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中選擇主動說話的比例
中學生的人際交往問題及指導
第二節(jié) 中學生的人際交往問題及指導
林曉是一名高二的學生,她剛從外地隨父母來到一個新的城市,轉(zhuǎn)學進入了這個城市一所重點高中,為此父母感到非常高興,認為這樣的環(huán)境對女兒有好處??墒且粋€學期過去了,林曉卻變得非常的沉默,她在班里幾乎不跟大家聊天,平時下課了也只是一個人趴在桌子上休息。雖然林曉也很想在班里擁有幾個比較要好的朋友,很想?yún)⑴c同學們的討論,但是看到大家熱烈地談?wù)撝恍┰掝}時,她就無法挪動自己的腳步。有時候,同學邀請她參加一些集體活動,但林曉卻一直躲在一邊,并不參與其中,于是她就變得越來越孤單。爸爸媽媽都鼓勵她主動地與同學交往,但林曉卻不明白怎樣融入到班級中,久而久之,大家都覺得林曉是個怪人,是一個不需要朋友的人。慢慢地,同學們也不再邀請她參加活動,也不再與她講話,這讓林曉更加難過,她覺得大家都不喜歡她,沒有人愿意跟她做朋友。
林曉為什么在班里交不到朋友呢?
林曉怎樣才能贏得友誼呢?
作為老師和家長,我們該如何幫助林曉走出困境呢?
現(xiàn)代社會中的每個人,都必須通過與他人的交往來獲得知識、技能等,也只有通過與他人的交往,才能從一個“生物的人”轉(zhuǎn)變成為一個“社會的人”,人類的社會環(huán)境在不斷地改變,要更好地適應日新月異的外在環(huán)境,就應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
一、中學生的人際交往問題類型
中學生的人際交往與普通人有共同之處,又有其自身的特點,他們更注重友誼,重視內(nèi)心的交流,相對來說比較單純,更富有情感。隨著身心的快速發(fā)展,中學生的交往需要變得越來越迫切,他們渴望與他人交往,通過交往來更好地認識外界的社會環(huán)境,也能在交往中更好地認識自己,他們通過與老師、家長和同學的交往逐漸完成社會化的任務(wù)。但也有不少中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會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困惑,案例中的林曉就是其中一個,而且當代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形成以“我”為中心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更多地考慮自我,從而往往也會引發(fā)更多的人際沖突。我們在了解了中學生人際交往特點的基礎(chǔ)上,更應該掌握中學生可能存在哪些人際交往的困擾,以便能更好地幫助他們走出困境。
1.孤獨型
這類學生通常表現(xiàn)為不合群,平時生活中獨來獨往,沒有朋友。這可能因為這類學生本身性格比較內(nèi)向孤僻,比較害羞,雖然他們有很強烈地與他人交往的意愿,但不知如何主動與人相處,只是被動等待。也可能是他們自視過高,覺得其他人都不如自己,不愿與他人交往,不需要他人的友誼和幫助。當然也有些學生則是認為“人心難測,朋友難交”,懷疑朋友之間是否有真正的友情,時刻防備著他人,對人敬而遠之。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這種自我封閉的交往方式肯定不利于中學生的正常發(fā)展,也不適合信息交流量日趨增大的現(xiàn)代生活。
2.“老好人”型
這種類型的學生常常人云亦云,為了贏得他人的友誼,不敢在朋友面前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觀點。即使看到朋友可能會出錯,也不及時給予批評和建議,無原則地附和對方,企圖造就一團和氣的氣氛,對于他人的要求沒有勇氣說“不”,有時即使是違反了自己的意愿,仍然不能理直氣壯地回絕,但自己卻會感到不平衡,而這種內(nèi)心的不平衡會在彼此的交往中表現(xiàn)出來,所以這樣做,雖然表面上不傷感情,但實際上卻拉大了彼此的心理距離。有些青少年甚至明明知道參與某些活動是違反道德規(guī)則乃至觸犯法律的,但為了表示對朋友的支持,毅然選擇追隨,這也是很多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之一。
3.“唯我獨尊”型
這類學生可能因為自己成績優(yōu)異,經(jīng)常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贊揚,因而覺得自己比其他同學高人一等,自我感覺極好,看不起別的同學,與人相處時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絲毫不顧及他人的感受,也不在乎自己的行為是否會影響其他同學。在集體活動中以“自我”為中心,認為自己是團體中的核心人物,別人都應以自己的意見為主,希望別人按照自己的“吩咐”去做事,聽不得反對意見,主觀性強,覺得別人就應該聽自己的,當別人對他們提出反對意見時,經(jīng)常采用攻擊、否定的態(tài)度,因而他們經(jīng)常陷入人際交往的沖突之中。這樣的學生通常在人際交往中是最容易被孤立,他們通常都沒什么朋友,遇到困難時也沒人會愿意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有了心事也沒有人可以訴說。
4.功利型
這類學生表面上與人相處得很好,但他們主動與某些同學接近并不是真心喜歡這些同學,想跟他們交朋友,而是出于某種功利的目的。比如希望能經(jīng)常抄襲某個同學的作業(yè),就對這個同學表現(xiàn)得非常友好,但如果老師知道后制止了這種行為,那么他的友好行為就會消失。他們秉承著“不吃虧”的原則與人交往,誰能給他帶來好處,誰就是他的朋友,對他們來說“友誼”是以利益為前提的。過于注重自身利益往往在人際交往中會遭到他人的反感,雖然這樣的學生人數(shù)并不多,但依然會影響中學生原本極為純潔的友誼關(guān)系。
二、中學生人際交往的原則
人際交往存在于每個人的生活之中,有的人在這個過程中如魚得水,揮灑自如,而有的人則舉步維艱,困難重重。在一些班級里,我們也經(jīng)常會看到有些同學很受歡迎,任何時候都是人際交往的中心,而有的學生則被同學排斥。如何才能幫助學生正確地對待人際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呢?在與他人交往時,是否有一些普遍的原則是大家都必須遵守的呢?
1.真誠原則
人們在相互交往中,總是不可避免地要相互評價。中學生正是自我意識快速發(fā)展的時期,他們非常渴望了解自己,而與人交往,了解他人眼中的自己則是他們認識自我的有效途徑之一。相對地,他們也非常在乎朋友眼中的自己,因而在與同學朋友相處時,真心實意地表達自己對對方的看法和感受,往往能贏得友誼,而口是心非、背后議論則是中學生最為討厭的行為,這樣做的后果會造成人際關(guān)系的緊張。
2.寬容原則
“寬以待人”是人際交往中重要原則之一。在日常的交往中,我們不可避免地與他人產(chǎn)生矛盾和沖突,如果這些矛盾和沖突并不涉及原則性問題,那么“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心態(tài),往往能保證交往的順利進行。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每個人都可能在生活中出錯,如果我們太苛求于他人,就容易導致沖突的產(chǎn)生。比如有時我們與同學開玩笑,但對方卻勃然大怒,弄得自己極為尷尬,如果我們一味固執(zhí)于對方對自己的反應,老想著對方給自己的難堪,那么這樣的交往隨時都會終止。但如果我們冷靜地思考一下,也可能對方當時正好遇到了很煩惱的事情,那么他的反應就能被理解。所以有時能設(shè)身處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那么就能理解他人的反應,能“化干戈為玉帛”,當然也就更能豁達大度地對待身邊的每一位朋友,贏得更多的朋友。
3.平等原則
中學生在與同學朋友交往中,應秉承平等原則,任何一位同學,不管他的家庭經(jīng)濟地位如何,父母的職業(yè)如何,也不管他的學習成績?nèi)绾?,只要是班級的成員,是交往的對象,都需要站在同等的地位進行交往,任何人在交往中都享有同等的權(quán)利,當然也有相同的義務(wù),在人際交往中,交往的雙方總要有一定的付出或投入。人際交往作為人們之間的心理溝通,是主動的、相互的、有來有往的。當我們期望他人能友愛和尊重我們的同時,也需對對方表達自己的友愛和尊重之情。蕭伯納有一次寫作休息時,和鄰居的小女孩一起玩耍,當送小女孩回家時,他對小女孩說:“知道我是誰嗎,回家告訴你媽媽,就說和你一起玩的是蕭伯納。”小女孩天真地回應說:“知道我是誰嗎,回家告訴你媽媽,就說和你一起玩的是克里?佩思萊雅?!彼栽谌穗H交往中,我們時刻要記住,不管你自己的成績有多好,做出過多大的貢獻,在交往中,都不能高高在上,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
4.信用原則
信用是指一個人誠實、不欺騙、遵守諾言,只有這樣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我們在與他人交往中離不開信用。朋友之交,言而有信,許諾別人的事就要履行,這是信用原則的重要表現(xiàn)。如果在平時的生活中,一個人經(jīng)常向別人許諾,但是不認真履行,那么就給人一種強烈的不信任感,久而久之,別人就不會再相信他的話。一個經(jīng)常開“空頭支票”的人,往往在交往中就顯得缺乏誠意,這是人際交往的大忌。同時守信用也是對他人尊重的一種表現(xiàn),只有誠實守信,以誠待人,才能在人際交往中顯示自己的自信心,產(chǎn)生使人樂于與你交往的魅力。
三、人際交往的技巧
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一些同學這樣抱怨“我的同學不理我,我該怎么辦”,“朋友很難過,我要怎么做才能安慰她呢”,“朋友欺騙了我,我該怎么做”,“我很想加入同學的討論,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做”等等,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涉及交往的技巧,中學生都有著強烈的交往動機,但并不都能很好地處理交往中遇到的問題。下面介紹一些人際交往的技巧,可以幫助中學生更好地解決人際困擾,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
1.學會贊美
曾經(jīng)有位小學生,他的學習成績很好,他以為他能當上班長,但結(jié)果同學們沒選他當班長,于是他就去請教他的爸爸,怎么樣才能讓自己當上班長,他的爸爸告訴了他三個字“贊美人”。這位小學生就學著去贊美他的同學,一個學期以后,他如愿當上了班長。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贊美別人會給別人帶來快樂,會使你在人際交往中變得更有吸引力。那么你可能就會說:“如果我老是去贊美別人,人家會以為我是‘拍馬屁’,給人感覺很虛偽?!辟澝酪彩切枰记傻?。在贊美他人時,你必須是真誠的,也就是說你真的認為這個人的某個方面是值得贊美的。因此,為了能做到真誠的贊美,你就應該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從積極的角度去看待,真正找到這個人的可贊美之處。一個經(jīng)常會真心贊美別人的人,往往是一個討人喜歡的人,所以想贏得別人的喜愛嗎?那么就試著去學會贊美。
2.認真傾聽
人際交往的基本形式就是交談,一個善于交談的人,往往能更好地與朋友交流思想,溝通感情,發(fā)展友誼,而在交談過程中,傾聽是我們首先應該學會的一個技巧。當我們認真地傾聽時,一方面能獲得更全面的信息,不會遺漏,這可以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沖突;另一方面,認真地傾聽往往用非言語的方式在告訴對方,我很尊重你,非常注重你的談話內(nèi)容,有時這種非言語的方式所傳遞的信息更能讓對方接受并認同,所以認真的傾聽是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技巧之一。那么我們該如何做到認真的傾聽呢?首先,在聆聽他人發(fā)言時,應正視對方,并能經(jīng)常發(fā)出自己在專心傾聽的信號,比如當對方與你目光交流時,一定要適時地點頭以表示你正在傾聽并且已經(jīng)聽明白了,鼓勵對方繼續(xù);其次,在對方發(fā)言時,不輕易打斷對方的言論,即使你內(nèi)心有多么的不認同對方的言論,也請一定等對方的發(fā)言告一段落后,提出自己的見解;第三,在傾聽時還需注意調(diào)節(jié)好自己的情緒,即使對對方的言論不感興趣,也應保持一種平靜的情緒狀態(tài),不讓對方感到掃興或沮喪,尤其是當對方正在興致勃勃地向你介紹什么時,厭煩的情緒往往會傷害對方,從而造成人際關(guān)系緊張。
3.給予他人表現(xiàn)的機會
有位中學生從小學習各種才藝,上中學后,他是班里的才子,不但學習成績非常優(yōu)異,而且多才多藝,是班里的班長,一旦學校有什么活動需要班級派人去演出時,他都自己去,因為他的才藝常常能為班級贏得各種獎項。一開始,班里的同學都很為他高興,他自己也很自豪,但時間長了以后,他發(fā)現(xiàn)當他在贏回這些獎項時,大家都有點無動于衷了。他覺得很納悶,更讓他不解的是,班里的同學似乎都在慢慢地疏遠他,他變得不再被同學喜歡,他的朋友也開始遠離他。其實任何人都渴望自己被他人肯定,尤其是朋友的肯定,因此在朋友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也是很多人在人際交往中的常見行為。如果一個人在人際交往中,處處爭先,時刻都想著如何表現(xiàn)自己,無形中可能就剝奪了朋友的表現(xiàn)機會,使朋友的才能無從體現(xiàn),朋友還會承受很大的壓力。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妒忌心,如果不能照顧到朋友的這種心理,一味地因為要表現(xiàn)自己的才能剝奪朋友的表現(xiàn)機會,那么最終的結(jié)果往往就是朋友的遠離。只有那些具備較高的才能,但又能適時地表現(xiàn)出自己小缺陷的人,才是最可愛的人。
4.適當?shù)刈晕冶┞?/p>
人際交往講究平等,講究“禮尚往來”,朋友往往是那些能夠分享彼此心事的人,心理學家們也認為,能把自我向別人敞開的人比自我封閉的人更能交往。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適時適當?shù)刈晕冶┞叮切湃嗡说谋憩F(xiàn),往往是更容易被別人接受,容易取信于人,其他人與之交往就會產(chǎn)生一種安全感,更愿意與之接近。反之,如果一個人在與人交往時,時刻封閉自己,不愿意袒露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態(tài)度,這會讓人覺得其防備心很重,與之交往缺乏安全感。當然我們在做自我暴露時,也要講究循序漸進,必須要雙方都有自我暴露的意愿,而且愿意做深入了解,在這個前提下,一步一步地自我暴露,在這樣的互動過程中,彼此之間的了解就會變得更為深入。而如果交往中其中一方在交往之初就完全的自我暴露,尤其是在對方還沒準備好要用這樣的暴露來回報時就可能選擇遠離,從而保持適當?shù)木嚯x,因此在人際交往中需要做自我暴露,但是這種自我暴露也要適時適當?shù)剡M行。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