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記者兼政論家
沃爾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1889—1974)是美國當代著名的記者和政論家,著名的專欄作家和評論家,世界所熟悉的新聞理論家。撰有《政治導向》、《自由與新聞》、《放任與駕馭》、《自由的方法》、《輿論學》、《良好的社會》、《共產主義世界與我們的世界》等30種著作,涉及哲學、政治學、倫理學、新聞學及外交等多個領域。在越戰(zhàn)期間,他是美國新聞界批判越南戰(zhàn)爭的領軍人物,也是促使美國政策發(fā)生變化的標志性人物。李普曼從未執(zhí)過大學的教鞭,但就大眾媒體在構成輿論方面的作用而言,他是最有權威的發(fā)言者。他所著《輿論學》一書出版后50多年來不斷再版,流傳很廣,影響深遠,長期以來為美國新聞院系用做教材,其關于新聞性質的論述特別值得重視。
李普曼是德國猶太人的第二代后裔,1889年9月23日生于美國紐約。在哈佛大學時他受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成為一名社會主義者,并與他人共同創(chuàng)立哈佛大學社會主義學社,同時擔任《哈佛月刊》的編輯。1911年從哈佛大學畢業(yè)后,他投身于自己熱愛的新聞事業(yè),先后在多家報紙供職,熱衷于政治新聞的報道并親身參與活動,曾做過12位美國總統(tǒng)的顧問,于1974年12月14日逝世。作為美國著名的新聞評論家和作家,60年的工作使他成為世界上最有名的政治專欄作家之一,他的專欄評論被不止250家美國報紙和大約25家國外報紙刊用,同時它還分別為50多家雜志撰稿。他獲得了1958年普利策新聞獎。
李普曼在其名著《輿論學》中,針對大眾傳播可能會“歪曲環(huán)境”的負功能,提出過警世之言,這就是頗有名的“兩個環(huán)境”理論。按他的見解,我們人類生活在兩個環(huán)境里:一是現實環(huán)境,一是虛擬環(huán)境。前者,是獨立于人的意志、體驗之外的客觀世界;而后者,是被人意識或體驗的主觀世界。與此相聯系,能被人自身直接體驗的環(huán)境,叫“直接環(huán)境”,而需要通過他人才能體驗的環(huán)境,叫“間接環(huán)境”。他的“兩個環(huán)境”理論的創(chuàng)造性在于強調指出了大眾傳播的作用。即:現代社會中,“虛擬環(huán)境”的比重越來越大,它主要由大眾媒介造成。
他說,具有美國自由傳統(tǒng)的報人,闡述新聞的方法不是以事實去遷就教條。而是靠提出理論和假設,這些理論和假設然后要受到反復的檢驗。我們提出我們所能想到的最能言之成理的圖景,然后我們坐觀后來的新聞是否能同我們的闡述相吻合。如果后來的新聞與之相吻合,而僅僅在闡述方面有一些小小的變化,那么我們就算干得很好。如果后來的新聞與之不符,或者后來的新聞推翻了早先的報道,就有兩件事可做。一是廢棄我們的理論和闡述,這是自由的、誠實的人的作為。另一種是歪曲或隱瞞那條難以處理的新聞?!跋奶?,當我在我寓所附近的林間和山坡上散步時,我發(fā)覺自己正在遐想對于專于固執(zhí)己見和每周定期幾次發(fā)表見解這種差事,將作何回答、作何解釋和作何辯白?!?/p>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