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楚柏舉之戰(zhàn)
(選自定公四年)
背景定公四年(前506),晉與十多國(guó)諸侯會(huì)于召陵,謀伐楚,沈國(guó)未參加。晉使蔡滅了沈,楚為此包圍了蔡,吳乘機(jī)伐楚。
冬,蔡侯、吳子、唐侯伐楚[1]。舍舟于淮汭[2],自豫章與楚夾漢[3]。左司馬戌謂子常曰[4]:“子沿漢而與之上下[5],我悉方城外以毀其舟[6],[一]還塞大隧、直轅、冥阨[7],子濟(jì)漢而伐之[8],我自后擊之,必大敗之?!奔戎\而行。武城黑謂子常曰[9]:“吳用木也[10],我用革也,不可久也[11]。不如速戰(zhàn)?!笔坊手^子常[12]:“楚人惡子而好司馬[13],若司馬毀吳舟于淮,塞城口而入[14],是獨(dú)克吳也。子必速戰(zhàn),不然不免[15]?!?span title="pagenumber_ebook=238,pagenumber_book=228" class="superscript">[二]乃濟(jì)漢而陳[16],自小別至于大別[17]。三戰(zhàn),子常知不可[18],欲奔。史皇曰:“安,求其事[19];難,而逃之,將何所入[20]?子必死之,初罪必盡說(shuō)[21]?!?/p>
[一]竹添光鴻:一遏其前進(jìn),一斷其歸路,前后夾攻,此老謀深算也,違之宜其敗也。
[二]魏禧:古今妒功害能,不恤國(guó)難,往往若此。
[三]竹添光鴻:夫槩后自立為王,蓋追書(shū)。
十一月庚午[22],二師陳于柏舉[23]。闔廬之弟夫槩王,[三]晨請(qǐng)于闔廬曰:“楚瓦不仁[24],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而后大師繼之[25],必克?!备ピS。夫概王曰:“所謂‘臣義而行,不待命’者,其此之謂也[26]。今日我死,楚可入也[27]?!币云鋵傥迩?,先擊子常之卒。子常之卒奔,楚師亂,吳師大敗之。子常奔鄭。史皇以其乘廣死[28]。吳從楚師,及清發(fā)[29],將擊之。夫概王曰:“困獸猶斗,況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30],必?cái)∥摇H羰瓜葷?jì)者知免,后者慕之,蔑有斗心矣[31],半濟(jì)而后可擊也?!睆闹S?jǐn)≈?。楚人為?sup>[32],吳人及之,奔。[四]食而從之,敗諸雍澨[33]。五戰(zhàn),及郢[34]。
己卯[35],楚子取其妹季羋畀我以出[36],涉雎[37]。鍼尹固與王同舟[38],王使執(zhí)燧象以奔吳師[39]。
庚辰[40],吳入郢,以班處宮[41]。子山處令尹之宮[42],夫槩王欲攻之,懼而去之,夫概王入之。
左司馬戌及息而還[43],敗吳師于雍澨,傷。初,司馬臣闔廬[44],故恥為禽焉[45]。謂其臣曰:“誰(shuí)能免吾首[46]?”吳句卑曰:“臣賤,可乎?”司馬曰:“我實(shí)失子[47],可哉!”三戰(zhàn)皆傷,曰:“吾不可用也已?!本浔安忌?,剄而裹之[48],藏其身[49],而以其首免。[五]
[四]竹添光鴻:言吳人食楚人之食,食畢而遂追之,正見(jiàn)楚之連敗窮蹙,吳之乘勝?gòu)娜菀病?/p>
[五]杜預(yù):《傳》言司馬之忠壯。
楚子涉雎,濟(jì)江,入于云中[50]。王寢,盜攻之,以戈擊王,王孫由于以背受之[51],中肩。王奔鄖[52],鐘建負(fù)季羋以從[53],由于徐蘇而從[54]。鄖公辛之弟懷將弒王[55],曰:“平王殺吾父,我殺其子,不亦可乎?”辛曰:“君討臣,誰(shuí)敢仇之?君命,天也,若死天命,將誰(shuí)仇?《詩(shī)》曰:‘柔亦不茹[56],剛亦不吐。不侮矜寡[57],不畏強(qiáng)御[58]?!ㄈ收吣苤?。違強(qiáng)陵弱[59],非勇也。乘人之約[60],非仁也。滅宗廢祀[61],非孝也。動(dòng)無(wú)令名[62],非知也[63]。必犯是,余將殺女[64]?!倍沸僚c其弟巢以王奔隨[65]。吳人從之,謂隨人曰:“周之子孫在漢川者[66],楚實(shí)盡之。天誘其衷[67],致罰于楚,而君又竄之[68]。周室何罪?君若顧報(bào)周室,施及寡人[69],以獎(jiǎng)天衷[70],君之惠也。漢陽(yáng)之田[71],君實(shí)有之。”楚子在公宮之北[72],吳人在其南。[六]子期似王[73],逃王,而己為王[74],曰:“以我與之[75],王必免?!彪S人卜與之[76],不吉。乃辭吳曰:“以隨之辟小而密邇于楚[77],楚實(shí)存之[78]。世有盟誓,至于今未改。若難而棄之[79],何以事君?執(zhí)事之患[80],不唯一人[81]。若鳩楚竟[82],敢不聽(tīng)命?”吳人乃退。鑢金初宦于子期氏[83],實(shí)與隨人要言[84]。王使見(jiàn)[85],辭,曰:“不敢以約為利[86]。”王割子期之心[87],以與隨人盟。
[六]竹添光鴻:在北在南,見(jiàn)勢(shì)之危迫。
[七]竹添光鴻:蘇武不以降胡絕李陵,申包胥不諫子胥之報(bào)楚,想見(jiàn)二人當(dāng)日傷心處,令千古人墮淚。
初,伍員與申包胥友[88]。其亡也[89],謂申包胥曰:“我必復(fù)楚國(guó)[90]。”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復(fù)之,我必能興之。”[七]及昭王在隨,申包胥如秦乞師[91],曰:“吳為封豕、長(zhǎng)蛇[92],以薦食上國(guó)[93],虐始于楚[94]。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95],使下臣告急,曰:‘夷德無(wú)厭[96],若鄰于君[97],疆場(chǎng)之患也。逮吳之未定[98],君其取分焉[99]。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100]。若以君靈撫之[101],世以事君?!鼻夭罐o焉,曰:“寡人聞命矣。子姑就館[102],將圖而告[103]?!睂?duì)曰:“寡君越在草莽,未獲所伏[104],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墻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105]。秦哀公為之賦《無(wú)衣》[106],九頓首而坐,[八]秦師乃出。
[八]竹添光鴻:“坐”與上文“立”“依墻”映。
后語(yǔ)次年(前505),“申包胥以秦師至,秦子蒲、子虎帥車(chē)五百乘以救楚……大敗夫概王于沂。吳人獲薳射(楚大夫)于柏舉,其子帥奔徒(楚散卒)以從子西,敗吳師于軍祥……九月,夫槩王歸,自立(自立為王)也。以與王戰(zhàn)而敗,奔楚,為堂溪氏(改為堂溪氏)。吳師敗楚師于雍澨,秦師又?jǐn)菐?。吳師居麇,子期……焚之,而又?zhàn),吳師敗。又戰(zhàn)于公壻之溪,吳師大敗,吳子乃歸……楚子入于郢……王(楚子)賞斗辛、王孫由于、王孫圉、鐘建、斗巢、申包胥、王孫賈、宋木、斗懷……申包胥曰:‘吾為君也,非為身也。君既定矣,又何求……’遂逃賞”(《左傳·定公五年》)。
【注釋】
[1]蔡侯:蔡昭侯。吳子:吳王闔廬。
[2]舍舟:住宿在船上(吳師駕船而來(lái))?;礇I:淮水彎曲處。汭:音ruì。
[3]豫章:楚地名,今址不詳。夾漢:夾著漢水對(duì)峙。
[4]左司馬:楚官名。戌:沈尹戌。子常:楚令尹。
[5]子沿漢而與之上下:你沿著漢水上下不讓吳軍渡江。
[6]我悉方城外以毀其舟:我讓方城山以外的人盡毀吳所舍舟。
[7]塞:堵塞。大隧、直轅、冥阨:三者皆險(xiǎn)隘道口。
[8]濟(jì)漢:渡過(guò)漢水。
[9]武城黑:楚武城大夫,名黑。
[10]吳用木也:吳之戰(zhàn)車(chē)是木做的,外不包皮革。
[11]我用革也,不可久也:我方戰(zhàn)車(chē)用皮革包裹,皮革遇雨水易散壞,故維持不久。
[12]史皇:楚大夫。
[13]惡子:厭惡你。好:喜歡。司馬;即左司馬沈尹戌。
[14]城口:即大隧、直轅、冥阨。
[15]不免:不免于禍難。
[16]陳:同“陣”,擺開(kāi)陣勢(shì)。
[17]小別、大別:皆山名。
[18]不可:不可勝吳。
[19]求其事:求其政事。
[20]將何所入:將入何國(guó)以安其身。
[21]說(shuō):同“脫”,解脫。
[22]庚午:十八日。
[23]二師:吳、楚師。柏舉:楚地名,在今湖北麻城東。
[24]瓦:子常之名。
[25]大師:大部隊(duì)。
[26]臣義而行,不待命:臣根據(jù)義而行動(dòng),不用等待君命。
[27]楚可入也:“可入楚也”的倒裝句,意謂今日我若致死而戰(zhàn),則吳國(guó)軍隊(duì)可進(jìn)入楚國(guó)都郢。
[28]史皇以其乘廣死:史皇偽裝子常,戰(zhàn)死在子常兵車(chē)上。乘廣:楚兵車(chē)。
[29]及:到。清發(fā):水名,在今湖北安陸。
[30]若知不免而致死:楚師若知無(wú)法免禍而拼死一戰(zhàn)。
[31]蔑有斗心矣:這樣楚師就沒(méi)有斗心了。蔑:無(wú)。
[32]楚人為食:先渡過(guò)何的楚人做飯吃。
[33]雍澨:楚地名,今址不詳。澨:音shì。
[34]郢:楚國(guó)都,在今湖北荊州西北。
[35]己卯:二十七日。
[36]楚子:楚昭王。羋:音mí,姓。畀我:名。季是排行。
[37]雎:雎水,即今湖北之沮水。
[38]鍼尹:楚國(guó)官名,固是其名。
[39]王使執(zhí)燧象以奔吳師:楚王使人將火把系在大象尾巴上,大象受火而奔向吳師。
[40]庚辰:二十八日。
[41]以班處宮:根據(jù)各人的班次尊卑入住相應(yīng)等第的楚宮。
[42]子山:吳王之子。
[43]息:楚地名,在今河南息縣西南。
[44]司馬臣闔廬:左司馬戌曾為闔廬之臣。
[45]恥為禽:恥于被闔廬所擒。禽同“擒”。
[46]誰(shuí)能免吾首:誰(shuí)能使我的尸首免入?yún)菄?guó)之手。
[47]我實(shí)失子:意思是我不識(shí)子之賢而賤子。
[48]句卑布裳,剄而裹之:句卑展開(kāi)下裳,割下司馬之首而用下裳包裹之。
[49]藏其身:將司馬之首藏在身上。
[50]入于云中:進(jìn)入云夢(mèng)澤。
[51]由于:王孫名。
[52]鄖:音yún,楚地名,在今湖北安陸。
[53]鐘建:楚樂(lè)工。負(fù):背負(fù)。
[54]徐蘇:慢慢蘇醒。
[55]鄖公辛:鄖公斗姓,辛為其名。
[56]茹:食。
[57]矜:同“鰥”。
[58]強(qiáng)御:強(qiáng)暴,強(qiáng)敵。這幾句詩(shī)出自《大雅·烝民》。
[59]違:避開(kāi)。強(qiáng):指昔日平王殺父之時(shí)。弱:指今日昭王遭難之時(shí)。
[60]約:受困。
[61]滅宗:弒楚王。廢祀:絕己祀,因?yàn)閺s君是要滅族的。
[62]令名:美名,好名。
[63]知:同“智”。
[64]必犯是,余將殺女:你一定要這樣干,我就殺了你。女同“汝”。
[65]以王:帶領(lǐng)楚王。隨:諸侯國(guó)名,在今湖北隨州南。
[66]周之子孫:指姬姓諸侯國(guó)。
[67]天誘其衷:上天被我衷心所感動(dòng)。誘:感動(dòng)。
[68]而君又竄之:楚君逃竄。
[69]施:音yì,延及,顧及。
[70]獎(jiǎng):助成。天衷:上天之心。
[71]漢陽(yáng)之田:漢水北岸的楚地。
[72]公宮:隨公宮。
[73]子期:楚昭王兄,公子結(jié)。似王:外貌與昭王相似。
[74]逃王,己為王:讓楚王逃走,而自己扮作楚王。
[75]以我與之:把我交給吳國(guó)。
[76]卜與之:為把子期交給吳國(guó)而占卜。
[77]辟:同“僻”,偏僻。密邇:緊密靠近。
[78]楚實(shí)存之:是楚國(guó)使我們保存下來(lái)的。
[79]難:患難,有難。棄之:棄世盟。
[80]執(zhí)事:身邊的辦事者,這是對(duì)對(duì)方的尊稱,以示不敢直呼對(duì)方。
[81]不唯一人:不僅是楚昭王一人(而是楚眾)。
[82]鳩:安輯,安撫。竟:同“境”。
[83]鑢金:子期家臣。
[84]實(shí)與隨人要言:是鑢金與隨人約言藏匿楚王。
[85]王使見(jiàn):昭王使人召見(jiàn)鑢金。
[86]不敢以約為利:不敢因王之受困而圖己之私利。
[87]王割子期之心:楚昭王割子期心前皮膚以取血。
[88]申包胥:楚大夫。
[89]其亡也:指昭公二十年(前522)伍員被迫奔吳。
[90]復(fù):同“覆”,傾覆。
[91]如秦乞師:到秦國(guó)討救兵。
[92]封:大。豕:豬。
[93]薦食:屢次吞食。上國(guó):指中原一帶的諸侯國(guó)。
[94]虐始于楚:吳肆虐從楚開(kāi)始,次將及于秦。
[95]越:播越,流亡,顛沛。
[96]夷:指吳。德:本性。厭:滿足。
[97]若鄰于君:吳若滅楚,則將與君為鄰。
[98]逮:及,乘。
[99]君其取分焉:君與吳取楚地共分之。
[100]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這樣的話,則楚真的亡了,那就是你的土地了。
[101]若以君靈撫之:若靠君保佑而存恤楚國(guó)。
[102]姑:姑且。館:客館,賓館。
[103]將圖而告:商量后再告訴你。圖:圖謀,商量。
[104]未獲所伏:未獲竄伏之處。
[105]勺飲:一勺湯水,比喻很少的湯水。
[106]《無(wú)衣》:見(jiàn)《詩(shī)經(jīng)·秦風(fēng)》。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qǐng)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