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胃就像一部每天不停工作的機器,食物在消化的過程中會對黏膜造成機械性的損傷,所以說,保持有節(jié)制的飲食、合理的安排作息是保養(yǎng)脾胃的關鍵。下面就為你推薦保養(yǎng)脾胃的生活妙法。
從生活作息上做起,一日三餐要定時定量,最好設定一個時間表,嚴格遵守。這會對有些人的睡眠時間產生影響,因為有人習慣晚睡晚起、早中餐一塊吃,這種壞習慣必須改掉。雖然人的生物鐘可以前后移動,但總是在一定范圍內,不會產生太大的差別。
一般胃消化功能不好者,吃一點點就會飽,稍微多吃一點就會胃脹,特別在晚上多吃的話,還會因為胃部滯脹而影響入睡。所以專家建議硬的、不好消化的東西應少吃,飲食上可少吃多餐,慢慢調理。如果還沒到正餐時間,可以補充一些食物,但不宜過多,一定要記住這不是正餐,正餐還是要按正常來吃,食物以軟、松為主。湯要飯前喝,飯后喝湯會增加消化困難。入睡前兩三個小時不要吃東西,否則容易影響入睡。
胃病患者應該戒煙、酒、咖啡、濃茶、碳酸性飲料。此外,饅頭可以養(yǎng)胃,不妨試試作為主食。
胃病患者飯后不宜馬上運動或工作,最好休息片刻或者慢步行走,幫助胃部消化。
其他蔬菜水果類的食物也是人體不能缺少的,所以應該足量,但應煮得軟一點再吃。
非急性病變不提倡吃藥,因為長期吃藥都有副作用,尤其是對胃有刺激性的藥物。長期服用對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藥物,會造成胃黏膜損傷而出現炎癥或潰瘍。必要時應在飯后吃。如果條件允許,最好改用有相同作用的中草藥。胃病患者提倡去看中醫(yī),中醫(yī)的良方一般比較溫和,刺激相對較小。
木瓜適合胃的脾性,可以當作養(yǎng)胃食物,不過對于胃酸較多的人,不要食用太多。胃喜燥惡寒,除了冰的東西以外,其他寒涼的食物也不宜多吃。
調養(yǎng)脾胃的秘密就是靠“養(yǎng)”,除了合理的飲食外也要從生活習慣的改良中獲得,好習慣才有好胃,有好胃才有好身體。除了養(yǎng)胃妙方外,還有一些養(yǎng)胃秘訣要牢記。
(1)少吃多餐。飯只吃七分飽,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飽,晚上要吃少。忌暴飲暴食。
(2)按時就餐。要坐著吃飯,不要站立或蹲著。戒吃辛辣、油炸、煙熏食物如燒烤等,不吃過酸、過冷等強烈刺激的食物,不飲酒,少飲濃茶、咖啡等。多吃素菜和粗纖維食品如芹菜、香菇等。
(3)羊肉等溫熱食物均有養(yǎng)胃效果,適合胃寒病癥;大蒜能消毒殺菌,可以幫助消除炎癥,建議多吃;另外枸杞、銀耳、紅棗、核桃都可以當零食或入菜吃。飯后、睡前可以搓熱雙手,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環(huán)揉64圈。完畢搓熱雙手按摩小腹。
(4)保暖護養(yǎng)。秋涼之后,晝夜溫差變化大,尤其是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蓋好被褥,以防腹部著涼而引發(fā)胃痛或加重舊病。
(5)飲食調養(yǎng)。胃病患者的秋季飲食應以溫、軟、淡、素、鮮為宜,做到定時定量,少食多餐,使胃中經常有食物和胃酸進行中和,以達到防止侵蝕胃黏膜和潰瘍面而加重病情的目的。
(6)運動健養(yǎng)。腸胃病人要結合自己的體征,適度的運動鍛煉,這樣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的復發(fā),促進身心健康。
(7)平心靜養(yǎng)。胃是否健康與精神因素有很大關系。過度的精神刺激,如長期緊張、恐懼、悲傷、憂郁等都會引起大腦皮層的功能失調,促進神經功能紊亂,導致胃壁血管痙攣性收縮,進而誘發(fā)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因此,平時要保持精神愉快、性格開朗、意志堅強,并善于從困境中解脫自己。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