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第一、二個ABCDE防治方案是:
A: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藥與阿司匹林(aspirin)。阿司匹林是防治血栓性心腦血管疾病最經(jīng)濟有效的首選藥物。阿司匹林是通過阻止血小板聚集,來防治血栓性心腦血管疾病最經(jīng)典、最經(jīng)濟有效的首選藥物。一項對抗血小板治療的薈萃分析表明,應用阿司匹林后,嚴重心腦血管事件風險下降了約1/4,心腦血管事件死亡風險下降了約1/6,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風險下降了約1/3,非致死性卒中風險下降了約1/4。由此可以看出,應用阿司匹林進行抗血小板治療帶來的心血管獲益相當大。
B:β受體阻滯藥(β-blocker)與控制血壓(blood pressure control)。收縮壓每下降10毫米汞柱,發(fā)生心肌梗死的風險可下降30%,發(fā)生卒中死亡的風險可下降40%。高血壓病患者一般應將血壓水平降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如能耐受,還應降得更低些;伴有心血管高危因素(如有卒中、心肌梗死病史或糖尿病等疾?。┑幕颊撸瑧獙⒀獕核浇抵?30/80毫米汞柱以下。
C:戒煙(cigarette quitting)與降膽固醇(choles-terollowering)。戒煙首當其沖。戒煙1年能使患冠心病風險降低50%,戒煙15年能使心血管疾病風險降至常人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每降低1 毫摩爾/升,發(fā)生心肌梗死和卒中風險均能降低20%。
D:合理飲食(diet)與控制糖尿?。╠iabetes control)。合理飲食。吃飯八分飽,多吃蔬菜和水果,特別要注意低鹽(每天不超過6克)、低脂(每天脂肪攝入不超過總熱量的30%)。在初次診斷為糖尿病的患者當中,有半數(shù)人已存在心腦血管疾病,1/3的人已存在高血壓,2/3的人已存在血脂異常。糖尿病患者的卒中發(fā)病率為非糖尿病患者的4~5倍。研究證實,糖化血紅蛋白(HbA1c)每降低1%,心肌梗死風險可下降14%,卒中風險可下降12%。
若同時控制高血壓、血脂異常等危險因素,如糖尿病患者伴高血壓時,舒張壓控制在不超過80毫米汞柱要比控制在不超過90毫米汞柱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減少51%;伴有血脂異常時,將血脂控制在正常水平,可使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減少25%。美國的研究結果表明,應用阿司匹林能使男性糖尿病患者首次心肌梗死發(fā)生率下降61%,女性糖尿病患者缺血性卒中的發(fā)生率下降58%。
E:運動(exercise)與教育(education)。堅持運動。進行每次不少于30分鐘的快走、慢跑、騎車等有氧運動,最好天天運動。同時注意勞逸結合與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
另外,防治冠心病還有第三個“ABCDE”方案,大家可能對此就有些陌生了。其實,它在冠心病二級預防中有著同樣重要的作用。那么第三個“ABCDE”是什么呢?
A: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藥(ARBS),用于對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藥治療有禁忌證或不能耐受者。目前已有應用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藥預防冠心病的臨床試驗報告。
B:體重指數(shù)控制(BMI control),即保持或減輕體重,使體重指數(shù)維持在18.5~24.9千克/米2,腰圍小于90厘米,可有效預防冠心病。
C:中醫(yī)藥(chinese medicine),中醫(yī)藥預防冠心病有確切的臨床效果,包括具有傳統(tǒng)醫(yī)藥特色的活血化瘀類中藥和中成藥,如復方丹參滴丸、通心絡、血府逐瘀口服液等。遺憾的是,目前國內外臨床指南均未提及中醫(yī)藥。活血化瘀類中醫(yī)藥具有調血脂、降血黏度、改善微循環(huán)、抗氧化、抗細胞凋亡、改善內皮功能等作用。但這些尚有待開展循證醫(yī)學基礎的大型臨床觀察和試驗驗證。
D:復合維生素(decavitam),主要包括B類維生素,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和葉酸等。研究已證實,高半胱氨酸血癥易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在高血壓病、冠心病的發(fā)病中起重要作用。而補充維生素B6、維生素B12、葉酸等維生素,可通過不同途徑調節(jié)半胱氨酸的代謝,從而有效預防冠心病。
E:情緒(emotion),抑郁、易怒、緊張等,是冠心病發(fā)作的重要因素。中醫(yī)學中早就有七情六欲失衡致病的論述?,F(xiàn)代醫(yī)學研究發(fā)現(xiàn),情緒變化在高血壓、冠心病發(fā)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樂觀、穩(wěn)定的情緒與心態(tài)不僅是預防冠心病的重要因素,也是實現(xiàn)長壽的關鍵和秘訣。
總之,第三個“ABCDE”在冠心病二級預防中同前述的兩個“ABCDE”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冠心病二級預防應包含第三個“ABCDE”才更加全面、更加科學。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