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我國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濡家代表人物,被尊稱為“亞圣”。他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人民放在第一位,國家其次,君王在最后)的“民本”思想,主張施行“仁政”。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孟子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去齊、宋、魏、魯?shù)戎T侯國進行游說。
有一次,孟子來到魏國。魏國國君梁惠王接待了他。梁惠王說:“我對于國家的治理.可以說是盡了心!黃河北岸發(fā)生災荒,收成不好.我就把那里的百姓遷移到黃河以東去,并把黃河以東的糧食運到黃河北岸來。黃河以東發(fā)生災荒,收成不好,我也會這樣做。看看鄰國當政者的做法,沒有哪一個像我這樣盡心的。但是鄰國的百姓沒有減少,而我的百姓沒有增多,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說:“大王喜好打仗,請允許我用作戰(zhàn)打比方。戰(zhàn)場上,咚咚地擂響了戰(zhàn)鼓,雙方已經(jīng)交鋒,戰(zhàn)敗的士兵扔掉衣甲,拖著兵器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停下來,有的跑了五十步停下來。這時.跑了十步的人嘲笑跑了一百步的人,那怎么樣呢?”
梁惠王說:“不對,他們只不過不到一百步罷了.那也是逃跑啊!”
孟子說:“大王既然知道這一點,就不要希望您國家的民眾比鄰國多了。不耽誤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季節(jié),糧食便會多得吃不完。不準用密網(wǎng)到池塘捕魚,魚鰲水產(chǎn)就會吃不完??撤チ帜居卸〞r,那木材就會用不盡。糧食和魚類吃不完.木材用不盡.這樣便使老百姓供養(yǎng)活人、安葬死者沒有遺憾了。
供養(yǎng)活著的人,為死了的人辦喪事.這些都能盡心而為、沒有遺憾,那么這就是施仁政、治天下的開端。分給百姓五畝大的宅園種植桑樹,那么,五十歲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上絲綢了。對于雞、狗和豬等動物,百姓能夠適時飼養(yǎng),那么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到肉了。123shoppingwar.com
每家有五畝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礙他們的生產(chǎn),那么幾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餓了。興辦學校,反復地用孝順父母、尊敬兄長的道理教導老百姓,那么須發(fā)花白的老人也就不會自己背負或頂著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歲以上的人有絲綢穿,有肉吃,普通百姓不用挨餓、受凍.這樣還不能實行王道,是從來不曾有過的事?,F(xiàn)在的魏國呢.富貴人家的豬狗吃掉了百姓的糧食,卻不約束制止。
道路有餓死的人,卻不打開糧倉振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說‘這不是我的罪過,而是由于年成不好’,這種說法和拿著刀子殺死了人,卻說‘這不是我殺的而是兵器殺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歸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會投奔到魏國來了。’
五十步笑百步釋義:向后選跑五十步的人笑逃跑一百步的人。比喻犯了同樣的錯誤,程度輕的人譏笑程度重的人。
五十步笑百步出處:《孟子·梁惠王上》。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