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謙虛,越包容
謙虛有很多種方法,做好事,友善,關(guān)心別人,平易近人,支持別人,懂得尊重別人,幫助保住別人的面子,不輕易責怪別人、嘲笑別人,有一顆包容心,這些都是謙虛。
《道德經(jīng)》曰:“上德若谷。”說的是有道德的人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其心量就如同空谷一般可以涵蓋、包容一切。《道德經(jīng)》又曰:“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倍覀冏鋈艘彩沁@樣,你只有謙虛、容忍、仁愛、不爭,方可顯“德”,而唯有“德”方可取勝。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經(jīng)??吹剑姓娌艑崒W的人往往虛懷若谷,肯接受批評;而不學無術(shù)、一知半解的人,常常自以為是,驕傲自滿。睿智的人,會在別人的批評聲中找到出口;愚蠢的人,則在批評聲中怨天尤人。謙虛謹慎的人,才會贏得尊重,在困境中得到幫助。
中國有句古話,叫“謙受益,滿招損”,“謙”即謙虛、謙和。具有謙虛美德的人,總是讓人喜愛。而“虛”也不是一種簡單的獻殷勤,獻殷勤通常是一種自卑無能的表現(xiàn),因為無能,只好通過其他的途徑來獲取青睞。而真正的謙虛,是成熟的表現(xiàn),是一種髙尚的情操,是一種優(yōu)雅的修養(yǎng)。謙虛,看似我們小學時候就知道的詞語,是老師耳提面命教授的話語,其實,它更是贏得好人緣最簡單可行的辦法。謙虛,能讓人把危難的時刻變成逢生的契機;謙虛,能使人在倏忽的機緣中成就畢生的理想;謙虛,能給人以改變局勢的力量。而這樣的謙虛,并不是說有就有的,它需要人生的歷練,需要積累,積累到最后,就形成了包容。包容,就是自信和謙虛的總和。
著名商人胡雪巖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也曾遇到過商業(yè)上的危機,但最終以他的謙虛誠信支撐了下去。
一天,一位老農(nóng)到“胡慶余堂”買藥,微露不悅之色,恰好被胡雪巖看到了。胡雪巖和顏悅色地問老人,是不是藥店有什么招呼不周的地方。
老人見胡雪巖談吐穿著不凡,知道是個管事的人,就說:“藥店的鹿茸切片放置時間太久,有些返潮,希望貴店不要提前將鹿茸切片,等有人來買時再切更好?!?/p>
一旁的掌柜見老人是一個農(nóng)夫,買的鹿茸也不多,便惡語相加,說“胡慶余堂”賣的都是上等馬鹿茸,要老農(nóng)夫不要在店堂內(nèi)胡說八道。胡雪巖打斷了掌柜的話,說:“老人家,您的建議我們馬上就采納,您以后一定會買到好的鹿茸,這次的鹿茸我們不收錢,希望您下次還能到‘胡慶余堂’買藥。”說完,他當即下令鹿茸一概不得事先切片。
老農(nóng)夫被胡雪巖的謙虛大度感動,逢人就夸“胡慶余堂”貨真價實,每次進城都會給胡雪巖送些土產(chǎn),兩人成了忘年交。
胡雪巖的謙和不僅沒有令藥店失掉聲譽,反而讓他贏得了老農(nóng)夫?qū)Α昂鷳c余堂”的信任,他一生結(jié)識了很多這樣的朋友。胡雪巖常對人說:“我一無所有,有的只是朋友?!迸笥褌兌挤浅P湃魏r,信任“胡慶余堂”,百年老店就是在信任中傳承到如今。
謙虛與自卑不同,自卑缺乏積淀,因為內(nèi)心的空洞而慌張,只好裝謙虛。而真正的謙虛,是虛懷若谷,是有了豐厚的內(nèi)涵,卻因為包容,而愿意讓人一步。謙虛的人,因為有了文化素養(yǎng)的積累,所以為人處事知書達理;謙虛的人,因為有包容之心,所以凡事看得透,想得開,不會鉆牛角尖;謙虛的人,不把眼睛緊緊盯在他人的不足上,而是放眼于他人的優(yōu)點和長處,學習他人的成功經(jīng)驗,取其精華,完善自身。
有謙虛美德的人,易于被人接受和喜愛。越謙虛,越包容,謙虛是包容的前奏,做到謙虛容易,而想要做到真正的包容,則對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容要用心。世上從來就不存在完美的人和事,如果不學會用心去包容,執(zhí)拗于分清是非對錯,只能是自尋煩惱。白璧微瑕,卻依舊價值連城。同樣,你自己也不完美,也需要他人的包容,將心比心,一切就不難理解。用心包容一切可包容的事物,會使我們的生活更幸福更美好。用包容心、上進心來要求自己,來完善自己,摒棄自滿,保持虛懷若谷的態(tài)度,既能不讓人討厭,不得罪人,又能讓自己學到更多東西。適度適時的退讓,從來都是智慧之人審時度勢的表現(xiàn),只有短視的人才會把它看作吃虧。
在現(xiàn)實生活中,謙虛、包容的人往往能夠顧全大局,尊重他人,在工作中團結(jié)協(xié)作,嚴以律己。謙虛的人在面對勝利和成功時,懂得保持冷靜與理智,不夸大自己,心里清楚自己的分量,同時提醒自己前面的道路上還有更多挑戰(zhàn)。包容的人,則是在謙虛的氣度雅量之外,又多了一分處世的藝術(shù)。謙虛讓一個人成長得更快,包容讓一個人結(jié)交更多朋友。如果說謙虛是讓人對你產(chǎn)生信任,讓人對你敞開心扉的辦法,那么,包容就是一種付出,是一種慈悲的愛,這種愛可以傳達得很遠。懷著謙虛的態(tài)度、懷著包容的心,做好事,行善緣,關(guān)心身邊的人,尊重他人,給人余地和退路一這才是一個智者的處世道理。讓我們用謙虛和包容贏得尊重,贏得愛。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