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隱藏時則隱藏,該露相時則露相
鬼谷子所說的“圣人謀之于陰”,說的是圣人言行謹慎,做事不張揚,只有如此,才能“主事日成”、“主兵日勝”。中國人最擅長的就是韜光養(yǎng)晦了,因為一個人鋒芒太露,很容易招致他人的嫉恨,并最終為自己帶來禍患。
明朝的時候有個叫沈萬三的人,號稱“天下首富”,為人處世高調(diào)招搖。當初朱元璋起事的時候,他贊助了大筆的銀子。由于人們搞不清此人是如何做到富可敵國的,于是便傳說他手中有一個聚寶盆,可以源源不斷地生聚財富。據(jù)說,明帝國首都南京城的城墻、官府衙門、街道、橋梁有一半是該人捐資修建的。這使皇帝朱元璋的心里很不舒服,心想:他有如此多的財富,以后萬一反叛誰能制止得了。于是,決定除掉他。后來有一次軍隊勝利凱旋,沈萬三為了破財免災(zāi),討好朱元璋,便自說自話地提出申請,說愿意再捐一大筆錢,供天子犒賞軍隊。于是朱元璋借題發(fā)揮說:一介平民,卻要犒賞天子的部隊,必是貪污犯上的亂民,其罪當誅。隨即,沈萬三被發(fā)配充軍云南,以后沈家九族也大受株連。
古語有云:“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太過招搖了,不是什么好事情。俗話“人怕出名豬怕壯”,說得也是這個道理!深藏不露的人,表面上看來好像他們都是庸才,胸無大志,實際上只是他們不肯在言語上和行動上露鋒芒而已。因為他們有所顧忌,言語露鋒芒,便要得罪旁人。得罪旁人,旁人便成為阻力,成為破壞者;行動露鋒芒,便要惹旁人的妒忌,旁人妒忌,也會成為阻力,成為破壞者。表現(xiàn)本領(lǐng)的機會不怕沒有,只怕把握不牢,只怕做出的成績不能使人滿意。
在生活中,寒光森森的銳器往往會使人感到威脅和震懾。同樣,一個人的才智過高,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也會使人產(chǎn)生類似的感覺,會使人生出一種距離感,或產(chǎn)生回避、逃遁的心理意識,甚至成為你的阻力,成為你的破壞者。因為人從根本上講是趨弱去強的。所以當人處在少壯年輕的時候,如果鋒芒太露,就會喪失掉一些機會和朋友,就會延長到達成功的距離。等到你明白這種道理的時候,已經(jīng)時過境遷,悔之晚矣。這正應(yīng)了“盈則損,直則折”這句話。弱者有弱者的幸運,強者有強者的不幸,而人生就在幸與不幸之間。
萬石君姓石,名奮,十五歲做小官吏,侍候高祖。高祖和他談話,喜歡他的恭謙,問他說:“你還有什么人?”他回答說:“我只有母親和一個姐姐。母親不幸失明、家里貧苦?!备咦嬲f:“你能跟隨我嗎?”他說:“愿意為您效勞?!庇谑歉咦嬲偎憬銇矸鉃槊廊?,讓石奮任中涓,把他家遷到長安城里的中戚里。他做官靠積累政績當上了太中大夫。他雖然沒有什么學(xué)識文化,但恭敬謹嚴沒人能比。到孝景帝即位,石奮的四個兒子都因為品行端正,孝敬父母,辦事謹嚴,做官做到了二千石。景帝稱贊說:“石君和四個兒子都是二千石官員,作為臣子的尊貴光寵竟然集中在他一家?!庇谑?,稱呼石奮為萬石君。
孝景帝晚年,萬石君回家養(yǎng)老,每年定期作為大臣參加朝會。經(jīng)過皇宮的門樓,萬石君一定下車疾走,看見皇帝的車駕,一定俯身按著車前橫木表示敬意。他的子孫做小官,回家來見他,萬石君一定穿著朝服出來,不稱呼其名字。子孫有錯誤,不是譴責,而用不坐正座,面對食案而不吃來表達他的不滿情緒。然后兒子們互相責備,通過長輩的幫助說情,犯錯的人光著上身堅決地請罪、認錯,改正錯誤,他才原諒?;噬蠒r常給他家賞賜食物,他一定跪下叩拜俯伏著吃,好像就在皇上眼前。子孫遵循他的教導(dǎo),像他一樣跪拜下來吃。萬石君一家憑著孝敬謹嚴而聞名于各郡各國。
太史公說:孔子有句話“君子言語要遲鈍,行動要迅速”,說的大概就是石奮吧?因此他的教化不急而成功,不苛刻而安定。這可以說是行為忠厚的君子了。
漢代賈誼,以誦詩通經(jīng)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太守,聽說他的錦繡文采,召至門下,甚是喜歡。漢文帝初立,聞河南太守吳公政績?yōu)樘煜碌谝?,且此人原來與李斯同邑,曾從師李斯,于是征召他為廷尉。
這時賈誼才二十剛出頭,在眾大臣中年齡最小。每次皇帝召集大臣議事,諸老先生不知道怎么表達的話語,賈誼都耐心地幫他們把話講出來。諸生于是乃以為能力不及賈誼。漢文帝悅之,便越級提拔他,一年之內(nèi)就官至太中大夫。
賈誼自以為漢朝立朝已二十多年,已達到天下大治,因而當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他還自作主張,草撰了新的儀規(guī)法禮,認為漢代的顏色以黃為上,黃即土色,土在五行位第五,故數(shù)應(yīng)用五。還自行設(shè)定官名,把由秦傳下來的法律全部廢除了,換成新的制度,雖然漢文帝剛即位,不敢一下子都按賈誼的意見去辦,但卻以為賈誼可以擔任公卿。大臣周勃、灌嬰、東陽侯張相如、御史大夫馮敬等貴族都因此而嫉恨賈誼,常常在文帝面前說賈誼的不是:“年少初學(xué),專欲擅權(quán),紛亂諸事?!庇谑俏牡鄄辉僦赜糜H近他,不再采納他的建議,讓賈誼當長沙王的陪讀太傅。過了一年多,文帝召見賈誼,與賈誼長談至夜半,但是“不問蒼生問鬼神”,賈誼不能自陳政見。后又讓賈誼當梁懷王太傅。賈誼數(shù)上疏諫,言諸侯或連數(shù)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聽。過了幾年,梁懷王學(xué)騎,墜馬而死。賈誼痛恨自己沒有盡到老師的責任,哭泣歲余,亦死,年僅三十三歲。
年少才子賈誼本來學(xué)富五車,才高八斗,聰慧能干,得到皇帝的賞識本是理所當然。但是,賈誼畢竟太年輕,他鋒芒畢露,不懂得自我保護,看不到身邊的危險,致使自己力盡而寡助,落得少年悲哀。
當然,深藏不露的“藏”也是為了“露”,在時機成熟時,要毫不含糊地表現(xiàn)自己。就像當年毛遂向平原君自薦時說的:“吾乃囊中之錐,未曾露鋒芒,今日得出囊中,方能脫穎而出?!?/p>
戰(zhàn)國時,秦國大軍攻打趙都邯鄲,趙孝成王命平原君趙勝去楚國求救。平原君打算帶二十名文武兼?zhèn)涞娜烁?。他手下雖有三千門客,但挑來挑去只挑中了十九人。這時,坐在末位的門客毛遂站了起來,向平原君自薦同行,平原君于是答應(yīng)他同去。來到楚國,平原君跟楚王談合縱的事,毛遂和其他十九個門客都在臺階下等著。從早晨一直到中午,平原君也沒有說服楚王。毛遂于是帶著寶劍快步上了臺階,說:“當年楚懷王當了秦國的俘虜,死在秦國,這是楚國最大的恥辱。秦將白起只帶幾萬人就奪了郢都,逼得大王遷都,這些就連我們趙國人也替你們感到羞恥。今天我主人跟大王來商量合縱抗秦,既是為了趙國,也是為了楚國?!泵爝@一番話像錐子一樣,句句戳在楚王的心上。于是,楚王與平原君當場歃血結(jié)盟。隨后,楚王派大軍奔赴趙國救援。平原君回趙后,待毛遂為上賓,并感慨地說:“毛先生一到楚國,楚王就不敢小看趙國了?!?/p>
是金子總會發(fā)光,但也不能老把金子埋在地里。把握機遇的能力也很重要,一旦機會來臨,千萬不要錯過。真人不露相,這是千真萬確的。但永遠都不露相的,肯定不是真人。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