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門外,有澡堂, 楊家花園有樓房
明清之際,天津舊城南門外屬澇洼之地,直到清末方形成街道,以后漸至繁華?!坝性杼谩碑斒沁@一地帶的重要標志。
老天津的舊式澡堂,是以一只小紅燈作為特別標識,另外還在院內(nèi)或屋頂掛著一塊“云板”,每逢早晚換清水時(俗名“換池子”),要由伙友“叮當叮當”地敲打一遍,敲打“云板”要敲出動聽的節(jié)奏,意思是報告浴客們:“我們這里已經(jīng)換清水了,想洗澡的就請您快來洗吧!”所謂“金雞未唱湯先暖,云板輕敲客早來”,是一般澡堂專用的門對。
后來,澡堂規(guī)模逐漸擴大,除了洗澡外,有的還附帶搓澡、捏腳、理發(fā)等,更可以在那里叫飯吃。有的人洗完澡,吃飽了喝足了,再睡上幾個小時,足足“泡”上多半天。有些天津人好洗大澡,養(yǎng)成了習慣,天天都要到澡堂燙一次熱澡。筆者當年曾在南門外澡堂洗澡,常見這類人,什么“張三爺”、“王五爺”,幾乎天天必到。洗過澡他們大都睡上一覺,再由跑堂的沏壺濃濃的茉莉花茶,切上幾片青蘿卜,這也算是一種享受。舊時澡堂里還有一類“耍人混飯”的,他們常與別人“泡”在一起,東拉西扯,用一種“唾沫粘家雀”的方法來“平地摳餅”,大家哈哈一散,而吃飯問題于是乎得以解決。
楊家花園位于舊城東門里,本是清朝乾隆壬午年(1762年)武舉人楊秉鉞的私家園林。據(jù)老人們講,楊氏祖籍山西永濟,楊秉鉞的先人楊某因家境貧困來天津投親,在鹽商牛氏開設的錢鋪里學徒。楊某為人勤快、謹慎,頗得掌柜的信任。這天,楊去海邊某戶討欠銀500兩,對方答應五日內(nèi)歸還。屆時,所欠銀兩果然如數(shù)收回。楊某就要回去了,卻見還欠者面帶戚容,又聽到屋里有哭泣之聲。經(jīng)再三追問,才知道這筆錢是對方賣了自己的親生女兒才勉強湊上的,不久買家就要將女兒領去。楊某聞聽此情,立即將銀錢放下,要回借據(jù),當場撕毀?;氐浇虺?,稱自己將欠銀遺失于道上了。后來,掌柜的牛某知其真情,對楊某大加贊賞,并出資令其經(jīng)商,未幾即成巨富,其后人多以詩書繼世。
楊家花園于清朝末年漸至荒廢。光緒六年(1880年)九月,經(jīng)李鴻章奏準,在這里設立津滬電報總局,這是中國第一家電報局,也是中國第一個負責線路工程和組織電報通信的管理機構。李鴻章親任總裁,天津海關道鄭藻如、直隸候補道盛宣懷、劉含芳為總辦,并在津滬電報線沿線的紫竹林、大沽口、臨清、濟寧、清江浦(今淮陽市)、鎮(zhèn)江、蘇州、上海8處,設立分局;沿線還分設了78處巡房。全部經(jīng)費共用湘平銀21萬余兩,先以北洋軍餉墊支,然后再由電報總局仿照輪船招商局章程,募集商股,最后歸還官款。津滬電報總局是一座西式樓房,所謂“楊家花園有樓房”正是指這里。
位于南市的玉清池澡堂,是當時南市的最高建筑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