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淺相對論
深淺相對論
大海的深邃,讓我感受到了那份任世事沉浮卻胸有成竹的胸懷;小溪的微淺,亦讓我有水剛沒膝的歡欣和雀躍。我向往大海的深邃,也向往小溪的微淺。
大海若是沒有深邃的軀體,總讓人覺得它并不穩(wěn)重沉著;小溪若沒有它嬌柔的微淺之姿,亦讓人感覺它的陰暗裝深沉。讀書也是如此,有些文章需要細細品味、反復推敲才能得其實;然而,有些文章卻只要過目了解其大意即可,花時間在其上純屬浪費。
錢鐘書少年時對讀書便有極深的感受。他說:“讀書如同老年人與年輕人,老年人若太過張揚,免不了惹得人有華而不實之感;年輕人太過于內(nèi)斂,也免不了讓人有太過拘泥的幼稚之嫌。 ”由此可見,讀書與處世一脈相承,只要酌情分析其屬性,才能找到與之匹配的方法。當然,沒有人會對一則新聞消息細嚼慢咽地品嘗,而對魯迅的文章卻過目即可。因為前者太浪費時間,后者是什么都沒看到。
你會對江南的小橋流水欣喜向往而不顧及大漠的沙丘林立嗎?你會因向往春天的生機盎然而厭惡秋天的果實累累嗎?你會對晴空的萬里無云無比喜愛而忘卻細雨淅瀝的雨天嗎?事物本身沒有深淺貴賤之分,只是人的意識和需求有輕重緩急之別。
明白事物之本質(zhì)后,你便會發(fā)現(xiàn)“淺草才能沒馬蹄”很美,美在它的嬌柔與生機,“風吹草低見牛羊”也很美,美在它給人以視覺的兩級沖擊;“深草不見聽蟲鳴”也美,美在它的深,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也美,美在它的包容與博大。可謂深亦美,淺亦美,自然最美。
世界上沒有純粹的東西,正如世界上沒有純粹的高山,也沒有純粹的低谷。高山是美的,它可以包羅萬象;低谷是美的,它可以容納深泉。
如果我們用辯證的眼光看問題,就會發(fā)現(xiàn)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沒有單純的美與丑,也沒有單純的深和淺。讀書亦如此,做人亦如此。追求極端只會是自討苦吃,散文需要我們細細品嘗,而新聞我們只要了解其大意即可。
大海的深邃是我愛的,小溪的嬌柔也是我所愛的。我愛大海深得沉穩(wěn),也愛小溪淺得引人憐愛。它們都美,美在它們生得恰到好處,長得自然有規(guī)律。這就是我人生的相對論,做人的相對論!
點評:
高考作文主要是考察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聰明的人總是能在短時間內(nèi)抓住材料的內(nèi)涵,提煉出正確的觀點。這篇文章很好地體現(xiàn)了作者高人一籌的綜合素質(zhì),作者把應該“深閱讀”的作品比做大海,可以“淺閱讀”的作品比做小溪,認為讀者應該既要看到大海的深邃性,又要看到小溪的重要性,應該針對具體作品采取不同的閱讀方法??忌磫栴}很全面,比喻貼切,說理透徹。
作者行文流暢,為證明自己的觀點而選取的論據(jù)材料較為典型,能夠從“淺閱讀”與“深閱讀”兩者的辯證關(guān)系看待問題,觀點鮮明而不絕對,實為上乘之作。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