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未成年之前幾乎不懂什么叫理財,自然自己的財商也高不到哪里去。那個時候父親做生意,家境還算富裕,親戚也比較多,總是有不少的零花錢。雖然十幾年前不像現(xiàn)在這樣物質文化生活極大豐富,但是想要花錢也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所以口袋中有錢的時候總想著要花掉,如果那個時候要是有人跟我說要控制消費、設定理財目標,我一定覺得是非常遙遠的事情。
按照我們那里的說法,越是會花錢,將來就越會掙錢,甚至那個時候大人還會鼓勵我們小孩學會花錢,仿佛會花錢的小孩將來更有出息。我小時候還遇到過一個很迷信的說法,就是把五個手指并攏,然后看整個手掌,如果縫隙比較大就表示這個人存不住錢,而我正是這樣的,手指之間的縫隙很大,這讓我花起錢來更是心安理得,因為我命該如此啊!
后來家里出了一些事情,經(jīng)濟水平下降了不少,高中住校時生活費也下降很多,但是消費習慣倒是沒怎么改,經(jīng)常是月初滋潤,月末吃土了。上了大學之后,情況變好了一些,主要是因為有獎學金貼補生活費,但是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需要找別的同學借錢周轉的情況。
剛參加工作時也是沒有理財?shù)母拍?,主要是工資比較低,除去各方面開銷就已經(jīng)沒剩多少,就算偶爾有個獎金、雙薪什么的也就是存在活期賬戶上。我在以前的文章中還寫過自己因為沒有理財知識被人騙了很多錢的情況,也就是從那個時候我才開始有意識地去接觸理財??偠灾?,我從小時候認識錢、會花錢起,一直到二十幾歲學理財前,一直都是一個沒有什么財商的人。
我相信并不是只有我一個人是這樣的,很多跟我交流的朋友、網(wǎng)友都有類似的經(jīng)歷,即便是工作了好多年還是不懂得怎么理財。我也時常在想,如果自己沒有經(jīng)歷因為不懂理財蒙受巨大損失的事情,是不是還是會一如既往地懶得理財呢?
我發(fā)現(xiàn)小時候的習慣和經(jīng)歷真的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個人成年后的生活,如果從小就是一個花錢大手大腳的人,那么成年后通常也很難控制自己,特別是當自己有了收入來源的時候,花起來可能更隨心所欲。所以培養(yǎng)財商應該從娃娃抓起,或許那個時候自己還沒有這樣的意識,但是父母應該先以身作則并且引導孩子有正確的消費觀。
我之前看過一篇關于德國人是如何培養(yǎng)孩子理財知識的文章,從三歲開始就要學會教孩子認識各種面值的錢幣,并且要讓他們知道可以用不同面值的錢幣換取什么樣的東西。再大一些的時候就要教育他們錢是通過勞動得來的,如果想得到錢就要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上學之后就開始培養(yǎng)孩子的儲蓄習慣,如果想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就要先自己進行存錢。年紀再大一些的時候,就要開始學會自己打工掙錢并爭取覆蓋日常開銷。
或許這樣的教育方式并不是直接教授孩子如何投資、買理財產(chǎn)品,但是無疑這種財商教育能在孩子懂事的時候就種下了一顆種子,讓他們知道勞動、報酬、消費的關系,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好事,想要什么東西就要想著自己怎么掙錢、存錢再購買。有了這樣的基礎財商教育,當孩子長大、成年之后也會養(yǎng)成一個很好的消費習慣,自己的工資也會進行合理的分配保證收支的平衡。
我們中國的教育則很少涉及財商的部分,學校、老師、家長更看重孩子的文化課成績,經(jīng)濟不好的家庭就想著省吃儉用,經(jīng)濟優(yōu)越的家庭就無所謂孩子的花銷,但是一旦孩子長大了,獨自在外求學,走上社會了,從小缺失的財商教育就會反映在日常生活中。
我也認識不少花錢大手大腳的女性,其實工資也不低,但是總是月光存不下錢來,更是沒有理財?shù)母拍?,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小時候就沒有培養(yǎng)自己財商的原因,尤其是一些家庭遵循“女孩要富養(yǎng)”的理念,使得不少女性成年后也沒有很好的理財意識。
不論你是一名已經(jīng)參加工作的職場人,還是仍在求學階段的未成年人,都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財商,學習理財什么時候都不晚。如果你已經(jīng)為人父母,也不妨在自己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yǎng)其財商,這一定能讓他們受用一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