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眾輿論的呼應者
新聞界具有激發(fā)群眾思想的作用,當它正確地反映民眾的呼聲時,當人民在媒介上聽到真理的聲音時,新聞界就同民眾發(fā)生了輿論呼應。民眾的意見由分歧走向統(tǒng)一,由零散轉向系統(tǒng),媒介的集中和引導發(fā)揮關鍵作用,這是新聞界組織輿論的過程。民眾的意見受到媒體的尊重,被媒體充分表達,媒介的輿論效能就能充分發(fā)揮出來。民眾希望媒介代表自己的利益,越是人民的媒體越按照人民的要求表達觀念。媒體采納了人民的輿論,才能成為民意的表達者。
社會心理學者塔爾德認為,新聞的力量總的來說就是公眾的力量,他在《輿論與公眾》一書中說:“讀者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希望來左右報紙的,而報紙卻又由它的讀者來形成新聞的公眾。歸根到底公眾的力量決定著政治、文化及藝術領域中的問題?!崩毡菊f:“報紙曾經(jīng)同政府以及兩三個寫作家一起擔當過輿論的控制者和指導者的角色,但現(xiàn)在它是輿論的反映者了,因為它能反映輿論的不斷變化,所以更有力量?!薄短┯葼柆攬蟆返陌l(fā)行者葛洛宙斯曾說過:“公眾不希望在自己閱讀的報紙中看到個人獨立的見解,而希望報紙代表自己階級的利益和意見,希望報紙按照公眾所指出的方向加以表現(xiàn)?!娏晳T地把報紙看成是定型的有規(guī)律的形成輿論的工具?!?sup>[19]
輿論是公眾對社會生活和社會事件公開表露的認識,是群眾心態(tài)和情緒的晴雨表。輿論一般表現(xiàn)為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雛形,帶有廣泛性和可塑性。媒介對其反映得全面、深刻,符合大多數(shù)人的意愿,就能得到公眾的贊成,大眾傳媒的公信力就高;反之,威信就低,就鮮有支持者。新聞傳媒了解群眾的心態(tài),體察民情民意,以群眾情緒為第一信號,了解人們在想什么、說什么、關注什么,才能同公眾意識相呼應。對公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媒體“顧左右而言他”,就難以影響社會輿論。
人民整體的追求反映了社會的發(fā)展方向,媒體反映、承擔和傳播公眾意見,每個人都可通過媒體了解各階層人民的思想,處于空間不一致的每個人可以在媒體上進行交流,構成一致的心理集體。新聞媒體同輿論呼應,造成億萬人的輿論主體,形成更大范圍的共同意志。媒體每天向幾百萬、甚至幾千萬人說話,在同一時間內(nèi)使不同地域的人聽到與自己相同的聲音,思想感情越加相互接近,就出現(xiàn)了共同的心理。媒體的魔力在于大范圍地統(tǒng)一人民的意志,使公眾從報道中看到相同的輿論目標,形成一致的政治與經(jīng)濟追求。
媒體的內(nèi)容符合人民的要求,尊重各種合理的意見,就能整合出最好的意見。今天我們名之為“公眾的聲音”、“輿論的力量”這些術語,都是媒體或意見領袖反映人民呼聲的結果。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社會輿論是分散的,正確意見與錯誤意見混雜在一起,人們難以辨別真理。新聞媒介反映人民的思想,澄清是非,吸引公眾按照媒介指引的方向思考,新聞界就實現(xiàn)了歷史使命。
媒體反映廣大人民的要求,引起受眾的共同思考,在形成一致意見后投入社會變革,媒介就實現(xiàn)了組織輿論的目標。在表達民眾正確呼聲的前提下,媒介的輿論功能轉換為經(jīng)濟功能和政治功能。媒體及其記者脫離人民的要求,絕不會有正確的輿論導向。不顧這一規(guī)律,任意驅使媒體發(fā)表違反人民意志的言論,聲稱這是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只能引起民眾的反感。這樣的新聞媒介不僅不能組織輿論,由于背離人民的意志,最終要被人民所拋棄。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