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賽的記憶
胡亞權
我打小口拙不善言,兒時兄弟們爭論問題,爭得面紅耳赤時,有一小弟喜歡用拳頭解決爭端,因為他的拳頭比頭腦更厲害,可以三下五除二立馬決出勝負。等我長大后才知道,其實小弟的做法也有他的道理——戰(zhàn)爭是政治的繼續(xù)嘛。中學讀《史記》,蘇秦佩六國相印縱橫闔蓋,仕途那叫一個牛;《三國演義》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智商那叫一個高;還有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思辨那叫一個妙。對他們只能想象為天人,永遠瞻仰之。竊想我有這些前輩老人家千分之一的辯才也好啥??上觳患傥掖怂嚕两袢允悄驹G。當然,兒時那叫爭辯,名家那叫雄辯,但都可歸入辯論一類。
辯論是什么?一直以來是一個很難說得清的名詞。辯論由辯和論兩部分組成。辯與辨通,主要是思辨;論則大有講究。一人滔滔不絕,那叫高論;倆人激烈斗嘴,那叫爭論;幾友好喳喳探究,那叫討論;數人交頭接耳,那叫議論;人人點頭稱是,那叫公論;領導講話超時,那叫空論;有人拿腔囁調,那叫怪論;貶謫不合時宜,那叫迂論;眾人交頭接耳,那叫輿論……辯論可能是介乎這些之間的一種比較正式正規(guī)正經并且高檔高尚高級之爭論吧?——我猜想。因為我的《辭?!罚?000版)上竟然沒有“辯論”這個詞條。
2007、2008年,蘭州廣播電臺李臺長邀請我在第四屆、第五屆金城大專辯論賽當評委,有幸接觸到真正的辯論,才使我眼界大開。
正是蘭州四五月,季春孟夏,櫻花盛開。賽場輪流在參賽學校大會堂舉行。學校像節(jié)日般喜慶。劃一的會場布置,熟悉的參賽選手,還有如影隨形的粉絲啦啦隊,頗似NBA季侯賽。每場辯論賽的辯題和正反方都是幾天前的前一輪比賽后靠抽簽決定的。選手的準備時間非常之短。好在辯手們個個都是在學校的選拔賽中脫穎而出的人中豪杰,他們的素質上乘適應能力一流。他們到底是一群什么樣的人呢?一,秀外惠中,形象佳;二,伶牙俐齒,口才好;三,機敏過人,思敏捷;四,能攻善守,悉近戰(zhàn);五,旁征博引,知智厚。很久后,我找到當時的印象隨筆,上面有這么一句話:“總是懷念辯論中的機鋒,腦海里有幾個字一直閃現,它們是——智、敏、巧、控、勇。”即一個辯手應有的素質應該是:智慧、敏捷、技巧、控制局面的能力和必勝的斗勇精神。
每場比賽都是有序的,一、正反方一辯分別發(fā)言;二、正反方二、三辯相互攻辯;三、正反方一辯小結;四、自由辯論;五、反正方四辯總結陳辭。五階段總用時僅33分鐘。在這33分鐘里,你經歷的一場唇槍舌戰(zhàn)其實是一場智力的格斗,其劇烈程度一點都不亞于一場拳擊比賽或球賽。辯賽的大致規(guī)律是:一辯發(fā)動攻擊,他(她)要能清晰表達本方的基本觀念;二辯要挑起攻擊,他(她)要清楚地辨別對方的弱點所在;三辯要進行攻擊,他(她)要有出眾的口才和過人的學識;四辯則結束攻擊,他(她)要有冷靜的頭腦,歸納我方的勝利。所以一辯要如堅不可摧之盾;二辯手持無堅不摧的矛;三辯好似機智靈巧的隊長;四辯猶如沉著冷靜的教練。
你還可以想象評委的緊張狀況,他們要聆聽辯手的每一句話,區(qū)別雙方的觀點立場,要及時打下公正的分數。作為評委,我對辯論的理解算是更深了一步。想起了拿破侖說過的一句話:“一支筆,一條舌,勝過三千毛瑟槍。”
在當時我還有感而發(fā)寫下幾句順口溜:“辨辯尋常道,我輩卻不具。學子呼風來,辯手喚雨去。詭譎疑對枰,博弈真蹴鞠。有君秉此才,此生當不虛。”想到了這類大學生辯論賽的確是大有好處的善舉。它可以組織人才、培養(yǎng)人才、發(fā)現人才和遴選人才。有實證:此兩屆的最佳辯手楊安,現在是蘭州電視臺《零距離》欄目的主播,人們從他的TV形象中,依稀能看出當年帶領西北民族大學代表隊征戰(zhàn)沙場并英勇奪冠的英姿。
這便是我對金城大專辯論賽留下的最深刻記憶。
作者簡介:胡亞權,編審,甘肅省政府參事,《讀者》雜志創(chuàng)始人之一,第四、第五屆金城大專辯論賽評委。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