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2月24日)
人活著,既需要物質食糧,又需要精神食糧。缺少物質食糧,會患“營養(yǎng)不良”癥。缺少精神食糧,久而久之,也會患“精神貧乏”癥。前者是普通生活常識,無可爭議。對于后者,要真正認識清楚,有的人難免要經過一個曲折的過程。
最近,一位工廠的負責同志講,今年一季度他們強調以經濟手段管理經濟,以為評好獎金就行了,忽視了思想工作,有些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取消了,該做的思想工作也不做了,一時出現思想混亂,評獎金時爭吵不休,獎金雖然發(fā)了不少,生產任務卻沒有完成。后來,總結了經驗教訓,在堅持獎勵制度的同時,緊密圍繞生產,認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結果人心齊了,干勁大了,后三個季度,生產卻一月比一月好,最后超額完成了全年的生產任務。他講完這件事,幽默地念了自作的一首打油詩:“物質誠可貴,精神不可少,若為四化故,二者皆做好?!?/p>
這位同志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說明,在強調經濟手段,注重物質作用的同時,決不可削弱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忽略給勞動者提供必要的精神食糧。
毛澤東同志說過:“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于沒有靈魂?!蔽覀兯f的精神食糧,主要是指樹立“正確的政治觀點”。通過多種多樣的宣傳教育和思想工作,使人的靈魂更美麗,精神更高尚。比如,一個生產隊,一方面應該支持社員搞好正當的家庭副業(yè),另一方面社員也要懂得“鍋里有了碗里才能有”的道理,積極參加集體生產勞動;一方面要采取措施保證隊干部的收入不低于中等偏上的社員水平,另一方面隊干部也要樹立“熬眼受累是為了辦好生產隊”的觀念,自覺做大干四化的帶頭人。一個企業(yè)的領導,要按勞動好差、貢獻大小評定職工的工資和獎金,而職工本人又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的勞動態(tài)度,決不能按酬付勞,給多少錢干多少活。在黨政機關,目前除了工資以外,沒有獎金可發(fā),生活福利也很少,一方面國家要體貼這些干部的困難,逐步加以解決,另一方面這些干部也必須發(fā)揚為人民服務、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不因暫時的生活困難而動搖自己的革命斗志,如此等等。只有既強調“一方面”,又注意“另一方面”,有一個“正確的政治觀點”,才能形成萬眾一心干四化的生動局面。否則,只顧追逐眼前的小利,而忘記國家的根本利益和四化的大目標,還怎能談得上同心同德干四化呢!
當前,有些人對精神食糧不那么感興趣,一個重要原因是林彪、“四人幫”長期采取欺騙的手法,把本來是充滿極“左”毒素的東西,貼上什么“真正馬列主義”、“真正社會主義”的商標,到處兜售,使一些人上了當,受了害,至今余悸未消。一提精神食糧,他們就認為是無用甚至有害之物,不予理睬。因此,必須進一步肅清林彪、“四人幫”的流毒,為精神食糧正名。希望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源源不斷地把有利四化建設的精神食糧提供到群眾面前,并注意充分發(fā)揮它的作用。我們每個同志要重視這些精神食糧,從中汲取有益的養(yǎng)分,武裝頭腦,提高覺悟,增長斗志。像葉劍英同志在慶祝新中國成立三十周年的重要講話中所要求的那樣,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又添一樂] “文革“的10年由于種種原因,我沒有為報刊上撰寫任何文章。這篇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撰寫和公開發(fā)表的第一篇短文,刊登在《河北日報》上。由于這篇短文有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指導,所以它的觀點是正確的,也是切中時弊的。后來,鄧小平提出“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從戰(zhàn)略的高度使這篇短文所表述的觀點得到升華。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