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語料庫的“馬上”與“眼看”的對比分析
沈 敏[1]
摘 要:“馬上”與“眼看”是一對表“短時義”的近義副詞,留學生習得時容易混用而產(chǎn)生偏誤。基于真實文本語料庫的對比分析表明,二者作狀語的句法功能基本相同,但位于句首和位于句中的頻率不同;在用于已然事實與未然事實、可控事實與非可控事實、如意事實與不如意事實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運用“以詞釋詞”的方式時要重視教給學生“辨詞”的能力。
關鍵詞:副詞 馬上 眼看 短時義 辨詞
一、引言
權威詞典和工具書都是以“馬上”來解釋“眼看”的。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對副詞“眼看”的解釋為:“很快,馬上。可以放在主語前或后?!钡?版《現(xiàn)代漢語詞典》也是直接用“馬上”釋“眼看”。張斌主編的《現(xiàn)代漢語虛詞詞典》、侯學超的《現(xiàn)代漢語虛詞詞典》以及北大中文系的《現(xiàn)代漢語虛詞例釋》等均未收錄副詞“眼看”。目前比較通行的對外漢語教材在向留學生解釋“眼看”時也基本采用“以詞釋詞”的教學方式——即用甲級詞“馬上”來解釋丙級詞“眼看”的詞義。另據(jù)我們調查,對外漢語教師在處理“眼看”這一生詞時一般都用“馬上”來釋義?!耙栽~釋詞”被視為詞匯教學的捷徑,因為這樣做似乎效率很高——學生很快就可以用“眼看”來替代“馬上”造句。但是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卻發(fā)現(xiàn),能用“馬上”的地方如果都用“眼看”來替代,往往會產(chǎn)生一些問題,留學生造句時偏誤不少。譬如:
*(1)老師一說,我眼看就明白了。
*(2)我在樓下等你,請眼看下來吧。
*(3)我想眼看就回國。
本文基于真實文本語料庫,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辨析“馬上”與“眼看”在句法、語義、表達上的異同,為對外漢語詞匯教學服務。[2]
二、句法分布比較
(一)詞類歸屬及分布
從詞類歸屬來看,“馬上”屬于典型的短時類副詞,“眼看”則兼有動詞和短時類副詞的用法。[3]從句法分布來看,副詞“眼看”與“馬上”都屬于“可移動類副詞”(movable adverb)。有主語前和主語后兩個句法位置:
(4)眼看(馬上)春節(jié)就要到了。
(5)汽車眼看(馬上)就要開動了。
在上述例句中,“馬上”可以與“眼看”互換而句子的基本語義不變:都表示短時間內某事將要發(fā)生。
二者在句法分布上的主要區(qū)別表現(xiàn)為:“馬上”可以單說,“眼看”則無論如何不能單說。以下例句中的“馬上”不能替換成“眼看”:
(6)“你什么時候走?”
“馬上!”(*眼看)
(二)頻率差異及解釋
雖然“眼看”和“馬上”都屬可移動類副詞,作狀語的基本句法功能是一致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二者作狀語時位于主語前和主語后的頻率差異較大。我們對北大語料庫中所有的“馬上”句和副詞“眼看”句進行了窮盡式的統(tǒng)計分析。結果如下表:
表1
從上表可以看出,“眼看”位于主語前的頻率為53.4%,遠遠高于“馬上”的2.4%。侯學超在《現(xiàn)代漢語虛詞詞典》中已注意到這類現(xiàn)象,他指出“馬上”之后“跟主謂短語”比較少見,不過沒有作數(shù)量上的統(tǒng)計分析。
我們認為,二者在主語前和主語后兩個位置上的頻率差異可以從其歷史來源上得到解釋。根據(jù)聶小麗、姚琳的研究,副詞“馬上”由方位短語“馬上”虛化而來。從句法條件來看,方位短語“馬上”隨著介賓短語的前移居于動詞或動詞性結構之前,即進入“狀位”是其虛化的必要條件?!榜R上”虛化為表短時義的時間副詞后其句法位置基本沒有發(fā)生改變,仍然主要分布在動詞或動詞性結構前作狀語。而副詞“眼看”的歷史來源完全不同于“馬上”,它源于動詞“眼看”,動詞“眼看”必須接小句作賓語。我們在共時層面上還可以看到動詞“眼看”的句法分布特點。如:
(7)眼看著那只兔子鉆進了草地,不見了。
(8)武松眼看著老虎快斷氣了,才松了手。
居于小句之前的動詞“眼看”虛化為時間副詞“眼看”以后,在句法位置上仍然保留著大量位于主語前的分布特點。
“馬上”和“眼看”位于主語前和主語后的頻率差異正是語法化的一條重要原則——“保持原則”的體現(xiàn)。語法化的“保持原則”認為實詞虛化為虛詞或語法成分以后,多少還保持原來實詞的一些特點,這些殘存的特點可能影響虛詞的具體用法。“馬上”和“眼看”在句法位置上的頻率差異是它們各自保留著虛化前的分布特點的一種反映。
三、語義表達功能辨析
“眼看”與“馬上”在表示“短時義”時既可以表示客觀上時間確實很短,如例(4)和(5),我們稱之為“客觀短時義”;也可以表示盡管客觀上時間并不短,但是由于說話人的認識、情感等因素的影響而在主觀上感覺時間很短,我們稱之為“主觀短時義”。如:
(9)我眼看(馬上)就要回國了,還有一個月的時間。
(10)我今年二十八,眼看(馬上)就三十了。
例(9)中,離回國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客觀上并不短,但說話人主觀上覺得在國外呆的時間還遠遠不夠,所以用“眼看/馬上”來表示短時義;在例(10)中,由于說話人覺得時間過得太快,或者擔心自己到30歲了就不再年輕,所以主觀上認為兩年時間很短而用“眼看/馬上”來表示短時義?!爸饔^短時義”與“客觀短時義”這一對范疇還可以用來區(qū)別短時義副詞在句法分布上的一些差異。如“立刻”只能表示客觀短時義,不能表示主觀短時義?!爸饔^短時義”是語言表達過程中的“主觀化”(subjectivisation)引起的。
由此可見,“眼看”與“馬上”在基本語義上是相同的:二者都表“短時義”,而且兼表“客觀短時義”和“主觀短時義”。但是,“眼看”與“馬上”在語義表達功能上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一)已然與未然
“馬上”既可以用于未然事實,也可以用于已然事實,而“眼看”則只能用于未然事實。以下各句中的“馬上”用于陳述已然事實,不能用“眼看”來替代:
(11)總經(jīng)理雷獻強得知這一信息后,馬上(*眼看)拍板認訂了100份報紙。
(12)一見到何文新,鄒代縣長馬上(*眼看)放下扁擔,叫他坐下,并遞給他一支煙。
張誼生指出,有些時間副詞在表示確定時體(aspect)的同時,兼表的時制(tense)是不確定的。[4]“眼看”即屬于這種表時體確定而表時制不確定的時間副詞,它在時體上只表示“未然”,但在時制上既可以用于過去,也可以用于將來。陸儉明、馬真稱之為“不定時時間副詞”。因此,“眼看”與“馬上”的差異并不表現(xiàn)在時制上,而表現(xiàn)在時體上。“眼看”并不排斥過去時,下面的例句都是合法的:
(13)那天,火車眼看就要開了,他還沒擠上去。
(14)說時遲,那時快,犯人眼看就要逃走,卻被他一把抓住,動彈不得。
“火車眼看就要開了”、“犯人眼看就要逃走”都是過去的事兒,但“開”和“逃走”在當時都是未實現(xiàn)或未完成的動作、狀態(tài),即都屬未然事實,因此可以用“眼看”。
“眼看”用于未然事實時,一般須與“就”、“要”、“就要”、“快”、“快要”、“將”、“將要”等未然標記詞共現(xiàn),[5]共同表示一種即將實現(xiàn)或發(fā)生的事實、狀態(tài)。如:
(15)a那幢樓眼看要塌了。 ?。猙那幢樓眼看塌了。
(16)a老人眼看就要斷氣了。 ?。猙老人眼看斷氣了。
但是,據(jù)我們考察,少數(shù)情況下“眼看”也可以不與未然標記詞共現(xiàn)。如:
①“眼看”修飾有“起始”義的動詞或動詞性結構時,可以不與未然標記詞共現(xiàn):
(17)電影眼看開演了。
(18)他倆眼看打起來了。
例(17)中“開演”具有“起始”義;例(18)中的“V起來”也是漢語中典型的“起始態(tài)”。句中均未出現(xiàn)未然標記詞,但仍然可以接受。[6]
②“眼看”所在的單句有后續(xù)小句時,有時可以不與未然標記詞共現(xiàn):
(19)“五一”黃金周眼看到了,我打算回老家一趟。
(20)敵人眼看完蛋了,我們能不高興嗎?
“馬上”用于未然事實時,可以與未然標記詞共現(xiàn),也可以沒有未然標記詞,比較靈活;“馬上”用于已然事實時則不能與未然標記詞共現(xiàn)。“馬上”是否與未然標記詞共現(xiàn)有時會形成“已然”與“未然”的對立:有未然標記詞時事實是未然的,沒有未然標記詞時事實是已然的。且看:
(21)他馬上就要走了。(未然)(說完,)他馬上走了。(已然)
(22)老人馬上就要斷氣了。(未然)(說完,)老人馬上斷氣了。(已然)“眼看”則無論在何種情況下,無論是否與未然標記詞共現(xiàn)都只能用于未然事實,不能用于已然事實。這也正是例(1)成為偏誤句的原因。
(二)可控與非可控
林華勇認為,副詞有可控副詞和非可控副詞之分。鑒別標準為能否進入“副詞+自主動詞”的格式,即看其后是否可以接自主動詞,能接自主動詞的副詞為可控副詞,相反則為非可控副詞。[7]“馬上”可以自由地進入這一格式,是典型的可控副詞;“眼看”后有未然標記詞時也可以進入這一格式,因此也應該看作可控副詞。
雖然,“馬上”與“眼看”在可控與非可控這一語義語法范疇上沒有形成對立,但我們通過大量的語料考察卻發(fā)現(xiàn),二者在表述可控事件與非可控事件上差異明顯:“馬上”既可以用于表述可控的事件,也可以用于表述非可控的事件。如:
(23)你要吃什么我馬上去買。(可控)
(24)看到那婦人,他便馬上忘了棺材、裝殮、埋葬等要緊事。(非可控)
“眼看”一般只用于表述非可控的事件。[8]如:
(25)眼看30歲了,她還是待字閨中。
(26)30種工業(yè)股票平均價格指數(shù)眼看即將突破4 000點大關。
(27)三輩子獨傳,到這兒眼看要斷根!
“眼看”句中的動詞可以是自主的動詞或動詞性結構,但進入“眼看”句之后,這些自主動詞或動詞性結構往往也用來表述說話人認為非可控的事件。如:
(28)眼看飛機要出國了,怎么辦?
(29)眼看孩子該報到了,學費還差一大半。
以上兩個例句中,“出國”和“報到”本身都是自主、可控的,但是從說話人視角來看,“出國”和“報到”皆已成定局,都是非可控的事情了。而且,從頻率統(tǒng)計來看,北大語料庫380個“眼看”句中后接自主動詞的只有28句,頻率僅為7%。
由此我們認為,雖然二者同屬可控副詞,但“馬上”是典型成員,“眼看”是邊緣成員,甚至更接近非可控副詞。這一點還可以從如下兩個方面得到進一步驗證:
[9]“馬上”可以自由進入祈使句,“眼看”則無法進入祈使句。因為祈使句一般用于說話人認為可控的事件。如:
(30)敵人不會注意你,你馬上走吧。(*眼看)
(31)馬上請醫(yī)生來看病。(*眼看)
(32)A:你什么時候去?
B:我馬上就去。(*眼看)
(33)A:你快點兒下來!
B:好的,我馬上下來。(*眼看)
(三)如意與不如意
大規(guī)模真實文本的語料統(tǒng)計還表明:“眼看”傾向用于說話人認為不如意的事實,“馬上”則主要用于中性事實,用于不如意事實的比例要比“眼看”低得多。我們對北大語料庫中的380例副詞“眼看”句作了窮盡性的分析[10],從如意不如意的角度來考察,這380個例句可細分為如下六種情況:
1.“眼看”句直接表明或隱含著不如意的事實或狀況。這種“眼看”句一共有205例,約占54%。如:
(34)因地形復雜、穿跨越點多,眼看就要耽誤工期。
(35)部隊到達甘孜以后,樊近真眼看就要分娩了。
例(34)中“眼看”句直接表明不如意的狀況,(35)中“眼看”句所表示的不如意是隱含的:在當時艱苦的行軍條件中“分娩”是令人擔心的事情。
2.“眼看”所在小句表示某一時間即將到來,無所謂如意不如意,但前后小句提示了不如意的狀況。這種“眼看”句共有91例,約占24%。如:
(36)眼看天就要黑了,鎮(zhèn)上有飯館和客棧,可他們身無分文。
(37)眼看就十點多鐘了,客人沒有來一個!
以上例句中,“天就要黑了”、“十點多鐘了”都只是一種時間上的預示,無所謂如意不如意,但“他們身無分文”、“客人沒有來一個”等小句分別提示了不如意的狀況。
3.“眼看”所在小句表示一種如意的狀況,但這種如意的狀況在后續(xù)小句中發(fā)生了改變。這類句子共30例,約占8%。如:
(38)他們相愛了,眼看這個“灰姑娘”的生活即將進入佳境,卻不料病魔又悄然纏身。
(39)我清早起來到離家很遠的豆腐店去排隊,等了個把鐘頭,眼看快輪到我了,賣豆腐的師傅大聲宣布:沒了!
4.“眼看”所在小句表示一種不如意的狀況,但這種不如意狀況在后續(xù)小句中發(fā)生了改變。這種句子共有34句,占9%。如:
(40)眼看一場登山事故就要發(fā)生,就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次仁多吉沖上前去,用冰鎬別住安全保護繩插入冰縫……
(41)大火眼看就要燒到家門口了,他才急匆匆?guī)е鴰讉€人趕回來,多虧消防隊劈開了防火通道,他家才幸免于難。
5.“眼看”句只是客觀陳述,無法看出如意還是不如意。這種例子一共找到12句,約占3%。如:
(42)她是電影學院學導演的,眼看就畢業(yè)。
(43)眼看又快到春節(jié)了,我開始積極準備回家探親。
6.“眼看”句表示如意的或說話人期望發(fā)生的事實或情況。這種例句在380個“眼看”句中一共只找到8句,約占2%。如:
(44)眼看患者的傷口即將縫合。
(45)日子眼看就好起來了。
如果將以上六種情況中的前三種視為表不如意事實的“眼看”句,則比例為86%;如果將前兩種情況和第四種情況視為表不如意事實的“眼看”句,則比例為87%。無論如何,“眼看”句表不如意事實的比例甚高。我們也對北大語料庫的“馬上”句中表未然的169個“馬上就要”句進行了抽樣統(tǒng)計分析,得到如下數(shù)據(jù)和比例:表如意事實的24句,約占14%;表中性事實,即無所謂如意不如意的111句,約占66%;表不如意事實的34句,約占20%。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眼看”句傾向于用來表述說話人不企望發(fā)生的或不如意的事實;“馬上”句則主要用于表述中性的事實,也可用于不如意的事實,但頻率較低。當句子用于陳述說話人不企望發(fā)生或不如意事實的時候,往往優(yōu)選“眼看”。如:
(46)人們互相推搡著,還有人狠狠踢著退貨柜的擋板,眼看(馬上)要拳腳相問。
(47)途中,船突然起火,眼看(馬上)就要沉沒了。
以上兩例中,用“馬上”并非不合法,但“眼看”替換為“馬上”以后,說話人認為“情況危急”、“不如意”的主觀評價意味明顯減弱。因此,我們認為,“馬上”偏重于客觀敘述事實,而“眼看”還包含了說話人的主觀認識情態(tài)(subjective epistemic modality)。
(四)話語銜接功能差異
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侯學超的《現(xiàn)代漢語虛詞詞典》及北大中文系的《現(xiàn)代漢語虛詞例釋》都指出“馬上”可以表示一事緊接另一事發(fā)生。這實際上表明“馬上”具有話語銜接功能。張誼生則進一步明確指出,漢語中的部分副詞具有“表順序”的銜接功能?!榜R上”可以表示“前事剛完,后事緊承”的“后時順序”。[11]例如:
(48)小芹去洗衣服,馬上青年們也都去洗;小芹上樹采野菜,馬上青年們也都去采。
(49)天黑,她又女扮男裝,把大伙兒都給蒙了。馬上老叉桿派人四處去找……
張誼生還發(fā)現(xiàn),當這一類“表順序”的副詞既可以居于句首,也可以居于句中時,居于句首更能突出承上啟下的銜接作用[12];居于句首時,如果副詞后面既可以有停頓,也可以不加停頓,那么有停頓時語氣更舒緩,而且更突顯其話語銜接功能?!榜R上”正是如此。試比較:
(50)a.小芹去洗衣服,青年們馬上也都去洗。
b.小芹去洗衣服,馬上青年們也都去洗。
c.小芹去洗衣服,馬上,青年們也都去洗。
例(50)中,“馬上”承上啟下的銜接功能呈遞增趨勢,即a<b<c。語料考察表明,“眼看”無論位于句中還是句首,都不具有“承上啟下”的話語銜接功能。例如:
(51)車內有一名群眾,車后有數(shù)名正在修路的農(nóng)民,不遠處是百米深的山澗,眼看一場車毀人亡的悲劇就要發(fā)生。
(52)一輛卡車突然在橋上起火,火借江風,越燒越旺,過往汽車頓時在橋上排成長龍,眼看要上演一幕“火燒赤壁”的悲劇。
以上兩句中的“眼看”雖然位于后續(xù)小句的句首,但仍只表示“某事即將發(fā)生”的短時義,并非銜接前后相續(xù)的兩個事件。而且,“眼看”雖然可以位于句首,但后面不能有停頓,我們在北大語料庫和百度網(wǎng)上均未找到“眼看”后有停頓的例句。
語料考察還表明,“眼看”句一般都包含幾個小句,很少有單獨成句的情況。380個例句中,“眼看”句單獨成句的情況只有19例,僅占5%。在包含幾個小句的“眼看”句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具有轉折關系的復句,這是否表明“眼看”具有表“轉折”的話語銜接功能呢?且看:
(53)眼看飛機就要起飛,可伯圖西卻突然被叫去接一個莫名其妙的電話。
(54)眼看那個人就要被汽車撞倒,但汽車忽然剎住了,是什么原因?
以上例句中,前后小句之間確實有轉折關系,但我們不難看出,句中承擔話語銜接功能的是“可”、“卻”以及“但”等轉折連詞,“眼看”仍然只表示短時義,我們不能將前后小句本身所具有的轉折意義或其他虛詞所承擔的轉折意義硬歸到“眼看”上去。
四、結論與余論
綜上,“馬上”與“眼看”的差別可用下表簡明總結:
表2
漢語詞匯中存在著大量類似“眼看”和“馬上”這樣的近義詞。絕大多數(shù)近義詞并不完全相同,特別是在具體用法上總是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差異。在目前的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無論是教師還是教材,處理近義詞常采取“以詞釋詞”的方式,這突出了近義詞“同”的一面,卻忽略了其“異”的一面。這種處理方式帶來的結果是:留學生認為近義詞沒有什么區(qū)別,因而選詞造句時隨意替換、無條件類推,導致諸多偏誤的產(chǎn)生。趙金銘曾指出:“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重要任務不僅是要教給學習者識詞的能力,而且還要教給他們辨詞的能力?!彼^“辨詞”就是“辨異同”。“辨詞”的環(huán)節(jié)做好了,學生才能準確地“選詞用詞”。因此,“以詞釋詞”的方式作為詞匯教學的捷徑并非不能用,關鍵是“釋詞”以后要重視“辨詞”。
參考文獻
陸儉明、馬真:《現(xiàn)代漢語虛詞散論》,北京:語文出版社,1999年。
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
聶小麗:《試說副詞“馬上”的由來》,《高等函授學報(哲社版)》,2001年第2期。
沈家煊:《“語法化”研究綜觀》,《外語教學與研究》,1994年第4期。
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與“主觀化”》,《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年第4期。
姚琳:《現(xiàn)代漢語承前性短時類時間副詞的語法化》,天津:南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
趙金銘:《對外漢語教學概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Bybee.Joan,Revere Perkins and William Pagliuca:The Evolution of Grammar.Chicago UniversityPress,1994.
【注釋】
[1]沈敏,湖南師范大學國際漢語文化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漢語語法、漢語國際教育?;痦椖浚汉鲜∩缈苹痦椖浚?8YBA104);湖南師范大學青年基金項目(09XQN16)
[2]除偏誤句外,本文語料主要來自北大語料庫(長例句做了刪減),少數(shù)來自自建生語料庫。
[3]大部分虛詞詞典不收“眼看”,可能與此有關。
[4]張誼生:《現(xiàn)代漢語副詞探索》,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年,175頁。
[5]這些詞在句中一般都標示未然體,我們將其統(tǒng)稱為“未然標記詞”。
[6]這里仍然有可接受度的差異,加上未然標記詞后可接受度明顯要高,尤其是例(18)。
[7]林華勇:《可控副詞和非可控副詞》,《語言研究》,2005年第1期。
[8]引言中例(2)和(3)都用于表述可控事件,違反了這一限制條件,成為偏誤句。
[9]“馬上”可以自由地用于正面回答或允諾的句子中,而“眼看”則不能進入這一類句子。因為當說話人對某個問題作出正面回答或允諾的時候,都是說話人認為可控的事件。如:
[10]本文對“眼看”句的考察僅限于單句和復句,即以句號為標記,不擴展到句群。
[11]張誼生:《現(xiàn)代漢語副詞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2000年,299頁。
[12]這里所謂“句首”包括居于小句(或分句)句首。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