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交談時要用好自己的眼神
我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在五官中,起主導作用的就是眼睛。眼睛對內(nèi)心情感的傳遞主要是靠眼神,即所謂的“眉目傳情”。一個會意的眼神,在很多時候,往往就能夠代替千言萬語。因此,在與人交談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學會正確運用眼睛傳遞信息、傳達感情。一個良好的交際形象,目光應該是坦然、親切、和藹、有神的。具體要注意以下幾點禮儀要求:
1.把握好注視對方的時間
在與人交談的時候,眼神注視對方是一種尊重的表現(xiàn)。但是有很多人把握不好注視的時間。如果你注視對方的時間久了,對方就會感到尷尬;如果你注視的對方時間短了,又達不到禮儀的要求。所以說,時間的把握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通常來說,在與人交談的過程當中,與對方目光接觸應該累計達到全部交談過程的50%~70%,這樣才能顯得自然、有禮貌。剩下的時間可注視對方臉部以外的5~10厘米處。假如說,你與對方交談了10分鐘,那么在這個談話的過程當中,你應該有累計7分鐘左右的時間把目光放在對方面部;而在你注視別人這面部的這段時間里,你應該有至少累計5分鐘的時間把目光投射到對方的眼睛上。
2.注視對方的區(qū)域
在日常的交談當中,用眼睛注視別人重要。所以說,在與人談話時,目光要注視著對方。如果眼睛東張西望,表現(xiàn)出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則是非常不禮貌的。是不能死盯住對方的某個部位,或不停地在對方身上上下打量,這是極失禮的表現(xiàn)。
在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同的場合,要求注視對方的部位也不同。注視對方的什么位置,要依據(jù)傳達什么信息、造成什么氣氛而異。要依據(jù)不同場合、不同對象而選擇具體目光所及之處和注視的區(qū)間。通常根據(jù)這一點,可以將交談中的目光分為公務凝視、社交凝視、親密凝視三種。
(1)公務凝視
在洽談、磋商、談判等比較嚴肅凝重的場合,就需要公務凝視的目光。這時候,目光要給人一種嚴肅、認真、值得信賴的感覺。注視的位置應該放在對方雙眼或雙眼與額頭之間的區(qū)域。這樣的目光范圍不容易給雙方造成壓力,利于營造平等融洽的氣氛,利于雙方交際的順利進行。當你處在參與會議討論等多人場合的交談時,目光要照顧到在座的每個人,切記不要只看一個人。當你轉(zhuǎn)換交談對象時,目光也要隨之投向新的交談對象,這是起碼的禮貌和尊重。與人面對面交談時,要把目光放在對方的臉上,適當?shù)嘏c對方對視,以表示聆聽、理解或詢問,同時表示尊重和溝通的誠意。但當雙方陷入沉默時,就不要注視對方的眼睛,這樣容易使雙方尷尬,不利于話題的展開。
(2)社交凝視
即在各種社交場合使用的注視方式。人們在普通的社交場合采用的注視區(qū)間是社交注視區(qū)間。這一區(qū)間的范圍是以兩眼為上線,以下頜為頂點所連接成的倒三角區(qū)域。由于注視這一區(qū)域容易形成平等感,能讓談話者輕松、自然,不會給人壓力,很容易形成良好的社交氛圍,人們常在茶話會、舞會、酒會、聯(lián)歡會以及其他一般社交場合運用。
(3)親密凝視
即親人之間、戀人之間使用的注視方式。具有親密關(guān)系的人在交談時采用的注視區(qū)間為親密注視區(qū)間,凝視的位置應該放在對方雙眼到胸之間。至愛親朋之間,注視這些區(qū)域能激發(fā)感情,表達愛意。
3.把握好注視方式
(1)要敢于正視對方
在交談中敢于禮貌地正視對方是一種坦蕩、自信的表現(xiàn),也是對他人尊重的表現(xiàn)。談話中眼睛往上、往下、瞇眼、斜視、閉眼、游離不定、目光渙散、漫不經(jīng)心等都是在交談中忌諱的眼神。但是你要注意,不能將目光長時間固定在一個位置上,可以適當?shù)貙⒛愕哪抗鈴墓潭ǖ奈恢蒙弦崎_片刻。這樣才會使對方的心理得到放松,你們交談起來才能輕松自然。
(2)眼神中要能傳達出你的意思
如果你對談話內(nèi)容非常感興趣,應該用柔和友善的目光正視對方的眼區(qū)。如果你想要中斷與對方的交談,覺得對他的話不感興趣,可以有意識地將目光稍稍轉(zhuǎn)向別的地方。如果對方因說錯了話而拘謹害羞、躁動不安,千萬不要立即轉(zhuǎn)移自己的視線,而應該用親切、柔和、理解的目光繼續(xù)看著對方,暗示他不要慌張,沒什么關(guān)系,否則對方就會認為你比較高傲,不夠通情達理,缺少人情味兒,是在諷刺和嘲笑他。別人取得成績時,千萬不要用無所謂的眼神看他,這樣他會對你產(chǎn)生敵意。如果別人遭遇尷尬,希望自己安靜和反省時,請不要對他投以任何意義的目光,此時,你目光的消失就是就是對他最大的尊重。不要注視別人外表的缺憾,如別人的傷疤或衣服上的破洞。此外,在交談休息時或停止談話時,不要正視對方。
總的來說,人們都喜歡真誠的、熱情的、友好的、關(guān)切的、自信的眼神。眼神要符合施予者和接受者的身份、性格,符合交談場合的需要,只有運用得體才能留給別人一個良好的印象。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