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百科知識 ?菲爾·莫洛伊的動畫生涯

        菲爾·莫洛伊的動畫生涯

        時間:2023-08-07 百科知識 版權反饋
        【摘要】:看著“本DVD收錄了菲爾·莫洛伊1991~2001年間制作的短片,全部時長為153分鐘”的說明,我更為驚異——153分鐘的少兒不宜動畫片?不管怎么說,菲爾·莫洛伊肯定是個人物。稱呼菲爾·莫洛伊的作品為“極端動畫”一點也不過分。也許是我孤陋寡聞,但是到目前為止,據(jù)我所知,能取得菲爾·莫洛伊這樣戰(zhàn)績的動畫師屈指可數(shù)。1978年,菲爾·莫洛伊導演了第一部動畫短片《森林中》,從而開始了他的藝術生涯。

        英國動畫的“魔教教主”——菲爾·莫洛伊(Phil Mulloy)

        小引子:“有動畫A片嗎?借我看看!”

        第一次看到菲爾·莫洛伊的作品是2002年冬天,在位于倫敦市中心的英國電影學會總部一樓,一間極其狹小、低矮,類似庫房的屋子里(據(jù)說是他們的商品銷售部門),我買到了他的短片精選集DVD——《菲爾·莫洛伊的極端動畫》(Phil Mulloy Extreme Animation)。

        拿著這張DVD我感覺很“恍惚”,眼前的一切似乎與享譽全球的“英國電影學會”六個字格格不入。這個英國最大、最權威的影視機構竟然破舊得使我懷疑自己是否走進了制作盜版盤的“地下黑作坊”。只有那20英鎊(約300元人民幣)一張的DVD價格使我相信自己確實在英國而不是中關村。面對柜臺上琳瑯滿目的世界各國經典影視作品錄像帶,你很難把“錄像帶”與“發(fā)達國家”四個字聯(lián)系在一起。但事實卻是如此,起碼在2002年,英國絕大多數(shù)老百姓還在使用錄像機而非DVD機,音像店里的錄像帶出租與銷售生意依舊如火如荼。

        在這里,黑澤明、伯格曼、戈達爾的作品大都以錄像帶形式出版,這樣看來,我們更不可能指望動畫片出DVD了。但是,在堆積如山的經典名片中,唯一的動畫DVD竟然是這張打著“18禁”的菲爾·莫洛伊(見彩圖9)精選集。當我拿著美國動畫之父——溫莎·麥凱(Winsor McCay)與德國剪紙動畫先驅——洛特·雷妮格的作品錄像帶時,很是納悶——誰是菲爾·莫洛伊?他(她)的影響力難道比這兩位前輩還大嗎?要不為什么BFI會為此人發(fā)行DVD呢?看著“本DVD收錄了菲爾·莫洛伊1991~2001年間制作的短片,全部時長為153分鐘”的說明,我更為驚異——153分鐘的少兒不宜動畫片?這不把人做死了啊?!看都得看死了?!英國人果然有趣,放著大師經典作品不做DVD,偏偏出版這“少兒不宜”的。不管怎么說,菲爾·莫洛伊肯定是個人物。不然的話,英國電影學會也不會如此興師動眾地“捧”這個“角兒”。我回去一定好好學習一下,研究透徹。

        結果,

        五年過去了,

        我卻從來沒有勇氣與毅力,

        把這張盤,

        一次性,

        看完……

        因為它太暴力了,太色情了,太刺激了,太與傳統(tǒng)道德觀念不符了……實在無法用語言形容這種感受。

        稱呼菲爾·莫洛伊的作品為“極端動畫”一點也不過分。下面僅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他的作品如何“極端”——

        一個男性朋友得知我從英國帶回大量原版動畫片后,便興致勃勃地來找我:“有動畫A片嗎?借我看看,沒看過這個?!?/p>

        我正襟危坐地說:“我可是規(guī)矩人家的孩子?!?/p>

        “得了吧你!快!麻利兒的……”

        “那你把這拿走吧”,我順手給了他《菲爾·莫洛伊的極端動畫》,“這可是大師作品啊!但估計你看不下去。”

        “不可能! A片還會看不下去!?”

        “那好吧,你很強大,很有愛!再說一次啊,我可是規(guī)矩人家的孩子?!?/p>

        不到24小時,這位兄弟就把盤還回來了。

        我說:“怎么樣?看得下去嗎?”

        “我就去……我父母好不容易不在家啊,我特意約了女朋友一起觀摩啊!我買了一堆零食,準備邊看邊吃。結果……”

        “你吐了吧?”

        “你知道還借我這盤!?根本就看不下去啊,惡心死我了!那么好的興致全被你這盤毀了!”

        “我早告訴過你,我是規(guī)矩人家的孩子。你不信啊……”

        兩人互毆中……

        橫掃“四大門派”的“魔教教主”

        不知道是我喜歡給人起外號,還是英國這些動畫大師們都太有個性,一個個特點如此鮮明:約翰·哈拉斯是英國動畫之父;鮑伯·茍德弗瑞是英國動畫教父;相比之下,菲爾·莫洛伊則更像“英國動畫的魔教教主”(這幾個人湊一起夠寫本《笑傲江湖之大不列顛分舵》的了)。因為他的作品無論是手法還是主題,無論是制作水平的精良程度還是美術風格的審美價值,實在無法讓江湖中的“名門正派”接受(當然,菲爾·莫洛伊向來也沒奢望被他們承認與接受)。一貫獨來獨往、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他經常會因“口出狂言”而引來“殺身大禍”(真的很“狂”,他竟然拿上帝開玩笑)。

        但是,菲爾·莫洛伊武功高強,又有“左右護法”相伴(他的一雙兒女也是影視圈內知名人士,后文將詳細介紹),因此多年來他一直笑傲江湖而“東方不敗”。在不到15年的時間里,他“橫掃江湖四大門派”——囊括了世界四大動畫節(jié)的主要獎項:

        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jié)——1993年的《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獲得最佳音樂獎;1996年的《變化之風》(The Wind of Changes)獲得克羅地亞電影評論家協(xié)會獎;1998年的《鏈條》(The Chain,見彩圖10)獲得評論家獎;2004年的《黨同伐異3:大結局》(Intolerance III—The Final Solution)獲得評委會提名獎。

        廣島國際動畫節(jié)——1996年的《十誡之十:不可貪戀他人之妻》(The Ten Commandments Number 10: Thou Shalt Not Covet thy Neighbour’s Wife)獲得特別獎。

        安納西國際動畫節(jié)——2000年的《黨同伐異》(Intolerance)獲得評委會大獎。

        渥太華國際動畫節(jié)——2006年《克利斯蒂一家》(The Christies)獲得最佳動畫長片水銀獎。

        這四大動畫節(jié)是由世界動畫協(xié)會授權舉辦的,可謂全球動畫領域檔次最高的權威比賽。一個動畫師能在其中一個動畫節(jié)載譽歸來就已經終生無憾了,現(xiàn)在這位“魔教教主”竟然“打遍四大動畫節(jié)無敵手”。也許是我孤陋寡聞,但是到目前為止,據(jù)我所知,能取得菲爾·莫洛伊這樣戰(zhàn)績的動畫師屈指可數(shù)。在2006年的日本廣島國際動畫電影節(jié)上,主辦方為他舉辦了個人作品回顧展并聘請他作為評委。

        菲爾·莫洛伊1948年出生于英國默西塞德郡的港口城市——沃拉希(Wallasey),曾在雷文斯本設計與傳播學院(The Ravensbourne College of Design and Communication)與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學習繪畫與電影。1978年,菲爾·莫洛伊導演了第一部動畫短片《森林中》(In the Forest),從而開始了他的藝術生涯。他涉及的領域很廣,包括真人電影、電視、紀錄片、動畫片的編劇、導演甚至制片工作。

        有趣的是,菲爾·莫洛伊當年考進皇家藝術學院時提交的面試作品是一部動畫短片,而1971年畢業(yè)后卻從事了近20年的電視與紀錄片工作,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他移居威爾士,才又正式回歸動畫創(chuàng)作領域。

        《牛仔》(Cowboys)系列動畫片

        1991年,菲爾·莫洛伊為第四頻道制作了名為《牛仔》的六集動畫短片(每集三分鐘)。這套系列產品基本奠定了其日后作品的美術風格與主題思想:黑白為主、極其簡單甚至粗糙的線條、很不流暢的運動規(guī)律、永無休止的暴力加色情。這六集短片分別是:《牛仔:正午》(Cowboys: High Noon)、《牛仔:謀殺!》(Cowboys: Murder!)、《牛仔:暴虐》(Cowboys:Outrage!)、《牛仔:苗條的皮金斯》(Cowboys:Slim Pickins)、《牛仔:不算啥》(Cowboys:That’s Nothing)、《牛仔:同流者》(Cowboys:The Conformist)。

        影片的主角——牛仔們,都長得一模一樣:骷髏般的剪影效果面容,戴著高高的牛仔帽,棒子一樣細長的胳膊和腿,令人生厭的高鼻子,咧著大嘴露出利劍般的牙齒,宛如窟窿一樣、空洞無神的白色眼睛。這種極其貪婪、邪惡、猥褻的造型成為菲爾·莫洛伊日后作品的慣用經典形象。我想導演之所以賦予這樣的造型“牛仔”二字,可能是因為在傳統(tǒng)觀念中牛仔極具男性特征——不修邊幅、四處流浪、騎駿馬、泡美女、動不動就掏槍決斗,不知從何時起牛仔便成為大家都能認同的男性的代名詞了。

        在菲爾·莫洛伊眼中男性的代名詞其實是陽物,男人的所作所為完全受性欲支配而非大腦。因此在《牛仔:不算啥》一集中出現(xiàn)了這樣一個真實而又夸張的情景:

        一群牛仔在那里吹牛,炫耀自己的性能力多么強大,自己會的做愛姿勢多么非人類,每人吹牛完畢都會招來別人的不屑——“這算啥”!當大家都黔驢技窮時,只好一起去馬廄里××馬。

        這個貌似荒誕的故事恰恰反映了導演日后作品的世界觀——性在男人或者說人類生存中占據(jù)了極其重要的位置,但有時人類這種最本能與自然的生理反應——性沖動,卻又是如此盲目與可笑。我不想在這里講什么弗洛伊德的“利比多”理論,只想借用美國電影《我為瑪莉狂》(There’s Something About Mary)中男主角的一句經典臺詞加以佐證:“男人只有射精后頭腦才是清醒的?!北局@樣的世界觀,菲爾·莫洛伊作品中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都過著放蕩的生活。

        此時菲爾·莫洛伊的影片主題還沒有定型,基本上處于探索時期的單純視覺刺激。暴力與色情下面沒有太多內涵(或者說導演也沒希望觀眾想太多東西,影片形式已經說明了一切)。相比之下,《牛仔》系列動畫片的美術風格已經非常成熟,為菲爾·莫洛伊日后的作品奠定了基礎——極簡主義,少即是多!他使用油墨、羽毛和剪紙等方法制作二維動畫。極其符號化的造型與略顯粗糙的運動規(guī)律使得他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獨立完成10分鐘以上的動畫片。從1991年至2006年,15年內他獨立制作了40多部動畫短片,累計達200多分鐘。在菲爾·莫洛伊眼中世界本來就是如此粗糙與丑陋不堪,用黑白色調表現(xiàn)再合適不過。但是他的作品并非只有黑白兩色,偶爾也會出現(xiàn)紅色等極其刺眼的亮色。讓我們來看看導演使用這些色彩又表現(xiàn)了什么吧:將人燒得灰飛煙滅的地獄之火,血流成河,極具政治象征性的旗幟,血盆大口中的牙齒與滿懷憤怒、布滿血絲的眼睛……

        菲爾·莫洛伊之所以堅持使用這種極簡主義美術風格,除了縮短制作周期、降低成本外,還有一個原因:適當削弱暴力、色情在視覺上的沖擊力。試想,如果導演用十分寫實的畫風來表現(xiàn)生殖器與鮮血,那樣的感官刺激就不是被打上“18禁”這么簡單的事情了,估計警察叔叔就該來教育一下這個“褻瀆人類靈魂”的“瘋子”了。

        《世界史》(The History of the World)系列動畫片

        1994年,菲爾·莫洛伊參與133集大型系列動畫片《世界史》的制作,共導演了三集(每集三分鐘),分別是《世界史第一章:語言的發(fā)明》(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Episode 1:The Discovery of Language)、《世界史第十六章:寫作的發(fā)明與毀滅》(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Episode 16:The Invention of Writing and Its Destruction)、《世界史第六十五章:季節(jié)的誕生》(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Episode 65: The Age of Reason Begins)。其中《寫作的發(fā)明與毀滅》最為有趣,導演這樣解釋“人類為什么需要寫作”:

        在寫作沒有出現(xiàn)之前,男人們通過武力(劍)來證明自己的強大。一個屢戰(zhàn)屢敗的廢物惱怒之下?lián)]劍砍下自己的生殖器,沾著墨水寫道——“陰莖比劍強大”(The penis mightier than the sward)。導演將“陰莖”(penis)一詞分解為“筆(pen)”和“是(is)”兩個字,于是便出現(xiàn)了“筆比劍強大!”這句貌似為寫作搖旗吶喊的“至理名言”。接下來這個失敗者便奮筆疾書,通過文字大肆描述自己如何偉大,其他男人如何不堪一擊。于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作家”誕生了!他不僅名利雙收,還得到無數(shù)女人的青睞。那些用劍打天下的男人們急了,沖進“作家”的家,手刃之!這就是一部人類寫作的“血淚史”。精辟!幽默!笑中帶淚啊!影片獲得1994年柏林國際短片電影節(jié)評委會大獎。

        《十誡》(The Ten Commandments)系列動畫片

        1993~1996年間,菲爾·莫洛伊導演了他最具爭議同時也是影響力最大的系列動畫片——《十誡》。這十部3~9分鐘不等的短片分別是:

        img24

        菲爾·莫洛伊徹底顛覆了《圣經》中關于《十誡》的描述,他結合現(xiàn)實生活的殘酷與黑暗揭示了上帝的軟弱、平凡和難免犯錯。這十部短片無處不滲透著導演對上帝的不信任與嘲笑。在一個基督教國家中竟然會出現(xiàn)菲爾·莫洛伊這樣的導演與《十誡》這樣的作品實在令人震驚。以至于在撰寫這篇文章時一貫“口無遮攔”的我都心存疑慮——宗教問題不可兒戲啊!不過,認真研究過他的《十誡》后,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導演是在很嚴肅、很坦誠、很認真地討論社會問題而非宗教問題。菲爾·莫洛伊是一個無神論者,“十誡”只不過是他表達自己對社會看法的一種載體而已。只不過這個載體太家喻戶曉、太神圣不可侵犯、太敏感而已。于是《十誡》一經推出便招來無數(shù)爭議與非難,菲爾·莫洛伊一時間成了“宗教題材”導演。所有媒體都挖空心思想從這一角度切入來剖析他,這使菲爾·莫洛伊哭笑不得,見人便說:“其實我對宗教毫無興趣?!?/p>

        其實想讀懂這套系列片并不難,以無神論角度看便一目了然。請允許我十分謹慎小心地闡述一下導演的意圖,如履薄冰地轉述一下導演的觀點。再次聲明,以下觀點僅代表菲爾·莫洛伊個人意見,不代表我的看法(我第一次這么畏首畏尾地寫字)。

        在《十誡之一:不可信除耶和華之外的神》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遭遇入室搶劫,強盜把他綁在椅子上離開,接下來便是受害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等待與祈禱。20年過去了,上帝并沒有前來解救他。終于有一天,他死了,靈魂來到天堂,看見上帝正在休閑娛樂,根本無暇顧及人間冷暖。這就是人們“只信耶和華”的結果嗎?在我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上帝去哪兒了?

        《十誡之二:不可褻瀆神靈》:上帝閑來無事向著人間吹了口氣,于是一場風暴降臨在一家窮人頭上??耧L使得這家人無處藏身,饑寒交迫,于是他們把教堂頂上的十字架拆下來釘住窗戶以便遮風避雨(作為補償他們把一艘輪船擺在了教堂頂上)。這種褻瀆神靈的舉動當然要受到懲罰——火刑!上帝目睹了人間這一幕慘劇不禁自責起來,于是喝了口小酒,撒了泡小尿——瓢潑大雨從天而降。火是澆滅了,但是由于上帝喝大了(尿也就多了),洪水又爆發(fā)了。當世人在洪水中掙扎時,那艘代替十字架擺在教堂頂上的輪船便成了大家的諾亞方舟。

        當初貌似褻瀆神靈的舉動此時竟然成了拯救人類的壯舉。拆掉十字架救濟窮人就是褻瀆神靈嗎?難道守著面包餓死才是上帝的初衷?是荒謬?還是無奈?

        在《十誡之四:當孝敬父母》中導演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難道父母叫孩子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孩子也要聽從嗎?‘順者為孝’真的是永恒不變的真理嗎?”于是在影片結尾時導演竟然讓那個一直被虐待、壓制的孩子放火燒死了自己的父母!

        《十誡之五:不可殺人》:這是一家倒霉人的故事。妻子被雷劈死了,三個孩子上山采草莓掉下山崖摔死了,就連那只忠實的老狗都因不忍目睹這一幕慘劇心碎而死。丈夫無奈之下只好上吊自殺。真是倒霉到家了……

        死后丈夫的靈魂來到天堂(似乎自殺的人是不能上天堂的吧?),他面帶微笑地一步步走向上帝,然后一腳把上帝踹下天堂,掉進了地獄!然后惡狠狠地說:“我等這一天已經很久了!”令人發(fā)指的畫面與臺詞!菲爾·莫洛伊早生幾百年肯定被教會燒死八百多次了!

        《十誡之七:不可偷竊》:主角是一名建筑工人,面對大家都在肆無忌憚地偷盜施工材料他的態(tài)度很堅定——“信仰上帝的人從不偷盜”!結果經濟大蕭條來了,那些偷盜的人活得有滋有味,而這個誠實善良的人卻淪為無家可歸的流浪漢。這就是上帝對待他的信徒的態(tài)度嗎?蒼天有眼否?

        《十誡之八:不可作假證陷害他人》是最令我感動與回味無窮的一個故事。

        一對毫無感情的夫妻一起生活了幾十年,誰也不愛誰,但是卻從不提“離婚”二字。他們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躺在床上在夢中與自己的情人相會。隨著歲月的流逝,他們在床上的時間越來越長,直到有一天他們再也沒醒過來。

        隨著醫(yī)院病房里心臟監(jiān)控器聲音的衰弱,兩個老人離開了世界,就那么悄無聲息地去見上帝了。他們似乎一輩子沒有做過偽證,更沒有傷害過別人。但是他們把真情實話壓在心底卻是對他人、對自己最大的偽證與傷害。在“基督教徒原則上不可以離婚”的戒條面前,是選擇負責任地離婚還是繼續(xù)這段沒有感情基礎的婚姻?影片中的夫妻顯然選擇了后者,那么他們是違背了“不可作假證陷害他人”的戒條,還是忠誠地信仰著上帝呢?

        這種同床異夢幾十年的夫妻在現(xiàn)實生活中還少嗎?我一個朋友的姥姥、姥爺就是這種情況。兩人指腹為婚,毫無感情可言。丈夫對妻子的相貌與身高頗為不滿,經常張口就罵,抬手就打。妻子就這么默默地忍受了一輩子。在男人生命最后的幾年里,他癱瘓在床,妻子以常人無法理解的毅力無微不至地照顧著自己的丈夫。終于有一天,男人撒手人寰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白發(fā)蒼蒼的女人歡天喜地地買了去海邊旅游的機票,叫上所有兒女一起度假以慶祝自己終于解放了!之前所有人都認為這對夫妻非常恩愛,否則也不會幾十年不離婚。誰知道女人一直在忍耐,一邊照顧著男人,一邊在日復一日地做著“偽證”。這難道不是人世間最大的悲哀嗎?

        在此我不便也不想多說,因為本人也是有宗教信仰的。另外,論述宗教問題,那是無數(shù)人無數(shù)輩子無數(shù)本書都完成不了的任務,也不是本書研究的重點。再者,宗教本來就是一個無法說清楚的事情,每人的生活境遇與人生經歷不一樣,那么他們對宗教的理解也肯定不同,更何況是如此敏感的話題。

        我相信在很多人眼中上面所描述的菲爾·莫洛伊作品的文字已經大逆不道至極點了。我只想提醒怒火中燒的看官們——少安毋躁,放輕松,深呼吸。試想,如果我們不把這些事情放在宗教范疇內研究而只是當做每天發(fā)生在我們身邊最普通不過的社會現(xiàn)象,你還會如此憤怒嗎?如果這部系列動畫片不叫《十誡》而只是“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式的東西,你還會認為它離經叛道嗎?其實,從更宏觀的角度看,這些現(xiàn)象是困擾了人類幾千年、極其深刻而又始終無法解決的問題。例如《十誡之五:不可殺人》中有人蓄意殺害他人了嗎?除了那個走投無路的丈夫自殺外,似乎所有人(和狗)都沒有傷害別人卻又莫名其妙地死去。以無神論的觀點我們可能一句話了之:“點兒背不能賴社會”。但是如果以有神論的角度又該怎么解釋呢?這家人上輩子罪孽深重,這輩子遭到報應?我想,不管怎么解釋那家人都沒有了,當事者的痛苦、憤懣是所有有感情的人都能體會到的。面對生命的消逝,我們不得不提出一個永遠不可能有答案的問題——“不可殺人”是上帝告誡人類的戒條還是人類對上帝的懇求?

        波蘭導演克爾吉斯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1941. 6. 27~1996. 3. 13)也拍攝過真人系列短片《十誡》。其中那部《關于殺人的短片》中一個年輕人毫無原由、極其殘忍地殺害了一個出租車司機,接下來他便落入法網(wǎng)而遭到法律的制裁——絞刑。導演極力描寫兩次殺人的過程:年輕人如何用石頭將出租車司機活活砸死以及警察對其執(zhí)行死刑時如何恐怖的細節(jié)(在犯人腳下放一個托盤以便在他被吊死后接他由于肛門肌肉放松而遺漏出的大便)。

        導演之所以不交代年輕人為什么要殺人以及如此不遺余力地刻畫執(zhí)行死刑的細節(jié),是想討論殺人縱然有罪,但是以法律的名義強行剝奪罪犯的生命就是天經地義的嗎?如果不考慮殺人的目的,這兩者在給觀眾的視覺沖擊上沒有任何區(qū)別——都是如此殘暴與不堪入目。特別是看著罪犯被吊死后大便一滴滴落在事前準備好的盤子里,而行刑的警察毫無表情、輕車熟路、極其專業(yè)地操作著“殺人”流程時,我毛骨悚然,瞬間忘記誰是正義的,誰又是邪惡的!我們不能不承認這是一部探討人性問題的優(yōu)秀作品(獲得1988年第41屆法國戛納電影節(jié)評委會獎、歐洲電影節(jié)最佳影片獎),但是它卻又與“十誡”戒條格格不入。

        我們的生活中類似這種沒有答案的悖論比比皆是(就像多年來人們一直在討論是否應該取消死刑一樣),無論是信仰基督教還是佛教的人都會遇到。于是智者與庸人們開始在宗教中尋求精神寄托:有些人選擇從前世、來生中尋找答案;有些人選擇勇敢而痛苦地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與復雜的自我。我相信這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無法用科學解釋的,我也相信人類未知的領域遠比人類已知的領域廣闊得多。幾千年來宗教的存在肯定有其合理性,而菲爾·莫洛伊鄙視與諷刺的是那些自欺欺人地用“宗教”麻痹自己的庸人而非真誠的信徒與真正的智者。

        當然,不排除菲爾·莫洛伊對宗教的徹底絕望與否定,如果真是那樣的話,我也無話可說。如果你看完我分析導演的創(chuàng)作初衷依舊怒火中燒的話,我就更加無話可說了。因為我的宗教信仰告訴我——口和無諍(1)。

        《黨同伐異》(Intolerance)系列

        《黨同伐異》(也譯作《忍無可忍》)系列動畫片是確立菲爾·莫洛伊大師地位的作品。2000~2004年間《黨同伐異》三部曲獲獎無數(shù),它們分別是:《黨同伐異》(Intolerance)、《黨同伐異2:入侵》(Intolerance II—The Invasion)和《黨同伐異3:大結局》(Intolerance III—The Final Solution,見彩圖11)。

        第一部《黨同伐異》誕生于2000年。影片講述地球人無意中找到一盤記錄“佐格”(ZOG)人生活的膠片,他們被這些頭部和生殖器上下顛倒生長的外星人的生活方式所激怒!“佐格”人排泄的時候竟然用下身的頭部對著馬桶!他們日常親吻打招呼的方式竟然和人類性交一模一樣!男性“佐格”人在喂養(yǎng)孩子時竟然是從屁股連出一根管子直接塞進孩子嘴里……地球人無法容忍與自己傳統(tǒng)道德觀念、審美好惡不符的外星人存在!于是地球大軍浩浩蕩蕩遠征“佐格”星球,準備徹底消滅他們。

        在我折服于導演“頭、腚倒置”的奇思妙想時,不由得暗自神傷——這就是我們地球人!?難道人類的本性就是“黨同伐異”?!“佐格”人從未傷害過地球人,只是因為他們長的與我們不同,我們就要將其滅門九族并煞有介事地說:“這是為了地球安全與世界和平!”

        這不禁使我想起美國電影先驅格里菲斯(D. W. Griffith)1916年的那部同名電影。220分鐘長的鴻篇巨制由四段不同時代發(fā)生的故事組成:巴比倫的沒落、耶穌基督的受難、法國的圣巴托羅米宗教大屠殺以及20世紀初美國的勞資沖突。格里菲斯希望“四個大循環(huán)故事好像四條河流,最初是分散而平靜地流動著,最后卻匯合成一條強大洶涌的急流”,最終闡明“人類從不容異己到寬容的進化”的主題??上а莸挠^念與敘事手法遠遠超越了當時觀眾與投資方的欣賞水平,這部耗資200萬美元,在一天之內同時動用一萬五千名臨時演員和二百五十輛戰(zhàn)車的大片票房慘敗。相比之下,菲爾·莫洛伊這部有著類似主題的短片卻大獲成功。當然菲爾·莫洛伊比格里菲斯絕望得多,他從不認為人類能意識到“黨同伐異”的丑陋與狹隘,這部11分鐘的動畫片只不過是在盡情諷刺地球人而已。

        其實,拋開導演一貫的成人因素不談——所謂“成人”無非是該長腦袋的地方長了JJ而已(2)——這部動畫片與蒂姆·伯頓的《剪刀手愛德華》(Edward Scissorhands, 1990)和《科學怪狗》(Frankenweenie,1984)很相似,主角都是因為外形丑陋而不被世人所接受。這些所謂的“異類”對人類并不構成任何威脅,但最終依舊難逃被當成妖怪、遭到追殺的命運??磥砣祟悺耙悦踩∪恕薄ⅰ包h同伐異”的習性由來已久,根深蒂固,惡習難改啊。

        在2001年的《黨同伐異2:入侵》中“佐格”人得知地球人前來圍剿,不愿坐以待斃,于是也組成大軍入侵地球并獲得成功?!白舾瘛比税炎约合律淼摹澳X袋”擰下來裝在原本是JJ的頭上,于是他們看上去便和地球人一模一樣了。接下來的幾十年內,這些外星人混進地球人中繁殖、發(fā)展,甚至當上了總統(tǒng)。純正的地球人越來越少。一個“有良知”的地球人萬分痛苦,因為與他相伴幾十年的妻子兒女竟然也是“佐格”人!是保持地球人的“純潔性”,還是裝聾作啞與外星人同床共枕?他選擇了前者,親手殺死了妻子兒女……

        在第二集中導演將“黨同伐異”的荒謬性推到了極致,為了所謂的“鏟除異己”,丈夫可以殺死妻子,父親可以干掉兒女。這部15分鐘長的短片獲得2002年澳大利亞墨爾本國際動畫節(jié)(Melbourne International Animation Festival)最佳動畫片獎。

        從某種意義上講,2004年的《黨同伐異3:大結局》不但不是結局,反而使觀眾回到了起點。

        由于“佐格”人都去攻打地球了,因此征剿“佐格”星球的地球大軍撲了個空。地球大軍的首領感覺如此空手而歸實在沒有面子,于是便想捏造出“佐格”人存在的假象。在這支龐大的宇宙飛船艦隊中有一種類似畸形人的“肢體藝術家”,他們長的與“佐格”人非常像。于是地球領袖便將他們中的一些人改造為“佐格”人并找來導演拍攝“紀錄片”以證明“佐格”人的存在。正像這位領袖預言的“人民是愚蠢的”,飛船上的地球人輕而易舉地被蒙騙了。他們甚至組成了反對“佐格”人的組織,集會抗議。

        男主角“亞當”是一名正直的警察,他不想人們被愚弄,于是想方設法偷走了偽造的影片,帶著妻子夏娃逃離了飛船。但是在逃跑的路上膠片丟失了,他們被迫降落在“佐格”星球。出乎意料的是這里竟然美得像天堂一樣,除了亞當和夏娃外,一個地球人與“佐格”人都沒有。于是導演便叫他們上演了一個典型的“伊甸園”式的故事:

        亞當發(fā)現(xiàn)一棵蘋果樹,吃了“禁果”,JJ一下勃起了。夏娃也吃了蘋果,指著亞當?shù)腏J驚呼:“這是什么?”JJ回答道:“我是會說話的蛇?!苯酉聛肀闶堑厍蛉硕贾赖摹叭祟惼鹪础钡墓适?。

        多年后,地球人在宇宙中找到了這盤亞當和夏娃當年遺失的偽紀錄片膠片,于是故事又回到了第一集的開始。人類被影片里“佐格”人“大逆不道”的生活方式與丑陋的模樣所激怒,發(fā)誓要消滅“佐格”人。地球大軍開始遠征……

        一個周而復始的故事,導演用巧妙的結構開了地球人一個巨大的玩笑。根本就沒有“佐格”星球與丑陋的“佐格”人,他們只不過是人類為了自身利益而憑空捏造出的“異己分子”而已。庸人自擾也好,黨同伐異也罷,總之菲爾·莫洛伊在五年內用三集動畫片累計50分鐘的時間為我們講述了一個看完后心里沒著沒落的故事。

        是科幻電影還是紀實文學,我分不清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人類千百年來確實在周而復始地犯著同樣的錯誤。于是千百年來,人類始終在原地踏步,停滯不前。

        這部近24分鐘的短片是《黨同伐異》系列中制作最精良的一部。也許是資金充足吧,菲爾·莫洛伊這次有四位動畫師幫忙。影片充滿了英國式的幽默,例如:

        長官見犯人跑了,很不滿意,隨口說道:“媽的!(Shit)”沒想到他的手下立刻敬禮答道:“是,長官!”然后便蹲下開始拉屎……

        警察逼供犯人的刑法和斯坦利·庫布里克的《發(fā)條橙子》一模一樣——綁在椅子上強迫他們看“恐怖”的影片。而菲爾·莫洛伊安排的恐怖片竟然是沃爾特·迪斯尼的作品……

        亞當和夏娃在飛船里做愛是通過“性愛盒子”(Sex Box)完成的,兩人將盒子戴在頭上,誰也不碰誰地意淫。而這種高科技產品上竟然還打著索尼公司的標志……

        反對“佐格”人組織的首領一直在說只有“‘神圣的普萊斯利’才能拯救我們”,而這位“高人”竟然真是“貓王”——埃爾維斯·普萊斯利(Elvis Presley)!但是他嘴里唱的卻是德語歌曲(這可能是因為該片由德國人投資吧)……

        說到反對“佐格”人組織,這里有必要提一句,其實他們根本不是“正義斗士”,只不過是靠賣藝為生的“肢體藝術家”們害怕“佐格”人搶走自己的生意而裝扮成的……

        當然作為菲爾·莫洛伊的“標識”,影片中的暴力與色情成分是必不可少的:廚師把人扔進攪肉機,做成漢堡包,而那些特殊部分——JJ則被做成“雞米花”賣給顧客。

        菲爾·莫洛伊的其他作品

        除了制作系列動畫片外,菲爾·莫洛伊還創(chuàng)作了大量獨立的藝術短片與商業(yè)作品,例如:為MTV電視臺制作的《笑月電影公司》(Laughing Moon Films,30秒/個/3 個)、《笑月2》(Laughing Moon 2,30秒/個/4個);為第四頻道的電視系列動畫片F(xiàn)lik Flak制作了一集(三分鐘);制作網(wǎng)絡短片《電影中的精彩瞬間》(Great Moments in Film,15秒/個/6個)等。而他的短片《暴風之眼》(Eye of the Storm,1989)是一部強烈反對現(xiàn)有性觀念及社會行為模式的真人電影。

        《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1993),一個聽著如此溫馨浪漫的名字,卻是菲爾·莫洛伊最令人絕望的作品。導演通過一個白天給人家擦玻璃,晚上在餐館打工的普通人的眼睛表現(xiàn)了人世間一幕幕慘絕人寰的丑劇:

        隨著擦玻璃吊臺一層層樓地升高,我們的主角——玻璃清潔工看見的卻是地獄般的景象。每一扇窗戶后面不是兇殺、吸毒就是性亂。當他看見一具腐爛不堪的尸體時實在控制不住而開始嘔吐,嘔吐物從天而降把一只飛過他腳下的鴿子砸落在地,一只惡貓又撲過來一口叼起摔死的鴿子!這個可怕的“食物鏈”讓我過目不忘,刻骨銘心!

        餐館里,廚師像喂豬一樣伺候著比豬還丑陋的客人們。食物賣光了,廚師們就把睡在垃圾桶里的流浪漢與棄嬰拖出來大卸八塊做成食品端上餐桌……導演在表現(xiàn)這一切時竟始終配合著優(yōu)美、浪漫的音樂……

        我一直搞不明白如此血腥、黑暗的影片與“音樂之聲”四個字有啥關系?也許這就是傳說中的“黑色幽默”吧。很多評論家談到菲爾·莫洛伊喜歡用“黑色幽默”這個詞,也許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幽默”元素才使得觀眾看完他的作品后不至于因過于刺激的成人場面而集體自殺吧。

        很多人喜歡拿菲爾·莫洛伊與美國成人動畫大師比爾·普林姆頓(Bill Plympton)作比較。其實除了表現(xiàn)的題材——暴力、色情類似外,我個人感覺二人并無太多相同之處。比爾·普林姆頓很少拿宗教說事,他只是為了暴力而暴力,為了色情而色情,基本以娛樂為主。而菲爾·莫洛伊的暴力與色情后面卻有深刻的社會內涵甚至政治影射。雖然比爾·普林姆頓比菲爾·莫洛伊年長兩歲,但是其作品給觀眾的感受卻像出自孩童之手,年輕、奔放,充滿活力與幽默。相比之下,菲爾·莫洛伊的作品更加深沉、灰暗而略顯“老氣橫秋”。在我看來,如果把菲爾·莫洛伊的作品定位于“極端”的話,比爾·普林姆頓的作品最多也只能算是“刺激”。當然,在“制作粗糙程度”上兩人倒是如出一轍,菲爾·莫洛伊甚至略勝一籌——他的作品比比爾·普林姆頓的還不流暢,還“偷工減料”。至于娛樂性與幽默感方面,我更喜歡比爾·普林姆頓的作品,看著不累,不用動腦子就可以一目了然。

        菲爾·莫洛伊1998年導演的《椅子的性生活》(The Sexlife of a Chair)是最接近比爾·普林姆頓風格的作品。導演通過椅子的變化組合,在短短七分鐘內幾乎演繹了人類所有能想得到、做得到的性行為:禁欲、性幻想、露陰癖、性虐待、受虐狂、戀童癖、口交、群交……影片開始之前導演還煞有介事地用旁白和字幕說明:“以下繪畫基于1997年10月至1998年1月間的行為觀察。我不想從我的研究中得出普遍推想,但某種趨勢是很顯著的?!笨吹竭@里,如果你認為儼然一副科學研究者姿態(tài)的菲爾·莫洛伊是在通過動畫進行一次有關性行為模式的研究,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接下來,他馬上就暴露出了“原始本性”。

        影片以段落式結構圖解了25種性行為或與性行為有關的話題。比爾·普林姆頓也拍過《戒煙的25種方法》(25 Ways to Quit Smoking,1989),也是使用段落式結構,也是25種,難道這是致敬作品?!與其說《椅子的性生活》是動畫片不如說是連環(huán)畫,因為動畫成分非常少,基本是小標題加靜止畫面的組合。說老實話,這部作品并不精彩。我相信這個題材如果讓比爾·普林姆頓做一定會大不相同,因為菲爾·莫洛伊打骨子里太過嚴肅與思辨,不適合制作這種毫無主題與“哲學內涵”的純娛樂短片。影片缺乏幽默感與想象力,除了個別幾個小節(jié)還能博君一笑外,大部分內容在你意料之中或根本驢唇不對馬嘴。例如:“肛交”一節(jié)導演竟然畫了兩把椅子呈“互”字狀運動,這哪里是肛交?這不明明是“69式”嗎?!

        菲爾·莫洛伊的兒女

        菲爾·莫洛伊不但沒有因為“褻瀆神靈”而遭天譴、斷子絕孫,反而培養(yǎng)出一對極其爭氣的兒女。

        他的兒子——丹尼爾·莫洛伊(Daniel Mulloy,1977年3月24日年生)是一位電影導演、編劇。畢業(yè)于倫敦大學斯萊德藝術學院繪畫專業(yè)(Slade School of Fine Art, University of London),后又在紐約亨特學院(Hunter College)學習,師從極簡主義大師羅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丹尼爾·莫洛伊的第一部短片制作于2001年,至今他的電影已經獲得了40多項國際大獎。2006年,丹尼爾·莫洛伊的真人短片《安東尼奧的早餐》(Antonio’s Breakfast)在圣丹斯電影節(jié)(Sundance Film Festival)首映。緊接著這部影片又贏得了第59屆英國影視藝術學院獎的最佳短片獎,這是他第三次榮獲該獎項。他的新片《爸爸》(Dad)于2007年1月在圣丹斯電影節(jié)首映,而后又獲得歐洲電影學院獎(European Film Academy Award)提名,并贏得了大獎。

        菲爾·莫洛伊就讀于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的女兒——露茜·莫洛伊(Lucy Mulloy)則憑借2005年的紀錄片《這個清晨》(This Morning)獲得該年奧斯卡獎學生競賽單元最佳紀錄片提名。

        結尾

        著名動畫理論家克里斯·羅賓遜(Chris Robinson)在《未被歌頌的動畫英雄》(Unsung Heroes of Animation,2006,約翰·利比出版社)一書中這樣描述菲爾·莫洛伊:“如果說迪斯尼是動畫藝術的心臟的話,那么菲爾·莫洛伊就是動畫藝術的大腸?!蔽矣X得這段描寫非常貼切——大腸乃五谷輪回之所,貌似骯臟齷齪卻是人去除體內廢物的必經階段。菲爾·莫洛伊用極端的手段與形式震撼了觀眾,從而使其排除思想上的毒素,達到凈化心靈的目的。菲爾·莫洛伊永遠不可能像迪斯尼那樣成為“純潔”的代名詞,因為這世界本來就非天堂。如果說迪斯尼是大眾的上帝的話,菲爾·莫洛伊則是小眾的“黑暗天使”。這一切似乎早在冥冥之中就定下了,于是菲爾·莫洛伊為自己的公司取名“鬼性電影公司”(Spectre Films)。

        菲爾·莫洛伊的代表作品:

        續(xù)表

        img26

        注釋:

        (1)源于佛教“六和敬”思想。所謂“口和無諍”不是不要爭論,而是說不要做無益的辯論。20世紀中期,現(xiàn)代藏族史上的佛門奇僧、學術大師和啟蒙思想家更敦群培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贊同某一個觀點,你會尋找到成千上萬個論據(jù)支持它;如果你反對一個觀點,你也同樣可以找出成千上萬個論據(jù)來佐證它?!背瞬蛔鰺o意義的爭論之外,“口和無諍”還有另一層含義,就是不能因為一己之私利而去爭論。林則徐將“慎獨”掛在書房作為自我警策的座右銘。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修正口業(yè)”、修行語言行為的重要性。佛教戒律中規(guī)定: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要說愛語、柔軟語、正語、真實語、實義語。

        (2)其實早在《十誡之三:當紀念安息日》中就出現(xiàn)了“佐格”族人形象,菲爾·莫洛伊竟然設計“佐格”族人也有自己的上帝,當然它們的神也長得和“佐格”族人一樣。望著綁在十字架上的“佐格”族上帝,我相信一定又有無數(shù)信徒怒火中燒了。

        菲爾·莫洛伊的聯(lián)系方式:

        Spectre Films

        87 Kingsmead Road

        London

        SW2 3 HZ

        UK

        電話:+ 44(0)20 8674 5838

        E-mail:philmulloy@hotmail.com

        官方網(wǎng)站:http://www.philmulloy.com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