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上翻閱《千家詩》,青年時期就能背誦的一首詩,重新讓我體味再三:“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知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這幾日,因電腦里幾篇小稿丟失,些許小事不利索。壓在心頭,生出煩躁。睡前偶然翻閱,竟然找到醫(yī)煩的良藥。春日近午,一位飄逸的白發(fā)老人,分花拂柳,穿小徑跨過前面的小河??谥形⒁餍≡?,心里快樂萌發(fā),閑情致逸,溢于言表。全詩區(qū)區(qū)28字,勾畫出一幅恬靜平和的圖畫、云淡風輕的意境和詩人悠然自得的神態(tài)。詩人超凡脫俗的人生境界,猶如煩悶的夏晚的一陣涼風,頃刻化解了精神上的微恙,帶來心頭的明澈。讀書感悟到的開朗和愉快,無過于斯矣。
梁啟超先生將老年人和少年人的心境作過剖析,提出了精彩的少年中國說。梁公認為,老年人喜歡回憶過去,少年人喜歡考慮未來?;貞涍^去產(chǎn)生留戀,易保守,易生憂慮,易厭事??紤]未來產(chǎn)生希望,易進取,易生歡樂,易任事。因此,自古英雄出少年,老年人應該向少年人學習。學習少年人的銳意進取,學習少年人的天真無邪,學習少年人的樂而忘憂。魯迅先生特別提到,要向孩子們學習,追求求知的奇趣,保持一顆童心。其實少年人天真無邪、無憂無慮、奮斗進取是一種境界,需要長期堅持讀書,加強精神修養(yǎng),才能保持少年心境。大學者馬寅初、梁漱溟等人,即使長期身處逆境,也始終保持少年心境。所以能樂而忘憂,得以長壽。其讀書修身功夫,已入佳境妙天。
我們既要學習古人,又不要迷信古人。大詩人也好,大學者也好。他們同樣是人,他們的四時佳興和常人相同。他們的讀書境界,經(jīng)過努力,常人也是能夠達到的。我覺得,要達到古人的讀書境界,經(jīng)常保持少年心態(tài),關鍵在于“偷閑”二字。照理說老年人無職無業(yè),消閑不用去“偷”,其實,老年人大都在忙,忙于為兒女包攬家務,帶孩子、輔導學習、做飯、收拾衛(wèi)生,整天忙得不亦樂乎,難得有半日清閑。因此,“偷閑”實屬不易。必須善于忙里偷閑,散散步,聽點音樂,干點自己喜歡干的事;跳出繁忙,靜下心了,讀點喜歡讀的書,凈化煩躁的心靈,寫點想寫的短文;走出家庭小天地,逛逛街,串串門,約老朋友打牌、聊天,海闊天空;“午窗無一事,梨棗弄諸孫”,逗孩子們玩耍,共度天倫之樂;與山水相伴,傍花隨柳,讓大自然幫忙,汲取樂趣,陶冶心性等。這說明“偷閑”不是躺在床上啥也不干,而是擯棄雜念,靜下心來?!巴甸e”之說,實際上是圖個心靜神閑。
當今時代變了,經(jīng)過“兩個文明”的熏陶,經(jīng)過改革開放大潮的洗禮,開朗老人多了,會安享晚年的多了。但是各人有各人的事,各家有各家的經(jīng)。我也偶然發(fā)現(xiàn)一些老友,也像我一樣,常常為些許小事而煩惱、而憂愁。前幾天一位中學同學電話告訴我,他退休后與人合干一點事,遭到一點麻煩,可能要打官司。我哈哈一笑,商場險惡,出麻煩是常事,打官司解決早已司空見慣,實屬正常,這些都大可不必煩惱。為了解除他的心魔,我建議他讀一讀程顥的上述《春日偶成》詩,不妨偷閑學少年,也學點詩人的瀟灑。他問到哪里找?我說請翻閱《千家詩》,第一首便是。過了幾天,他告訴我,他讀了三分鐘,想了三天三夜,終于想通了。讀書心得能夠和人分享,讓人從中受益,自己也高興。
2008年8月6日補寫于北京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