(1)王師傅徒步行走時,一歹徒從后面沖來,左臂環(huán)扣王師傅脖頸,右手抱右臂狠狠勒緊,欲置王師傅于死地(圖182)。
(2)王師傅背對敵人,瞬間左手下拉敵人左臂,緩解其攻勢;同時,迅速向右轉馬,右臂以45°角向后上方擊出,擊中敵人右側肋骨要害,一擊即破解對手致命攻擊(圖183)。
圖182
圖183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