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子高力量小的投籃姿勢
二、籃球運動的基本技術(shù)
(一)腳步動作
1.基本站立姿勢(如圖3-1所示)
隊員在場上隨時保持良好的基本站立姿勢是非常重要的準備。
【動作要領(lǐng)】兩腳前后或左右自然站立約與肩同寬,兩膝微屈稍內(nèi)收,身體重心落在兩腳之間,上體稍前傾,兩臂自然彎曲于體側(cè),兩眼平視觀察場上情況,身體保持平衡。
2.急停
急停是隊員在跑動中突然制動,達到由運動到靜止的方法。常用的急停方法有兩種:
(1)跳步急停(一步急停)(如圖3-2所示)
圖3-1
圖3-2
【動作要領(lǐng)】跑動中用單腳或雙腳起跳,重心起伏不大,上體稍后仰,兩腳平行或前后同時著地,屈膝,重心下降位于兩腳之間,兩臂屈肘微張,保持身體平衡。
(2)跨步急停(兩步急停)(如圖3-3所示)
圖3-3
【動作要領(lǐng)】跑動中向前跨出一大步,腳后跟著地迅速過渡到全腳掌著地的同時屈膝,身體稍后仰。第二步著地時腳尖內(nèi)扣,身體稍側(cè)轉(zhuǎn),腳前掌內(nèi)側(cè)蹬地,重心前移至兩腳之間,兩臂屈肘微張成基本站立姿勢。
3.滑步
滑步是隊員防守的基本步伐之一,分為側(cè)滑步、前滑步、后滑步3種。
【動作要領(lǐng)】(以側(cè)滑步為例) 如圖3-4所示,兩腳平行站立稍寬于肩,兩膝彎曲,上體稍前傾,重心降低,兩臂稍屈于體側(cè),上下?lián)]動。向左側(cè)滑步時,右腳內(nèi)側(cè)用力蹬地,重心迅速左移,同時左腳向左橫滑一步,左腳落地的同時,右腳迅速貼地面向左滑動,兩腳基本保持滑步前的距離。保持身體平衡,重心不要起伏太大,兩腳不能并攏或跳動。
圖3-4
(二)傳接球
1.傳球
傳球技術(shù)要充分考慮接球隊員的位置和動作,力求做到準確、及時、安全、到位。
(1)雙手胸前傳球(如圖3-5所示)
圖3-5
雙手胸前傳球準確性高、易掌握,便于和投籃、運球結(jié)合使用,適用于不同方向和不同距離的傳球。
【動作要領(lǐng)】傳球時身體處于基本站立姿勢,雙手五指自然張開,拇指相對成“八”字形,手心空出,用指根以上部位觸球的后側(cè)方,兩肘自然下垂,持球于胸前。傳球時,兩腿蹬地,重心前移,同時兩臂伸向傳球方向,兩手腕下壓、外翻,用拇指、中指、食指的力量將球彈撥出去。
(2)單手肩上傳球(如圖3-6所示)
圖3-6
單手肩上傳球多用于中、遠距離傳球,在快攻中運用較多。
【動作要領(lǐng)】(以右手傳球為例) 持球方法同雙手胸前傳球。傳球時,左腳向前跨出半步,向右轉(zhuǎn)體的同時將球引到右肩的側(cè)上方,上臂與地面平行,右腿蹬地轉(zhuǎn)體帶肩,依次帶動肘、前臂迅速前伸、扣腕,手指用力將球傳出。
(3)雙(單)手反彈傳球
反彈傳球是借助地面的反彈作用將球傳給同伴的方法,具有落地點低、不易被對手破壞的特點。
【動作要領(lǐng)】傳球時,向前下方用力,利用手腕、手指的力量將球傳向擊地點、反彈給同伴。一般來說,反彈傳球的擊地點在傳接球隊員之間距離傳球者三分之二的地方,球彈起的高度在接球者的腹部位置。
2.接球
正確接球能迅速地銜接傳球、運球、突破、投籃等進攻動作,是組織進攻的先決條件和準備階段。
【動作要領(lǐng)】(以雙手接球為例,如圖3-7所示) 接球時,面對和注視來球,兩臂放松向來球方向迎球,手指自然分開,兩拇指呈“八”字形,兩手成半圓狀。當手指觸球時,迅速屈肘后引,以緩沖來球力量,將球引至胸前,作好傳球、投籃或突破的準備。
圖3-7
(三)運球
1.運球急起急停(如圖3-8所示)
運球過程中,利用速度的突然變化來擺脫防守。
【動作要領(lǐng)】運球沖突然急停時,應(yīng)迅速降低重心,手短促有力地拍按球的前上方,同時兩腳做跨步急停,使球垂直反彈,用身體保護球。突然啟動時,后腳用力蹬地,身體重心迅速前移,用力拍按球的后上方,加速前進超越對手。
圖3-8
2.體前變向運球(如圖3-9所示)
圖3-9
運球中遇到防守正面堵截時,應(yīng)突然改變運球方向,注意體前變向運球與假動作結(jié)合運用。
【動作要領(lǐng)】(以向左變向為例) 右手拍按球的右側(cè)上方,使球從身體右側(cè)反彈到身體左側(cè),右腳迅速向左側(cè)前方跨出,上體左轉(zhuǎn)、探肩,用身體保護球,改用左手拍按球的后上方,加速前進,擺脫對手。
3.運球后轉(zhuǎn)身(如圖3-10所示)
圖3-10
運球過程中,防守者距離較近并堵截一側(cè)時,運用向后轉(zhuǎn)身改變運球方向,借以擺脫對手。
【動作要領(lǐng)】(以右手運球為例) 運球中,當防守者靠近自己時,迅速將左腳跨落防守者兩腳之間,重心移至左腳上,以左腳為軸,右腳向后蹬地做后轉(zhuǎn)身。同時右手將球拉引到身體左后方換左手運球,繼續(xù)前進。
4.背后變向運球
【動作要領(lǐng)】(以右手運球為例) 運球過程中,要把球控制在身體右側(cè)后方,左腳前跨,右手拍按球的側(cè)后方,使球經(jīng)身后拍到身體左前方,右腳迅速前跨,換用左手運球繼續(xù)前進,擺脫對手。
(四)持球突破
持球突破是進攻隊員接球后,運用快速的腳步動作和熟練的運球技術(shù)超越防守的一項進攻性很強的技術(shù),由蹬跨、側(cè)身探肩、推放球和加速4個環(huán)節(jié)組成。常用的持球突破技術(shù)有以下兩種:
1.交叉步持球突破(如圖3-11所示)
圖3-11
【動作要領(lǐng)】(以右腳作中樞腳為例) 假動作吸引防守者重心右移,雙手持球,重心移至右腳,左腳蹬地迅速向右前方跨出一大步,同時將球移至右手,上體右轉(zhuǎn),左肩下壓探肩。右手放球,右腳用力蹬地迅速前進擺脫對手。
2.同側(cè)步(順步)持球突破(如圖3-12所示)
圖3-12
【動作要領(lǐng)】(以右腳作中樞腳為例) 準備姿勢和突破前的動作要求與交叉步持球突破相同。突破時,右腳內(nèi)側(cè)蹬地,左腳迅速向左前方跨出一步,同時向左轉(zhuǎn)體探肩,重心前移,左手放球于左腳側(cè)前方,然后右腳迅速蹬地跨出,利用速度超越對手。
(五)投籃
投籃是指用投、拍、扣等方法將球送向球籃的動作。
1.原地投籃
(1)原地雙手胸前投籃:是籃球運動中使用較早的投籃方式,適用于中、遠距離投籃。
【動作要領(lǐng)】雙手持球于胸前,肘關(guān)節(jié)自然下垂,兩腳前后或左右開立,兩膝微屈,重心落在兩腳之間,眼睛注視瞄準點。投籃時,兩腳蹬地,伸展腰腹,兩臂隨身體向前上方伸展,手腕外翻、前屈,利用拇指、食指、中指彈撥球,通過指端將球投出。兩手用力要均勻、柔和,腳跟提起。
(2)原地單手肩上投籃(如圖3-13所示):原地單手肩上投籃是跳投和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的基礎(chǔ)。
【動作要領(lǐng)】(以右手投籃為例) 右手五指自然分開,右臂屈肘,前臂與地面接近垂直,手腕后仰托球于右肩上方,手指指根以上部位持球,掌心空出,左手扶球的左側(cè)。兩腳前后或平行站立約與肩同寬,兩膝微屈,重心落在兩腳間。投籃時,下肢發(fā)力,伸展腰髖,同時右肘上抬,前臂隨身體向前上方伸展,左手離球,用手腕前屈和手指撥球的動作,使球從食指、中指指端投出。身體重心前移,腳跟稍提起。
圖3-13
2.行進間投籃
俗稱“跑籃”,是在快速跑動中接球,或運球后做近距離投籃時所采用的一種投籃方法。分為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行進間單手低手投籃、行進間反手投籃和行進間勾手投籃等。
(1)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如圖3-14所示):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出手點高,距籃圈近,命中率高。
圖3-14
【動作要領(lǐng)】(以右手投籃為例) 跑動中右腳向前跨出一大步的同時接球,接著左腳迅速上一小步用力蹬地起跳,右腿屈膝上抬,雙手舉球于右肩上方,當身體騰空接近最高點時,用伸臂、扣腕,食、中指柔和撥球的動作將球投出。落地時屈膝緩沖。
(2)行進間單手低手投籃(如圖3-15所示):這種投籃方式速度快、伸展距離遠、命中率高,多用于超越對手或強行突破時投籃。
圖3-15
【動作要領(lǐng)】(以右手投籃為例) 右腳前跨同時接球,將球置于身體右側(cè)。左腳前跨步子稍小,并向前上方蹬地起跳,右腿屈膝上抬,當身體接近最高點時,右手掌心向上托球,用提肘和手腕上挑的柔和動作,使球經(jīng)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指端投出,向前旋轉(zhuǎn)入籃。
(3)原地跳起單手肩上投籃
【動作要領(lǐng)】兩手持球于胸前,兩腳前后或左右開立,兩膝微屈重心落在兩腳之間。起跳要短促有力,身體保持平衡,同時舉球于右肩前上方,右手托球,左手扶球。當身體接近最高點時,左手離球,右臂向前上方伸展,利用手腕、手指的彈撥動作將球投出。落地時屈膝緩沖。
(六)搶、打、斷球
1.搶球(如圖3-16所示)
圖3-16
【動作要領(lǐng)】判斷準確,大膽、迅速地靠近對手。兩手抓住球用力向后猛拉,或利用前臂、手腕及上體扭轉(zhuǎn)的力量將球搶下。
2.打球(如圖3-17所示)
圖3-17
【動作要領(lǐng)】打球的時機一般是對手剛接球時,運球過程中球剛離手或球剛由地面反彈起來以及投籃球剛離手時。打球的方式可分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橫向打球。
3.斷球(如圖3-18所示)
圖3-18
【動作要領(lǐng)】斷球前,身體重心下降,準備起動。當球剛離開傳球隊員時,突然起動以短而快的助跑,單腳或雙腳用力蹬地躍起,充分伸展身體和手臂,雙手或單手將球截獲。
(七)搶籃板球
搶籃板球是投籃不中時雙方爭奪從籃板或籃圈上反彈過來的球的技術(shù)。一個完整的搶籃板球技術(shù)包括觀察和判斷、搶占有利位置、起跳、空中搶球和得球后動作5部分。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