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從研究題目入手
微型寫作課要求教師對本區(qū)域內(nèi)的作文題作實證研究,細致分析,找到規(guī)律,推測命題的基本規(guī)律。
一、研究考試題目
1.命題思路預測
(1)從學生真實的身份入手
例如2013年寧波中考作文題《2013,我的夏天》。這題目由“2013(年)、我、夏天”三個詞語組成,是一個特殊句式,強調(diào)的是2013年這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在看似寬泛的題目中包含著嚴格限制,那就是參加2013年中考的所有同學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初中畢業(yè)生。而“夏天”之前加上“我”來限制,要求“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關注自我、關注生活。
(2)從學生真實的時空入手
例如上海作文題《今天,我想說說心里話》,這里的“今天”可以是考試的那天,還可以是生活中某個特殊的日子。如果是前者,那寫作者的身份是真實的。如果是后者,寫作者的取材面更加廣泛。又如2013年益陽中考作文題《回望來時的路》,這從空間上進行命題,要求考生對“來時的路”特定場景進行回憶和描寫。類似的題目如《燈下》《放學路上》《教室里的新鮮事》等。
(3)從學生真實的生活事件入手
例如2013年桂林中考作文題《再見了母?!?所有的學生都應該有母校情結,所以在畢業(yè)季寫一寫懷念母校生活的文章,要求寫真實的生活事件,寫真實的思想情感,這是符合真實寫作的要求。又如廣州作文題《出錯》,這個題目抓住學生生活中的真實事件,即每個人都犯過這樣那樣的錯,對錯誤的行為的描述和反思,體現(xiàn)中學生對生活事件的思維能力和感悟能力。
(4)從學生真實的思想狀況入手
例如2013年金華中考作文題《這就是幸?!?“這”是一個近指,應該是具體實在的行為;“幸?!钡睦斫庖蛉硕?能夠激發(fā)學生自由表達思想。又如臺灣作文題《來不及》,一拿到題目,似乎沒有頭緒。但再細想一下,這不正是現(xiàn)代社會人們經(jīng)常掛在嘴上的“口頭禪”嗎?大家都忙忙碌碌,來不及做的,來不及想的,來不及彌補的,真的有這么多“來不及”嗎?這個題目值得反思,緊扣時代脈搏,符合中學生真實的思想狀況。
(5)從真實的傾訴(描述)對象入手
例如2013年淄博中考作文題《給______的一封信》,2013年南寧中考作文題《給“十年后的自己”寫封信》,2008年上海高考作文題《他們》。這些題目都有一個特點,就是確定真實的傾訴對象或描述對象,有的是命題者已經(jīng)確定的,有的是由考生自己選擇而定的。不管哪一種方式,命題者是想讓寫作者有傾訴內(nèi)心情感的對象,能夠更加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2.寫作內(nèi)容預測
一是“成長感悟”類。比如以“挫折”“成長”“秘密”“個性”為話題的寫作,內(nèi)容上貼近學生,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
二是“勵志修養(yǎng)”類。比如以“幸?!薄罢\信”“勤奮”“吃苦”“合作”“節(jié)儉”“理想”“寬容”“堅守”為話題的寫作,引導考生從小勵志,提升思想修養(yǎng)的境界。
三是“社會生活”類。比如以“和諧”“低碳”“讀書”為話題的寫作,可以引導考生關注身邊的熱點話題,把目光從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延伸到社會生活。
四是“哲理思辨”類。比如以“失去與珍惜”“有用與無用”為話題的寫作,可以引導考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深入思考問題,從而獲得良好的思辨能力。
二、研究審題技巧
所謂審題,就是正確地理解題意,明確題目的要求。通過對標題內(nèi)涵、所供的材料仔細分析,明確其在主題、內(nèi)容、體裁等方面的限定條件,以便準確恰當?shù)仄祁}、點題、立意和選材,這是寫作的第一步,也是關鍵一步。
一抓“題眼”。抓“題眼”就是抓題目的關鍵詞。有些命題作文是“材料+題目”,有些話題作文是“材料+話題”,有些半命題作文是“材料+半命題”??傊?材料在作文題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我們必須清楚命題者的意圖是什么,關鍵信息是什么。比如《我們班里的新鮮事》,關鍵詞是“新鮮事”,文章的中心也應該緊扣“新鮮事”才行。又如《我的老師》與《我和老師》,僅僅是一字之差,但寫作的重點也不一樣:《我的老師》中重點寫老師,而不是我;《我和老師》必須把“我”也放進文章中去,重點敘述“我”和老師之間發(fā)生的事情。
二抓限制語。除了關鍵詞之外,題目中還有一些詞語,它們往往對關鍵詞在時間、地點、程度、關系等方面起到修飾或限制作用。修飾詞的作用雖然不及關鍵詞那么重要,但也不能忽視。比如《我們班里的新鮮事》,不能離開“我們班里”這個地點的限制。類似的題目如《不同尋常的考試》《又是一個新起點》《讓我心存感激的人》《帶一本書去旅行》,修飾詞“不同尋?!薄坝帧薄耙粋€”“新”“讓我心存感激”“帶一本書”在審題時中非常重要。
三抓言外之意。詞語一般有多重含義,如“本義”“引申義”“象征義”“比喻義”。比如《墻》《門》《鏡子》《飛翔》《窗口》《小路》《禮物》《明天》《難題》《逗號》《種子》《跨過那條坎》《這也是課堂》《隱形的翅膀》《沿途的風景》《走過那一個拐角》《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沿著你走過的路》《一朵美麗的浪花》《又是一個新起點》等。比如2012年寧波市中考題“你是我的一本書”是比喻式命題,對“書”這一喻體每個人有不同的解讀,關鍵要寫好這本“書”對我的影響。有些考生只寫某部名著的讀后感,這樣就牽強附會了。因此,學生在審題時一定要揣摩題目的言外之意(象征義或比喻義),挖掘出本體和喻體、象征體之間的關系,化“虛”為實、以實寫“虛”,不能拘泥于詞的本義而就事論事。
四抓人稱。有的作文題在題目或提示語中明確人稱。例如中考題“______,不普通”,寫作提示中要求從“他、她、它”這三個詞中的一個。選擇面大,有利于學生敞開心扉,說出自己的真心話。然而由于審題不清而造成失分的也不少。有的考生大量使用復指人稱;有的考生寫的是籠統(tǒng)的集合名詞,如“森林、江水”;有的考生寫的是抽象名詞,如“責任、誠信”,與題目要求不符。
五抓最佳角度。半命題作文,關鍵是“補題”?!把a題”意味著對寫作內(nèi)容、寫作角度的選擇。要吃透題目中的引言要求,領悟題目的意圖,找到最佳立意的角度。要根據(jù)自己的體驗和積累,補出自己最容易寫出新意的題目。這樣才能揚長避短,掌握主動權。
材料作文,關鍵是讀懂材料,明確題目的意圖。最好的辦法是提煉材料的內(nèi)容,讓材料的主旨濃縮明晰。當然,也可以把材料作為文章的引言,或是作為一個巧妙穿插,但絕對不能把材料作為文章的主體進行擴寫,更不能完全丟棄材料。為了避免離題或偏題,教師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指導。
一是讓學生學會多次“扣題”“點題”。所謂扣題就是套住標題,重復標題或標題的關鍵詞(題眼)。點題就是用扼要的話點明文章的中心。點題之“題”是主題,或稱主題思想,是文章的靈魂。文學創(chuàng)作可以朦朧隱晦些,讓讀者慢慢讀、細細品,可應試作文不行,閱卷老師哪有時間“細嚼慢咽”呢?點題要在行文的關鍵部位,如開頭句、中心句、過渡句、結尾句。材料、引語和話題中的相關文字要在文中多次出現(xiàn)。開頭和結尾均要點題。多次點題其實是在提醒自己不要跑題。這樣既能讓學生的思維不游離中心,又能不斷刺激閱卷老師的眼球,不至于產(chǎn)生離題或偏題的印象。
二是讓學生養(yǎng)成列提綱、打腹稿的好習慣。首先,要將材料、引語和題目統(tǒng)籌思考,不可以將自己的思維定式強加于話題之上;其次,要看文章的結構是否完整,內(nèi)容是否經(jīng)得起推敲;最后,再想一想自己這樣寫所達到的效果,讀者會怎么看。常言道:“寧停三分,不爭一秒?!币o自己充足的構思時間,不要急于動筆。萬一寫到一半發(fā)現(xiàn)跑題或偏題時,不宜見異思遷,要考慮逆挽,運用曲筆,讓文章“起死回生”。
三、研究擬題技巧
除了準確審題之處,學生還要學會擬個性化的題目。方法如下:
1.對聯(lián)式:《惜舊巢湘云上花轎 患絕癥眷侶雙歸天》
2.借用式:《風雨同桌》《我們班的“四劍客”》《從“五月花”到“哈佛”》
3.比喻式:《變色龍》《人是會思想的蘆葦》《精神的三間小屋》
4.設問式:《時間都到哪里去了?》《美從何處尋?》《一個人應該怎樣讀書?》
5.矛盾式:《死海不死》《黑暗的恩賜》《大無大有周恩來》
6.引用式:《都是考試惹的禍》《追憶似水流年》《“他的名字是彼得”》
7.懸念式:《一家十六只眼睛》《我是如此害怕人言》《我沾滿月亮的手》
8.對比式:《富門寒教與寒門富教》《美腿與丑腿》《一個大黨和一只小船》
9.反復式:《音樂!音樂!》《紅毛線,藍毛線》《覓渡,覓渡,渡何處》
10.呼告式:《再見!芨芨草》《噓,輕點》《哦!冬夜的燈光》《孩子,別哭》
11.列錦式:《那山·那人·那狗》《霧霾·GTP·分數(shù)》
12.雙關式:《我的空中樓閣》《最后一片葉子》《這思考的窯洞》
13.象征式:《紅與黑》《雪白的墻》《陽臺》《青春的梔子花》
14.符號式:《美哉!壯哉!》《減負?減負?》《急行軍VS慢節(jié)奏》
四、研究學生實際
1.根據(jù)學生實際出發(fā)實施分層指導
根據(jù)微型寫作課的理念,學生的寫作實際是教師進行分層指導的前提?!坝行W生寫作水平已經(jīng)很高,通常已經(jīng)不需要教師教了,這時教師只需要創(chuàng)造必要的寫作環(huán)境,鼓勵他們讀書、寫作、投稿,就足以提升寫作水平;而有此學生甚至連句子也寫不通順,教師就只能老老實實從寫句子開始教起;還有的學生的寫作困難主要是缺乏相應的寫作內(nèi)容……寫作課程是極富個性的課程,是最需要差異化對待的課程?!?sup>[1]
分層次指導應明確應試的特點。一類學生不必死教,指導講究自讀、自悟、自寫;二類學生缺思想,指導要側重于思維訓練,引入有代表性的觀點思想進行碰撞、吸納、重構;三類學生缺語言和材料,指導要側重于模仿范文,規(guī)范應試作文的章法;四類學生缺技巧,教會點題和布局,字數(shù)篇幅要達到500字以上。五類學生缺興趣和動機,指導要不但要講究“趣”,而且重要養(yǎng)成寫作的良好習慣。不同的學生應該采用差異化處理的辦法,真正實現(xiàn)因材施教。
2.從學生寫作心理角度作個性化輔導
根據(jù)學生平時的寫作情況,精確分析每個學生的寫作個性特點,包括個性化的結構、個性化的文體、個性化的語言、個性化的主題、個性化的敘事視角、個性化的標題等,然后對學生進行分類或個別指導,做到因人而異。
首先,要消除學生寫作的畏難情緒,助其樹立寫作自信心。美國教育家唐納德·格雷夫斯認為,隨處亂涂亂畫是兒童使用符號本能的體現(xiàn);寫作是編碼, 90%的兒童在開始上學時就認為自己會寫作。學生害怕、厭煩寫作并非是與生俱來,人的天性中就有言語表現(xiàn)的欲望。因此,教師要寬容學生的敗筆,要讓學生在回憶自己的習作中,找到寫作的成就感,增強自我寫作效能感,不能把寫作當作一種痛苦的體驗和精神負擔。只有熱愛寫作,才能寫好作文。
其次,要引導學生學會正確歸因,開展正確的自我評價。當學生將寫作失敗歸因于自己的天賦不足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只是方法不當或努力不夠,目前的失敗只是暫時的。
【點子庫】
1.從報刊的目錄中摘抄吸引你眼球的題目,并猜猜這個題目將會寫什么樣的內(nèi)容。
2.將下列題目改成富有新意、表現(xiàn)力強的題目,但主題內(nèi)容不變。
①《我的老師》②《母親如水》③《外婆和布鞋》④《待開發(fā)的海洋能源》⑤《學會等待》⑥《往事》⑦《回憶老鎮(zhèn)》⑧《我的理想》⑨《我們班的這幫人》
3.給下列一篇小小說設計標題,要求語言精練,一語雙關,言近旨遠。
火車上,一個很漂亮的女列車員,盯著一個民工模樣的中年人,大聲說:“查票!”
中年人渾身上下一陣翻找,終于找到了,卻捏在手里。
列車員朝他怪怪地笑了笑,說:“這是兒童票?!?/p>
中年人憋紅了臉,囁嚅著說:“兒童票不是跟殘疾人票價一樣嗎?”
列車員打量了中年人一番,問道:“你是殘疾人?”
“我是殘疾人!”“那你把殘疾證給我看看。”
中年人緊張起來,說:“我沒有殘疾證,買票的時候,售票員就向我要殘疾證,我沒辦法才買的兒童票?!?/p>
列車員冷笑了一下:“沒有殘疾證,怎么能證明你是殘疾人啊?”
中年人沒有作聲,只是輕輕地將鞋子脫下,又將褲腿挽了起來——他只有半個腳掌。
列車員斜眼看了看,說:“我要看的是證件!是殘聯(lián)蓋的鋼印?!?/p>
中年人一副苦瓜臉,解釋說:“我沒有當?shù)貞艨?人家不給辦理殘疾證。而且我是在私人工地干活,出了事之后老板就跑了,我也沒錢到醫(yī)院做評定……”
列車長聞訊趕來,詢問情況。中年人再一次向列車長說明,自己是一個殘疾人,買了一張和殘疾人票一樣價格的票……
列車長也問:“你的殘疾證呢?”
中年人說他沒有殘疾證,接著就讓列車長看他的半個腳掌。列車長連看都沒看,他不耐煩地說:“我們只認證不認人!有殘疾證就是殘疾人,有殘疾證才能享受殘疾人票的待遇。你趕快補票吧!”
中年人一下就蔫了。
他翻遍了全身的口袋和行李,只有幾塊錢,根本不夠補票的。他帶著哭腔對列車長說:“我的腳掌被機器軋掉一半之后,就再也打不了工了,沒有錢,連老家也回不去了,這張半價票還是老鄉(xiāng)們湊錢給我買的呢。求您高抬貴手,放過我吧!”
列車長堅決地說:“那不行。”
那個女列車員趁機對列車長說:“讓他去車頭鏟煤吧,算做義務勞動。”
列車長想了想說:“好!”
中年人對面的一個老同志看不慣了,他站起來盯著列車長的眼睛,說:“你是不是男人?”
列車長不解地說:“這跟我是不是男人有什么關系啊!”
“你就告訴我,你是不是男人!”
“我當然是男人?!薄澳阌檬裁醋C明你是男人呢?把你的男人證拿出來給大家看看!”
周圍的人一下笑起來。
列車長愣了愣,說:“我一個大男人在這兒站著,難道還是假的不成?”
老同志搖了搖頭說:“我和你們一樣,只認證不認人,有男人證就是男人,沒男人證就不是男人?!?/p>
列車長卡了殼,一時想不出什么話來應對。
那個女列車員站出來替列車長解圍,她對老同志說:“我不是男人,你有什么話跟我說好了?!?/p>
老同志指著她的鼻子,說:“你根本就不是人!”
列車員一下暴跳如雷,尖聲叫道:“你嘴巴干凈點!你說,我不是人是什么?!”
老同志一臉平靜,狡黠地笑了笑,說:“你是人?那好,把你的人證拿出來看看……”
四周的人再一次哄笑起來。只有一個人沒笑,他是那個只有半個腳掌的中年人,他定定地望著眼前的這一切,不知何時,眼里噙滿了淚水,不知道是委屈,是感激,還是仇恨……
答案示例:
1.略 2.①《金色的老岑》②《走不出那片天空》③《永遠的布鞋》④《天賜良“源”》⑤《人生與垂釣》⑥《那些日子,那些事》/《曾經(jīng)》⑦《老鎮(zhèn)的記憶》⑧《人為什么總是在仰望》⑨《一群特立獨行的豬》 3.“證件”或“人證”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