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塔鎮(zhèn)河妖”的過往
七星山的狐仙廟,為這座“七星連珠”之山,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千百年來,遼河滋潤了兩岸的肥美水草、良田沃土,也孕育了燦爛的遼河文化。坐落在遼河岸邊的沈北新區(qū)石佛寺鄉(xiāng),曾是扼守沈州城的咽喉,如今是錫伯族、朝鮮族、回族、滿族、漢族聚居的地方。這里人文景觀豐富,歷史遺址眾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有一座建于遼代的古塔。
這座古塔全稱“遼雙州雙城縣時家寨凈居院舍利塔”,坐落在石佛寺鄉(xiāng)七星山頂峰,是沈陽留存不多的遼塔真跡。始建于遼代咸雍十年(1074),系原七星山上遼雙州雙城縣時家寨凈居院(今石佛寺)主持修建。寶塔為六角七層實心密檐磚塔。塔角為圓形倚柱,塔南正中有佛龕,兩側(cè)有脅侍,上有寶蓋、飛天斗拱。20世紀六、七十年代,遼塔遭到破壞,至今僅余半邊塔座。據(jù)說這塔是用來鎮(zhèn)住“河妖”的,是“寶塔鎮(zhèn)河妖”的典范之作。
七星山殘塔,守望著遼河平原,封緘著一段“寶塔鎮(zhèn)河妖”的往事。
早年間,此地的拉塔湖叫“蓮花湖”,是個方圓幾十里的天然湖。傳說,有一天,人們正在湖邊拉網(wǎng)打魚,突然間陰云密布、大雨傾盆。接著,湖水暴漲,眼看就要淹沒房舍。村民們急忙跑到七星山上躲避。山上凈居院的住持僧人對大家說,若想徹底解除水患,要建一座七層寶塔鎮(zhèn)住河妖。于是,人們開始在七星山上建造寶塔。
寶塔建成后,蓮花湖果然風平浪靜,洪水退卻。當人們再次來到蓮花湖湖畔時,看到湖面上出現(xiàn)了一座寶塔。大家順勢尋去,發(fā)現(xiàn)原來是七星山上寶塔的倒影。于是,人們便將蓮花湖改名為“拉塔湖”。
可惜,當年遼塔的具體面貌,已沒有了詳細記載。1982年,文物考古部門發(fā)掘遼塔地宮時,發(fā)現(xiàn)了石、鐵、金、銀四重函,函內(nèi)盛有103粒水晶、珍珠、瑪瑙制成的“影身舍利”。出土的石碑上記載,該塔為遼代雙州城雙州縣時家寨凈舍院舍利佛塔。石碑還記載著資助建塔人員姓名、建塔年代等。當年,參與捐錢建塔的,有官員、沙門、佛尼、百姓、工匠等約250人。史料記載,當年遼代雙州城雙州縣時家寨凈舍院中,有錫伯族、滿族、漢族僧人48名,寶塔位于七星山上。而關(guān)于這七星山,在錫伯族民間還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
相傳,古時候一天,住在“北斗七星”里的七位神仙結(jié)伴云游,途中經(jīng)過沈北新區(qū)石佛寺上空。神仙們看到遼河如玉帶,兩岸草木葳蕤、牛羊成群,喜不自勝。更令神仙們驚奇的是,地上一座小山的形狀,竟然與“北斗七星”排列相同,并且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山肴野蔌漫山遍野,珍禽異獸隨處可見。神仙們當即決定:在此小住幾天。
當時,正趕上遼河發(fā)水,農(nóng)田、村莊被淹。神仙們馬上施展才能,降服河妖,退去洪水。不久,當?shù)赜职l(fā)生了疫情。神仙們立即給村民送去草藥,確保了人畜平安。玉皇大帝得知七位神仙擅自下凡之后,大為光火,欲處罰他們。但聽說他們?yōu)槿碎g百姓辦了好事,便轉(zhuǎn)怒為喜,準許七位神仙繼續(xù)留在人間。
又過了不知多少年。一天早晨,當?shù)卮迕癜l(fā)現(xiàn),神仙們居住的小山變成了七座山峰。于是,人們便把這座山叫做“七星山”。七星山與北斗七星對位,從北至南依次為:天樞(東長條山)、天璇(西長條山)、天璣(孟家墩山)、天權(quán)(饅頭山)、玉衡(塔山)、開陽(南山)、搖光(羅圈塔山)。
寶塔、歷史、傳說,殘留的真跡、口口相傳的故事,記述著沈北的過往,豐富著沈北的今天。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