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成批往里買,成堆往外送或賣
我立下這個小題目,不知是頌揚了加拿大人,還是貶低了加拿大人。但我是從紀(jì)實角度出發(fā)的。加拿大是西方經(jīng)濟大國之一,國民早就超越了“小康”的水平,所以看加拿大人買衣服就不能從發(fā)展中國家國民的眼光看這件事。加拿大住房幾乎每間都有衣帽間,最小的面積也比中國房間里的衣柜空間大得多,近些年新蓋的住宅大的衣帽間甚至可以放下一張雙人床。在加拿大許多家衣帽間基本是滿的。
不說洋人有多少衣服,常聽移民加拿大多年的女同胞說,有幾十件不占少數(shù)。有的五六歲孩子衣帽間就掛滿了衣物。在商場里我經(jīng)??吹嚼贤赓I衣服,邊看邊選邊往購物車?yán)锓牛灰矚g就買,好像不花錢一樣,可能少許考慮家里是不是有類似的服裝,是不是急需之類的問題。所以,常見老外一次推了一購物車衣服的場面。前面提到老外穿衣不追求華麗,崇尚自由、實用的特點,好像與這里成批購衣相矛盾。表面看是矛盾的,但這里有洋人消費觀、金錢觀和消費文化有關(guān),也可能與洋人刷卡不用現(xiàn)金,對資金支配心理不同等多種因素有關(guān),反正與我們在國內(nèi)一次買一件或幾件衣服,還要仔細(xì)挑選就是不一樣。
2012年我第三次去加國探親前,女婿女兒再三囑咐我不要從國內(nèi)帶穿的來,說他們衣服夠我穿的。對此我還將信將疑,可在那里住了七個多月,夏、秋、冬都經(jīng)歷,啥季節(jié)的衣服都夠我挑著穿,大女兒還把我從國內(nèi)帶來多年前購置的但一直沒穿的兩件白襯衣給我扔掉,說是過時了。大概是水漲船高,中國移民生活水平達到如此程度,就不難理解老外的衣著觀。衣服多了怎么辦?一是賣,二是捐贈或扔掉。我看過許多洋人在自家院子里賣東西的活動,那里叫“yard sale”,出售的衣服很多,特別是小孩子衣服,大多是七八成新。原來花十元二十元買的,現(xiàn)在一元兩元就賣。買主以新移民和中低檔收入者為主,也有來“淘寶”的。有時收垃圾前一天晚上(每周有固定時間),我還看到老外把成捆的衣服與垃圾筒一起放在門前,第二天讓收垃圾車白白拉走。這里還有募捐衣服的組織。舊衣服洗干凈打好包送到衣服捐贈箱里,衣服捐贈箱一般放在大超市門前慈善機構(gòu)收集點。有一次大街上迎面開來一輛如國內(nèi)的冷藏車的箱式車,大女兒問我知不知道這輛車是干什么用的。我說是拉海鮮品的吧,她說不是,這是專門收募捐衣服的車。
加拿大的穿著還有兩個特點需要介紹幾句。其一,加拿大幾乎人人都有一雙雪天穿的靴子,這里俗稱“冰雪靴”。加拿大冬季時間長,雪量大。一般十一月底就開始下雪,斷斷續(xù)續(xù)直至次年三月末或四月初,地面積雪長達四五個月,冰天雪地路滑難行,所以,加拿大人幾乎人人都有一雙踏冰雪的靴子。這種靴子腰高、底厚且有防滑防鹽功能。其二,加拿大冬季嚴(yán)寒,但由于洋人抗寒耐寒的體質(zhì),所穿的棉衣或羽絨服,厚薄不一,并非越厚越好,但顏色上極有要求,一般都是深色的,或紅或黃或藍或黑……行人穿這種服裝在雪地或雪天里比較醒目,在道路交通上能給司機留出預(yù)留處理時間。白色的棉衣和羽絨服在加拿大是少有人問津的,因為雪地里穿白色棉裝與雪同色,路上的汽車司機易忽視行人而發(fā)生交通事故。以上兩點,也是加拿大人“穿”有別于地處溫帶、熱帶那些國家人的重要區(qū)別。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